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少儿学英语,需要从26个英文字母学起吗?

(2018-07-26 15:39:50)

记得小时候学汉语,都是从手把手学写一个字开始的。爷爷在田野边用树枝在泥地上写出来一个“田”,指着一旁的田地告诉我,这是“田”。一下子就记住了。


汉字是象形文字为基础的,会画就会写就会理解意思,所以学习汉语可以从写开始。那么英语呢?



 


少儿学英语从哪里开始?


英语是拼音文字,从写开始是没有什么用的。我上中学开始学英语,一上来就是背单词。于是我就是一遍遍写,一边写一边把单词背下来。


其实这是汉语学习的方法。用这个方法学英语,一开始就是错的。你一次次地写英语,并不一定记得住。


那么英语到底应该怎么开始学呢?从哪里开始启蒙?


我的回答是:从听开始


英语的拼读很像我们的拼音。孩子从小听英语儿歌、英语绕口令和英语故事,对于一些经常出现的音他很快就可以分辨出来、模仿出来。这时候父母告诉孩子这是什么意思,孩子就可以直接理解这些儿歌和故事。


等孩子再大一点,学习了拼写规则之后,他很容易地就可以学会怎么写出来这些单词了,不必特别去教给他怎么写字。


可以说,拼读规则可以帮助孩子很快把小时候听的那些单词、句子甚至故事写出来。


这时候就可以开始大量阅读了。


先让孩子自己读简单的图画书,再慢慢读大部头,词汇量在阅读中自然就提高了。当当六年级的时候已经可以读《哈利波特》了。


所以,对于6岁之前的孩子,听一定是最重要的。先让孩子熟悉那些音。听是学好英语的基础。一切从听开始。千万别着急,听的基础打扎实了,后面会突飞猛进。


http://s15/mw690/0065fpkvzy7mkOesDM2fe&690



用听打开英语世界的大门


自然方式习得英语,不是在孩子还不具备语言能力的时候让孩子机械地以“跟我读”的方式来打开孩子的口,以“背下来”的方式来学习语言。


对于孩子来说,学语言的优势就在于模仿能力强。他们学语言不是按照逻辑来的,不是从单词到句子再到语法,而是从听别人说话开始的。


真的不必先学26个字母,只需要让孩子熟悉英语单词的声音语调,尽量建立图像和声音的关系。


所谓词汇量是指可以听懂的词汇。看见单词不认识没关系,但只要别人说出来,就明白它的意思。能听懂的词汇越多,听的能力就越强。


自然英语习得法的第一个阶段就是培养孩子的听的能力。只有具备了听的能力,孩子才能发展出说的能力。

http://s8/mw690/0065fpkvzy7mkOhpGon97&690


具体怎么做呢?


  • 第一,选取英文原音听力素材,每天放给孩子听。


英语原版的动画片DVD、英语儿童歌曲磁带都是很好的声音来源。故事的录音磁带都是很好的听力资源。给孩子读色彩缤纷的英语儿童绘本,陪孩子玩有趣的英语听说游戏都是很好的方法。坚持每天看一集动画片,晚上在孩子睡前听1~2个英语故事。


  • 第二,建立一个全方位的英语环境,让孩子在这样一个环境中,通过孩子喜欢的方式,愉快地习得英语。


比如在家庭环境里多布置一些英语小卡片,多播放一些英语动画片,父母双方至少有一人经常和孩子说英语,用英语交流或者做英语游戏。


  • 第三,培养孩子的英语兴趣和英语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千万不要拔苗助长,因噎废食。


千万不要在播放英文听力时,要求孩子能听懂。千万不要在孩子记不住单词和对应的实物时发脾气。千万不要在孩子对英语输入很漠然的情况下放弃或者训斥孩子。


孩子的接受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只有一定量听的输入,孩子在大脑中为这种语言建立的区域建成后,孩子才会开始输出。所以说,一上来,父母不要着急让孩子有反应,只管输入就好


每一粒种子都会在它适当的时候开始发芽。家长们,只求浇水,莫问结果。


在英语自然习得的第一阶段,培养孩子听力能力的首要任务就是扩充孩子的听力词汇量。


美教育专家做过这样的统计,从经常跟孩子讲话,给他们念故事的家庭出来的孩子, 他们的听力词汇量在上学前可以达到8,000-10,000。


有了这些听力词汇,在学习了拼读规则后,这些听力词汇很快就可以转化为他们的阅读词汇,还愁孩子英语学不好吗?


 

关键词青少儿英语针对小朋友们的特点采用寓教于乐的互动教学方式,让每个孩子都能够融入到课堂活动当中,与外教和中教老师更好的互动,并在这个过程中学好英语。关键词青少儿英语采用小班教学模式,通过精品小班课的模式保证孩子们的学习效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