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仪征青山镇,兴衰起伏60年

(2022-06-03 16:16:29)
标签:

仪征乡镇

青山镇

龙山传说

龙山森林公园

九厂一矿

分类: 真州人家
仪征青山镇,兴衰起伏60年

  仪征西南沿江与六合交界处有一片东西走向的临江群山,仪征这边称青山,六合那边有神山。青山、神山,旧志均有记载。青山因“山色长青”而得名,青山之名始于何时无考。
  青山镇,南临滁河和长江,一个山清水秀的江边小镇。1983年,以原青山矿区为主体设立青山镇行政建制。西、南(部分)与六合为邻,北连原青山乡,东与原胥浦乡相接。境域范围大致就是青山附近,面积有限。是年,仪征西部就有了两个以“青山”命名的行政建制,乡、镇各一。
  本文以青山镇(青山矿区)为主,原青山乡另行成文。本文中的“青山”泛指这一片逶迤群山。
 仪征青山镇,兴衰起伏60年
大安路,至70年代中期一直是进出青山镇的唯一陆路通道。
 仪征青山镇,兴衰起伏60年
1958年,数千民工历经4个月开挖青山河(矿区河)。
 仪征青山镇,兴衰起伏60年
西街91号,据院内老人说这里是原砂石矿办公场所。
 仪征青山镇,兴衰起伏60年
街中心的超市可能是原矿区大会堂,前次来还是上海世纪联华。

  砂石起家异军突起
  1956年,仪征在原青山乡南部的青山地区建砂石矿开采砂石,一场围绕砂石资源的大生产如当年大跃进一样,在这片古老、偏僻的群山中展开。1958年,从原青山乡析出设立青山矿区办事处。
  为便于将砂石运出,1958年组织民工开挖青山河(矿区河),1960年又拓宽浚深,大量砂石源源不断从这里通过长江外运。
  70年代,矿区向东修龙仪路至胥浦中桥,打通经胥浦至县城的道路;向西修龙六路连通六合东沟。陆路交通大有改善。
  建工厂、开商店,吸引大量人口涌入,一派大干快上、蒸蒸日上的景象。新兴集镇迅速在青山南麓形成,青山矿区犹如“特区”般存在,一个典型的因砂石资源而兴的新型小镇名震四方。
 仪征青山镇,兴衰起伏60年
电荧路,原荧光灯厂
 仪征青山镇,兴衰起伏60年
电荧路,原电子管厂大楼
 仪征青山镇,兴衰起伏60年
电荧路,企业的大礼堂,两侧为职工住宅楼
 仪征青山镇,兴衰起伏60年

仪征青山镇,兴衰起伏60年
电荧路,龙山森林公园南入口

  工业重镇屡创辉煌
  青山矿区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创办了石粉厂、电机厂、钢管厂;抓住机会、及时引入创建了电子管厂;又适时拆分电子管厂的军品和民品,建了荧光灯厂;盘活了原准备撤销的陶瓷厂改建成电瓷电器厂。这些企业的崛起和带动,有力的推动了当地工业化进程,形成了“九厂一矿”的产业格局,打造出了一个繁华的工业重镇。
  回望过去,这些企业也曾辉煌过。生产能力、产量、市场占有率等曾在江苏省乃至全国名列前茅。新光飞利浦照明有限公司(原荧光灯厂)曾是全国最大绿色照明生产基地,江苏省西门子电机股份有限公司(原电机厂)电机生产规模曾名列全国第三……
  笔者80年代初到仪征,“青山矿区”如雷贯耳。当年笔者所知仪征县最好的企业就两家,一是仪征铝器厂,二是荧光灯厂。
 仪征青山镇,兴衰起伏60年

仪征青山镇,兴衰起伏60年

仪征青山镇,兴衰起伏60年
青山镇西街街景,中国中铁大桥局办公楼为原电机厂大楼
 仪征青山镇,兴衰起伏60年

仪征青山镇,兴衰起伏60年

仪征青山镇,兴衰起伏60年
青山镇迎江路上的学校、幼儿园和敬老院

  资源枯竭路在何方
  随着矿区砂石资源的耗尽和环境保护的需要,青山镇区的砂矿关停并转,砂石产量急剧下降。受市场经济的冲击、限基础设施薄弱等原因,许多企业面临生存困境,各种危机此起彼伏。青山镇发展最好的电机厂、荧光灯厂与外企合资后迁出;电子管厂、电瓷电器厂等企业关停的关停、破产的破产。当年的“九厂一矿”所剩无几。
  青山镇1983年建镇。2000年,仪征撤乡并镇,原青山乡并入青山镇。2007年,仪征组建枣林湾生态园区、成立铜山办事处,原青山乡大部又从青山镇划归园区。青山镇成了仪征九镇中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经济排位最末的,没有发展空间和纵深的资源枯竭型小城镇。
  青山镇60年的发展历程印证了“巅峰过后即低俗”的某种规律。未来发展规划、前进方向和突破口等,想来青山镇自会思考和打算。个人感觉或直觉:青山镇未来的路并不好走。
 仪征青山镇,兴衰起伏60年

仪征青山镇,兴衰起伏60年

仪征青山镇,兴衰起伏60年

仪征青山镇,兴衰起伏60年

仪征青山镇,兴衰起伏60年
青山镇东街街景

  龙山传说与小镇风情
  青山,蜀岗余脉,低缓绵延,大大小小山头数十座,其中有座被当地称作龙山的,海拔约80米的山头(后经开采海拔降至40米左右)。关于龙山民间有二则传说,一是小秦王赶山填海、挥斩刺龙;二是明朝军师刘伯温挖断“龙脉”,当地留下“掐死龙山,吓死龙潭”的说法。
  改革开放后,以前有些禁忌随之放开,当地以龙为名逐渐多了起来。贯穿街镇的路称仪龙路,开发了龙山森林公园,景区内的水库都冠以“龙”字头,“青山”之名大有被“龙山”替代的趋势。
  笔者今年5月再次来到青山,发现小镇有了些变化。东街一段临街的建筑外墙换成了黛青色,建筑立面焕然一新;西街建筑外墙虽没变化,但起了一些装饰性的围墙遮挡沿街一些老破小的旧建筑;拆迁工地有一些,街道却比以前干净整洁多了;街上行人较少不似以前热闹了,店铺招牌换了许多。不过,龙山森林公园变大了、变得更好看、更好玩了,还新建了水塔山公园和龙吟广场。
  60年来,青山镇因矿兴也因矿衰。未来还有东山再起的可能吗?

文/图:无翅之鹰
2022年6月1日

附:本文是笔者“遍访仪征乡镇”系列之一。原本写了一堆建言和分析的,想想还是算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