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学英语复习课教学设计的探究

(2015-11-08 14:41:58)
标签:

教育

摘要: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学习后及时地复习并注意恰当的复习次数,记忆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要让学生较高效地记忆学习的内容,在每个单元教学内容结束时就要及时地整理复习。但小学生受年龄特点影响,注意的稳定性相对较差,对旧知识的机械操练很容易使课堂变得枯燥乏味,从而降低复习效率。本人从英语知识本身魅力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运用的设计思想是:创设故事情境——优化复习内容——精选复习练习题——完善认知结构。

关键词:复习  知识  记忆  语言技能  

一、提出问题

    现用人教版小学英语教材每册安排6个教学单元和两个复习模块:Recycle 1 Recycle 2。每单元主要教学内容分布在Part A Part B两部分,从教参看Part C 部分的内容只是穿插在Part A Part B 的教学中进行学习,而每单元并无复习安排。

    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如果不对新学的知识进行及时恰当复习,遗忘率很高,学习后及时地复习并注意恰当的复习次数,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要让学生较高效地记忆学习的内容,在每个单元教学内容结束时就要及时地整理复习。但小学生受年龄特点影响,注意的稳定性相对较差,对旧知识的机械操练很容易使课堂变得枯燥乏味,从而使小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降低复习效率。

    因此,有效地开展复习课教学,提高复习课的效率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依托教材PEP 4 Unit3 Is this your skirt?》的教学内容,分析复习课的教学策略,探索适合同类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

二、复习课的目的

    “复习”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描述为:把学习过的东西再学习,使之巩固。其英文“review”在《牛津高阶英语词典》中的描述为:go over (work  already learned )in preparation for an exam。本文所说的“复习课”(class for review)是指在规定时间内(小学课堂时间为40分钟),对所学相关或相似内容(如:一个Unit、一个专题等)的复习、总结的授课过程。其目的是通过对已学过内容进行综合,归类,转化和辨别,挖掘知识的内在联系,把知识融会贯通起来,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准确,进一步地理解、记忆、建立知识网络体系,完善认知结构,从而发展语言技能、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其特点是:

    1. 教学内容以学过的语言材料为主 (总结、归纳、应用训练)

    2. 重温已学内容(回忆、强化)

    3. 弥补不足(教与学的不足)

    4. 归纳总结,发展技能 (整理、归纳、概括、运用、发展)

    5. 课堂教学形式以训练活动为主 (学生语言训练活动,有层次性的活动安排)

三、理论基础

    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原理:(1)学习后及时地复习并注意恰当的复习次数,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合理的结构、有意义的材料、理解了的知识,比杂乱无章的、无意义的音节要记得迅速、全面而牢固,回忆时轻松得多;(3)如果与个人记忆特点相悖,记忆效果会大打折扣。

    教育学的一般原理:语言学习要由易到难,先输入后输出,循序渐进地进行。在遵循“学生主体,听说先行,少精多泛,归纳常用,整体发展”原则的基础上,运用记忆规律,在复习内容和专项训练等安排上采取“层递式”结构,尽量体现“温故知新”、“早渗透”、“重积累”的原则。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和教育学原理,本人在复习课上运用的策略是:设计一个故事情节,调动学生的复习兴趣;然后依托故事情节,优化复习内容;再根据复习内容,设计层递式的练习,在巩固旧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最后依据复习过程,指导学生完成自己的复习思维导图,理清知识脉络,完善认知结构。

四、复习策略

1、创设故事情节,体现趣味性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种求知的愿望,是他们力求认识事物,渴望获得知识的一种意向活动。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发挥学生在认知活动中主体作用的重要条件。由于复习课具有重复性、逻辑性和抽象性。因此,要化解英语学习特别是复习语言知识的枯燥,使学生在复习旧知识过程中产生兴趣,应从英语知识本身魅力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尽可能地寓知识于情境之中。

    本人在复习课教学中,采用故事教学法,以故事情节贯穿整个复习课,把单元的重点教学内容整合在情境中,让学生根据情境把存储的知识提取再现,在情境中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体现英语教学中“既重学得,又重习得”的原则。

    例如:在复习Unit 3 Is this your skirt?》的故事情节:学校的服装表演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同学们正在兴高采烈地整理他们的演出服装(复习本课的单词和句型:the……with the……)这时,粗心的Mike 却急得满头大汗,因为他的表演服装不见了一件,请同学们帮他找一找,寻找线索是单词grey(复习句型:What colour Is this your…)。于是,同学们来到失物招领处,发现门上贴着一份阅读材料(Read),同学们又根据阅读材料指示的方向,找到相应的物管人员,和物管人员发生一段对话(Talk):请同学们根据动画设计对话,然后把它写下来。最后找回东西的Mike与同学们唱起歌曲《My Clothes》。

    融合了故事情境的复习课,没有枯燥的讲解和机械的练习,学生为了帮助Mike找回丢失的东西,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他们情绪高涨,始终是兴味盎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的刺激就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因此,利用故事情境的复习方法,有效刺激了学生的学习兴致,提高了复习的效率。

2 结合故事情节,优化复习内容

    复习课的一大特点就是内容多。一堂英语复习课一般要包含这段时间所学习的内容,如:单词、词组、对话、课文等。复习时既要包括新学内容,又要包括前段时间学过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教师要根据复习任务,优化组合教材的每个板块,科学地整合教学资源与教学方法,既要理清知识脉络,又要使学生的语言能力有所发展,从而达到复习效果最优化。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不同性质材料有不同的遗忘曲线。合理的结构、有意义的材料、理解了的知识,比杂乱无章的、无意义的音节要记得迅速、全面而牢固,回忆时轻松得多。因此,本人在复习课上,结合故事情节,采取“单词——句型——篇章”的结构进行,尽量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其复习结构模型如下:

师生齐声

Do and sing

单词

句型

课文、对话

Do and sing

由上图可以看出,优化内容后的复习课,复习重点、难点突出,条理清晰,结构分明。在故事情境主线贯穿下,巧妙地整合学生的听、说、读、写训练,有效地巩固旧知识,并在“润物细无声”中将语言运用能力逐步升级。

3 精选练习,层层推进

    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曾说过:“一个有效的行为必须通过某种反馈过程来取得信息,从而了解目的是否已经达到。” 因此及时地进行教学反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的因素之一,在复习课上,教学反馈通常是通过练习的形式展开的。练习具有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恰当的练习题不但能巩固、拓展、深化学生的知识技能,培养学生的能力,也能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发展。通过练习可以进行教学反馈、教学调控,促进预定教学目标的实现。

    本人在复习课的练习中,从认知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角度出发,分三个层次设计练习:(1)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或扩大知识面的练习;(2)使所学知识和技能系统化的练习;(3)把所学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例和情景中的练习。三个层次的练习过程是层递式的,模型如下:

    巩固知识、技能

    系统化知识、技术

    实践练习

    实例

      Unit3 <<Is this your skirt>>

    单词/句型听、说、写练习

    说、写情境对话

    根据短文回答问题(读、说)

由上可以看出,这样的练习设计,指向于以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运用为核心,突出了练习的功能是要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独立地思考分析问题,特别是强调要在有一定的情境和场合中运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通过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作业,可以发展或衡量学生的综合性的思维能力、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需要,真实做到“下有保底,上不封顶。

复习课堂需要练习,但不应该是为练习而练习或是为考试而练习,更不能搞“题海战术”,让学生味泛,让老师辛苦。复习课练习要求综合性,针对性强,能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折射更多的知识、寓含更多的信息,这就需要老师在上复习课时对练习精挑细选,拓展延伸,充分利用有限的练习资源,复习更多的知识内容。

4 利用思维导图,完善认知结构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的一种方法。思维导图是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是一种展现个人智力潜能的方法,可提升思考技巧,大幅增强记忆力、组织力与创造力。

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艾宾浩斯记忆曲线。记忆规律因个人的生理特点、生活经历不同而导致不同的记忆习惯、记忆方式和记忆特点。如果与个人记忆特点相悖,记忆效果会大打折扣。因此,在复习中,我尝试着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亲身经历梳理,自主建构知识网络,在整理知识的过程通过思维再现、记忆提炼,把单元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结构。并针对自己的知识结构图(思维导图),有的放矢地复习。

我通常都是在课前将复习的任务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学困生可由班级互助小组或教师课前指导),画出自己的思维导图,然后再根据复习课上展示的内容及老师的板书,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整理思路,相互补充过程中逐步完善自己的知识网络,整理出了简洁清晰、一目了然的关系图。如图:

由上可以看出,虽然形式不同,但学生都抓住了知识要点和他们之间联系进行整理的,将相对独立的知识点用他们喜欢的形式构建了自己理解而且便于记忆的知识网络,提高了复习的效果。教师还可以利用学生个性化的思维导图,了解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对问题认识的不同,以便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课后的复习任务,起到因材施教的效果。

总之,复习课要做到高效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策略也不是唯一的,这里只是结合自己实践和研究,与小英科的教师们做交流。我们在各自的实践中要结合自己的实际,设计出行之有效的复习策略;但不论是什么样的策略,要把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把建构知识网络作为教学的关键点,把巩固知识提升能力作为教学的落脚点,通过优化复习内容,最终达到巩固知识提升学生英语素养的目的。只有这样,复习课才会有新意,才会有意外的“惊喜”,才会“高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