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寺,一生难忘那山湾里的古寺

标签:
知青生涯上山下乡往事回忆无锡青山湾 |
分类: 无锡印迹 |
无锡惠山二茅峰南麓有一道山湾,山湾弧顶处有座寺庙,不知山湾因古寺得名还是古寺因山湾得名。该寺始名为青山寺,曾是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距今已有1400多年。
2016年6月,原河埒茶果场知青再聚合影
40年后当年知青再聚原青山寺门口
2016年6月,一群年近花甲的男女陆续汇集于无锡青山公园之青山寺。同样的集结10年前的“五一节”也在此发生过。这群“老头老太”为何一而再地来到这里?
让我们把时钟拨回到1975年。一群17、18岁朝气蓬勃的知识青年,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上山下乡来到无锡河埒茶果场(知青点),开始了“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的插队生涯。笔者也是其中之一。
欢送战友参军入伍合影留念(1978年12月),右上角的建筑物就是当年的青山寺。
当年,原河埒公社搞会战,准备将产山、嶂山等山坡开成梯田、种植林木,我们茶果场转战青山湾,计划在坡缓处种植茶树。当时我们就住进半山腰的、不知何年重建、早已破落的青山寺里。三进的寺庙一、二进住女知青还有看守破寺的老陈,后院则是男知青的住所。这所庭院是我们遮风避雨、栖身之所,除非常普通的建筑外,难觅神佛。
我们在这里修筑梯田、平整地块、开挖树沟,亲手种下一粒粒茶籽;我们挑担、施肥、浇水,看着茶苗破土而出;我们在这屡次为保卫国家和集体财产,与消防官兵、人民子弟兵一起奋不顾身冲入火海去扑灭山火;我们在这成为了具有选举权的公民,第一次履行了宪法赋予的权力而投下神圣的一票……
笔者当年在寺院里的留影,身后西侧门内就是笔者住的宿舍。
这是笔者设计并拍摄的擒拿格斗(原青山寺前)
2006年五一节,在部分战友的策划、组织及赞助下,原知青点的知青30年后的第一次聚会就安排在青山寺。久别重逢,战友相见格外激动,仿佛有说不完的话要叙、道不完的情要诉。
岁月如歌,时光如水。10年后,我们又一次聚集于青山湾、青山寺,再次重温那曾经的难忘的时光和岁月。
皂衣男子和格裙女子都是笔者的同学和知青战友
战友们欢聚一堂,亲切交谈。
当年的带队干部小虎激动的比划着,不知说着什么往事。
笔者1980年离开无锡,青山湾、青山寺不知多少次的在梦中出现,此后的岁月里曾多次回到这里。不知从何时开始,一座新的青山寺矗立而起,青山湾里住宅小区星罗棋布。新的山湾、新的寺庙,不变的是对知青岁月的缅怀之心,以及对在这片土地发生的往事的眷恋。
http://s7/mw690/0064nIF8zy7Cv1HVIDsc6&690
青山湾(上图青山寺俯视、下图嶂山俯视)
那段知青生涯,那懵懂的青春,还有那山湾里的古寺,铸成笔者心中难以忘怀的记忆。
旧地重游、触景生情,这里驻有我们的火热年代和凌云壮志,在这片土地上我们洒下过辛勤汗水,也流淌过艰辛的泪水。这里有我们不平凡的经历和情感,并深深铭刻在心里成为生命中的一部分。
青春不悔,青春万岁!
文/图:无翅之鹰
2018年3月1日
注:本文开头3张图片不归作者所有。
前一篇:风情梁溪河:蠡溪西苑
后一篇:青山寺,那些曾经发生的小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