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国际学校数学“学太浅”?该如何突破?

(2019-11-28 17:29:05)
标签:

国际学校

数学

英文

留学

成绩

相信每个读国际学校的家长都听闻这样的传说:国际学校学生数学比较差。

事实是否如此呢?我们可以看到在College Board发布的2019年成绩报告中,全球考生的数学平均分为528,而亚洲学生数学平均分达到了637。这证明了亚洲考生数学本身就极具优势。

国际学校数学“学太浅”?该如何突破?

可是当我们再来比对公立学校国际部和国际学校学生的数学成绩时,会发现公立学校国际部学生的SAT数学成绩达到700分以上的有74%,而国际学校学生数学成绩高于700分的只有32%,差别明显。 因此,数学是亚洲学生的强项,但并不是国际学校学生的强项。


一、为什么国际学校的数学成绩不高呢?


我们知道,国际学校多采用英美教学体系,相比较体制内学校的刷题式训练,他们更注重素质教育。素质教育重视孩子的思维拓展,在课程设置上要求学生全面发展,这样孩子少有时间去集中开火力专攻某门学科,更多的是搭建基础知识框架和培养学科兴趣。

一旦某一科课程没学好,在后面的日积月累中就会越来越难跟上,变成弱势。而国际学校数学老师多为外教,对于一些刚转入国际学校的、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听懂外教的英文课堂已经很难了,还要去理解复杂的数学题,无疑是雪上加霜。时间一长,累积的问题越来越多,后面的数学就更加学不下去了。

数学不好,怎么办呢?多数家长工作忙,自己又不精通国际学校的数学,无力辅导。市场上针对国际学校数学的课后辅导又很少,家长也是爱莫能助。


二、国际学校学生为何要重视数学?

 

我们可以看到亚洲考生的数学成绩整体都很高,同是竞争对手,数学的提分比阅读语法容易得多。如果国际学校的学生不在数学上花点功夫,整体的成绩就会被拉低,这样要怎么与其他考生竞争,冲击世界名校呢?

留学申请中,招生官非常重视学生的GPA成绩和年级排名,一旦数学成绩低了,必定会影响整体的GPA,对未来的留学申请有影响。

国际学校数学“学太浅”?该如何突破?


三、如何学好数学?

 

国际学校的数学课时远少于公立学校,而且限于师资水平,孩子常学得囫囵吞枣,在对概念理解还不够深刻的情况下就进行下一节课的学习,学得不够扎实,久而久之差距就拉开了。 

想要学好数学,课后还是要多下功夫。现在市面上流传的国际课程屈指可数,而且质量参差不一,家长为了给孩子找合适的补习课程也是跑断了腿。家长在选择课后辅导的时候务必要注意以下2点:


1
、教材要与英美教学体系相匹配。一些家长让孩子用体制内数学来提高国际数学,其实这是不可取的。国际数学和体制内数学的教材编写思维不同,孩子同时学容易混淆概念,导致学习效率变低。

2、需要一对一老师的同步辅导。数学学习需要一定的理解力,每个孩子的理解力和学习进度不同,这种个性差异问题在一对一的辅导下就能迎刃而解。老师不仅能跟踪学生学习情况,还能及时调整教学计划,稳步推进孩子学习进度。 今天,学而美推荐这套美国原版K12课程,帮助国内的孩子在家就能学习国际课程。


课程符合美国核心州立标准CCSS大纲,涵盖美国小学到高中的英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经济等21门学科课程,孩子可以随时反复观看,直至掌握为止。 

 国际学校数学“学太浅”?该如何突破?

其中的数学课程板块丰富,数学课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搭配美国老师声情并茂的讲解和互动小练习,学生可以轻松掌握必备的知识,稳扎稳打学好数学。

国际学校数学“学太浅”?该如何突破?

一个数学单元有多个板块

国际学校数学“学太浅”?该如何突破?

数学课堂图文并茂讲解


为了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课堂内容,我们还开设了一对一老师同步辅导计划,老师会在线辅助孩子理解课堂内容,讲与练相结合。

国际学校数学“学太浅”?该如何突破?

在线一对一教学


在线一对一学习,老师能与学生保持良好的沟通,并针对薄弱的知识板块单点突破,灵活教学。我们会在每个学习阶段后与学生家长反馈孩子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国际学校数学“学太浅”?该如何突破?

学而美课后练习册


现在寒假马上到来,正是数学提升的好时机,我们还开设了寒假集训数学营,若您对国际课程感兴趣,欢迎咨询我们!

国际学校数学“学太浅”?该如何突破?

↑扫一扫添加谢老师微信↑

国际学校数学“学太浅”?该如何突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