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最好是三月,一去不回惟少年”。整理好心情,4月2日,踏上了湖北之行。傍晚时分,飞机到达武汉,整座城市笼罩在细雨之中,仿佛是为了配合我出游的心情。从机场直接坐地铁到酒店。
3日一早,打快车去“黄鹤楼”。现在的交通真是方便,想想年轻时抱着孩子上医院,赶上全市停电,从电车上下来步行走十几站,真是欲哭无泪。庆幸自己赶上这个时代,可以尽情享受美好生活。
“黄鹤楼”位于武汉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巅,濒临万里长江,是国家五A级景区,自古享有“天下第一楼”的美誉,是武汉市标志性建筑。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当时只是一座用于军事目的的“瞭望楼”,晋灭三国统一后,才逐渐演变为“观赏楼”。唐宋时期,“黄鹤楼”名扬天下,达官贵人、文人墨客几乎“游必于是、宴必于是”,崔颢、李白等诗人更是在此留下许多千古绝唱。初识“黄鹤楼”的名字,正是源于小学课本上李白的那首《送孟浩然之广陵》。
黄鹤楼公园外墙
景区外面一座高大的石墙,上面刻着七个绿色大字“天下江山第一楼”,龙飞凤舞,雄劲霸气。一座仿古亭楼坐落于高墙之上,黑底黄字的牌匾上“黄鹤楼公园”几个大字在阳光的映射下闪闪发光。从围墙侧面的楼梯上去,是公园售票处。65岁以上老人享受免费待遇。公园大门是一座门楼,前后门楣的匾额上分别写着“青岩飞霞”“绿水烟岚”。进入园内,湖水清清,飞瀑喷泉,亭台阁楼,花红柳绿。“紫薇园”、“梅花园”、“杜鹃园”,一步一景,满园春色。园中许多名贵树种,龙爪槐、榔榆、紫薇、朴树等等。有一排长满火红叶子的树木,在园中格外显目。仔细看看树叶,并不是红枫,询问附近修剪花草的师傅,得知这种树叫做“红继木”。
公园一景
红继木
公园里文化氛围浓郁。“古碑廊”、“诗碑廊”依山势而建。廊中陈列了许多座历代书法家、诗人的碑刻,其中有诗仙李白的“壮观”碑,著名书法大家王羲之的一笔“鹅”字碑,抗金名将岳飞的“满江红”碑等,真是大饱眼福。“岳飞广场”坐落于公园最东边,因为岳飞曾在鄂州(今武昌)屯兵时间最长,并从这里率军四次北伐,取得抗金胜利,故被追封为鄂王。没来武汉之前,还真不知道岳飞和武汉有如此渊源。广场中央竖立着岳飞的青铜雕像,高达8米,岳飞昂首挺立,正气凛然,身后一匹战马。铜雕背后的青石浮雕长25米,刻录了岳飞书写的《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这首词虽不及《满江红·写怀》有名,却也是情调激昂,慷慨壮烈,尽显民族英雄的浩然正气和英雄气概。通往黄鹤楼的青石板路上,每隔几米,便竖立一座石牌坊,上面写着“白花浪渐”“竹露滴清”“荷风送香”“烟绕鹤楼”等,想象这些景色都美得醉人。“白云阁”,即黄鹤楼美术馆,有书法展、画展、黄鹤楼历史珍图展等。一楼大厅里,游人们交费5元,便可在此留下自己的墨宝,盖上黄鹤楼的印章,留作纪念。小妹当场泼墨写下“万事如意”几个大字。
李白的“壮观”石碑
岳飞雕塑
路过“千禧钟”,便看到了雄伟壮观的“黄鹤楼”。正午的阳光洒满楼身,使橙黄色的黄鹤楼更加夺目耀眼。黄鹤楼共五层,高50余米,面积3200平米。外观造型攒尖顶,层层飞檐,四面一致,四周上下围栏镂空雕花。从“千禧钟”的高处看到的是楼的背面,最上层的匾额上写的是“极目楚天”四个大字,应该取自于毛主席《水调歌头·游泳》的诗词中,底层的匾额上写的是“帘卷乾坤”,由原中科院长方毅题写。来到楼前,正面的广场上一座“黄鹤归来”铜雕,高达5米之多,重量3·8吨,工艺非常精致。黄鹤楼正门上方的牌匾由我国第一代书法家协会主席舒同所题,一层的“气吞云梦”匾额是赵朴初所题。楼四周的廊柱上全是楹联。
从千禧钟方向拍摄的黄鹤楼背面
黄鹤楼正面
进入一层,是一座高大宽敞的大厅,一幅巨大的壁画映入眼帘。整幅画是由756块彩砖拼接成的,高9米,宽6米。壁画取材于古代《橘皮画鹤》的神话故事,兼有“昔人已乘黄鹤去”之意。画面白云朵朵,云雾缭绕,一位白眉白须仙人横吹长笛,驾鹤而去。黄鹤楼则坐落在片片白云之中,一众人等或持酒杯,或捧果盘,或弹奏,或起舞,顶礼膜拜,争先仰望。拾梯上行,每层楼都是一座展览馆,记载了黄鹤楼的历史,记述了黄鹤楼的故事。三楼展出了自三国以来,唐宋元明清历朝历代,黄鹤楼的木质模型,而且每朝每代均是重建。现在的黄鹤楼1985年落成,主要以清同治楼为蓝本,但更加高大雄伟。登上顶层俯瞰,近处亭阁、牌坊、圣象白塔环绕在绿丛中,错落有致,色彩分明。远处滚滚长江,一桥飞架,武汉三镇风光尽收眼底。
黄鹤楼大厅壁画
清代同治年间黄鹤楼的照片,早已毁于战火之中
历代黄鹤楼的模型(此座为明代模型)
登楼远眺拍摄的景色
从初读李白的诗句“故人西辞黄鹤楼”至今,我认识黄鹤楼已经六十余年,今日总算得见真容。虽经屡毁屡建,此楼早非彼楼,但诗人的名句仍传流至今。黄鹤楼依然雄伟矗立在武汉,历史犹存!
下午前往“户部巷”。户部巷始于明代,据说有四百多年的历史,被誉为“汉味小吃第一巷”。我们去时正赶上维修,到处是施工的铁架子,但却丝毫没有影响游人的热情,几乎所有摊位前都站着长长的队伍。销售小哥身上挂着二维码,边指挥排队边叫卖,先刷微信付款后付货,还是第一次见识到这种销售模式。品尝了“麻辣鸭舌”“一根排骨”“臭豆腐”“欢喜坨”等当地小吃,又乘渡轮到汉口江滩公园。沿着江滩前行,右侧江水平平,杨柳青青,偶有轻舟荡漾,构成绝美画面;左侧是以“江汉关”为代表的欧式建筑群,见证着武汉这座现代化城市昔日的沧桑。
户部巷身上挂着二维码的销售小哥
江滩公园沿岸一景
江汉关大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