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朋友圈没有屏蔽你
(2019-03-08 11:07:00)小楠,一个失联5年的老朋友。
也是我近30天内唯一添加的微信好友。
加好友后,我习惯性地打开了她的朋友圈,试图了解她的近况,迎接我的却是那条无比熟悉的横线。
虽然我也曾多次被这条横线拒绝过,但唯独是她让我难过。
因为我觉得我们的关系还不错,远远没有差到在朋友圈“拉横线”的地步。
正当我失落时,她发来了消息。
“好久不见。我没屏蔽你啊,只是把朋友圈关了。”
看到她的这条消息。
我紧绷着的心也松了口气:还是老朋友了解老朋友。
阿青修改了个性签名:“没屏蔽任何人,只是不发朋友圈。”
按下确认的那一瞬间,她也下定了以后不再发朋友圈的决心。
她的朋友圈动态也在一夜之间消失了。
当一件小事可以放在签名上解释时,它便不再是一件小事了,更像是在微弱地宣示着自己不发朋友圈的权利。
但在这条声明做出之前,阿青也曾是一个在朋友圈占据C位的人。
尤其是刚跟前男友分手的时候。
也许是习惯难改,从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候,阿青就总是喜欢发朋友圈,翻翻他的朋友圈。
这个习惯延续到了分手之后。
期末成绩出来之后,阿青看到了前男友更新了一条动态:“挂科,凉凉。”心里竟然有些暗喜。
紧接着自己也发了一条朋友圈,“努力终于有了收获”,来暗示自己可喜的成绩。
阿青因为自己比他好,开心了很久。
后来,前男友的朋友圈里出现了一张陌生女孩的脸,他们一起去了自己一直想去的那家私人影院。
翻到这条朋友圈时,阿青有些难过。
她才意识到,原来自己的情绪一直都在被对方牵制着,没有放下。
于是,阿青关闭了朋友圈,隐藏了朋友圈的所有动态,开始切断这份情绪的来源。
这场朋友圈的暗斗也宣告结束了。
《无法成为野兽的我们》中有这样的一段话:
“如果明天连饭都吃不上,你还顾得上恋爱吗?人生遭遇困难时,还会去考虑对方吗?说到底,恋爱这东西,只有有余力的人才会去谈,和我这种没有闲工夫的人一点关系也没有。”
发朋友圈也不过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只有有余力的人才会去发,和没有闲工夫的人没有关系。
在成年人的世界里,时间是一种奢侈品。因为时间可以换钱,凡是与钱无关的生活小事都要为赚钱让路。
何况是一条朋友圈呢?
因为有远比发朋友圈更迫切的事要做。
马克·鲍尔莱恩曾说过:
“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明白每天发生在自己身上99%的事情,于别人而言根本毫无意义。”
真正的存在感与意义,不是靠别人的认同来赋予,而是自己内心对自己的认同。
《小姐诱心》里有这样一段台词:
“这个世界上的人只会去看到人家有多幸福,说到底,也是你看我好,我看你好,难道我有多惨,我会跟你说吗?”
成年人的世界,都不容易。
可为什么还有人愿意发朋友圈呢?
大概是朋友圈里有一个在意的人,希望和他一起经历所有的美好。
那些朋友圈,不是在向全世界分享自己的生活,而是在向那个人分享自己的全世界。
“我没拉黑你,只是关了朋友圈。因为我还没遇到那个让我在意的人。”
前一篇:千万不要这样回微信
后一篇:自律和不自律,过得不一样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