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流的管道——血管》课例分析
(2018-05-11 16:10:30)
标签:
教育 |
《血流的管道——血管》课例分析
武安二中
一、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二)学情分析
根据以上两个分析,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分析三种血管之间的关系图片,能够分辨血管的种类及血液在不同血管内的流动情况。
(2)通过学生自学和回答问题,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归纳、表达能力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珍惜生命,关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难点:分辨血管的种类及血液在不同血管内的流动情况。
为了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难点,突破难点,我采用了以下教学策略:
教法:创设情景、启发诱导 、引导发现法
学法:自主学习 、师友互助 、小组讨论法
三、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自主学习,师友交流
1.以表格对比形式分析三种血管的概念、结构与功能特点,有效地达成第一个教学目标。
2.整体分析三种血管的关系图,利用三种血管的概念,归纳总结出血液流动方向,也为下一节血液循环的学习做好铺垫。
3.明确血管血流方向后,紧接着利用这一知识点,快速辨别三种血管,总结出辨别技巧,突破难点。
4.为了加深学生对毛细血管作用的理解,播放形象直观的动画,让学生能用自己语言描述出物质交换的过程。既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的掌握,又提高学生语言归纳和表达能力。
5.结合图片和动画分析静脉瓣的作用----只允许进不让出,从而加深学生对静脉瓣防止血液倒流这一知识点的理解。
(三)走进生活,拓展知识
1.中医上的号脉,这个脉指的是动脉,这时可以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理由。为了让学生真实感受脉搏的跳动,教师教学生如何号脉。
2.在输血或输液时针刺入的血管是静脉,为什么是静脉而不是动脉或毛细血管呢?扎针前会在针刺入部位的上方捆绑橡胶管,这又是为什么?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原因,教师让学生体验用手按压手背上青筋,观察静脉的变化。
3.意外出血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现象,怎样辨别什么血管出血,如何进行紧急止血?利用引课图片辨别出血血管,以小活动形式学习医生帮病人止血的方法。
本环节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生物知识就在我们身边,体验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感受生物学得重要性,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拓宽了知识面。
(四)课堂练习,畅谈收获
四、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