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逢的喜悦与遗憾

标签:
365首都博物馆玉器玉文化审美 |
分类: 读赏城记 |
“古代玉器艺术精品展”坐落在首博东侧的精品展区,注重对玉器文物历史发展的揭示。根据目前学术界对玉器文物研究的状况,结合具体文物,从玉文化发展的时间纵向,以及不同种类玉器的横向加以排列组合,将玉器发展的基本脉络展示给观众,体现了玉器发展不同时期的工艺特色。
北京是历朝古都,不仅有雄伟壮观的皇家陵园,还拥有众多的王公贵族墓,这些墓葬出土的文物,尊贵奢华,充满贵族风尚,具有很高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不仅是断代的标准器,也为破解许多历史疑案提供了确凿的证据,每一件都以自身诠释着北京都城文化的特色。玉器厅中最亮的一是金代贵族墓出土的玉器,一是清代小赫舍里墓出土的玉器,它们和其他展品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结构与展线,展示出北京都城文化的精致与深厚。
小赫舍里墓出土的玉器与我有着不期而遇的缘分。第一眼见,就被它们那精致唯美的器型、极其珍贵的文物价值,以及它所独有的、以小见大的气魄迷住了。后又偶然从首博的刊物上看到了苏舅舅写的小赫舍里墓的发掘报告。母亲帮我联络了苏舅舅,他给我讲了当年的发掘故事。
1962年7月,北京师范大学拟在德胜门外小西天西南角修建房屋时,发现了清代赫舍里氏墓,苏舅舅主持了这次发掘,此墓的文物价值极高,墓主人虽然只是个七岁的小女孩,却是出身名门,声名显赫。她是清康熙辅正大臣一等公索尼的孙女,索额图的女儿,小女孩因疹疾卒于康熙十三年,去世时只有七岁。次年四月安葬,其墓建造精致,做工考究,随葬品以瓷器和玉器为主,非常奢华考究,是首都博物馆的重点展品,有多件一级文物。当时墓内的环境非常艰苦,阴暗潮湿,汪着石灰水,苏舅舅不同意使用抽水机把水抽干,他怕抽水机把文物损坏了,他宁可被烧得一身泡,也要保证文物的完整性。苏舅舅身上被石灰水烧出来的泡养了一个半月才好,而小赫舍里墓里的18件玉器及10件瓷器完好无损,以非常完美的面目示人,曾展在首都博物馆里的9件玉器及4件瓷器,是首博展陈中最值得炫耀、最有讲头的展品,也是我心目中精品中的精品。我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反复地、不间断地拍了很多张这些文物的照片,一边拍、一边欣赏、一边理解,最后从中挑出12张,制成一个小台历,送给苏舅舅,做为对他为考古工作付出艰辛努力的回报,也表示一个晚辈对考古前辈的尊敬。苏舅舅接到这份新年礼物,高兴得合不拢嘴,搬出他主编的那套《北京考古集成》送给了我。
房山长沟峪金代石椁墓和丰台王佐乌古伦窝伦墓出土的玉器也是玉器厅的镇厅之宝。这些玉器不仅十分精美,还带有浓厚的中原文化的风格和审美取向,这些玉饰受到女真贵族的喜爱,不仅可以反映金人的审美观和崇玉观,还告诉我们一个重要事实,那就是文化的相互交融与相互推动。
东汉以后,胡人南下,少数民族在北京地区建立过短暂的政权。唐天宝十四年(755年),胡人安禄山从幽州起兵反唐,揭开了东北少数民族登上中国政治舞台的序幕。此后,契丹、女真、蒙古、满洲等民族相继崛起,并以北京为政治中心,影响中国社会政治、民族经济与文化长达1000年。北京就是在中原与东北、西北的民族融合与民族纷争中,地位日趋重要,逐步上升。北京地区的文物也必然会带有这些历史特点。文化的相互交融与推动也是北京历史文化的内核。
在玉器厅完整看到这些展品,都是08年奥运会之前的事了。奥运会那一年,首博举行了盛况空前的五大联展,根据领导的指示,特地建了一个珍品厅,从各展厅抽调精品放入厅中。五大联展结束后,抽走的精品并未回到原展厅,原有展厅的展线不再完整,给讲解带来诸多遗憾。最令人痛心的是,为了建珍品厅,首博的城建展厅被撤销了,它是常设展览中的重头,以考古实证的形式,向人们述说着北京城的由来与发展,是对北京通史的重要补充。然而这一花费巨资建造的不可或缺的部分,在奥运前夕被撤展了,那些标示着燕都蓟城位置的陶井圈再也见不到了,这些陶井圈以文物的形式,对北京建城历史的开端这一重要的时间点进行了实证。斗拱,这一充分利用力学原理而又颇具美学成分的建筑构件,曾在展厅中被解析给人们看,使我们能从视觉的角度了解它、弄懂它。如今它们都不在了。城建展厅撤展那天,首都博物馆城建厅的志愿者全体到馆,把展览内容整个讲了一遍,以此做为对自己心爱展厅的告别。
我一直在等待,等待那些精品能重回展厅,这一等就是11年。



良渚玉琮
在金猪送福之际,玉器厅从新开厅,被五大联展中的《长江文明展》借走的良渚玉琮回来了,赫然立在展厅门口,宣示着玉器是中华文明起源的标志,并对夏、商、周青铜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其意义在于规定和影响了中华礼制文化的基本格局。
那只站在神柱上的飞鸟,令我们遥想在那个洪荒年代,巫们倾注了最大的热情与信仰与天地,与心中的神沟通。



金代石椁墓玉饰

乌古伦窝伦墓的龟巢荷叶佩


鸡心佩

元代凌霄花饰
小赫舍里的一对鸡心佩和元代的羊脂玉佩也重归故里。11年的等待之后,终于在展厅中与它们重逢。
然而仍有令人遗憾之处。

子冈杯

鸳鸯钮龙柄壶


清乾隆仿痕玉笔洗
还有乾隆挚爱的仿痕玉碗和那件既有御制诗文又有皇帝年款、口内填金的笔洗也藏身了。这些可都是彰显品质、撑门面的宝物啊!
首博玉器厅中还有两件精品,一件是清代的青白玉凤首衔梁卣和瓶,它是乾隆工的代表作。乾隆爷酷爱仿古器物,厌恶时新作品,所以清朝乾隆时期盛行仿古玉器。仿古玉有两种类型,一是仿古彝,另一是仿汉玉。仿古彝就是仿商周青铜器的造型、纹饰而制的玉器,仿汉玉是指广泛的仿而言,并非专指汉玉而言。这套仿古玉器,是仿商周时期的青铜盛酒器——卣而制成。它在仿中出新,设计精巧,纹饰精美。器物雕成扁平形,脱离了青铜器的厚重而具有了画意,非常具有观赏性。卣身上琢刻着蝙蝠等吉祥的纹样,融入了世俗的情感。高雅的凤首嘴里衔着一枚蝙蝠形银钩,巧妙地与卣相连;这枚雅致的银钩还为器物添上了唯美的一笔。如果没有它,器形也许显得平淡单调,有了它,器物顿时变得美伦美焕,仿佛奏响了华彩乐章。真是动人笔墨不须多,只要点睛的一笔。北宋词人秦观有句:“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这枚小银钩就带有婉约派词人所描写的这种唯美特点,具有与温庭筠“花落子规啼,绿窗残梦迷”同样的意境。以“乾隆工”为代表的清代帝王玉的新风格,拥有“精、细、秀、雅”的特色与内涵,是乾隆工的精髓。虽是乾隆玉器,却没有一点咄咄逼人的气势,显得非常亲切、娴静,平易而又令人流连,处处体现着为仿古玉器注入新的生命,把审美发挥到及至。更为难得是,这件器物的底座都是原配的,嵌有银丝的木座,更显得华贵典雅。


李白夜宴桃李园图插屏
另一件是清代的青玉李白宴饮桃李园插屏。玉插屏是清代较为盛行的陈设品,一般为将方形、圆形、长方形、椭圆形玉片插在红木或紫檀的木座上。这件插屏一面是李白夜宴桃李园图,清代玉雕重视对建筑与环境的描写,在景物优美的庭院中,我们可以感觉到夜宴的人们正在豪饮,右边两个人借着酒兴正聊得酣畅,是在研读诗文还是在欣赏画作?左边那个姿态最为恣肆狂放的,就是李白吧?整个画面夜色朦胧,我们甚至可以看到桌上的杯盘碗盏被月光投下淡淡的阴影,完美再现了李白与兄弟们秉烛夜游桃李园的场景。另一面是一副山水人物,极具动感:天上漂浮着流云,一条小船顺激流而下,梢公在奋力划桨,以至于身子都弯成了弓形,坐船的人紧张地注视着前方,我们似乎听到了哗哗的水声,感受到激流飞溅的水点儿,岸边低垂的枝条,令我们感到深秋冻雨的冰冷。这幅山水人物图,少了元代文人画的孤寂,多了在激流中拼搏力量的感觉。采用远山近景法,层次分明,技法精练,抛光极好。
这两件精品如今仍深藏闺中,不得示人。博物馆中的展品是不断更换的,这种变换带给我们很多期待与等待。李白在《春夜宴桃李园序》中说:“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天地是万物的旅舍,时光是百代的过客。人生飘浮无常,好似梦幻一般,欢乐的日子能有多少呢?古人拿着蜡烛在夜间游乐,确实是有原因的!古人为此而抒怀,而我们因徘徊于博物馆,而获得这些感知、感悟。博物馆的一项重要功能就是教育,是寓教于赏,春节将至,让我们在佳节中更多一些“赏”,获得更多的“知”,方不辜负博物馆,不辜负那些为此而奉献毕生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