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勇的平湖秋月

标签:
365音乐文化情感平湖秋月 |
分类: 音乐 |
听杨晓勇的钢琴独奏音乐会。他是武汉音乐学院的老师,走了一条类似于刘欢的路,又当老师又开音乐会,还有其他活动。这条路显然比一年开200多场演奏会、把自己的手豁出去挣钱要理想得多。
http://s5/bmiddle/00657S21zy7oxAQYibO44&690特别赞叹他的演绎水平。“演绎”这两个字不是说弹的熟练、弹得炫技,而是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诠释。杨晓勇先弹了一曲舒曼,弹得很诗意,这种诗意的情调一定会令舒曼满意。下半场第一支就是《平湖秋月》,就不能简单的用诗意来形容了,那是一种意蕴。
他的《平湖秋月》弹得没有一点华丽的感觉,极为得精致雅丽,是琵琶与钢琴风骨的结合,有着极强的个人审美。随着湖面的月光渐渐褪去,最后几个音被他弹得像一缕轻烟,美到了极致,真像是黎明即将到来湖面升起了雾气。那种独特的个人审美在《平湖秋月》中表现得特别突出,画意极强,最后那几个音就像是把氤染的毛笔慢慢提起离开了画面,能在人心中引起一种淡淡的冲动。这种不是让人静下来反而引起微微的躁动就他独特审美的力量。后来又听了几版钢琴的《平湖秋月》,包括殷承宗、鲍蕙荞和石叔诚的,当然都是大师级的,但是结尾处谁也没弹出杨晓勇那种把氤染的毛笔慢慢提起离开了画面的感觉。也许琴师都把注意力放在了对月光的表现上了,只有杨晓勇想到了该如何结尾,想到该如何表现月光的消失。我只拍过西湖的黄昏,没有领略过月色中的西湖,现在的西湖灯光太繁杂,已经没有了平湖秋月的意境,那是在灰的大背景上只有青和白,这种色彩感被杨晓勇弹出来了,成为我心中的印记。
http://s3/bmiddle/00657S21zy7oxAT35fQ02&690杨晓勇弹的《皮黄》也很有特色,原期待他用钢琴的大颗粒感来表现皮黄那种霸气不让人的节奏,结果完全不是,皮黄被他弹的如“大珠小珠落玉盘”那样,那么客气让我颇感意外。这首由张朝作曲的钢琴曲融入了作曲家对童年的回忆及对生命的希望,这样的内涵被杨晓勇很好的演绎出来,又柔软又带有英雄性,刚中带柔,清丽、柔软、雅是他的风格。杨晓勇还弹了张朝的《大同图组曲》,这是由徐建国的画作而作曲,让柏拉图和老子见面对话,来表现思想文化上的大同。杨晓勇在演奏之前还特别强调了这首曲子采用了全音音阶,也就是只用白键不用黑键,他让我们仔细来欣赏一下。《大同图》把我们带入广袤的宇宙,全音音阶没有一点宛转的忧伤,有的只是苍茫与辽阔,加上踏板的完美,就像在天地未开的混沌宇宙中遨游那样,耳畔有着“嗡嗡”的自然声却一时找不到方向,生命就是这样开始的,它始于混沌。德彪西的音画也喜欢采用全音音阶,也是那么空灵缥缈,也许它是专门用来表现自然的吧?作曲家和演奏家把对自然、对音乐的洞察力用音阶表现出来,自然的“道”与音符也有着大同的关系。
找过杨晓勇的唱片,只有他与大提琴合奏的没有他的独奏曲。如果再有他的音乐会,一定会再去听的。
杨晓勇的演绎对我很有启发,在我们的写作与生活中也要培养建立明确的个人审美,这是生命的风格,会反应出生命中的很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