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简介】
王晓宽,1970年生,陕西蓝田县人,玉雕,绘画,书法,篆刻,80年代在西安学习美术,1991年被招进蓝田县玉石厂从事玉雕行业,在厂期间每日坚持作画习书,1994年8月进入青海省格尔木市玉雕厂,雕刻花鸟人物,花熏,动物等杂件,2004年回入蓝田从事个人玉雕工作室,在漫长的工作之余仍然坚持习书作画篆刻,绘画擅长人物,山水花鸟皆及,2007年书法作品被世界华人艺术委员会收藏并颁发证书,2008年应中央文献跟着圣火看中国三秦骄子题词邀请函而书并颁发证书,2011年曾参加陕西省现代刻字艺术联展,暨河南陕西省第二届现代刻字展,并颁发证书,2014年应陕西省榜书协会为法门寺第二十七届世界佛教徒联宜大会书画展创作的十八高僧图得到了各界人士的好评并被法门寺收藏,现为
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西安市美术家协会会员
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陕西省榜书协会常务理事

(作品展示 001)
中国画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地丰富,蜕变和发展。扩展着它博大而深邃的审美领域。同时在技巧上也逐步进入了完美的境地。没有脱离艺术本质的所谓技巧。艺术的使命从来包含着,助人伦,成教化,和愉人慰已的两方面功能。一切技巧都是为了表现的需要。技巧一旦游离了艺术家的思想便立刻失去生命。因此。我希望大家在阅读或披览我的作品时。能透过水墨和线条。窥见我以,淡泊抱冲,的精神家园。窥见我的欢乐,忧思,和求索。

(作品展示 002)
中国画一如浩瀚的大海。我在其中也载浮载沉垂数十年之久。我才知道做一个弄潮儿,是何等的困难,而又是何等的快乐。然而一切真正的快意,一定来源于抽筋折骨努力。当我双鬓初染的时候。我对中华民族的文化抱有了更加虔诚的敬意。释迦牟尼说,一滴水如何不干枯,到大海去。至此我谦卑地说,我仅仅是沧海一粟,中国画是不朽的。当我提笔作画的时候。往往心中有所勃郁。颇如堤坝中的鼎沸的洪流,不泄不足以畅其道,于是从第一笔开始到最后一笔。滔滔乎不绝,一气呵成。

(作品展示 003)
当我与画中的人物神遇而迹化时,我得到的是一种难以名状的快乐。初不料几十年的伏案攻习。原来是为了真正的直抒胸臆。而中国画的笔墨和生宣,其性能不便于描述而便于抒发,这便是为什么中国画重性灵,重意匠,重诗情的原因。于是。我想到所有从事绘画的人。切不要被貌似激进的奇谈怪论所蛊惑。你不是希望自己的艺术博大非凡吗?你不是追逐自己的语言波诡云谲吗?那么,我希望你远离反传统的破旗。从喧嚣的新潮中走出。你需要的是一泓清水,一轮明月似的心境,当少数人在亵渎传统,展览丑恶的时候。你的心头却升腾起崇高的信仰。你会渐渐清醒地看到中国画的源和流。从哪儿来,向哪儿去,在山出山,泉清泉浊,了了分明。你的心灵也将如半亩方塘,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春蚕要经过几番脱皮,方能吐丝,中国画的线条来不得半点虚假,也不能急于求成。五岁能出莫扎特的交响曲。恐怕五岁绝出不了吴昌硕的线条,虚骄和急躁。永远是中国画之大敌,如果你曾经神童过。那你不要轻信大人们的奖勖,那不过是一个烟云过眼的童戏。严苛的艺术追求,正等待着你的少年和青年,你还需要不断扩展知识的领域,学哲学,学文学,学社会,学诗赋,不断砥励品学,一个胸襟狭窄,鼠目寸光的人,永远创造不出绚丽,辉煌的艺术的,一个精神猥琐的人,永远成不了真正的艺术家,人品不高,笔墨无法,这是中国画铁的规律,有倜傥非常之人,然后才有纵横排奡之笔,艺术最后的成功,一定是艺术家品德的完成。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辛未年冬月于镌玉庐
(作品展示 004)

(作品展示 005)

(作品展示 006)

(作品展示 007)

(作品展示 008)

(作品展示 009)

(作品展示 010)

(作品展示 011)

(作品展示 012)

(作品展示 013)

(作品展示 014)

(作品展示 015)

(作品展示 016)

(作品展示 017)

(作品展示 018)

(作品展示 019)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