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高三地理教学研讨会的试卷讲评课

(2015-04-15 08:54:36)
标签:

转载

每年春季高三一模测试结束后,我们都安排一次高三教学研讨会。本次研讨会是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中学承办,我对校长说:“有两个原因将现场放贵校,一是学校开设了两个物地班,二是高三地理选科成绩突出,连续两次达B率为100%。”从会议的组织可以看出,学校的执行力非常强,给予了我们全力的支持。

针对高三复习阶段大量的试卷讲评课存在着就题讲题的问题,存在着学生屡做屡错的问题,一直在思考什么样的试卷讲评模式才是高效?于是,提出了“读-写-议-练”的操作模式,计划通过本次研讨活动加以推行。为此,程志华老师按照此模式实验了两次综合试卷评析课,自我感觉效果不错,所以,几次讨论后,我对这节试卷讲评课充满信心。不出所料,得到了较高的评价。

 

 

将听课记录与评课记录与大家分享如下:

一模试卷分析

地点:树人中学  时间:2009415日星期三第23节课

开课人:程志华  听课:全体高三地理教师

分组:5组,每组4

导课:分享成功、找出增长点

自由朗读:[关注重点]在课前梳理的重点、易错点(约5分钟)

师:针对每人的分析报告,分组讨论,找出个性的问题,将每小组共性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小组讨论、发自纠自评表,要求填写(约10分钟)

师:小组长将小组内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一组:282)差异原因、292)日本英国工业扩散原因

二组:6岩石圈、291113工业区域、271)、26审题、31B

三组:6岩石圈、9人口迁移、11工业区位、29工业发展比较

四组:269121322272819 地球运动、岩石圈、人口迁移、工业、区域发展阶段、区域分析

五组:共性问题:9题大规模人口迁移的影响、10题传统工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共同优势区位、13题中小型企业的竞争力、17农业科技水平高的地区

(学生总结的问题主要知识性的问题,没有总结到成因)

师:出现较多的问题是有关岩石圈知识的第6题,你是如何选择?

共性问题分析1:地理原理理解不深

1:排除法做

2:首先确定是喀斯特地貌

3:先确定A,结合喀斯特地貌,以沉积岩为主

变式训练:生4,选C,问这幅图中还能读出什么信息?

共性问题分析2:基本概念不清晰

5:定位这里是哪里?定位为非洲,确定甲、乙的植被,气候类型,然后再看答案

6:首先是单一指标,植被类型的划分有过渡地带,边界是模糊的

7:植被是虚的,排除。D有草原、荒漠,说明差异大

问:其他组有什么建议?

8:既然图例是植被,说明找地图册、翻书,师:研究的区域相关概念

变式训练
9:排除法分析,学生思维非常正确

共性问题分析3:你们语言表述能力尚需提高

10:将旱灾原因看成是华北地区春旱的原因。应该先看图、发现降水总量少

问:如何解决的?春旱原因?

11:春旱原因:春季多大风,春季降水少,春季农业用水多。

变式训练:云贵高原旱灾,多喀斯特地貌地表水少;海南岛

12:长三角干旱原因是伏旱,盛行下沉气流,工农业用水多,夏季蒸发强

13:台湾岛干旱,是中间高四周低,河流短小湍急,入海多

14:此题正确答案,是降水量少,水资源不合理利用,水利设施老化,降水的季节年际变化大。

问:如何缓解能源紧张、资源紧张等问题,明确的思路是什么?

15:对照答案读图后,开源、节流、法律法规方法进行分析。合理调配水资源、发展节水型产业(师评不完整)

投影:学生答案,实行南水北调、在黄河等河的上中游。。。

学生评价:

投影:教师批改后的答题。问:我多给分了?学生说明:多给1分了

共性问题分析4:审题不清,答非所问(区位因素与区位条件分不清)

1629题,读图。新工业区向北、向南扩散。审题,提问的是区位条件,要具体说明,应该有三个条件,矿产能源缺乏,沿海多平原、优良港湾

投影:学生答案,教师批改的答案,师生共同评价。生17,说明教师多给了1

问:我们如何区分因素与条件?

变式训练

18:审材料、审题,要求回答的因素。政策、交通、市场、科技

师:沙头是我的家乡,我很了解,你的回答非常准确、全面

19:海峡两岸互补性的优势条件,台湾技术好,资金多,大陆市场广阔,政策优势

20:京津唐、长三角两个工业区比较,工业发展的条件差异性。从自然、社会经济分析。首先从社会经济条件分析,乙工业比甲工业区能源、矿产缺乏,乙工业区的科技更发达(师评:勉强、不给分)。

21:乙工业交通更便利,海运发达,经济腹地广阔,农业基础更好。自然条件上,乙工业区水源更充足。

22:珠三角发展基塘生产的条件:夏季降水多,地势低洼,土壤肥沃

共性问题分析5:地理知识迁移能力尚需提高

22:应该先读图,看森林分布,我得到了三分。A区森林破坏对长江造成的负面影响。师: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规律进行分析

投影:学生答案,教师批改的答案,师生共同评价。生23,说明教师少给了1

变式训练
24:湖南省洞庭湖的生态问题:湖泊萎缩。原因是上海植被破坏,含沙量增大。(削峰补枯能力下降

关健在于审题

一审题干:中心问题

二审材料:图片信息、方字信息。生25:读图名图例

三审设问:关健词(表现、结果、。。。)

一个想法使用一次是一个技巧、经过多次使用。。。

迎接高考:通过本次统考试卷分析后,我的新增长点是。。。我充满信心

(激励作用,渗透了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课堂默写:1为保证华北地区的供水安全,可以采取哪些措施?2日本工业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及濑户内海沿岸的区位条件?3为应对世界金融危机,目前珠三角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可以采取的措施?

相互批改。

学案上完成我的新收获:生1:审题要细  生2:审题、回归课本、扫除盲点

课堂评价区:自己的评价、同学的评价、老师的评价

 

 

评课:

程志华自我评价:前段时间很苦恼,学生屡做屡错。请教朱老师后,改变讲评模式,这是第三次实验,分四个环节,读(先自由诵读、写(最后默写)、议(讨论)、练(变式训练)。目前,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中了,愿意发表见解。

武万友:感触很深。审题归纳有效,有时候审题比知识能力更重要。要回归教材,程教师特别关注学科的主干知识,课堂上不止一次朗读,可以激发学生热情,关注全体学生。

朱小平:给我感觉耳目一新,学生暴露的问题既有个性也有共性。变式训练有很好的引导作用,思维方式思维切口思维过程处理很好。担心的问题是学生课前花费时间多,教师备课时间多,时间能得到保证?

彭金华:收获很大。老师操作是课改的要求,学生是在行动,是新课程的方向。研究考点、变式是值得学习的。希望教研员、同仁为扬州再上台阶作贡献。四市联考的达B88分。我们的综合题得分率很低,非常令人担心。今天将把学到的东西应用于教学中。

张宝浒:感到很亲切,我们学校高一已全面推行小组合作,我自己的课也是小组合作学习,从高二坚持到现在。最大的收获是学生主动性很强。本节课特别关注知识点,综合题的失分主要是考虑不全面。学生的朗读很投入,学生在收获着。根据答题情况,选取的变式训练值得学习。

廖建:学生有问题能迅速从课本中找到答案,是非常有效的,高三重视知识建构,现在新课程知识零散,二轮中很想建立知识体系,学生时间不够用,很困难。现在学生已经养成用图的习惯。以后要注意用书。但学生的共性问题与老师准备的共性问题不一致。

陆群:传统讲评过多的是教者主观认识,忽视学生的要求,易出现疲劳,不会跟着老师思维走。今天的课达到目的,一是方式方法变换使学生新奇感;二是我听课不觉得疲劳,设计的教学流程对我的吸引力很大,形式的改变使内容有提升,设计的目标的达成很高,学生的自我检测反思、小组的合作、大组的深化,学生个体问题暴露很充分,小组内彼此交流、解决,有效性很强,感到事半功倍。我们可以大胆变革、尝试,肯定有很大进步,会推动地理教育发展。我相信所有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恳切地希望以后有更多这样的学习机会。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