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的梦字和幻字是什么意思?详解石头记第一回1
(2018-03-28 18:21:40)
标签:
红楼梦红学历史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
《红楼梦》旨意。是书题名极多,《红楼梦》是总其全部之名也。又曰《风月宝鉴》,是戒妄动风月之情。又曰《石头记》,是自譬石头所记之事也。【解读:自譬石头所记之事,指朱慈炤自譬石头,何谓石头,即和氏璧。】此三名则书中曾已点睛矣。如宝玉做梦,梦中有曲名曰《红楼梦》十二支,此则《红楼梦》之点睛。【解读:本书中的所谓梦,就是经历的意思。】又如贾瑞病,【解读:贾瑞,书中指的是崇祯帝太子,所谓病,指的是崇祯帝太子想凤姐(崇祯帝司礼掌印太监高时明)拥立自己为明朝继承者。】跛道人持一镜来,【解读:持一镜来,提点高时明拥立朱慈炤(炤字通照字,照即镜之意。】上面即錾“风月宝鉴”四字,此则《风月宝鉴》之点睛。又如道人【解读:此处道人即下文的空空道人,没有了跛字,说明凤姐也有两个,本人前文指畸笏叟是高时明的解读是错误的,高时明是万历年间的大太监,不可能活到丁亥年(1707年)之后,根据第29回“贾珍知道这张道士虽然是当日荣国府国公的替身,曾经先皇御口亲呼为“大幻仙人”,如今现掌“道录司”印,又是当今封为“终了真人”,现今王公藩镇都称他为“神仙”,所以不敢轻慢。”所提示畸笏叟是高时明的继任者,可能是崇祯帝时期曾出任过提督九门的太监张荣,本人后文将给予后续的解读。】亲见石上大书一篇故事,则系石头所记之往来,此则《石头记》之点睛处。然此书又名曰《金陵十二钗》,审其名则必系金陵十二女子也。然通部细搜检去,上中下女子岂止十二人哉?若云其中自有十二个,则又未尝指明白系某某,及至“红楼梦”一回中亦曾翻出金陵十二钗之簿籍,又有十二支曲可考。
书中凡写长安,在文人笔墨之间则从古之称,凡愚夫妇儿女子家常口角则曰“中京”,是不欲着迹于方向也。盖天子之邦,亦当以中为尊,特避其“东南西北”四字样也。
此书只是着意于闺中,故叙闺中之事切,略涉于外事者则简,不得谓其不均也。
此书不敢干涉朝廷,凡有不得不用朝政者只略用一笔带出,盖实不敢以写儿女之笔墨唐突朝廷之上也。又不得谓其不备。
此书开卷第一回也,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解读:书中的“幻”字,就是个“换”字,即改朝换代的换字。】故将真事隐去,而撰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梦幻识通灵’。”但书中所记何事,又因何而撰是书哉?自云:“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推了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何堂堂之须眉,诚不若彼一干裙钗?蒙侧批:何非梦幻,何不通灵?作者托言,原当有自。受气清浊,本无男女之别。【解读:本无男女之别,提点了所谓裙钗其实就是男子。】实愧则有余、悔则无益之大无可奈何之日也。当此时则自欲将已往所赖上赖天恩、下承祖德,锦衣纨绔之时、饫甘餍美之日,背父母教育之恩、负师兄规训之德,已至今日一事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记,以告普天下人。虽我之罪固不能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不肖【解读:不肖,指的是朱慈炤政权反清复明的失败。】,则一并使其泯灭也。蒙侧批:因为传他,并可传我。【解读:此处作批提点了这是部人物传记,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说明闺阁女子是真实的人物。】虽今日之茅椽蓬牖,瓦灶绳床,其风晨月夕,阶柳庭花,亦未有伤于我之襟怀笔墨者。何为不用假语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来,以悦人之耳目哉?故曰’风尘怀闺秀’。”乃是第一回题纲正义也。开卷即云“风尘怀闺秀”,则知作者本意原为记述当日闺友闺情,并非怨世骂时之书矣。虽一时有涉于世态,然亦不得不叙者,但非其本旨耳,阅者切记之。诗曰:
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解读:华筵终散场,提点华字,即中华已亡之意。】
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梦尽荒唐。【解读:荒唐的唐字,即下文的汉唐,提点汉唐已荒,也即中华已亡之意。】
谩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解读:石头记书中之情,就是复明之情。】
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原来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甲戌侧批:补天济世,勿认真,用常言。]于大荒山[甲戌侧批:荒唐也。]无稽崖[甲戌侧批:无稽也。] 【解读:稽字用拆字法,作龙旨解,提点崇祯帝死亡。】练成高经十二丈、[甲戌侧批:总应十二钗。]方经二十四丈[甲戌侧批:照应副十二钗。]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娲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甲戌侧批:合周天之数。蒙侧批:数足,偏遗我。“不堪入选”句中透出心眼。]只单单的剩了一块未用,[甲戌侧批:剩了这一块便生出这许多故事。使当日虽不以此补天,就该去补地之坑陷,使地平坦,而不有此一部鬼话。]便弃在此山青埂峰下。[甲戌眉批:妙!自谓落堕情根,故无补天之用。]谁知此石自经煅炼之后,灵性已通,[甲戌侧批:煅炼后性方通,甚哉!人生不能学也。]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
一日,正当嗟悼之际,俄见一僧一道远远而来,生得骨格不凡,丰神迥别,[蒙双行夹批:这是真像,非幻像也。 该 批:作者自己形容。] 【解读:石头记书中提到宝玉当过两次和尚,即提点朱慈炤和他的帝位继承者袭人(万正色)都出过家。】说笑笑来至峰下,坐于石边高谈快论。先是说些云山雾海神仙玄幻之事,后便说到红尘中荣华富贵。此石听了,不觉打动凡心,也想要到人间去享一享这荣华富贵,但自恨粗蠢,不得已,便口吐人言,[甲戌侧批:竟有人问口生于何处,其无心肝,可笑可恨之极。] 【解读:此处作批,在于提醒所谓口吐人言,即暗指石头(和氏璧)盖章之时,印在纸上的文字。】,即向那僧道说道:“大师,弟子蠢物,[甲戌侧批:岂敢岂敢。]不能见礼了。适闻二位谈那人世间荣耀繁华,心切慕之。弟子质虽粗蠢,[甲戌侧批:岂敢岂敢。]性却稍通,况见二师仙形道体,定非凡品,必有补天济世之材,利物济人之德。如蒙发一点慈心,携带弟子得入红尘,在那富贵场中、温柔乡里受享几年,自当永佩洪恩,万劫不忘也。”二仙师听毕,齐憨笑道:“善哉,善哉!那红尘中有却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恃,况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八个字紧相连属,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甲戌侧批:四句乃一部之总纲。]倒不如不去的好。”这石凡心已炽,那里听得进这话去,乃复苦求再四。二仙知不可强制,乃叹道:“此亦静极思动,无中生有之数也。既如此,我们便携你去受享受享,只是到不得意时,切莫后悔。”石道:“自然,自然。”那僧又道:“若说你性灵,却又如此质蠢,并更无奇贵之处,如此也只好踮脚而已。[甲戌侧批:煅炼过尚与人踮脚,不学者又当如何?]也罢,我如今大施佛法助你助,待劫终之日,复还本质,以了此案。[甲戌侧批:妙!佛法亦须偿还,况世人之债乎?近之赖债者来看此句。所谓游戏笔墨也。]你道好否?”石头听了,感谢不尽。那僧便念咒书符,大展幻[甲戌侧批:明点“幻”字。好!]术,将一块大石登时变成一块鲜明莹洁的美玉,且又缩成扇坠大小的可佩可拿。[甲戌侧批:奇诡险怪之文,有如髯苏《石钟》《赤壁》用幻处。] 【解读:此石是美玉,此处特意作批给予读者提醒,以壁字提点这是和氏璧。】那僧托于掌上,笑道:“形体倒也是个宝物了![甲戌侧批:自愧之语。蒙双行夹批:世上人原自据看得见处为凭。] 【解读:此批的重点是凭字,即玉玺的作用。】还只没有实在的好处,[甲戌侧批:好极!今之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者,见此大不欢喜。] 【解读:此批的重点是金玉两字,即和氏璧在历史上因被摔坏缺角而以黄金镶补。】须得再镌上数字,使人一见便知是奇物方妙。[甲戌侧批:世上原宜假,不宜真也。谚云:“一日卖了三千假,三日卖不出一个真。”信哉!] 【解读:在此作批是提醒读者留意“镌上数字”,即玉玺的刻字。】然后携你到那昌明隆盛之邦,[甲戌侧批:伏长安大都。]诗礼簪缨之族,[甲戌侧批:伏荣国府。]花柳繁华地,[甲戌侧批:伏大观园。] 【解读:所谓大观园,实际上就是“大官园”。】温柔富贵乡[甲戌侧批:伏紫芸轩。]去安身乐业。”[甲戌侧批:何不再添一句“择个绝世情痴作主人”?甲戌眉批:昔子房后谒黄石公,惟见一石。子房当时恨不能随此石去。余亦恨不能随此石去也。聊供阅者一笑。] 【解读:所谓僧道二人带石头去安生乐业,指的是朱慈炤和高时明携带明朝国玺南下肇庆建立了南明政权。】石头听了,喜不能禁,乃问:“不知赐了弟子那几件奇处,[甲戌侧批:可知若果有奇贵之处,自己亦不知者。若自以奇贵而居,究竟是无真奇贵之人。]又不知携了弟子到何地方?望乞明示,使弟子不惑。”那僧笑道:“你且莫问,日后自然明白的。”说着,便袖了这石,同那道人飘然而去,竟不知投奔何方何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