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人物解读:薛宝琴(《红楼梦》的真正作者朱慈炤19 )
(2015-05-16 20:22:47)
标签:
历史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薛宝琴姜镶红楼梦 |
关于红楼梦中贾宝玉结局(出家做和尚和乞丐)的含义:
本书的真正作者朱慈炤是一个秘密朝廷的帝王,为何红楼梦安排贾宝玉的结局是出家做和尚,做乞丐?这是有其深刻寓意的。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反元起义之初,其身份就是和尚,靠乞讨度日,红楼梦安排贾宝玉这种结局的目的,就是在表明要象朱元璋一样。凡是书中写有关人物出家当和尚、当尼姑的,都是暗示其人已参与到没有自己根据地的反清的斗争中(所谓“保不定日后作强梁”)。
朱慈炤作为一个秘密朝廷的帝王,能够组织、主导南明抗清数十年之久,一度占据数个省的地盘,必然建立起了庞大的地下组织和人员。虽然在抗清斗争中失败了,失去了自己的根据地(书中所谓“无立足境”),但是在满清政府中依然拥有大量的“自己人”,象洪承畴、范文程、梁九功这些朝中炙手可热的权贵,也暗中提拔任用了大量朱慈炤的人马(所谓“蛛丝儿结满雕梁”)。
在历史上,能够成立一个秘密朝廷,能够长期组织很多重要的抗清斗争,而不被当时和后世之人察觉是很不容易的,这要归因于明皇朝长达几百年训练有素的特务统治经验。作为朱慈炤等人创立的秘密组织洪门、天地会等,在清朝严厉镇压的几百年间,不仅能够生存下来而且不断发展壮大(有关洪门的历史可以看看资料,在清朝中后期成员之多令人咂舌,美国华人超过80%都是洪门成员。)而且在期间多次参与了反清起义,最终倾尽全力支持孙中山等革命党人推翻了满清的统治。
(补前文)关于红楼梦书中暗示朱慈炤是帝王身份,在广东肇庆(端州)登基称帝成立秘密朝廷的一些内容:
第五回
【如今且说林黛玉自在荣府以来,贾母万般怜爱,寝食起居,一如宝玉,[甲戌侧批:妙极!所谓一击两鸣法,宝玉身份可知。]】
解读:林黛玉喻崇祯帝。
第二十二回 听曲文宝玉悟禅机 制灯迷贾政悲谶语
【贾母笑道:“你在这里,他们都不敢说笑,没的倒叫我闷。你要猜谜时,我便说一个你猜,猜不着是要罚的。”贾政忙笑道:“自然要罚。若猜着了,也是要领赏的。”贾母道:“这个自然。”说着便念道:
猴子身轻站树梢。[庚辰双行夹批:所谓“树倒猢狲散”是也。]打一果名。
贾政已知是荔枝,[庚辰双行夹批:的是贾母之谜。]便故意乱猜别的,罚了许多东西,然后方猜着,也得了贾母的东西。然后也念一个与贾母猜,念道:
身自端方,体自坚硬。虽不能言,有言必应。[庚辰双行夹批:好极!的是贾老之谜,包藏贾府祖宗自身,“必”字隐“笔”字。妙极,妙极!]打一用物。
` 说毕,便悄悄的说与宝玉。宝玉意会,又悄悄的告诉了贾母。贾母想了想,[庚辰侧批:太君身份。]果然不差,便说:“是砚台。”贾政笑道:“到底是老太太,一猜就是。”回头说:“快把贺彩送上来。”地下妇女答应一声,大盘小盘一齐捧上。】
解读:“贾政已知是荔枝,[庚辰双行夹批:的是贾母之谜。]”此批点出了明皇朝正统在荔枝产地(岭南)得到了续祚。
“身自端方,体自坚硬。虽不能言,有言必应。[庚辰双行夹批:好极!的是贾老之谜,包藏贾府祖宗自身,“必”字隐“笔”字。妙极,妙极!]”
解读:端砚是贾老之谜,点出了红楼梦作者朱慈炤确实是在广东肇庆(端州)秘密登基称帝。
【补:当前某些历史书籍中记录有南明广东反正时期永历帝在肇庆(端州)大兴土木造宫殿和请戏班表演,其实是朱慈炤秘密登基的状况。】
===========================================================
作者:gdmmman 时间:2015-03-18 11:44:15
关于红楼梦个别人物的解读:宝琴
宝琴在红楼梦书中喻什么人物呢?第四十九回末脂批提示过:
蒙回末总批:此文线索在斗篷。宝琴翠羽斗篷,贾母所赐,言其亲也;宝玉红猩猩毡斗篷,为后雪披一衬也;黛玉白狐皮斗篷,明其弱也;李宫裁斗篷是哆罗呢,昭其质也;宝钗斗篷是莲青斗纹锦,致其文也;贾母是大斗篷,尊之词也;凤姐是披着斗篷,恰似掌家人也;湘云有斗篷不穿,着其异样行动也;岫烟无斗篷,叙其穷也。只一斗篷,写得前后照耀生色。
“宝钗斗篷是莲青斗纹锦,致其文也”这个看的懂,其文“青”也。“宝琴翠羽斗篷,贾母所赐,言其亲也”,亲在什么地方,本人对此有过百思不得其解,近日再次反复阅读有关宝琴的文字和脂批,终于弄明白宝琴指代何人,亲在何处,亲就亲在宝琴本是黛玉旧部。
宝琴到底何许人也?其人就是姜镶。红楼梦对宝琴的身份作提示的文笔又有新的写法,不同于描写鸳鸯、玉钏的方式,本人试作一解读:
第四十九回
【那宝琴年轻心热,[庚辰双行夹批:四字道尽,不犯宝钗。脂砚斋评。]且本性聪敏,自幼读书识字,[庚辰双行夹批:我批此书竟得一秘诀以告诸公几:野史中所云“才貌双全佳人”者,细细通审之,只得一个粗知笔墨之女子耳。此书凡云“知书识字”者便是上等才女,不信时只看他通部行为及诗词、诙谐皆可知。妙在此书从不肯自下评注云此人系何等人,只借书中人闲评一二语,故不得有未密之缝被看书者指出,真狡猾之笔耳。]】
解读:“那宝琴年轻心热,[庚辰双行夹批:四字道尽,不犯宝钗。脂砚斋评。]”心热,即姜之意。
下面一段长批,其意如何?是提点读者要“知书识字”、留意“他通部行为及诗词、诙谐皆可知”。
有关宝琴的诗词:
第五十回
【宝琴道:绮袖笼金貂。光夺窗前镜,[脂批:琴志唐皇]】
解读:姜镶在山西大同起事后,附近各地纷纷举事,陕西一带也群起响应,故曰“琴志唐皇”(唐朝首都陕西西安)。
第五十二回
【半日,只听湘云笑问:“那一个外国美人来了?”一头说,一头果和香菱来了。众人笑道:“人未见形,先已闻声。”宝琴等忙让坐,遂把方才的话重叙了一遍。湘云笑道:“快念来听听。”宝琴因念道:
昨夜朱楼梦,今宵水国吟。
岛云蒸大海,岚气接丛林。
月本无今古,情缘自浅深。
汉南春历历,焉得不关心。】
解读:本诗的真正用意是明点“汉南”二字,即陕西一带。书中提到“琴妹妹见的世面多,走的道路也多”实指姜镶多次换主。补:真真国的女子,提点一个真字(女真:满清),即提示了姜镶的满清官员身份;昨夜朱楼梦,提点了姜镶原为明朝将领,今宵水国吟,提点了姜镶后为清朝将领。
【戚总评:此回前幅以药香、花香联络为章法,后幅以西洋鼻烟、西洋依弗哪药、西洋画儿、西洋诗、西洋哦啰斯国雀金裘联络为章法。极穿插映带之妙。】
解读:此批重点是提示反复出现的“西洋”二字,“西”意指“山西”,“洋”即“姜”字的上半部分。
姜镶与洪承畴的关系:
第五十回
【戚、蒙回前:此回着重在宝琴,却出色写湘云。写湘云联句极敏捷聪慧,而宝琴之联句不少于湘云,可知出色写湘云,正所以出色写宝琴。出色写宝琴者,全为与宝玉提亲作引也。金针暗渡,不可不知。】
解读:与宝玉提亲作引,史湘云扮演了关键角色。洪承畴通过联络策反李成栋、姜镶,为红楼梦作者朱慈炤能够在广东肇庆称帝立下大功;在李成栋北伐失败,广东再次被清兵占领之际,又亲自出马经略五省,在湘江一带暗中划出一块领土让朱慈炤等人管理(注1),以及暗中栽培扶植了探春(郑成功)的人马(注2),使其发展壮大再度北伐;而吴三桂则是洪承畴的部下,一直以洪承畴马首是瞻,后来与作者等人合作反清,进行了第三次北伐。作者能历经“三次锻炼”(北伐),洪承畴实居首功。补:金针暗渡,指的是洪承畴暗中联络姜镶,金提点满清(清朝又称为后金),提示洪承畴、姜镶的满清官员身份。
注1:本人前文解读过第十七回实为描写朱慈炤一生的行踪,在朱慈炤离开肇庆后的下一站为稻香村,对于此处的描写有以下文字:
【贾政听了,笑向贾珍道:“正亏提醒了我。此处都妙极,只是还少一个酒幌,明日竟作一个,不必华丽,就依外面村庄的式样作来,用竹竿挑在树梢。”贾珍答应了,又回道:“此处竟还不可养别的雀鸟,只是买些鹅鸭鸡类,才都相称了。”】
解读:“此处竟还不可养别的雀鸟,只是买些鹅鸭鸡类,才都相称了。”即此处养的是家禽,而非外来之鸟,暗指此处是属于朱慈炤朝廷直接管辖之地。酒幌,即“九幌”,暗指洪承畴(字彦九)的名义辖区。
注2:第六十三回
【探春笑道:“我还不知得个什么呢。”伸手掣了一根出来,自己一瞧,便掷在地下,红了脸,笑道:“这东西不好,不该行这令。这原是外头男人们行的令,许多混话在上头。”众人不解,袭人等忙拾了起来,众人看上面是一枝杏花,那红字写着“瑶池仙品”四字,诗云:日边红杏倚云栽。
注云:“得此签者,必得贵婿,大家恭贺一杯,共同饮一杯。”】
解读:探春的签为杏花,其诗“日边红杏倚云栽”,即指探春(郑成功)依靠史湘云(洪承畴)的栽培扶植。
【补:上文探春所说的“这原是外头男人们行的令”,就是暗指洪承畴间接指导、指挥郑成功的军队。】
【补:第四十九回是描述宝琴的回目,该回目里引用一个十分有趣的典故:
宝玉笑道:“那《闹简》上有一句说得最好,‘是几时孟光接了梁鸿案?’这句最妙。‘孟光接了梁鸿案’这五个字,不过是现成的典,难为他这‘是几时’三个虚字问的有趣。是几时接了?你说说我听听。”
这个典故叫做举案齐眉,在典故里,其实是梁鸿接了孟光的案,为什么宝玉偏说是孟光接了梁鸿案,只要是我们这些读过书的人都会觉得:这不是反过来了吗?对了,写书人要的就是我们有这个想法。
姜镶原为明将,后投降李自成,再投降满清,最后又起义归明,“反过来了”,再次证明了红楼梦一书高超的写作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