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娄巷,还是来迟了

标签:
小娄巷历史文化街区谈氏宗祠少宰第福寿堂 |
分类: 旅游美食 |
2007年9月,无锡补增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2016年1月,江苏省公布第一批58个历史文化街区,无锡荣巷、小娄巷、清名桥沿河和惠山古镇位列其中。
小娄巷位于无锡市中心崇安寺南,掩隐于人民路和崇宁路的高楼大厦之间,是唯一一个地处无锡老城范围内的历史文化街区。南宋时,无锡谈氏始祖谈信(宋高宗赵构之师)落户无锡,开启小娄巷800多年的历史。
小娄巷名门望族世居之地,以四大家族皆为书香门第,人杰地灵、人才辈出而著称。



本文穿插使用笔者2次小娄巷之行所拍图片进行所谓的新旧对比,从不同的视角和维度来更好的认识这条被称为“无锡城区现存历史最久、面积最大、知名度最高的巷弄之一”。
2016年夏,笔者告别秦邦宪故居•文渊坊(参见《无锡文渊坊•秦邦宪故居》)后,沿着崇宁路、崇宁弄和小娄巷横街,从小娄巷东首、穿过临建围墙的小门洞来到小娄巷。
巷北一墙之隔的是居民小区,巷南则是已改造成型的万备堂,地面还是原先的沥青路面。




彼时,小娄巷原住民基本迁出,巷里边拆迁边改造,整个巷子呈半封闭状态,许多建筑、院子和小弄都无法入内参观。唉,来晚了,原始的小娄巷看不到了。
东进西出,小娄巷西连新生路,巷口对着苏宁广场。笔者大约花了1个小时的样子转了转不到400米的小娄巷。
再次来到小娄巷是3年后小娄巷开街不久。整个巷子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本低调和简朴的建筑和门面基本改成了街肆模样,整个巷子透着浓浓的商业气氛,以民居为主的巷弄成了商业街这似乎是如今社会里很多古街古巷逃不脱的命运。



小娄巷始于宋、盛于明清,历来是无锡谈、秦、孙、王等名门望族的世居地,进士举人迭出,名人众多。明清年来,小巷里走出1位状元、13位进士、15位举人。被誉为才子巷、无锡文脉之源。
位于少宰第弄东侧的有点西洋风格的来鹤楼(小娄巷27号),原孙氏少宰第的藏书楼。明万历年间小娄巷出了个状元孙继皋,其故居少宰第正门原在崇宁路,后道路拓宽、机关大院扩建,大部拆除仅剩临小娄巷的少部分。




秦氏旧宅(小娄巷50号),前后七进,其东侧有条无锡地区仅存的百米长的备弄。无锡秦氏是北宋著名词人秦观的后裔、无锡城里有名的望族,小娄巷为秦氏的世居之地。
如今,秦氏后人还有人坚守留住祖宅中。笔者曾与住在此的老妇聊过几句,或许嫌笔者打扰了她的清静,似乎有些话不投机,仅拍了墙上的老照片其它没敢再拍。从网上的一些文章中得知,早年为保留这片历史建筑秦氏后人所作的努力和坚持,甚至自己出钱修葺祖屋。如果没有这些人的奔走呼号和奋力争取,或许这些历史建筑已不复存在。
笔者在黑黢黢的备弄里摸索行走着,突然想起30多年前曾在崇宁路这一带走过类似的备弄,备弄很长左右有着不同的庭院,住着很多人家,只是无法确认是不是这条而已。


从南向北穿过备弄来到佚园,2016年来时尚未对外开放。
佚园园主秦毓鎏,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1911年11月,在无锡发动起义,成立锡军政分府,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任总统府秘书。
无论佚园还是秦氏旧宅,笔者2016年来时几乎还未正式开放,只能通过备弄里的花窗一窥。3年后再次来小娄巷,因为赶时间也未能再入备弄,其它许多地方也没来得及细细观赏。




张孟肃宅(小娄巷42号),二层砖木结构,现存后两进。其建筑开间和进深、庭院比之西侧的谈、秦文化世家的建筑有着巨大差别,豪气毕露。张孟肃原无锡老字号绸缎庄“世泰盛”的老板,不知从商者如何“混进”了名门望族、书香门第聚集之地。注意张氏的大门不循常规、与众不同,完全是“歪门斜道”,不知有何讲究和典故。
张宅东隔壁有个古旧门楼,木雕的门眉上还可以隐约看出些画纹。原先里面的建筑不知何时拆除的,里面成了停车场。再次来到此地,里面建了牌坊和金胜神庙。





小娄巷21号清砖清水墙、石库门,依界石认定为朱永锡宅。朱永锡和建筑,笔者花了些时间却没查出此人此宅的相关资料。此前曾是个幼儿园,有意思的是小娄巷开发后这里成了一家名为“小曼园”的西餐厅。
笔者吃不太准此宅是不是所谓的“将军府”。民国时期小娄巷出了一位王赓将军,此将军婚姻悲催,虽娶了民国四大美女之一的陆小曼,却被徐志摩戴了绿帽子后成了徐的妻子。一出才子佳人,风流韵事的民国大戏。
笔者选了3组图片,大体的巷道和建筑进行对比,从图片可以看出3年来小娄巷的一些变化。
城市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始终有着矛盾和冲突,小娄巷历史建筑群能够在寸金寸土的最繁华地段保存下来一部分实属不易。然而这个人文荟萃、人才辈出之地随着商业的侵蚀和原住民的离去,小娄巷的文化、习俗等历史脉络也随之而中断,能够保留的也就是个地名和一些分不清真假的历史建筑。
文/图:无翅之鹰
2021年2月8日
前一篇:可望而不可及的太湖仙岛
后一篇:东林书院,上了堂历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