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故事】记忆、理解乘法分配律
(2015-12-14 19:16:43)分类: 党亚莉专栏 |
-------记忆、理解乘法分配律
故事是学生喜欢的方式,在学习时兴趣浓厚,积极性非常高。在教学中学生很快就发现6×9+4×9=(6+4)×9等很多这样的等式,因而总结出乘法的分配律字母表达式(a+b)×c=a×c+b×c学生对于乘法分配律的文字叙述理解不容易。我就自编了一个小故事。
第一种:(a+b)×c=a×c+b×c
首先知道相同的因数c是儿子(女儿);而另外两个不同的因数,一个因数a是妈妈、一个因数b是爸爸;乘号是我们看望父母的礼物;加号(减号)是一座桥。故事是这样的:过年了我们提着礼物去看望爸爸和妈妈。我首先提着礼物去看望妈妈,再过一座桥,我又提着礼物去看爸爸。这样学生很快就学会,并掌握,同时还进行了爱的教育。
不同的人对幸福有不同的理解,那作为一位人民教师我的幸福就是用我的爱去教育学生、感化学生、理解学生,从他们的内心真正的感受到我的温暖与真诚。
我想:不管教师这个职业的取得是偶然还是必然,是主动还是被动,只要你还在从事它,在作为谋生手段的基础上,就应努力再把它变成事业,寻求价值和理想,寻求到快乐和幸福是人生的必需。
要想幸福首先自己要有一颗“爱”的心,爱你的学生,爱你的职业、爱这所学校,这就是职业幸福感。第一要你的学生喜欢你,学生喜欢你是孩子们学习好你带的这门功课的前提。这就要求我们在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时,,最重要的是要心中有爱、爱生如子,并且体现在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知识是快乐的、愉悦的、进而快乐地学习,做学习的主人。作为人民教师我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不让学生做的,自己坚决不做;要求学生做到的,我自己首先做到。”我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在学习中不断充实自己,在教学中不断影响学生的心灵。做到以情感人、以礼育人、以身示人、以德服人、以能教人,真心实意地为学生着想,使学生与我彼此相互的信任。
在十几年的教学工作中,很多事情难忘记,其中最难忘的那是发生在去年的一件事。那年我带毕业班的数学课,这天我进行单元检测,在教室里来回巡视。当我走到我的数学组长索佩瑶的桌子前发现她神色慌张的手里握着什么。我没有出声,悄悄地把手伸到她的面前,她咬着嘴唇,满脸通红的低着头不敢看我。我说:“给我孩子。”这时全班同学全都看向了她,她慢慢把手里的纸条递给了我。我打开纸条上面写着:白岩林第三题答案120.8平方厘米,判断题:√;×;√;√;×。这时全班同学都把目光投向了我,我很大声的说:“你的考试提醒很好呀!细心、细心、再细心。认真、认真、再认真!我希望这是咱们班的口号。”
最后,那位女同学非常用功的学习,在她毕业考试时数学成绩是班级前5名。今年五一她还来看望我,一见面就把我紧紧地抱着,流着眼泪说:“党老师,我想死你了!”当时我的幸福感油然而生,我深深地感受到这就是一位老师的幸福感与成就感。
我认为幸福其实就是一种感觉,幸福是一种心态。“幸福的家庭都是类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说得就是这个道理。我是做教育的,我的工作理念是:“享受教育,感受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