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过这样一段话,大意是我们现在的时代多容易了解一个人啊,以前刚认识一个人要靠搜索引擎去寻找他的信息,甚至爱要打听很久才能打听到他的兴趣爱好和他的QQ号,而现在,只要加个微信,把朋友圈翻一遍,就可以了解个大概了。
在两个人尚处于暧昧期时,朋友圈也成了最早泄漏秘密的地方。朋友们以前八卦,八卦的是:“哎,他俩居然一起上自习哎。”而现在,大家的八卦变成了:“哎,你看她的每一条朋友圈,他都点赞哎。”
是啊,每一个点赞,每一条回复,哪有那么无缘无故的。
我对你生活全部的兴趣,不是对“生活”,而是对“你”。
我对你所有的好奇,不是因为我是一个“好奇”的人,而是因为“你”。
我对你所有的欢喜,不是因为我是一个欢快的人,而是只要是你的事我都感到很欢喜。
所以就算你只是分享一个链接,我也能绞尽脑汁,力图让回复更有新意。
所以就算你拍的照片再丑、发的东西再无聊,我还是想第一时间跑过来赞你。
所以就算你只是发了一段无聊的吐槽牢骚而已,我也会想尽办法的让你开心,让你不会感觉到工作和生活的枯燥乏味。


今天和朋友西西一起聊天,西西突然提到了回忆里一个熟悉的名字。那是西西一段“倒追”的往事呢。
当时刚上大学,某个周天有选修课,西西进了教室找了个座位放下书包,准备先出去上个厕所。
就在教室门外的走廊里,一个男生正迎面走来。
天哪,那一秒钟西西的心跳加剧了三百下,瞬间体验到了“一见钟情”的感觉。
西西继续假装淡定地往前走,带着继续狂飙的心跳声。在厕所里,西西一直在懊悔,谁知道以后还会不会遇见他,刚才为什么不转身跟着他,看看他去哪里呢。
但那天西西一定是太幸运了——因为当西西充满悔恨的走进教室坐回座位上的时候,她看到,坐在前面的,不是别人,正是他。
看着他的背影,西西没犹豫多久,就勇敢地戳了戳他,一本正经地搭讪了起来。
虽然她的第一句话是:“同学你好,上节课我没来,你有没有拷课件啊”,但很快我们就从他的学院聊到了他的籍贯,还从他的年龄聊到了他的爱好。
讲了这么多,你差点也忘了西西还是个单身狗吧。所以,这其实还是一个失败的倒追故事。
他在西西认识他的第二年有了女朋友——不是西西。
为什么要讲起西西这个失败的故事,是因为总有人发私信问我,有喜欢的人要不要告白时,我也总是说要。
十八岁那年,我觉得最酷炫的是跟他说,我那么喜欢你你喜欢我一下会死啊。好几年过去了,还是不后悔那样做。表白被拒什么的一点儿都不丢脸,这个世界很乱,遇见喜欢的人或事多么不容易啊。如果是我,一定让他知道。
早已不是十八岁的我们,也没有再对谁一见钟情过。虽然积累了太多的爱情攻略,看了更多的追爱秘籍,当年的勇气却平白无故地消失了。
大家都说女孩子要矜持不能太主动,可是为什么不能主动呢。
比起被拒绝,我更害怕的是——我们再也没有机会把自己的真心话说出口。
你看那么多催泪的青春电影里,大家哭的最惨的时候就是看到他们都分开了才告白的时候。
所以比起担忧被拒绝的丢脸,我更害怕的是——我从来没拥有过一段真挚又坦白的青春啊。
少女们,如果你遇见喜欢的人,没有勇敢的走上前去,也许你八十岁时还在想十八岁这年擦肩而过的少年。毕竟之后的那么多年,你都没有再一见钟情过。可是如果你走上前去了,发现他和所有十八岁的年轻人一样,有优点也有缺点,有温柔心也有坏脾气。他让你体验了等待的焦灼,也体验了偶尔的甜蜜。他没有和你在一起,但只要你们相遇,这就是天意,就是缘分。

记得我以前写过的:
当人生行至尽头时,我们回顾一生所为,最大的痛苦一定不是“失败”,而是“我本可以”。
最大的遗憾也一定不是失去,而是“我为什么没试试呢”。
余秀华在她的诗《人到中年》里说:“能够思念的人越来越少,我渐渐原谅了人世的凉薄。如果回到过去,我确定会把爱过的人再爱一遍,把疼痛过的再疼一遍。”
所以还在等什么呀姑娘们,喜欢他就去找他呀。你可以在朋友圈里尽情地点赞、尽情地回复,也可以摆出最美的姿态站在他面前。
就算他一点儿都没有为之心动,也没有什么好丢脸的啊。
大不了我们自我安慰一句,愤愤然地说一句:“他看不上我,真是瞎了。”
昨天我看日本小清新电影《海街日记》,好喜欢。里面女主角问妹妹,你有喜欢的人了吗?妹妹说,还没有噢。她又说,那快点找一个啊,你的世界就会变得不一样哦。
妹妹说,会变成什么样啊。
她说:“就连无聊透顶的工作也能够忍受。”
希望你也能找到一个喜欢的人。
喜欢到连所有无聊透顶的工作都能够忍受。
就算还是不能够忍受,也在翻朋友圈时有无数的赞可点,有无数的状态可以任意回复。
这样的你会时不时的盯着手机发呆,然后眼角有温暖的笑,这样的你会时不时的想要知道他在干嘛,然后轻触手机键盘发出一句:你在干嘛?这样的你会在无聊的时候,只要想到他就会快乐起来,然后为了他不断努力。
喜欢这样努力而又温暖的自己,然后在晴天的时候给自己一个拥抱,感叹每一天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