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高不过五佛顶”是久已流传在民间的一句俗话。五佛顶,位于千山北沟西端,是千山的第二高峰(第一高峰是仙人台),海拔554,1米远望之,悬崖峭壁,势如穿云,经梯子沟盘道达普安观前,再延石磴可登山顶。明朝时它叫佛头山,以后清代时在山上立了五尊石佛,就改称五佛顶了。
由龙泉寺向西北行至五佛顶脚下,向上攀登四百多米,即到达普安观。它不是建在立有石佛的山顶,而是在其南侧的悬崖绝壁之下,距峰顶尚有百余米。这座观创建于明隆庆年间,当时叫西明庵,是座寺庙。后因寺僧普安独居于庵后玉皇洞修行,得道圆寂,于是在清朝西明庵改作道院之后就易名普安观了。清嘉庆十三年、十九年、同治四年曾重修。
凡登五佛顶者,必须由此经过。观址虽在四百多米高的山腰,但地势却极为平坦,东西长二十米,南北宽十六米,是块比较规整的地方。观的东、北、西三面有石壁遮挡,宛若蹄形的天然帷幕。
观前是一片不大的平地,两侧有几株青松。站在这里,犹如站在一座高山舞台上,向南望去,青山翠岭,肩并踵连,树海云天,浑然一片,使人欲即情颂咏,引吭高歌。
普安观分东西两殿,东殿是老爷殿(现名财神殿),一室三间,原供关公、邱祖、黑老太太。西殿叫老君殿,因是二层小楼,所以又叫老君楼,这是千山中少有的一座二层楼庙宇。
http://s10/bmiddle/00655Wpxgy6UvovVafDd9&690
http://s8/mw690/00655Wpxgy6UvoDs3UX27&690
楼上供太上老君、观世音菩萨和吕祖;楼下现名护法殿,东西各一室,原为招待游人用,中间是通道,由此可到殿后的玉皇洞。玉皇洞是一天然石洞,后经加工扩大,洞内长4.5米,宽3.6米,高2.6米原有玉皇大帝、普安等四尊铁像。
普安为明时人,世居辽阳城南黄柏峪,于明嘉靖年间出家为僧,开始在龙泉寺,后因西明庵地处山腰,僻静、清幽,为修身养性之圣地,遂易居西明庵。有一个传说,说他与洪光是舅甥,同为龙泉寺高僧。当初二人一同出家,洪光为徒,性情愚钝。有一次,普安要出山化缘,洪光问他:”你走了,我吃什么?“普安不耐烦地说:“吃石头!”洪光又问:“烧什么呢?”普安没好气地答道:“烧大腿!”过了些日子普安化缘回来,发现柴米未动,就问洪光是怎么回事,洪光说:“你走以后,我就照你说的那样,吃石头,烧大腿,所以柴米一点都没用。”普安不信,让洪光当场做给他看,洪光就拣了些石头放在锅里,把腿伸在灶下,用火点着,烈焰就从大腿上呼呼冒出,不一会儿,锅里热气腾腾,石头已经烂熟,洪光拿起来就大口吞食。这虽属无稽之谈,但当游人汗水淋淋,气喘吁吁地爬到这里,听到这段有趣的传说,也确能消捐倦解乏,增加寻奇探胜之心。
http://s13/mw690/00655Wpxgy6UwtKZFmI7c&690
http://s15/mw690/00655Wpxgy6UwtQseqq5e&690
http://s11/mw690/00655Wpxgy6Uwu0eUcyba&690
五佛顶顶端约五十平方米,四周装有铁栏杆。由南而北立有五尊半身石佛,造型生动,姿态自然,面南而望。当然,今日之石佛,非昔日之石佛。据我所见,五几年时的石佛是这样的。
http://s12/bmiddle/00655Wpxgy6UwuzgosP4b&690
到了六、七十年代,五佛换了模样,换成了较矮的,圆头无帽的形象。而今天,则又是一种模样。
http://s5/mw690/00655Wpxgy6UwuUNRha34&690
http://s12/mw690/00655Wpxgy6UwuXD0hleb&690
http://s11/bmiddle/00655Wpxgy6UwuZU6h48a&690
前人留下了不少歌咏五佛顶的诗篇,有的还镌刻在岩石上。如半山腰的这块摩崖,是王尔烈第五子王志锡所留。
http://s15/bmiddle/00655Wpxgy6UwvveqTQ8e&690
这里还有颇为壮观的大型摩崖,诗题“游五佛顶”,作者为清代慈祥道人。其诗为:
石雕古佛镇名山,山势嵯峨万壑环。渤海南连空色外,陪都北望渺茫间。
俯监东岭低千仞,遥指西河缩一湾。只为登高开俗眼,壮游半日费登攀。
http://s4/bmiddle/00655Wpxgy6UwwFheoz33&690
还有情代王尔烈的《咏五佛顶》:
石关只许侧身上,佛头真堪引手扪。已使群峰来脚下,从前艰步不须论。
还有王尔烈的后代王志鳌的《登临五佛顶》:
森严五佛白云低,倒挂苍松路转奇。有意振衣凌绝顶,常言履险不如夷。
下面一首是清代李龙石的《题五佛顶》:
怪石奇峰绝代无,茫茫一碧倚天铺。云烟眼界从今阔,此后何须看画图。
下面是清代马琈林的长诗《题千山五佛顶》:
千山插天近北门,千山压地窄九有。千山山不必一千,五佛奇峰龙奇陡。
峰高不越五里余,我来自卯登至酉。路方直上忽倒旋,迎面壁阻复旁走。
古洞凿当峰之腰,中有羽衣虬髯叟。松枝煮茗笑相迎,留予小憩茶当酒。
忽闻前山风雨声,云落天低迷洞口。岩低如见闪龙弛,耳边时有风涛吼。
须臾雨过天晴后,摄衣盘折众峰首。松生悬崖当云梯,真宰之妙慿谁手。
登到千山五佛顶,方知眼底九百九十九峰皆陪楼。
我欲佛前一笑问,佛与崖上苍松谁不朽。
http://s12/bmiddle/00655Wpxgy6UwAqsKKL4b&690
http://s10/mw690/00655Wpxgy6UwAvbdr3d9&690
下面是我以前写的游千山五佛顶绝句四首:
千华北隅佛头山,古道回环云雾间。
五座弥陀于此立,何如庙里受香烟。
http://s10/mw690/00655Wpxgy6UwBjE3Cpa9&690
万木雕零松柏寒,孤崖重上近年关。
石佛默默终无语,遥对仙台总向南。
http://s9/mw690/00655Wpxgy6UwBpnMmI78&690
五佛顶下一平川,碧瓦青檐房几间。
当日西明灵秀地,普安见此弃龙泉。
http://s8/mw690/00655Wpxgy6UwBxdE1x07&690
高山极顶看佛颜,难记登临来几番。
儿时不知恭敬礼,奈何伸手抚泥丸。
http://s7/mw690/00655Wpxgy6UwBTAyHkb6&690
以下是我近日冒雨登五佛顶,写了五首小诗:
山阶尽处看云飞,风雨苍茫只任随。
现有普安石洞在,避开尘世不思归。
http://s11/bmiddle/00655Wpxgy6UwHydBGO4a&690
满山积雨响碧泉,身到暝茫烟树间。
尘陌十年今再访,五佛光景尚依然。
http://s8/bmiddle/00655Wpxgy6UwHI854X67&690
蜿蜒石径路嵯峨,壁上凌虚古木多。
惟有我佛生万象,逍遥信首看烟萝。
http://s3/bmiddle/00655Wpxgy6UwHRa7js72&690
乱仞群峰镇上头,也无悲喜也无愁。
五佛不过朦胧眼,草木青黄多少秋。
http://s15/bmiddle/00655Wpxgy6UwHZqXHU2e&690
世上沧桑本自然,五尊造像俱新颜。
虽说石海无枯烂,清代佛陀在哪边。
http://s9/bmiddle/00655Wpxgy6UwIdbWS4f8&690
http://s13/mw690/00655Wpxgy6UwIiLfm4bc&690
http://s9/small/00655Wpxgy6UwInZrpSb8&690
http://s16/mw690/00655Wpxgy6UwIy7naL5f&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