[转载]高三地理教学研讨会的试卷讲评课
(2015-04-15 08:54:36)
标签:
转载 |
每年春季高三一模测试结束后,我们都安排一次高三教学研讨会。本次研讨会是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中学承办,我对校长说:“有两个原因将现场放贵校,一是学校开设了两个物地班,二是高三地理选科成绩突出,连续两次达B率为100%。”从会议的组织可以看出,学校的执行力非常强,给予了我们全力的支持。
针对高三复习阶段大量的试卷讲评课存在着就题讲题的问题,存在着学生屡做屡错的问题,一直在思考什么样的试卷讲评模式才是高效?于是,提出了“读-写-议-练”的操作模式,计划通过本次研讨活动加以推行。为此,程志华老师按照此模式实验了两次综合试卷评析课,自我感觉效果不错,所以,几次讨论后,我对这节试卷讲评课充满信心。不出所料,得到了较高的评价。
将听课记录与评课记录与大家分享如下:
一模试卷分析
地点:树人中学 时间:2009年4月15日星期三第2、3节课
开课人:程志华 听课:全体高三地理教师
分组:5组,每组4人
导课:分享成功、找出增长点
自由朗读:[关注重点]在课前梳理的重点、易错点(约5分钟)
师:针对每人的分析报告,分组讨论,找出个性的问题,将每小组共性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小组讨论、发自纠自评表,要求填写(约10分钟)
师:小组长将小组内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一组:28(2)差异原因、29(2)日本英国工业扩散原因
二组:6岩石圈、29、11、13工业区域、27(1)、26审题、31B
三组:6岩石圈、9人口迁移、11工业区位、29工业发展比较
四组:2、6、9、12、13、22、27、28、19 地球运动、岩石圈、人口迁移、工业、区域发展阶段、区域分析
五组:共性问题:9题大规模人口迁移的影响、10题传统工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共同优势区位、13题中小型企业的竞争力、17农业科技水平高的地区
(学生总结的问题主要知识性的问题,没有总结到成因)
师:出现较多的问题是有关岩石圈知识的第6题,你是如何选择?
共性问题分析1:地理原理理解不深
生1:排除法做
生2:首先确定是喀斯特地貌
生3:先确定A,结合喀斯特地貌,以沉积岩为主
变式训练:生4,选C,问这幅图中还能读出什么信息?
共性问题分析2:基本概念不清晰
生5:定位这里是哪里?定位为非洲,确定甲、乙的植被,气候类型,然后再看答案
生6:首先是单一指标,植被类型的划分有过渡地带,边界是模糊的
生7:植被是虚的,排除。D有草原、荒漠,说明差异大
问:其他组有什么建议?
生8:既然图例是植被,说明找地图册、翻书,师:研究的区域相关概念
变式训练
生9:排除法分析,学生思维非常正确
共性问题分析3:你们语言表述能力尚需提高
生10:将旱灾原因看成是华北地区春旱的原因。应该先看图、发现降水总量少
问:如何解决的?春旱原因?
生11:春旱原因:春季多大风,春季降水少,春季农业用水多。
变式训练:云贵高原旱灾,多喀斯特地貌地表水少;海南岛
生12:长三角干旱原因是伏旱,盛行下沉气流,工农业用水多,夏季蒸发强
生13:台湾岛干旱,是中间高四周低,河流短小湍急,入海多
生14:此题正确答案,是降水量少,水资源不合理利用,水利设施老化,降水的季节年际变化大。
问:如何缓解能源紧张、资源紧张等问题,明确的思路是什么?
生15:对照答案读图后,开源、节流、法律法规方法进行分析。合理调配水资源、发展节水型产业(师评不完整)
投影:学生答案,实行南水北调、在黄河等河的上中游。。。
学生评价:
投影:教师批改后的答题。问:我多给分了?学生说明:多给1分了
共性问题分析4:审题不清,答非所问(区位因素与区位条件分不清)
生16:29题,读图。新工业区向北、向南扩散。审题,提问的是区位条件,要具体说明,应该有三个条件,矿产能源缺乏,沿海多平原、优良港湾
投影:学生答案,教师批改的答案,师生共同评价。生17,说明教师多给了1分
问:我们如何区分因素与条件?
变式训练
生18:审材料、审题,要求回答的因素。政策、交通、市场、科技
师:沙头是我的家乡,我很了解,你的回答非常准确、全面
生19:海峡两岸互补性的优势条件,台湾技术好,资金多,大陆市场广阔,政策优势
生20:京津唐、长三角两个工业区比较,工业发展的条件差异性。从自然、社会经济分析。首先从社会经济条件分析,乙工业比甲工业区能源、矿产缺乏,乙工业区的科技更发达(师评:勉强、不给分)。
生21:乙工业交通更便利,海运发达,经济腹地广阔,农业基础更好。自然条件上,乙工业区水源更充足。
生22:珠三角发展基塘生产的条件:夏季降水多,地势低洼,土壤肥沃
共性问题分析5:地理知识迁移能力尚需提高
生22:应该先读图,看森林分布,我得到了三分。A区森林破坏对长江造成的负面影响。师: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规律进行分析
投影:学生答案,教师批改的答案,师生共同评价。生23,说明教师少给了1分
变式训练
生24:湖南省洞庭湖的生态问题:湖泊萎缩。原因是上海植被破坏,含沙量增大。(削峰补枯能力下降
关健在于审题
一审题干:中心问题
二审材料:图片信息、方字信息。生25:读图名图例
三审设问:关健词(表现、结果、。。。)
一个想法使用一次是一个技巧、经过多次使用。。。
迎接高考:通过本次统考试卷分析后,我的新增长点是。。。我充满信心
(激励作用,渗透了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课堂默写:1为保证华北地区的供水安全,可以采取哪些措施?2日本工业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及濑户内海沿岸的区位条件?3为应对世界金融危机,目前珠三角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可以采取的措施?
相互批改。
学案上完成我的新收获:生1:审题要细 生2:审题、回归课本、扫除盲点
课堂评价区:自己的评价、同学的评价、老师的评价
评课:
程志华自我评价:前段时间很苦恼,学生屡做屡错。请教朱老师后,改变讲评模式,这是第三次实验,分四个环节,读(先自由诵读、写(最后默写)、议(讨论)、练(变式训练)。目前,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中了,愿意发表见解。
武万友:感触很深。审题归纳有效,有时候审题比知识能力更重要。要回归教材,程教师特别关注学科的主干知识,课堂上不止一次朗读,可以激发学生热情,关注全体学生。
朱小平:给我感觉耳目一新,学生暴露的问题既有个性也有共性。变式训练有很好的引导作用,思维方式思维切口思维过程处理很好。担心的问题是学生课前花费时间多,教师备课时间多,时间能得到保证?
彭金华:收获很大。老师操作是课改的要求,学生是在行动,是新课程的方向。研究考点、变式是值得学习的。希望教研员、同仁为扬州再上台阶作贡献。四市联考的达B率88分。我们的综合题得分率很低,非常令人担心。今天将把学到的东西应用于教学中。
张宝浒:感到很亲切,我们学校高一已全面推行小组合作,我自己的课也是小组合作学习,从高二坚持到现在。最大的收获是学生主动性很强。本节课特别关注知识点,综合题的失分主要是考虑不全面。学生的朗读很投入,学生在收获着。根据答题情况,选取的变式训练值得学习。
廖建:学生有问题能迅速从课本中找到答案,是非常有效的,高三重视知识建构,现在新课程知识零散,二轮中很想建立知识体系,学生时间不够用,很困难。现在学生已经养成用图的习惯。以后要注意用书。但学生的共性问题与老师准备的共性问题不一致。
陆群:传统讲评过多的是教者主观认识,忽视学生的要求,易出现疲劳,不会跟着老师思维走。今天的课达到目的,一是方式方法变换使学生新奇感;二是我听课不觉得疲劳,设计的教学流程对我的吸引力很大,形式的改变使内容有提升,设计的目标的达成很高,学生的自我检测反思、小组的合作、大组的深化,学生个体问题暴露很充分,小组内彼此交流、解决,有效性很强,感到事半功倍。我们可以大胆变革、尝试,肯定有很大进步,会推动地理教育发展。我相信所有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恳切地希望以后有更多这样的学习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