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李清照词两首教案

标签:
转载 |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反复朗读,掌握词的基本内容,学会知人论世鉴赏诗词。
2.过程与方法
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掌握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通过知人论世理解词作。
通过对比研究和合作学习,抓住典型意象,进入词作意境,体会词人不同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词人“真情之美”,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喜爱及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能够抓住典型意象进行分析,进入词作意境,体会词人词作情感的不同。
教学难点
分析两首词虽同为“言愁词”却有着“相思闲愁”与“悲苦凄愁”情感的不同。
教学准备
1.教师分发相关资料,学生课前认真准备,能够理解两首词的基本含义
2.准备幻灯片,将两首词文本、相同意象等资料呈现出来
教法学法
诵读法、情境教学法、对比研究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新课导入
有这样一副对联“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这是著名诗人臧克家先生为李清照纪念堂题写的对联。引导学生了解新课的作者。谈到李清照,大家想到的是哪些词?“多愁善感”、“凄凉”、“悲愁”等,引导学生感知李清照词作特点。李清照是一个万古愁心词人,今天带着情感走进李清照的内心世界,去感受她说不完的愁。
二、初读感悟
1.学生带着两个问题朗读两首词:(1)这两首词所描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这两首词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学生朗读结束后,要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指导。可以从字音、断句、情感、
方面来进行指导。断句如:《醉花阴》中“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声声慢》中“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情感上要声音低沉,语速缓慢,这样更利于抒发感伤之情。
2.学生听两首词的音频朗诵,引导学生评价朗诵的优秀在于:一、普通话
标准;二、断句到位;三、情感饱满。明确学生朗读要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
点拨:(1)两首词所描写的主要内容是“愁”。(2)两首词的感情基调是低沉、凄婉的。
三、再读探究
《醉花阴》与《声声慢》都是在“言愁”,情感都是低沉、凄婉的。但是这两首词所表达“愁”的情感完全相同吗?这是我们今天要重点讨论的问题。
1.首先请两位同学分别朗读两首词,然后探讨问题
补充诗词鉴赏的重要方法:内容→意象→意境→情感
学会掌握词的基本内容,抓住典型意象,进入词作意境,分析词人所表达的情感。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两首词并且找出两首词中相同的意象。
点拨:酒、黄昏、风、黄花。
(“愁”不是意象,只是两首词当中的一个关键字,或者说是“词眼”。意象:在文学作艺术作品中投入了作者情感的可观可感的客观形象。意境: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
同学们来分析意象在两首词中的不同。可以细化为两个步骤:一、分别勾画出这些意象在两首词中的句子。二、扣文本,尤其是通过对意象的修饰语的分析找出意象在两首词中所体现出来的“不同”。
学生分组讨论“黄花”、“酒”、“黄昏”、“风”在两首词中所体现出来的不同。
点拨:“黄花”。《醉花阴》中描写黄花的句子是“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声声慢》中描写黄花的句子是“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这两首词中的黄花有什么不同?《醉花阴》中的黄花有暗香,是词人把酒黄昏后欣赏的黄花,应该还是挂在枝头的。如果是满地残花词人恐怕不会有兴趣去欣赏吧。同时作者还提到了词人比黄花还瘦,这里词人把自己和黄花进行了对比,得出了人比花还瘦的结论。这里显然可以看出虽然黄花挂在枝头,但是显然不是黄花正盛开的时候了,甚至是步入凋谢的阶段。《声声慢》中的黄花是满地堆积,憔悴损,破败不堪,在急风的侵蚀下已经没有往日的风采,已经到了生命的尽头,到现在没有人愿意去采摘了。由此可见,《醉花阴》中的黄花虽然有些消瘦,但仍然绽放于枝头,而《声声慢》中的黄花已经凋零,憔悴不堪。
点拨:“酒”。《醉花阴》中描写酒的句子是“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声声慢》中描写酒的句子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这两首词都有酒这一意象的描写,但是两首词中的酒却不同。《醉花阴》中的酒是词人在重阳佳节时去赏花饮酒,另外“把酒”一词中的“把”字,可以得出词人赏菊有闲逸之情。但是通过“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中的佳节又重阳的“又”字可知词人对重阳佳节是不喜欢的。为什么呢?本来重阳佳节是全家人去登高,插茱萸,赏菊的时节,是比较开心的。但是“又”字可以得出词人内心烦闷,是因为词人一个人在赏菊。“半夜凉初透”中印证了词人是一个人赏菊。《声声慢》中的酒是“淡酒”,为何是淡酒而不是“浓酒”?酒变了吗?没有。那为何词人会认为是淡酒呢?是因为词人心情发生了变化,喝这酒已经不能抵挡寒风了。由此可见,《醉花阴》中的酒还是酒,还有酒味儿,词人借酒赏菊,借酒消愁,而《声声慢》中的酒如同水一般,已经不能麻痹词人了,词人的愁明显要深得多。
点拨:“黄昏”。黄昏指的是日落以后天还没有完全黑的这段时间。这时间人们一般是归家。《醉花阴》中描写到黄昏的句子是“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声声慢》中描写黄昏的句子是“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醉花阴》与《声声慢》都写到了黄昏。这两首词虽都写到了黄昏,但是黄昏时特点是不同的。《醉花阴》是拿着酒去赏菊,可以推测天气是比较好的。谁会在狂风暴雨,电闪雷鸣的情形下去东篱赏菊?《声声慢》中的黄昏的特点是“点点滴滴”,显然天气不好,还一直下雨,这黄昏是潮湿的,阴冷的。由此可见,两首词的黄昏各不相同,《醉花阴》中的黄昏是天气尚好,而《声声慢》中的黄昏是潮湿、阴冷的。
点拨:“风”。《醉花阴》中对风描写的句子是“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声声慢》中描写风的句子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两首词中虽然都用了风这一意象,但是对风的描写却各不相同。《醉花阴》中的风,是卷帘西风,风比较大。可是《声声慢》中的风是“急”,风猛烈强劲。“怎敌他”可以看出词人冻得直哆嗦啊。由此可见,若果《醉花阴》中的风是冷,那么《声声慢》中的风就是冻了。两者的风显然不是同一层次的风了。
刚才我们找出了《醉花阴》与《声声慢》中的相同意象是“黄花”、“酒”、“黄昏”、“风”,但是这四种意象却又有各自的特点。《醉花阴》中的黄花虽然有些消瘦,但是仍然在花枝绽放,而《声声慢》中的黄花却已经凋零。《醉花阴》中的酒还有酒味儿,词人是借酒消愁,而《声声慢》中的酒却已经淡酒了。这酒已经不能麻痹词人了。《醉花阴》中的黄昏是词人赏菊时的黄昏,天气还不错,而《声声慢》中的黄昏却是潮湿的,阴冷的,令人心烦的。《醉花阴》中的风是冷的,而《声声慢》中的风令词人直哆嗦。
虽然《醉花阴》与《声声慢》中的意象各有不同的特点,但是通过上面的对比我们也可以得出一个相同点:《声声慢》中的意象特点都比《醉花阴》中的意象在程度上深。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词人李清照在同一意象上有描写的不同呢?这得联系她的生平来理解。
孟子曰:“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孟子·万章下》。知人论世是诗词鉴赏的重要方法。那么我们就来了解李清照的生平,通过生平理解作品。
2.知人论世:李清照生平
李清照的人生大致以1127年北宋南迁为标志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1084年~1127年,早年的李清照生活相对安逸舒适。出生在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中,有良好的学习氛围。李清照热爱诗词,对金石书画也颇有研究。1102年,李清照嫁给了丈夫赵明诚,两人生活如胶似漆。但是好景不长,赵明诚要外出做官,夫妻二人不能朝夕相处,两人过着聚少离多的生活。李清照独守空闺,不免黯然神伤,顾影自怜,经常心生忧愁。作为女子的李清照感情细腻,又爱好诗词,便写下了许多思念丈夫的佳作,如:《醉花阴》、《一剪梅》。
后期:1127年~1155年,晚年的李清照过着凄惨的生活。她的晚年生活大致可以概括为“五难”。第一难:颠簸之苦。1127年北宋朝廷灭亡,高宗南逃,李清照夫妇也随难民流落江南,备受颠簸折磨。第二难:丧亲之痛。1127年赵明诚母亲郭氏过世,1129年丈夫赵明诚生病而亡。(李清照父亲李格非,母亲王氏南逃前就已过世)这时只剩李清照孤苦伶仃。第三难:再婚之殇。1129年李清照再婚嫁给了张汝舟,结果张汝舟娶李清照只是觊觎李清照的文物古籍,而并非真爱。李清照毅然结束了这段婚姻,婚姻不过百日就结束了。第四难:国家之伤。南宋朝廷偏安江南一隅,根本无心抗金收复北方失地,李清照终生未能回到山东故乡。第五难:伶仃孤苦。晚年李清照举目无亲,形单影只,只得以酒相伴,甚是可怜。晚年的李清照遭受了多重苦难,可仍在此情形下写了些千古名篇,如:《声声慢》、《武陵春》。
通过对李清照生平的了解,现在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何用相同意象写愁的词作《醉花阴》与《声声慢》程度上却截然不同了。王国维曾经在《人间词话》中提到“一切景语皆情语”。词人前后期不同的遭遇就造成了她文学风格的差异。
3. 接下来,请全班同学再次朗读两首词,品味两首词不同的情感
两首词虽同为言愁,愁却不同,那么两首词分别是在言什么愁呢?
点拨:《醉花阴》的愁是“相思闲愁”是怀着期盼与等待的闲愁。《声声慢》的愁是“凄苦悲愁”是国破家亡夫丧难以言说的深愁。
最后,我们带着对李清照两首词的理解,争取通过有感情的诵读结束这篇课文。
四、课堂小结:
本人钟情于李清照这位千古词人,由于自身原因不能更好的解读她,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人民日报副总编辑、著名学者梁衡先生是怎样评价李清照的。
李清照以平民之身,思公卿之责,念国家大事;以女人之身,求人格平等,爱情之尊。无论对待政事、学业还是爱情、婚姻,她决不随波,决不凑合,这就难免有了无法解脱的悲哀。她背着沉重的十字架,集国难、家难、婚难和学业之难于一身,凡封建专制制度所造成的政治、文化、道德、婚姻、人格方面的冲突、磨难都折射在她那如黄花般瘦弱的身子上。一如她的名字所昭示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梁衡《乱世中的美神》
李清照这位万古愁心的词人将自己内心的悲痛转化为人们耳熟能详的优秀作品,实在是文坛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五、作业布置
李清照的婉约词卓绝千古,她的豪放词也魅力不减。同学们课后赏析词作《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感受李清照的豪放风格。
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六、板书设计:
李
清
《醉花阴》
黄花
相思闲愁
照
酒
典型意象
情感(愁)
词
黄昏
两
《声声慢》
风
凄苦悲愁
首
七、教学反思
本课是第二课时教学,必须要有课前准备,学生对两首词的基本内容要基本掌握,争取熟读成诵。本课的思路是引导学生抓住两首词的相同意象,扣住文本分析这些相同意象的不同之处,再通过了解作者生平分析意象程度不同的原因是作者前后期不同遭遇造成的,最后引导学生总结两首词虽同为言愁词但是情感各不相同,《醉花阴》抒发相思闲愁,《声声慢》抒发悲苦凄愁。本课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和课堂驾驭,学生的联想和发挥。
前一篇:[转载]诗歌鉴赏题型及答题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