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和朋友一起去影院看《嫌疑人X的献身》。
一大桶爆米花,两杯可乐,两个女生坐在偌大的影厅里满是期待的等候电影的开始,还在放广告的时候,我很不死心的问朋友:你真的没有看过原著吗?
朋友说:没有,真的没有。
我是东野圭吾的死忠粉,几乎看遍了这位高产作家的作品,而朋友却说她一本都没有看过,作为一个非原著党,在清明档选择和我一起看《嫌疑人X的献身》,很大原因是因为导演是苏有朋。
影片讲述了郁郁不得志的数学家石泓,为了帮助隔壁邻居陈婧掩盖误杀前夫的罪行,精心策划了一场掩人耳目的骗局,最终被相识于儿时,英雄惜英雄的老同学唐川揭开,却发现这其实是一段与爱情有关的深情告白。
石泓痴迷数学近乎疯狂的地步,而现实远没有他不断求证的四色猜想中点连成线,线连成面那样柔和美好。
在完全自我封闭的世界里,他想过自杀,在他最绝望的时候,隔壁新搬来的陈婧母女成了照进他生命唯一的光。
因为爱,全部精力投入数学的他竟然开始注重外貌,也开始羡慕老同学唐川“你看起来还是那么年轻”。
因为爱,他才开始把那些长时间放在数字符号上的注意力分散到烟火人间的细碎美好中。他用孤独的心宽慰陈婧女儿的恐慌,用摩斯密码在一墙之外给每夜练习长笛的姑娘点赞。
因为爱,他甘心情愿化身成“变态跟踪狂”,只想为隔壁邻居谋幸福,即使是亲自断送自己的余生。
他知自己不配,但是他爱得无畏。
他不奢望走进她的世界,只要她幸福,哪怕那个男人不是他又何妨。
他说,我要感谢你,因为在我最绝望,想要放弃一切的时候,是你拯救了我。你一定不明白我在说什么,不过,这样最好。
他说,如果你不幸福,我所做的一切都没有意义。
这是一场悲情的告白,却比谁都深情。
因为这世上有一种爱,超越了占有和依附。虽然我一无所有,但仍有“爱你”的权利。
整部电影,最大的成功,就是苏有朋导演正确的选角。
他用场景折射出了每个人的心里,石泓狭小阴暗的小屋,除了数字,几乎看不到任何鲜活的物品。陈婧母女的小屋,色彩较为明亮,透漏出对新生活的满意,唐川的工作间以及色彩鲜明的衣品,暗示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每个人的命运,在低沉的背景音乐里,缓缓呈献给观众。
迈克尔·哈内克有一句话是:“电影是每秒24格的谎言。”
影片中,有一组镜头,让人印象极深。石泓和唐川去爬山,坐在小河边休息,溪水中一片落叶,在水中不停地转着圈,一圈又一圈,最后被水冲走了。
石泓的命运,就像那片落叶,有过犹豫彷徨。
就像他每天路过同样的街道,天桥,遇见不变的路边摊,跳广场舞的大妈,横在躺椅上的流浪汉和蹲在同一个位置的乞丐。他们和石泓一样,都是这座城市最平淡无奇毫不起眼的存在,却也是这世上众生相的缩影。他们看似可有可无,却像严丝合缝的齿轮,“每个齿轮都有作用,齿轮有权决定自己的用处”
就像他爱上了陈婧,却从不敢表白,那份爱卑微而又真诚,那份爱一无所有只有爱你的权利,所以,当陈婧杀人后,他毫不犹豫地出来帮她,甚至在案件即将大白时,他还将自己伪装成变态跟踪狂,目的是让陈婧对他心生厌恶,而不对他感恩。
石泓达到目的,成功为陈婧献身,成为嫌疑人入狱。然而献身并没有如愿,影片结尾,陈婧也被抓进狱中,他们在狱中相见,陈婧跪地痛哭,而石泓虽然极力压抑着,终于还是忍不住失声哭出来。
精心设计的迷局,却是以牺牲流浪汉为代价,所以他的献身,也变得极其廉价。
再完美的点线面,再精确的方程式,在人性复杂的世界里,在与现实的对抗中都显得那么单薄无力。
影片的整体风格,呈现灰色调,初时给人压抑的感觉,然而随着案情层层抽丝剥茧,观众的情绪被带入案件之中,压抑的情绪则消散了。
卑微的爱情,廉价的献身,我一无所有,只有爱你的权利,在观众的唏嘘声中结束了。
而整部影片节奏比较紧凑,毫无拖沓之感,人物内心的纠结与挣扎,也表现得淋漓尽致,演员的表演也可以说是可圈可点。
走出影院时,心情一直无法平静,影片中的镜头时时映入脑海里,我和朋友转身进入了影院旁边的书店,拿起原著又仔细品读了半天。
我想爱情的表达方式有很多种,而石泓却将对陈婧的爱情,放在报恩的借口上,在报恩的掩饰下,将那份爱情卑微到了尘埃里, 我为影片中的石泓惋惜着。
夜色中,城市亮起了路灯,心里渐渐变得明快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