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香引出的回忆

标签:
无锡名茶梅园茶场青山湾往事回忆 |
分类: 无锡印迹 |
溪水清清溪水长
溪水两岸采茶忙
姐姐呀,你采茶好比凤点头
妹妹呀,采茶好比鱼跃网
一行一行又一行
摘下的青叶篓里装
千缕万缕千万缕呀
缕缕新茶放清香
脍炙人口的《采茶舞曲》上了年纪的人都会哼上几句,浓郁的吴音笔者听来格外亲切。

春茶嫩芽,秋茶茁壮
在茶香飘溢的季节里,无锡的老同学载着笔者去了马山和梅园茶果场。不紧不慢地品尝着汤色碧绿、清香四溢的新茶,与茶有关的往事似乎随着茶香和热气被唤醒……
笔者高小和中学是在无锡荣巷的卫东小学(荣巷小学)和无锡第五中学(公益中学)上的。学校离梅园茶果场不远,每当春茶采摘季节,学校会组织学生去茶场帮着采茶。提着竹篮排着队伍的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步行至茶果场,在茶场员工简捷讲解采什么、怎么采后,孩子们像蜜蜂、蝴蝶般的欢天喜地奔向茶田。离开枯燥无味的课堂走近大自然权作春游吧。人生不多的几次采茶经历也就是那学生时代留下的。
或许跟茶有缘也或许无缘。人生第一次走向社会落脚于无锡河埒茶果场,开始了近三年的只有种茶却无收获的知青生涯。平整土地、修造梯田、开沟埋肥、覆土栽种、施肥浇水,吃尽千辛万苦却在茶苗不足一尺时笔者回城读书去了。此后,笔者所在的青山湾及茶田成了香火旺盛的青山寺和风景如画的青山湾公园。当年离开知青点时还曾幻想着过个三、五年再回来时就能喝上自己种的茶了。世事难料,有谁能够未卜先知呢?



杀青、揉捻、干燥制茶三步骤
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作为中国最大的饮品也渐渐成了笔者生活中的必需品。笔者喜欢喝茶却不讲究也不挑,孬好不论绿茶为主但不喝陈茶。说起喝茶到有件让笔者一直感到有些遗憾的往事。
西湖龙井,中国最著名茶叶之一。梅家坞龙井茶一级产区,因周恩来总理5次到访而声名鹊起。上世纪90年代初,杭州轻工局疗养院是笔者所在单位的协作疗养点,地点就在梅家坞村口。笔者出差江南走访相关协作单位来到杭州轻工局疗养院,借此还进了梅家坞游览一番。村里户户炒茶,茶香迷人。与一村民聊的开心乘机表示想品尝一下龙井茶,村民随即泡了一大茶缸自家喝的碎片茶。第一泡还没喝上几口就有村里人喊话,让笔者回疗养院吃午饭。喝茶人都知绿茶得二泡、三泡才是真正好味,为了避免等人吃饭不礼貌只能忍痛割爱了。这龙井茶算是喝没喝到呢?
在无锡梅园茶果场东山村的一个山坳里,笔者遇到一位正在采茶的原无锡梅园茶果场的一位退休老干部。彼此随便聊着,笔者顺手将嫩芽一一采下,仿佛又重回几十年前的学生时代。
通过交谈得知,无锡主产无锡毫茶,是上世纪从福建引入的大毫茶树,经多年研制成功于1979年,因其成品白毫披复而得名。无锡毫茶是地方名茶,也曾入选全国名茶。本文图片中的芽叶就用于炒制无锡毫茶的。
斗转星移,沧桑巨变。随着经济和城市的发展,无锡梅园茶果场成片的茶田和散落的村庄越来越少了,学校、机构、工厂、住宅等占领了这一片土地。茶园里采茶姑娘早已不见了踪影,都是大妈和大爷了。《采茶舞曲》或是《采茶歌》里的场景已成美好的历史。
眼前碧绿,茶香依旧、热气缥缈……
文/图:无翅之鹰
2021年4月18日
前一篇:凑个热闹,感受一下扬州东站
后一篇:溧阳农家乐之横涧一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