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跟朋友吃饭的时候,我说我最近正处在人生迷茫期,担心自己待在这座小城市没前途,担心自己将来无法给爱的人一个很好的生活,担心写的文章没人看阅读量上不去,担心自己如果去考研考上,还担心自己一身傲气,干一些杂七杂八的工作自己会不喜欢。
我说:不知怎的,总觉得前途布满陷阱,不敢犯浑,不敢试错,怕一步失算,满盘皆输。
朋友很惊讶:可是你有什么好怕的呢?你才23岁,大学刚刚毕业,严格说来,你的人生才刚刚开始。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的人生仿佛正无止无休地,被一股无形的声音催促着加速前进。
这股声音,正叫做“来不及”——
跟上步伐,也未必皆大欢喜;稍有落后,我们便心生恐慌。
这两天,写作群里有一个95后的小姑娘嚷嚷着自己要出书的事,才发现,自己是那么害怕来不及。
前段时间,表妹问我:既然那么害怕来不及,为什么上高中的时候不选择自己喜欢的文科?
我呵呵一笑,才发现,其实自己已经来不及了4年了,而现在,再也不允许自己来不及。二十多岁的我,其实也不用害怕来不及,因为我已经发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
我之前收到过一封私信,是一位大三的小姑娘说,临毕业了,自己非常焦虑。看见周围同龄人纷纷一副快步小跑、点地起飞的架势,她很迷茫,不知道要怎样对待之后的毕业。
她说:我都大三了,都二十岁了,也有满腹雄心,也想鹤立鸡群,可是瞟一眼这个节奏飞驰的世界,好像自己做什么都已经来不及了。仿佛身边的路都被时间堵死了。
我当时没给建议,只回了一句“感同身受”。
后来我认识一位姐姐,28岁,在广告公司做文案,她笑我:为什么你们这么年轻,就觉得做什么都来不及了呢?如果二十岁就已经来不及,像我这样快三十岁的,甚至四十岁的人,他们怎么办?难道已经被命运判死刑了吗?
我转身看了一眼这个姐姐,才想起来几年前她的人生也很迷茫,但后来她选对了路,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工作。才让自己那看似来不及的人生开了挂。
她说,“时间”有什么好怕的?她看到过很多年长的人,能坦坦荡荡地撇去衰老,活得生机盎然。只要心态不受限,日子越往后,反倒越能扑腾出好看的水花。
仔细想想,其实很多人对“来不及”的焦虑,根本是莫须有的。
当你感受到同龄人跟自己的差距时,当你担忧自己达不到融入外界的标准时,当你与心目中理想的自己相离甚远时,“焦虑”是再正常不过的反应,无可厚非,但你只要着手开始改变、闷头追赶,哪怕是一步一步走得慢,哪怕只是一个脚印一个脚印往前走,也自然不会忧心灼灼地抱怨,“来不及”。
你不对的地方就在于,一边怕来不及,一边依旧混吃等死,任时间流失,仍隔岸观火,混沌如此,懒散如此。
比如我不想毕业就失业,我很害怕,可是光害怕是没用的,我朋友圈最近流行一句话,“好好加油,事情总要一件一件一件一件一件一件去解决”,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有点儿丧,但想想苗头是对的,如果生活给你在半路放置了妖魔鬼怪,你要去亲力亲为地去打呀,光怕有什么用。
如果“怕”就能让你的人生真真切切好起来,那人这辈子岂不是过得太容易了。成长本就是一场苦旅,哪有这么轻松的差事。
我一朋友,今年考研失利,纠结了一阵子要不要调剂专业,最后到三月末了才开始找工作。
她开始找的时候,全班有一大半的人已经定下了实习单位,而她毫无头绪,还要从海投简历开始。当时整个学校的校招都没剩几场了,她焦虑吗,当然焦虑。
她厉害就在于,能做好自己的心理建设,高效有序地找工作。调整好状态后,立马紧锣密鼓地做简历,跑面试,最后她进了一家五百强,工资也不错,算是为考研失利的毕业季搏了个好结局。
要是她一落榜就开始哭天抢地“我来不及了,我的人生完蛋了,我可能要回老家了”,她只会被自己无用的消沉所耽搁。
而成长的一路,最不需要的,便是这种“无用的消沉”。
其实二十开头的年纪,一无所有是很正常的。钱财名气,或者事业,总是需要长期的卖命打拼才能归入你囊中,不必忧虑过多,用心答好自己的答卷,剩下的交给时间来判。
不管怎么讲,你都才二十岁,做自己想做的事、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真的都,来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