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这句古诗写得好:美人自古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上)

(2021-10-09 10:49:23)
标签:

历史

杂谈

分类: 说长道短

       我喜欢中国的古诗,它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精华。

       好的诗句,不但有语言文字的美,而且有意境和哲理的美。短短几句话,内涵丰富,寓意深远,能发人深思和遐想。闲暇时,读几首古诗,确是极好的精神享受。
      好的诗句,不用刻意去背,它会自然而然地留在我们的脑海中,挥之不去。如这两句“美人自古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我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看到的,但却牢牢地留在了我的记忆中。
     特别是,这诗还是出自女子的手笔,就更觉美妙了。我记忆中女子的名诗不太多,宋代女词人易安居士的五言绝句《乌江》:“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自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是何等的气势,何等的壮心。除此之外,印象不多。
     那么,“美人自古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这两句诗出自哪里呢?据查,是出自清代袁枚所著《随园诗话》里。清代佟鋐有一小妾,名叫赵雪艳,她就是这诗的作者。诗题为《和查为仁悼亡诗》,也有说叫《悼金夫人诗》,全诗四句如下:“逝水年华去莫留,漫伤林下失风流。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
     这两句诗的大概意思是说:自古以来,那些著名的美女们,她们的命运和古来的名将一样,多是命途多舛,总无法善始善终,有几人能寿终正寝。

从字面上看,是她们“不许”,有主观的意愿,好像是说:生命之花已经绚丽地绽放过了,已经在人世间留下了美好,那么就“萎芳香于一旦,谢尘世于片时”,让人们对自己留有美好的铭记,而不让他们看到残花败柳的样子。
        但对于每一个人来说,谁又能无缘无故的结束自己的生命呢。实际上,她们多数并非自尽,即使有,也是无奈的,只不过她们很从容而已。
        查阅一下历史,还真如诗中所说,确实红颜薄命居多,多数没让人间看到她们“白头”,即使有几个“见白头”,也并非能和自己心爱的人在一起,少有“福寿全归”的。当然,如果不是这种情况,此诗也不会成为好诗了。
        我觉得主要一个原因是,女人红颜薄命多是缘于男人。正所谓,色不迷人人自迷,便是如此。是男人自己沉迷于美色,却活生生的把罪过推到女人的身上。但在那个男人当权的社会,女人一旦被视为祸水就离厄运不远了。
       在历史长河中,能成为著名美女而留名千古的,多有强烈的政治陪衬,或生活在帝王将相身边。那么,帝王将相手握生杀大权,涉及争权夺位、改朝换代的事,遭遇凶险的可能自然就大得多了。

       中国的历史,典籍浩瀚,汗牛充栋,宛如一个有无穷无尽蕴藏的宝库。但也不可能写尽世上的每一个人。因为人太多了—亿万苍生。而只能记载史上重要事件、朝代更替发展、政治制度沿革及社会风俗、科学、技术、文化和农业手工业的进步等。而在史上能留下名姓的,除了帝王公侯、权臣贵戚之外,就要数美女和名将了。美女和名将,是历史的重要组成,他们使得历史更加光彩夺目。

       下面我也来说说我所知道的史上有名的美女和名将,当然我所知道的也是喜欢历史的人都知道的。
     西施,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首, 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越国被吴国打败,称臣于吴国,越王句践卧薪尝胆,谋复国。在国难当头之际,西施忍辱负重,以身许国,由越王勾践把她献给吴王夫差,成为吴王最宠爱的妃子。西施为了祖国越国,把吴王迷惑得无心国事、众叛亲离,当然她的内心里也是矛盾的:身为吴王,甚至诸侯霸主的夫差,对自己那样恩深意重、一往情深,而自己却要毁掉他的江山社稷,而且,毁了吴王的江山社稷,也就同时毁了自己。在吴王夫差那里,她得到了一个女人最渴望的爱情、尊贵,而在暗处,却要给吴王掘下坟墓。对越国的眷恋,只能深深地埋在内心深处。西施确实为句践的东山再起起了必要的掩护作用。表现了一个爱国女子的高尚思想情操。后来越王句践终于报仇雪耻,灭掉了吴国。夫差、伍子胥们失败了,勾践、范蠡、文种、西施们胜利了。可是胜利了又怎么样呢?勾践凯旋回越,带回西施,而越夫人却暗中派人把西施带到江边,在她身上绑上大石头,沉入江中。还说:“此亡国之物,留之何为?”当然,也有说西施最后随范蠡飘游五湖,但这只是个美好的传说,不见于任何史料。范蠡当时是只身扁舟夜出齐女门,降三江,入五湖,妻子都顾不得,怎敢带西施。只是后人珍惜美人,把她送给了范蠡。

      貂蝉,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是东汉末年司徒王允的义女,见东汉王朝被奸臣董卓所操纵,於月下焚香祷告上天,愿为主人担忧。王允眼看董卓将篡夺东汉王朝,设下连环计。王允先把貂蝉暗地里许给吕布,再明把貂蝉献给董卓。吕布英雄年少,董卓老奸巨猾。为了拉拢吕布,董卓收吕布为义子。从此以後,貂蝉周旋于此二人之间,送吕布於秋波,报董卓於妩媚。可以这样说,正是由于貂蝉的出现,才有了司徒王允巧施连环计的佳话,才有了吕奉先大闹凤仪亭的风波,才有了凶横无忌权倾一时的董卓宫门前的被戮,才有了儿女情长武功盖世吕布的白门楼上的殒命。貂蝉形象显示了一个绝色女子的胆量与智慧,正是这种非凡胆量的展示与高度智慧的运用,加速了汉末军阀战乱时代的结束,促成了一代雄才曹操、刘备、孙权等人的崛起,从而使已经风雨飘摇的汉室江山得以继续延续。 然而,自从吕布殒命之后,这位胆色俱佳的奇女子便就此不见了踪迹。是随失败的吕布同赴了九泉,还是被胜利的曹操掳回了许昌?已无从考证。当然,民间有很多种版本关于貂蝉结局的传说:一种说曹操把她送给关羽,关羽不接纳她,她在关羽面前自杀;一种说关羽当即斩了貂蝉;一种说曹操要用她离间桃园三兄弟,她逃跑削发为尼,曹操又来追捕,她触剑自杀。总之,即使不死,也一定是悲惨凄凉的结局。
  杨贵妃,通晓音律,能歌善舞。最初为唐玄宗的第十八子寿王的王妃,唐玄宗见杨玉环的姿色后,欲纳入宫中,着为女道士,号太真。天宝四年(745)入宫,得唐玄宗宠幸,封为贵妃。贵妃每次乘马,都有大宦官高力士亲自执鞭,贵妃的织绣工就有七百人,更有争献珍玩者。岭南经略史张九章,广陵长史王翼,因所献精美,二人均被升官。于是,百官竟相仿效。杨贵妃喜爱岭南荔枝,就有人千方百计急运新鲜荔枝到长安,有诗云"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所以荔枝又称"妃子笑"。 杨玉环是唐代宫廷音乐家、歌舞家,其音乐才华在历代后妃中鲜见。杨玉环天生丽质,加上优越的教育环境,使她具备有一定的文化修养,性格婉顺,精通音律,擅歌舞,并善弹琵琶。 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逃至马嵬驿,军士哗变,杀死民愤极大的杨国忠,逼唐玄宗杀死杨贵妃。玄宗无奈,便命高力士赐她自尽,最后她被勒死在驿馆佛堂前的梨树下,死时38岁。当然,也有民间传说,贵妃没有死,而是经过千辛万苦,随日本遣唐使人员东渡大海而到了日本,还参与了日本的政界活动等等。这是历史的小说化,不必去认真。

    王昭君  汉元帝广选民间女子充入后宫,其中王昭君尽管相貌出众,,可深宫之中历来就是美女云集的地方,缺乏政治背景和资金支持的她始终没有获得元帝的荣宠,甚至“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当时漠北的匈奴呼韩邪单于,向汉朝称臣,当他第二次来朝贺时,向元帝提出了和亲的请求,元帝愉快地答应了。宫女们一听要嫁到异国他乡,可能终身不能还乡,都失去了应选的勇气。只有王昭君自告奋勇报了名。就在呼韩邪告辞的宴会上,元帝才见到了王昭君。按照《汉书. 南匈奴列传》的记载,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景徘徊,竦动左右“。元帝十分后悔,但为了女色失信于人实在有损名声,只好眼睁睁地看着王昭君跟随呼韩邪单于去了遥远的大漠。王昭君虽然嫁得很好,但丈夫死了,丈夫的儿子再娶她(不是她的儿子)。在汉民族的心理上,这样的远托异国,又总是可悲的。
     妲己  妲己这个女人是随着《封神榜》的流传而为人所熟知的。《封神榜》上说她如桃花,妖媚动人,美丽多姿,是千年狐狸精杀人附体,蛊惑纣王纵情女色,荒淫误国,使商朝灭亡。当周人灭掉商朝后,将妲己五花大绑,押往刑场斩首示众。在杀死妲己时,连刽子手都被其美色迷住,不忍下手。  在《封神榜》中妲己被写成了是受了女娲娘娘派遣迷惑商纣王,使商纣王江山断送的狐狸精,相当于西施那种女间谍,可惜最后寸功未表,反被割掉了一颗如花似玉的大好头颅。 实际上我们都知道,这些多是神话、迷信和传说,根据历史记载,纣王暮年热中于声色之娱与酒食之乐确实是事实,说纣王“惟妇人之言是听”,这一条罪状,并不切合实际,因为商代人颇重迷信,任何重大举措,都要求神问卜来决定吉凶,在出土的甲骨文中是有确切记载的。妲己能够影响政治决策的力量,实在微乎其微。妲己只能算是商纣王晚年生活的伴侣,倘若妲己在被帝辛宠幸的那些年月之中,具有政治权力,何以妲己的族人,始终就没有能够得势呢?如果说苏妲己有罪,顶多只是苏妲己入宫以后,由于争宠而与其他的嫔妃引起纷争,那些失宠的妃子各有氏族背景,因而加深了纣王与诸侯小国之间的冲突而已;如果硬要说苏妲已是亡国的祸水,也未免太高抬她了。其实,她是完全做不到的。 周人给纣王与妲己泼脏水并不厉害,不过于涉及两人的人格,没有焚炙忠良、滥杀无辜、嗜血成性之类的指责。总之,周人并没有把纣王与“暴虐荒淫”四字挂上钩。真正把纣王脸涂黑,还不是他的敌人——周人干的,而是五百年后战国时代的那些学者。但不管怎么说,妲己是美人、并被斩首,这是事实。

      虞姬 公元前209年,项羽与叔父项梁起义反秦。项羽军中战将虞子期的妹妹虞姬,貌美好武,倾慕年轻勇猛的项羽,嫁其为妾,常伴左右随军出征,至终形影不离。公元前202年,项羽在垓下之战中被刘邦、韩信、彭越三方大军合围困于垓下(今安徽灵璧县城南沱河北岸城后村),身陷十面埋伏,兵孤粮缺,夜闻四面楚歌,楚军士气尽失。项羽认为大势已去,帐中酌酒,对着虞姬唱起悲壮的“垓下歌”。虞姬拔剑起舞,含泪唱和:“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大王义气尽,贱妾何聊生。”为免后顾之忧影响项羽突围,唱毕于其面前自刎。死后葬于垓下。  她的故事,在历史的长河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虞姬,这个美丽的名字,将是我们心目中不朽的传奇。
     戚夫人  戚夫人和刘邦的相遇,是在刘邦最为落魄的时候。那时候,刘邦和项羽的几次对阵中,刘邦一直是项羽手下败将。彭城一战,刘邦更是被打得丢盔弃甲,连父亲、老婆都成了项羽的俘虏。刘邦一路逃到山东定陶,在一户戚姓人家意外地遇到了漂亮的美女戚夫人, 值壮年的刘邦,被戚夫人的美艳所吸引。当时戚夫人刚过豆蔻年华,风姿绰约。既有南国女子的窈窕纤柔,又有北方姑娘的健美矫捷,全身上上下下无不洋溢着一股醉人的气息。刘邦虽然久在沙场,但征尘掩不住他一脸的英武之气,尤其是他起兵两年来,英名广为流传,更赢得了戚氏父女的仰慕。就这样,草莽英雄结识了多情美女,刘邦欣欣然接纳戚氏为妾。刘邦娶了戚夫人后,立刻被她的相貌所征服。戚夫人随从刘邦征战。戚夫人的柔情蜜意和小鸟依人般的单纯,使刘邦对她的依恋也随着时间的增长而变得无可替代。高祖十二年(前195年),刘邦逝世,太子刘盈继位,即汉惠帝。偏心眼的丈夫死了,懦弱的儿子当了皇帝,吕后总算是熬出了头,可以和眼中的祸水戚夫人算总账了。吕后把戚夫人囚禁起来,派人召赵王如意进京。当时担任赵相的周昌拒不奉诏,吕后就先召周昌进京,然后把赵王如意召来,找机会给毒害了。吕后又派人砍掉了戚夫人的手脚,挖去眼睛,熏聋耳朵,灌了哑药,置于厕所,呼为“人彘”。这才让吕后堆积多年的怨恨发泄了出来。吕后为什么这么恨戚夫人呢?原来戚夫人不但是她的情敌,还是她的政敌。  太子刘盈是吕氏所生的儿子,刘邦不喜欢他。刘邦在分封为王的诸子中,最喜欢的是戚夫人的儿子赵王如惫。刘邦常说,刘盈为人仁弱,不像我,只有如意像我。刘邦还常在戚夫人宫中,把如意抱在膝上,对如意说,我终不会把不肖的儿子放在爱子之上!刘邦几次要废立太子,遭到吕后和众大臣的强烈反对,没能实现。刘邦深知自己死后,吕后不会善待戚夫人母子的,身为乾纲独断的皇帝,也不是解决不了这事,只是再三权衡了美人和江山的分量,最终选择了沉默。

     赵飞燕   赵飞燕的父亲赵临是汉代宫府家奴,日子过得穷困潦倒。赵飞燕生下来后,因无力抚养,父亲将她扔到荒郊野外。赵临晚上总是梦见婴儿在哭,四天后去寻找,孩子竟没死。赵临又把她抱回家中勉强养活。赵飞燕因为家穷,很小就被卖到阳阿公主家做歌舞伎。赵飞燕天资聪明过人,练就迷人的歌喉和高超的舞技。汉成帝有一次微服出行,来到阳阿公主家。公主召歌伎为成帝助兴。赵飞燕勾人魂魄的眼神、清丽动人的歌喉、婀娜曼妙的舞姿,一下子就倾倒了成帝。汉成帝将她带回宫,夜夜临幸,再也离不开她。  赵飞燕的秀丽姿容,轻盈身材和出众的舞技,使得她在后宫嫔妃中如鹤立鸡群。她表演的一种舞步,手如拈花颤动,身形似风轻移,令成帝十分着迷。 赵飞燕不仅漂亮,心思也非常缜密,为紧紧抓住成帝的心,她又把容貌更胜她一筹的妹妹赵合德,推荐给成帝,赵合德的美貌令成帝惊羡不已,合德的柔情更令成帝神魂颠倒。  赵氏姐妹虽得专宠,但从未怀孕,她们害怕别的嫔妃怀孕生子,威胁后位,就疯狂地摧残宫人。“生下者辄杀,堕胎无数”。(也有史家研究认为,这是王氏集团给她们加的罪名)。事实上,赵飞燕姐妹在宫中胡作非为,王氏权臣未尝不知道,只是故意睁只闭只眼,让她们加速刘氏政权的灭亡。 赵氏姐妹何以不孕呢?原来她们为使肤色白皙娇嫩,使用一种秘方配置叫做息肌丸的药。这种药丸确实功效显著,用后肤如凝脂,肌香甜蜜,青春不老,可是却能导致不孕。姐妹俩把成帝死死迷住,成帝精力耗尽,结果泄阳为血而亡。  成帝死于赵合德床上,朝野震动,群臣声讨赵氏祸水。赵合德自知难逃罪责,自杀身亡。  赵飞燕因为帮助成帝的侄儿刘欣即位,新帝感恩,仍旧尊她为皇太后。六年后,哀帝逝世,大司马王莽以赵飞燕杀害皇子之罪,迫其自尽。权倾一时的赵飞燕就这样香消玉殒了。

  甄妃 河北有甄宓,江南有二乔。可见甄宓与大、小乔在当时并列为倾城美女。 甄宓原是袁绍的儿媳妇。官渡之战后,曹操早就听闻甄宓的美丽,并在战后派重兵包围府邸。但曹丕却喝退士兵,进入带走甄宓,并护其安全。战后,向曹操请求迎娶,曹操见后,不好与其子争妻,便顺水推舟送给曹丕。而当时,曹植也表态想娶甄宓,未果。  甄宓是位贤淑的女人,从不和曹丕争执,并对其妻妾以礼相待。但魏国立后,甄宓以其子为继承者,遭到妒忌,被郭夫人陷害而死。曹丕在即皇帝位的第二年六月,由洛阳派使者前往甄妃独居的邺城旧宫,逼她服下了毒酒。甚至,无辜的甄洛在冤死后,尸体被“被发覆面,以糠塞口”(把头发披散起来,遮住脸,用米糠塞入口中)下葬。此时,甄洛年仅四十岁,曹丕三十五岁。 据说,在曹丕兄弟争夺魏王世子位的斗争中,甄洛是倾向曹植即位——因为她已经爱上小叔子曹植啦。所以,甄洛之死,与她的婚外情曝光大有干系。曹植因为在权力与爱情方面都与大哥作对,后来还被逼着来了个“七步成诗”,万幸逃出生天之后,他为自己心爱的嫂嫂写下了千古名篇《洛神赋》,纪念逝去的爱情。 后来,甄妃的儿子曹叡即位为魏明帝,他对叔叔的文章倒是很喜欢,不过觉得题目起得不好,便将原名《感甄赋》改为《洛神赋》。

     绿珠 西晋太康年间,石崇出任交趾采访使,路过博白,惊慕绿珠美貌,以三斛明珠聘为妾。 石崇有别馆在河南金谷涧,凡远行的人都在此饯饮送别,因此号为“金谷园”。园随地势高低筑台凿池。园内清溪萦回,水声潺潺。石崇因山形水势,筑园建馆,挖湖开塘,周围几十里内,楼榭亭阁,高下错落,金谷水萦绕穿流其间,鸟鸣幽村,鱼跃荷塘。郦道元《水经注》谓其“清泉茂树,众果竹柏,药草蔽翳”。园内筑百丈高的崇绮楼,可“极目南天”,以慰绿珠的思乡之愁,里面装饰以珍珠、玛瑙、琥珀、犀角、象牙,可谓穷奢极丽。石崇和当时的名士左思、潘岳等二十四人曾结成诗社,号称“金谷二十四友”。每次宴客,必命绿珠出来歌舞侑酒,见者都忘失魂魄,因此绿珠之美名闻于天下。晋惠帝永康元年(300年),赵王司马伦专权,伦之党羽孙秀垂涎绿珠,向石崇索要绿珠,石崇拒绝。孙秀领兵围金谷园,石崇正在大宴宾客,石对绿珠说:“我因你而获罪”,绿珠泣曰:“妾当效死君前,不令贼人得逞!”。绿珠坠楼自尽。孙秀杀石崇全家。  牛僧孺《周秦行纪》云:“夜宿薄太后庙,见戚夫人、王嫱、太真妃、潘淑妃,各赋诗言志。别有善笛女子,短鬟衫具带,貌甚美,与潘氏偕来。太后以接坐居之,令吹笛,往往亦及酒。太后顾而谓曰:‘识此否?石家绿珠也。潘妃养作妹。’太后曰:‘绿珠岂能无诗乎?’绿珠相谢,做曰:‘此日人非昔日人,笛声空怨赵王伦。红残钿碎花楼下,金谷千年更不春。’太后曰:‘牛秀才远来,今日谁人与伴?’绿珠曰:‘石卫尉性严忌。今有死,不可及乱。’”《周秦行纪》是唐传奇的一种,记事太过诡怪,不过也可见后人对绿珠事迹的向往!

    好了,我是以敬畏的心情,列举了以上十位美女。我认为她们是最具代表性、最著名、最能激动人心的一代风流。当然,从古到今,“不许人间见白头”的美女多的数不清,但没法一一列出。如简单的红颜祸水类的有:导致夏亡的妺喜、导致西周亡的褒姒、导致晋国倾乱的骊姬、才貌双全的花蕊夫人、息国因她而亡的息妫、使陈国灭亡的张丽华等等,   才女类的有:上官婉儿、林默、鱼玄机、关盼盼等等,   刚烈的妓女类有:苏小小、真娘、杜十娘、霍小玉、李香君、柳如是等等,   不甘遵守封建礼教的有:步非烟、潘金莲、潘巧云等等,  敢于造反的:陈硕真等, 争权夺势的有:郭女王、太平公主等等,为情而死的有:娥皇、女英、祝英台、孙窈娘、董小宛等等,神话中的白素贞、为国捐躯的梁红玉、爱子心切的潘淑妃、贞洁不悔的王宝钏。等等,等等。当然,还有很多,因为大家不太熟悉,我也就不赘述了。 

     或许有人要说,你这里列举的美女,是不是挑选出来的个例,是偶然的?那么,我们就回头再看看历史,还有哪些美女允许人间“见白头”,进而“福寿全归”的?   比如:三国时的大、小乔,正史和小说都没有交代她们的后事,可能是“见白头”的,但小乔十六嫁周瑜,二十八岁周瑜死;大乔十八岁嫁孙坚,二十岁孙坚死。又没有再嫁,恐怕算不上“福寿全归”。关于李师师的下落,有三种版本,一是当了道士,一是吞金自杀,一是溺死在钱塘江。就算是当道士,恐也算不上“福寿全归”;神话了的嫦娥,虽然长生不老,永远年轻,但孤居冷月,算不得幸福;另有夏姬、南子、齐文姜、萧美娘等,虽然都是有名的大美女,但她们的品行不美,所以在人们心中算不得真正的美女。真正福寿全归的美女,还真不好找。

       看起来美人不许人间见白头,还真不是偶然,似乎是普遍的规律。为什么呢?我觉得是这样,但凡美女,就会受到周围男人的喜爱。而大美女,则会受到大人物们的垂青,他们有的巧取豪夺,有的不择手段,有的想得到而未逞由爱转为恨、转为仇。得到她们的,不一定是她们钟情的;即使是,又会有别人来打坏主意;即使是,又不一定一成不变。所以,姣好的容颜和欣秀的身影,这些是给她们带来好运和欢乐的天质,最終也把她们送入九泉。 我觉得多数美女,心灵也是美的。虽然花颜飘逝,却留清香永远萦绕人们的心间,有一种揪人心肺的悲剧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