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结尾的几种方法
(2015-09-05 17:45:05)
标签:
教育 |
分类: 课题研究 |
1、延伸拓展结尾
素质教育强调落实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的职能不能停留在教学生知识,而是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索。因此教师可以在让学生熟练掌握已学过内容的基础上,对所讲授的内容进行延伸和拓展,进一步启发学生把问题想深想透,更多地领会和接触新知识,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其举一反三的能力。如:教学“画圆 ”老师可以做如下延伸:“上体育课时,老师想画一个半径是4米的大圆,应该怎么画呢?”这样的结尾,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使课内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2、归纳总结结尾
这是绝大多数老师采用率最高、最常见的一种方式。每节课结束时,为了让学生较为系统地掌握本节课的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准确简练的语言,对该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说明,概括。这样可给学生以系统、完整的印象,帮助学生巩固新知。
如在学习“圆的面积”以后,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归纳总结:
生1:圆的面积公式是:S=πr ²
生2:知道了半径就可以求出圆的面积。
生3:知道了直径和周长也可以求出圆的面积。
……
师:你们的收获还真不小!能不能介绍一下你是怎么学会这些知识?
生:把圆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再拼成近似的长方形,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了圆的面积公式。
师:把圆分得份数少时拼成近似的平行四边形,把圆分得无限细密时得到长方形,这是运用了一种 “化曲为直”“化圆为方”的转化思想。
以上教学中,用“咱们先说说收获了哪些知识?”、“能不能介绍一下你是怎么学会这些知识的?”简明扼要地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归纳总结。一方面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加深对所学新知的掌握;另一方面进一步强调了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及获得新知识的过程。这两句话将课堂总结的内容安排得有条有理,如提纲一般挚领着学生总结的内容和方法:先进行知识性的梳理,再进行学习方法的回顾。比起“今天你学会了什么呢?”“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呢?”这种回答目标并不明确的总结方式,有效地避免了学生回答时的漫散、游离、琐碎。这样收尾目标明确、清晰凝练、重点突出。
3、应用式结尾。
课的结尾设计有目的把所讲的知识延伸到课外,把课尾作为联系课内外的纽带,为课后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条件,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教学第11册“比例尺”这节课时,可采取应用式结尾,让学生回家测量自己卧室的长与宽,然后自己确定合适的比例尺画出卧室的平面图。这样既巩固所学知识,又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质疑式结尾。
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既要切断“尾巴”——不能课内损失课外补,又要留有“尾巴”——让学生带着问题离开数学课堂。所以,在教学时,教师要注重把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索兴趣延伸到对数学的感受上。如,教学“圆的认识”时,课的结尾可设计这样的题目,如何测量纸圆片上的直径的长度?如何测量圆形水池上面的直径?如何测量树杆的直径呢?从而引发出更多的问题,也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5、一句话结尾
在教学12册数学《用数对表示位置》时,我是这样结尾的:
师:最后老师送给同学们一句话,话就藏在这个方格图中,课件出示
4 |
春 |
李 |
数 |
言 |
量 |
无 |
穷 |
简 |
3 |
洁 |
赵 |
对 |
力 |
语 |
的 |
伟 |
大 |
2 |
秋 |
钱 |
是 |
呐 |
喊 |
办 |
公 |
室 |
1 |
雪 |
孙 |
教 |
育 |
局 |
学 |
最 |
错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师:老师告诉同学们数对,你们自己把这句话找出来,能做到吗?
出示几组数对:(3,4)(6,1)(3,2)(7,1)(8,4)(1,3)(6,3)(5,3)(4,4)
学生根据数对找对应句子。
汇报找出的一句话:数学是最简洁的语言。
师:的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深深体会到用数对来确定位置既准确又简洁,数学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所以说“数学是最简洁的语言。”
结尾时,教师别出心裁的设计了让学生运用本节课知识寻找“一句话”的环节,学生在好奇的寻找中巩固、强化了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