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W在一家慈善协会做义工,他的朋友圈里,经常发上来一些受助家庭的照片。
这些家庭,大多是贫病交加,生活困难。他们的屋子,几乎都可以用一个词——“家徒四壁”来形容。屋里脏、乱、差,照片上的人,也是一脸愁苦。
当然,也不尽相同。
那天,W又发上来一组照片,是他们刚资助过的一个家庭,虽然屋里没有几件家具,但看上去很整洁,那个被资助的男孩,脸上洋溢着蓬勃的朝气,笑起来一脸阳光,不卑不亢,他的妈妈们也是温润平和,没有一丝怨气。
我问W这个家庭的状况,他说这个男孩的父亲早在前几年因工伤去世,奶奶也瘫痪在床,不能自理,家里全靠男孩的母亲苦苦支撑。
我和W说:“别看这个家庭现在贫困,这个孩子,以后应该能改变家庭命运的走向。”
他问我凭什么这么说?我说:“凭他们家里的洁净程度,和人的精神面貌。”
这是我很小的时候,就得出的结论。一个人,乃至一家人当下和未来的状态,从房间就能看出来。
我小的时候,经常住在姥姥家,特别喜欢和姥姥去左邻右舍串门。
看过很多人家以后,小小年纪的我,总结出一套“理论”:日子过得好的人家,家里都很整洁,日子过得差的,家里大多脏乱不堪。
我把自己的总结告诉给姥姥时,她老人家很不以为然,说在农村,家家户户天天和土打交道,没办法讲卫生。
其实并不是。
我经常去玩的一户人家,有个年龄和我相仿的小女孩,她们家就很整洁,屋里总是窗明几净,物件分门别类放得井井有条,想找个什么东西一眼就能找到,而不是在家里东找西找,使原本整洁的房屋变得不再整洁。
女孩对自己要求也很高,在自己的不懈努力下考上了市里的医科院校。
那时年纪小,不明白这是个什么道理,及至后来读书时学到“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故事,才明白这个道理,这是古人说的,并不是我的专利。
朋友说,那些受资助的家庭,很多人内心都是兵荒马乱的,根本没有心情收拾屋子?他们想的更多的,只是想当下这个难关怎么度过。
虽然如此,可如果一直处于这种心情中,对未来,并无实际行动去改变,这一生,真的也很难有苦尽甘来的那一天。
妈妈有一位远方的农村亲戚,从认识他那天起,满耳朵听的就是他怎么穷,怎么懒,怎么有点钱就去买酒;实在没钱,就去借;最后实在借不到了,就在家躺着。
反正从来也不曾想过要改变,怎么通过努力和勤劳过上好日子,他就那样,过一天算一天,懒到了五十多岁,一事无成。
去年,他生了一场病,我们听说时,他已经出院在家休养,我和妈妈在一个周末,去他家里探望。
走进他家院子,简直就像到了废品收购站,烟灰垃圾酒瓶易拉罐到处都是。
推开屋门,一股难闻的味道扑面而来,我和妈妈皱着眉头走进里屋,亲戚躺在床上,看到我们,赶紧坐起来。
强忍着那股味,和他敷衍了几句,我们就匆匆逃了出来。
回来的路上我问妈妈:“这亲戚一直这么邋遢吗?”
她说:“是啊,年轻时也没见他干净过,后来娶了个媳妇比他还埋汰,两口子都是今朝有酒今朝醉,今朝无酒就睡觉的主儿。家里脏就由着脏,日子穷就由着穷,从没有想办法去改变过,就任由命运发落。”

哈佛商学院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一个现象:幸福感强的成功人士,往往居家环境十分干净整洁;而不幸的人,通常生活在凌乱肮脏中。
其实这并没有什么神秘,它更多体现的是一个人当下的信念,一个人的房间,就是他生活的样子。
一个坚持让屋子干净整洁的人,心态自然是积极健康的。心态好,就容易对未来对世界充满希望,哪怕当下有困难,也不会丧失对生活的信心,一定会鼓起勇气,走过黑夜,迎来明媚的曙光。这个道理,反推也成立。
我们每个人都是这凡尘俗世的修行者。家,是你的第一道场。
你走过的路、爱过的人、心里的梦、你的当下与未来,都在你的房子里萌发与滋长。
你居住的房间,就是你自身的折射;而你的房间,也就是你人生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