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石门锁千古、峡谷藏万象(湖北游之七)

(2019-06-12 15:55:54)
标签:

杂谈

          4月10日,恩施游的最后一站“石门山景区”。这个景区是小王师傅强力推荐的,我们原本还在犹豫选择古河床还是石林?小王一句“听我的,包你们不失望”,我们便决定了行程。实践证明,石门山景区果然不虚此行,虽是4A景区,但其地貌、山水景观绝不输于5A的清江大峡谷。石门山景区也位于建始县,但和昨天去的野三峡是两个方向。其峡谷水流是八百里清江的支流,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集“幽、险、奇、秀、古”为一体,景区不仅自然风光险峻、秀美,还有人类起源的遗址及相传久远的“巴盐古道”,是中国巴人的发祥地之一,土家族的聚集区。来到景区面前,一座石壁上写着朱红大字:石门锁千古、峡谷藏万象。望着峰峦叠翠的青山,不禁感叹:八百里清江,不仅滋养诞生了人类的祖先,而且历经沧桑巨变,不改初心,如今仍造福于沿途百姓。

 石壁上的题字
石门锁千古、峡谷藏万象(湖北游之七)

        进入景区,先要走过一座山洞,即“擦耳隧洞”。据介绍,石门河上游为擦耳河,狭窄幽深,水流湍急,河谷两边绝壁陡峭,令猿猴却步,人要过去需要身体紧贴峭壁,擦着耳朵方可。上世纪七十年代,当地政府打通隧道,修建了“擦耳河水电站”,隧洞因擦耳河而得名。走过幽深狭长的隧洞,便是一座木板吊桥,桥头写着“步云桥”,两边楹联写着:顾我石门度富客,使君台阁步云人。一看就是现代人所为,与周身的青山绿水不太匹配。先在观景台上合个影,便沿着环山栈道游览。

擦耳隧洞
石门锁千古、峡谷藏万象(湖北游之七)

  步云桥
石门锁千古、峡谷藏万象(湖北游之七)

      峡谷上方有一座玻璃栈道,看上去有上百米,比我们走过的张家界玻璃栈道长得多。几个年轻人在桥上追逐嬉闹,可一会就有一个人蹲下了,一群人围在身边,应该是犯恐高症了吧?年轻真好,可以恣意任性。石门山的栈道比较平缓,两侧青山,中间峡谷,山色苍翠,涧水湍急。山石被河水侵蚀风化,形成姿态各异的景观。“石门大佛”,其实是一座山,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巍然耸立于石门河畔的绝壁之上,护佑此山此水已有2·5亿年;“八卦池”,利用天然山水修建的八卦图形状的水池;“巨猿头像”,一块山石从峭壁上凸起,从侧面看去,似一头硕大猿猴的面部;“石门壁画”,对面山崖上风化形成的斑斑点点,配上簇簇绿丛,像一幅水墨丹青,正是“壁间水墨画,尔为拂尘埃。草树精神出,溪山气势回”;“石眼”,峭壁上一个个洞眼,路牌上介绍,因受到相对方向的构造应力的影响,使薄层状的灰岩发生揉皱,形成构造孔洞,形似人的眼睛,在地质术语中称作“石眼”。大自然真的是鬼斧神工,为人类造就了如此之多惊魂动魄的美景。

   玻璃栈道
石门锁千古、峡谷藏万象(湖北游之七)

    山即是佛
石门锁千古、峡谷藏万象(湖北游之七)

  八卦池
石门锁千古、峡谷藏万象(湖北游之七)

  巨猿头像
石门锁千古、峡谷藏万象(湖北游之七)

  石门壁画
石门锁千古、峡谷藏万象(湖北游之七)

  石眼
石门锁千古、峡谷藏万象(湖北游之七)

        山上的树景也是千姿百态。“黄杨木”,世世代代安家于高山山脊和石缝中,,也是树桩盆景的优良材料,其叶子、根茎能做中药材,祛风除寒活血,素有“木中君子”之称。看到从山崖石缝里顽强生长的黄杨木,让人联想到“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的诗句;“拐枣树”,应该和枣树同科吧?路牌上介绍,果实可以食用,亦可入药,有消暑解酒的功效,可惜现在树上还没结果。不过,路边的一棵拐枣树形状很漂亮,似修剪过一般;还有许多没有路牌也不知名的树木,也相当有观赏价值。有的树干横卧在栈道中间,仿佛是供游人休息的长椅;有的从岩石缝隙中伸出,树枝随风摆动,仿佛是在欢迎八方来客。大自然从来就不缺乏美,关键是要有一颗发现和追求美的心情。

黄杨木
石门锁千古、峡谷藏万象(湖北游之七)

石门锁千古、峡谷藏万象(湖北游之七)

  拐枣树
石门锁千古、峡谷藏万象(湖北游之七)

       行至途中,栈道从两座峭壁之间穿过,路牌上写着“通天门”。大约在两亿年前,石门河一代曾发生强烈的地壳运动,经过亿万年流水的冲刷、切割和节理的发育,便形成了通天门。据科学家检测,通天门石壁上的裂缝仍在缓慢加大,不过速度很慢,裂缝要让石壁完全一分为二,从而形成完全独立的两座石峰,大约需要上万年时间。过了通天门,就听到轰轰巨响在峡谷中回荡,峡谷越来越窄,两座峭壁越来越近,感觉伸手可触。转了几个弯路,又下了几十级台阶,便看到涧水奔冲倾泻而下,惊涛拍岸,涛声如雷,其气势可以与壶口瀑布媲美。真没料到,深山之中,竟有如此奇观。往前走,一道瀑布从峭壁上顺山而下,为汹涌的河水助力添威。这一景观被称作“石破天惊”。山石被湍急的水流冲刷出各种形状,有一处石壁呈半圆形,被水打磨的光滑圆润,形状像极了佛龛,还有一块水中礁石,活像一只卧狮。

通天门
石门锁千古、峡谷藏万象(湖北游之七)

  涧水顺山而下
石门锁千古、峡谷藏万象(湖北游之七)

  形成瀑布,石破天惊
石门锁千古、峡谷藏万象(湖北游之七)

石门锁千古、峡谷藏万象(湖北游之七)
 
峭壁瀑布
石门锁千古、峡谷藏万象(湖北游之七)

 山石被水流冲刷出各种形状
石门锁千古、峡谷藏万象(湖北游之七)

石门锁千古、峡谷藏万象(湖北游之七)

        出了峡谷,便一派春景,真是别有洞天。和风荡漾,湖水清清,山花烂漫,绿丛遍野。沿着石阶上行,有一座山洞,即石门佛洞,我们没有进去。继续前行,便是著名的巴盐古道,看着指示牌上“此段不适宜年老体弱者”的郑重提醒,只好悻悻返回。回程时,两座山崖之间可以乘坐“飞椅”,就是坐着滑行通过,可妹妹恐高,我们只能绕山而行。在石门山景区足足游了五个多小时。八天的湖北游即将结束,打开车窗,阵阵清风拂面,傍晚的夕阳仿佛在为我们送行,再见,武汉!再见,恩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