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陈晞沐
陈晞沐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367
  • 关注人气:25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找一个倾听你的爱人,在以后的生活中有多重要》

(2017-03-14 15:21:50)
     放下自己去倾听别人,是一件轻盈而美妙的事情。
     不管是刚认识的陌生人,还是将要携手漫步一生的另一半。我们都要学会倾听别人。


     许久之前,有人和我讲过一个观点,他说女生之间的对话特别神奇,两个人坐在一起叽叽喳喳半天,一言一语交错,别人根本听不懂她们在说什么,有时候驴唇不对会马嘴,但她们的对话却完全顺畅进行。
    其实,有时候人关注的还是自我。
    而我们又有多大的耐心真正的去倾听别人。
    在现在这个社会上,人和人之间总是不难建立关系,同事成群,客户成批,朋友成堆,还有一些因为兴趣爱好而聚合的小伙伴,跑友.......但不知道又有多少次,我们之间的沟通是走心的哪?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交流哪?
    在生活中,认真倾听真的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大家即使认识到了沟通的重要性,但有时还是会选择做一个低头族。本性使然,人类不免就把所有的矛头抛给了自己最亲近的人,也把所有倾听的话题引向自己。
    比如有人找你聊天,聊到自己最近工作压力特别大,你心乱如麻的想到自己最近的琐事,她说她老公好像出轨了,你眉头一簇,心想我男朋友也对我不忠了怎么办?你看到最后,说好的一场倾听,箭标还是指向了自己。
    而那些“愿意倾听”“善解人意”的人,就是那一刻放下“我执”的人。《人性的弱点》里有句话,“最善于言谈者就是最善于倾听的人,通过与他人连接,它赐予你改变他人的力量。”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在人生的而道路上遇到一个愿意倾听你烦恼,愿意分享你喜怒哀乐的人。
     去年8月的时候,我问一个记者前辈,说你为什么要做采访。
     他说,一场高质量的谈话是可遇不可求的,而作为记者,或许这方面的福利会多一些。而且,放下自己去专注的倾听别人,是件轻盈而美妙的事。
    就好像这两天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个故事一样。
    朋友林琪是一个乐观开朗的恶女孩子,
    前段时间读了陈丹青那本书,叫《谈话的泥沼》,他说,“倾听、接话、展开、反诘,委婉暗示、索性挑明、中道迂回、劈头道破……访谈理应是快乐的,访谈也是陷阱。人面对人,语言诱发语言,知性而恳切的对话本该引人聪明……”
有人比较过西式派对和中式派对的异同。中国人开party总是把重点放在食物和房间装饰上,却没有真正创造一个交流的气氛。而去过很多西方party,食物和场地往往特别简陋,大家就拿着酒杯烤着炉火聊天,不知不觉聊到天明。
好在最近终于火了一个游戏叫狼人杀,再简陋的场地,大家都能围坐在一起,顺次发言,酣畅淋漓地展现智商。
觉得狼人杀提供了绝佳的交流范本——一场赏心的对话,大家既是倾听者,又是交流者。
 
 
03
/
我不止一次在公众号提到过,情侣之间更重要的是要彼此的聊伴,有精神的共振。而且这种谈话大多跟精神层次无关,并非只有两个文学博士的聊天才能升华出大意义,二人聊生计事,聊细碎的生活,只要你认真倾听对方,给予走心的回应,生活必然不会单调。
女朋友把逛街心得跟男朋友分享,去过哪些店,试了哪些裙子和口红,最后为什么剁手买了这些……无非是把好心情也传染给对方,希望对方也有积极的回应。男朋友今天支持的球队赢了比赛,也兴高采烈告诉女朋友,也是希望自己的心情有人懂。
从前对世间万物的感受只能一个人默默消化,或者写进日记里,而谈恋爱让你的情绪多了一个出口,从此,你对天地人兽对悲喜人间的看法,都能得到对方的倾听。
 
 
04
/
倾听也是件很有门槛的事。做个高质量的倾听者,并不仅仅要有“意愿”这么简单。像伯牙和子期之遇,前提是必须有丰富的乐理知识和鉴赏能力。还有当年那个周旋在各种男人之间的莎乐美,能激发尼采和弗洛伊德源源不断的灵感,想必她自己也有相当丰富的知识量。
聊天聊多了,你会发现,谈话的主宰权并不是的表达者,而是倾听者。甚至说,倾听者之间决定了一场谈话的话题范围与质量。你跟只关心综艺八卦和化妆品的小姑娘聊天,也只能侃一些明星逸闻。跟只关心诗和远方的文艺青年交流,相比得把理财啊创业啊融资啊之类的话憋回去,只能聊聊“侯孝贤到底受小津安二郎影响有多大”这种话题。而一个见识广博心态开放的倾听者,才能让你全然敞开自我。
太多时候可与言者无二三。但我更想做倾听的那一方,看到朋友因为完成一场倾诉并得到妥善的回应,从而眉头舒展,心中的挂碍缓释几分,这是件很有成就感的事。
夏洛蒂·勃朗特在《简爱》里忘了借谁之口说了一句话——“你的高明之处不在于谈论你自己,而在于倾听别人谈论自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