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摄影专业面试常考的100个试题(金榜艺考培训学校整理)

(2016-05-19 09:12:20)
标签:

安徽摄影艺考

摄影艺考试题

摄影考什么

合肥摄影艺考

北京电影学院商业摄影

分类: 摄影基础知识

 001. 如何摇拍(也叫追焦)

  摇拍是一种拍摄移动中被摄体的技法。其特点是把摄影重点放在了静态的部分,以摇动镜头的方式跟随被摄体,表现其速度感。要使用此种拍摄技法,需要把相机设置到快门优先的模式上,然后使用较慢的快门速度,一般采用1/30s或者1/60s。相机要紧随被摄体,跟随其运动而移动,达到被摄体清晰,背景模糊的效果。当然采用连拍的模式捕捉更锐利的照片的机会更大。

  002. 在斜坡上如何放置三脚架

  如果在斜坡上用三脚架辅助拍摄,有一个方法可以让相机远离突发危险。如果我们是在一块岩石或者小山上的斜坡上拍摄,让三脚架的一条腿对着自己,这样的话,三脚架的三条腿就可以稳定地支撑住相机,防止坠落。

  003. 如何避免曝光不足(注:此条可能不准。)

  摄影者在拍照时经常会曝光不足,打开闪光灯拍摄又怕会过亮,牺牲了现场环境的自然光线。遇到此种情况,最佳方法就是利用相机的曝光补偿功能。只要将曝光补偿功能推高一至两级,一般偏暗的情况就会有所改善。

  004. 如何先对焦后构图

  先将画面中央的对焦点对准想拍摄的人物面部,半按快门按钮完成对焦及测光程序,按着快门按钮不放,横向移动相机重新构图。

  005. 光圈优先有什么用途

  数码单反相机往往带有较大光圈数的镜头,在自动模式下相机的程序也倾向于使用较大的光圈以缩短快门时间,减少因震动而造成的不良拍摄效果。但是,相机镜头一般是在从最大光圈收缩两级左右时拍摄的图像效果最好,所以如果要拍摄高质量的图像,可以使用光圈优先自动曝光,把光圈从最大往下调小一些。另外,大光圈可以实现小景深,这有利于突出主体。

  006. 如何避免眩光

  直接拍摄太阳,会在镜头内产生眩光,从而使画面的反差严重失调,同时会产生入射光线被镜头表面反射到CCD上而形成光斑线条。高质量的遮光罩有助于限制眩光,同时使用最小光圈可减少这些光斑。

  007. 如何使灯光产生星状效果

  要想使灯光产生星星的效果,那么摄影者就需要使用小光圈来进行曝光,光圈越小,效果越明显。

  008. 如何保护相机

  为了保护好数码相机和电池,我们尽量不要在过高或过低的温度下使用数码单反相机,千万不要长达几个小时地将自己的相机直接地暴露在阳光下,拍摄时避免镜头直对阳光以免损伤CCD板。如果不得不暴露在阳光下,那么你可以用一块浅颜色的毛巾或是反光材料将相机遮盖着。尽量避免在雨天雪天拍摄,如要拍摄要妥善防护避免在低温下长时间拍摄,防止机器老化。寒冷的冬天从室外进入室内机器容易结露,像人带的眼镜一样。正确的方法是放罩在密封的塑料袋中,待机器与室内温度一致时再取出。拍摄完毕保存时一定要卸下电池。保存时放置在干燥地方避免机器受潮。

  009. 如何优化图像质量

  数码单反相机的图像格式可以选择JPEG也可以选择RAW格式,RAW格式对于后期制作是非常有利的。另外,RAW格式的画面不会经过相机的自动调整,其质量会更优质一些。当然,摄影者可以通过设置饱和度、反差、锐度等来调节画面细节,使画面质量更好。

  010. 什么是B门

  B门就是能够让你进行长时间曝光的模式。它的曝光时间就是从你按下快门到释放快门的那段时间。在使用B门过程中,最好使用三脚架和快门线。

  011. 包围曝光补偿有什么作用

  采用不同的曝光量连续拍摄3张以上的照片,用以找到最合适的曝光量。注:开启包围曝光后,接下来所拍摄的三张图将是不同曝光量的图,简单来说,会是一张偏暗,一张正常,一张偏亮的图。此功能用于拍摄同一景物,然后后期时候选择合适亮度的图片。如果不会使用,请不要擅自打开此功能。

  012. 什么是高光警告

  显示拍摄信息时,图像中曝光过度的区域会闪烁,要获得曝光过度区域更多图像细节,应将曝光补偿向负方向调整,然后在拍摄。

  013. 什么是偏振镜

  最常用、最有价值的滤光镜,可以加深蓝天的色调,可以消除眩光和反射光。

  014. 如何表现主体的大小

  从摄影作品中很难直接判断出一个物体的实际大小的。辽阔的大海可能在画面上只是一条水平线,而较小的物体,甚至肉眼看不见的物体,在画面上可占据很大面积。这时候就可以通过对比的手法来表现。物体体积大小的对比,一方面可以从对比中了解要表现物体的实际大小;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夸张变形表达一定的思想情感。

  为了真实地表现主体的大小,在拍摄中需要有一个陪体,作为参照物。一般是以日常生活中人们熟悉、了解其大小的物体作为比较对象。这样,不仅突出了主体还使观众对主体的实际大小留下深刻的印象。

  015. 如何设置地平线

  摄影者在拍摄过程中,要恰当的安排地平线的位置。一般拍摄草原等风景时,地平线都安排在画面的三分之一处。另外,在拍摄海景的时候,地平线的位置决定画面的意义。如果地平线在画面下方三分之一处时,则体现大海的悠远;如果在上方三分之一处时,则表现大海的博大情怀。

  016. 顺光有什么作用

  顺光在拍摄人像时,能够使人物脸部受光均匀,减少瑕疵感。但是顺光照明是效果最平的一种光,它不利于拍出被摄体的立体感和空间深度感,缺少生气。

  017. 侧光有什么作用

  侧光照明效果有明显改善,被摄体能够产生明暗变化,显出立体感和表面质感,它比较符合人们正常的视觉习惯,所以,在摄影中被广泛的利用。

  018. 逆光有什么作用

  逆光照明它能够勾画出对象的形状,使之与背景分开。在对象的形状边缘形成明亮的亮线,能够渲染所要表达的气氛,丰富和活跃画面。

  019. 如何防止相机晃动

  在外拍摄时,最好是携带三脚架。如果没有三脚架,摄影者可以把身体倚在墙上,或者是把手靠在栏杆上来保持相机的平衡。

  020. 俯拍有什么好处

  俯拍就是照相机高于被摄体向下拍摄。这个角度就好像登高望远一样,眼下由近至远的景物在画面上由下至上能充分平展开来。有利于表现地平面上的景物层次、数量、位置等等,能够给人一种辽阔、深远的感受。

  021. 仰拍有什么好处

  仰摄指的是照相机低于被摄对象向上拍摄。有利于突出被摄体高大的气势,能够将树这样的向上生长的景物在画面上充分的展开。利用贴近地面的仰摄还能够用于夸张运动对象的腾空、跳跃等动作。仰拍人物的时候要注意的就是,脸部比较胖的人尽量不要这样拍。

  022. 平摄有什么作用

  平摄指的是照相机和被摄体在同一个水平线上进行拍摄。这个时候的被摄对象不容易变形,特别是平摄人物活动的场面,使人感到平等、亲切。拍摄自然景物的时候,地平线的处理很重要。我们为了强调上下对称,可以把地平线放在中间的位置。但是一般情况下,应该避免地平线平均分割画面的情况,因为那样做的话,远景和近景将压缩在中间一条线上,画面平淡、呆板。

  023. 什么是伦勃朗用光

  伦勃朗式用光技术是依靠强烈的侧光照明使被摄者脸部的任意一侧呈现出三角形的阴影。它可以把被摄者的脸部一分为二,而又使脸部的两侧看上去各不相同。如果用均匀的整体照明,就会使被摄者的脸部两侧显得一样了。

  024. RAW格式用什么软件进行格式转换

  数码单反相机的RAW格式可以利用光影魔术手、Photoshop等软件进行一定地处理与格式转换。

  025. 拍摄远处小物体如何对焦

  当所要拍摄的对象距离较远,而不能将手放过去的时候,可以利用距离与拍摄对象相同的物体进行聚集,这种强制对焦的方法也非常实用。

  026. 后期处理有什么作用

  用户学会使用图像编辑工具。有时用相机拍摄的数字图像不是十分完美,但是,数字图像的优势就在于可以方便地进行后期加工,只要适当利用图像编辑工具软件,比如Photoshop等,就可以获取令人比较满意的图像文件。通过图像编辑工具软件的加工,可以使曝光不足的图像加亮、校正色彩、剪裁掉分散注意力的背景、覆盖住一些小的缺陷,比如:对人物主体脸部的缺陷进行修正。

  027. 使用数码单反相机如何省电

  摄影者在拍摄过程中,尽量不用显示屏取景,用相机的小光学取景器。再者,尽量不用或尽量少用回放看拍过的照片。还有,不要总是对相机开关机,这样会加速电量的消耗。

  028. 如何使照片更清晰

  对摄影来说,焦点清晰是基本的要求,但对于初学者来说,要求每张照片都能焦点清晰是有一定的难度。影响焦点清晰的因素很多,如果不能很好地掌握,就很难获得好的效果。

  以下是几个保持焦点清晰的好办法,供初学者参考。

  1.防止震动。震动会使照片中的影像晃动模糊,即使对焦十分准确,也会因此而影响结像的清晰度。产生震动的原因一般有两个:一是照相机震动,即在按下快门时,照相机由于把持不稳而产生晃动。二是主体移动,也就是在镜头快门开启的瞬间,被摄主体自身处于运动状态,而快门时间不够短,没有凝固住动态,因此出现影像模糊的情况。要防止震动,必须对症下药,可以从三方面采取措施:

  (1)将照相机装在三脚架上。如果受拍摄条件的限制,无法支撑三脚架,也可改用独脚架。(2)缩短快门时间(一般采用1/250秒),能减小照相机震动产生的影像晃动。

  (3) 采用正确的持机方式。在不用三脚架的情况下,持机的姿势正确与否,会直接影响到

  照相机的稳定。要克服被摄主体自身的动态模糊,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缩短快门时间。只要条件允许,快门时间越短效果越好。

  2.不要片面追求小光圈。初学者认为小光圈会增加景深,一定会使影像清晰,因此,他们往往不分场合,把光圈收得很小,特别是在对焦没有把握时,更会相信小光圈能助其一臂之力。但是这样做的最后结果常常不理想,因为采用小光圈会导致快门时间的延长,并因此使照相机的震动产生足够的负面影响。所以,片面追求小光圈不是上策,正确的做法应是使用短时间快门和三脚架。

  3.正确了解镜头的特性。

  不少人认为镜头的光圈用得越小,成像的清晰度就越大。这个看法并不正确。其实,镜头成像的最佳状态,在于将其最大光圈缩小2-3档后。如一只最大光圈为F2.8的镜头,当其光圈收至F5.6-F8时,成像最佳。

  4.注意衬景与主体的关系。

  主体与衬景之间的色彩反差大小,会影响人们的视觉,在焦点不变的情况下,主体与衬景之间的反差大,影像看上去显得清晰度高;如果色彩反差小,影像看上去清晰度低。因此,要想使主体在画面中显得格外清晰,有意识地选择高反差衬景是很有效的。029. 如何取得效果不错的剪影照片

  1. 充分展现剪影主题的形体特征,将形体与背景生动的结合在一起,可以说,形体是语言,背景是语调,而这种语言有时无声胜有声,任凭创作者去揣摩和体会,这也就是剪影照片的妙处所在。由于在剪影照片中,主体基本没有色彩和细节显示,所以对主题的形体特征要求就很高,这就需要作者基于后期表现的效果来仔细选择拍摄角度和主体形态,充分展示主题的外形特征,力求美感和生动。

  2. 剪影照片的获得充分利用了主题与背景受光的差异。一般来说,我们可以利用日出日落时的逆光,因为这时的光线最柔和,看上去又不刺眼,是拍摄的好时机,一般只有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另外可以利用室外和室内人工造成的受光差异或天空和水面的自然反射。

  3. 曝光要遵循宁欠勿过的原则,依据背景的光亮部分进行点测光,这才能使主体曝光严重不足,形成强烈的剪影。

  4. 当画面中被摄主体在画面中所占比例过小,或画面的空白空间比较单调时,可以创造性地运用剪影作为前景,通过黑色的剪影既可以压迫观众的视觉投向被摄主体,同时黑色剪影也不会分散观众的注意力。我们甚至可以运用以剪影作为主体的边框,形成方、圆或变异的各种形状,使平常的景物具有独特的画面形式感,增加画面的纵深感。

  030. 如何使用弱光进行拍摄

  1. 合理光圈与ISO的搭配。摄影最基础的法则自然同样适用于弱光摄影,光圈越大,快门速度越高,ISO越低,照片质量越高,曝光时间越长,出现噪点的可能性更大;建议你采用F22光圈以获得最大景深;ISO则愈低愈好,以减少不必要的噪点,一般采用ISO 100。

  2. 稳定的长时间曝光。弱光摄影最大的特点在于“漫长”的拍摄时间,你往往需要数秒、甚至数十秒来完成你的拍摄,因此,一支稳固的三角架必不可少;除此之外,快门线也可以有效减少按下快门时可能出现的抖动。

  3. 环境试拍×3。将数码相机用三角架固定好,将ISO调整到100,光圈F22,按照5秒、10秒以及20秒各拍摄一张照片,从拍摄到的三张照片上获得对场景光线效果的准确判断——往往需要采用B门来获得如此长时间的曝光,根据三张试拍的结果来决定最终采用的曝光时间。

  4. 永远采用RAW格式。在长时间曝光这种极端拍摄情况中,RAW格式提供的画质效果会大大高于JPEG格式,不要吝啬存储卡空间,对画质的执着才会带来最出色的照片。5. 不断尝试,保持新鲜。弱光摄影的创造潜力非常,完全不必遵循固定的光圈、快门、ISO设置,不断尝试新的可能,利用不同的时间与光线完成作品。

  031. 在夜景拍摄中如何运用滤光镜

  在夜景摄影中,对于一些特殊的滤光镜来说同样有用武之地。由于夜景中暗背景、亮主体的相互映衬,具有类似于高反差的特点,这就使得一些特殊的滤光镜可以发挥其作用。

  1. 星光镜。像高坚系列中的055,056,058,059等各种滤镜,都可以形成不同的星光效果。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滤光镜也可以应用在夜景摄影中,比如像高坚的REF059柔光十字镜等。

  2. 柔光镜。柔光镜适合拍摄一些背景与主体有一定反差的景物,所以在拍摄夜景的时候也有一定的作用,加了柔光镜以后,可以使得夜景中明暗交界处或者亮主体有向夜空中弥散的效果,比较奇特。

  3. 超速镜。像高坚系列中的217号超速镜具有成像时一半清晰,一半形象朦胧被拉长的升腾感,仿佛是在快速运动中的物体。如果将“超速”的部分置于景物的下方,就会有种上部清晰,下半部分建筑等在夜空中向上升腾的效果.

  4. 彩虹镜。一般彩虹镜适合用来拍摄画面中有强烈点光源的内容,具体的效果为中间是个亮度极高的光点,周围有一条条彩虹似的光线。但使用时要根据画面的实际情况,不宜滥用,以免画虎不成反类犬。

  5. 多棱镜。多棱镜的主要作用是可以将一个原来简单的对象通过折光,使得画面中呈现出几个相同的对象,像从万花筒中看景物一样。但是该滤光镜也有其不足之处,就是成像质量比较差,画面容易乱。

  6. 偏光镜。偏光镜原来是消除偏振光,从而提高画面中的色彩饱和度消除非建筑物的反光等,在夜景拍摄中,可以明显将现场光压暗,以使摄影者能够选择更加低的快门速度,通过延长快门速度的时间,从而增加曝光时间,以使胶片对运动中的车灯有足够的感光时间,形成一种条条光带的效果,同时还可以消除一些玻璃上不良的反光。7. 渐变镜。渐变镜一半有颜色,一半无色,利用渐变镜主要是为了调节景物上下部分的反差。在拍摄夜景时,如果时间比较早,嫌天空部分的亮度太高,可以借助中性灰的渐变镜来将天空压暗,在天空将暗的时候,使用其他色泽的渐变镜可以改变天空的颜色等等。

  总之,在夜景拍摄中根据自己的需要使用滤光镜,只要开拓思路,随机应变用好滤光镜,就一定能够为夜景摄影增辉。

  032. 如何巧用连拍捕捉精彩画面

  拍摄连续相片与拍摄普通相片操作相似,但还是有一定的区别:拍摄连续相片的目的是为了抢拍精彩的瞬间,错过了就很难有补拍的可能。而普通相片(如留影相片等)可以反复拍摄,直到满意为止。因此,要成功地利用“连拍”功能抢拍到精彩瞬间,除了事先做好以上的基本设置外,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最大限度地缩短快门延迟时间。大多数人在拍摄时,总是在看到需要的镜头时,才按下快门,这时相机需要自动对焦、测光、计算曝光量、选择合适曝光组合等,这是造成快门延迟的主要原因。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先半按快门,让相机完成自动对焦、自动曝光等准备工作,拍摄时机一到,再把快门按到底,这样快门延迟就会大大缩短。

  2、选择合适的相片尺寸。由于数码相机每拍完一次连续相片,都要进行数据处理,最终将拍摄的相片以数字的形式存储到记忆体上(如记忆棒、SM、SD卡等)。这就需要一定的时间,不像传统相机那样,一旦过完片就可以拍第二张,而这个时间的长短与设置的相片尺寸大小有相当大的关系。尺寸越大,数据量就越大,存储时间也就越长。过长的时间间隔,就会严重影响下一次相片的拍摄,导致一些精彩瞬间的流失。因此,无特殊情况,相机连拍中使用小尺寸为佳,这样可以减少相机处理时间,缩短拍摄间隔。

  3、要有一定的提前量。拍摄者必须时刻保持精力集中,密切关注拍摄对象,在预感到精彩瞬间即将出现的前一刻,迅速按下快门,否则会由于数码相机的快门延迟而丧失难得的机会。

  4、由于在“连续相片”模式下,数码相机的内置闪光灯被强制禁止使用,所以对光线的要求较高。笔者曾经在采光较差的环境下,利用数码相机提供的自动模式拍摄,拍摄的相片严重曝光不足。所以如果环境光线较暗,应该采用手动功能拍摄,如快门、光圈优先模式或全手动模式等,手动调整快门速度、光圈大小、曝光补偿等;同时,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使用三脚架或手动闪光灯等辅助器材,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拍摄效果。

  5、按下快门后,数码相机按照机内预设好的程序,以每秒钟2幅以上的速度(因机型不同而相差较多)连续拍摄。拍摄期间,液晶显示屏呈黑屏状态,不会像拍摄普通单张相片时出现影像,所以千万不要移动镜头,以免拍摄出的相片与你所期望的结果相去甚远。

  033. 如何在蓝天下的花海中拍摄人

  1. 使用离机闪,让相机入花丛,而闪灯则置高,较接近人像主体。

  2. 使用“M”模式拍摄,测光以天空为依据再减1-2EV,然后人像主体则纯粹以补光+闪灯去补足亮度。

  034. 掌握表情有什么要求1. 要稳。在启发诱导被摄对象的交谈中,摄影者本身要做到自然大方,若无其事,语言生动风趣,才能引导出自然的表情。如果语言不当,就会造成紧张气氛,以致被摄对象难以流露自然表情。所以,摄影者自身的稳健,是掌握好表情的前提。

  2. 要准。脸部表情的变化较快,特别是动态表情,转瞬即逝。摄影者要眼明手快,当机立断,当被摄对象脸部表情出现最佳状态时,及时启动快门,抓住最能表现被摄对象感情的典型瞬间。如果犹豫不决,动作迟滞,就会坐失良机,前功尽弃。

  035. 掌握表情有什么方法

  1. 熟悉被摄对象。拍摄前,应先与被摄对象随意交谈,从中观察并琢磨其表情动态和容貌特征,以便及时设计理想的表情。

  2. 启发诱导。拍摄过程中,摄影者与被摄对象的相互交谈,既便于摄影者观察和思考,又可消除被摄对象的紧张情绪,使有关摄影信息迅速传递给被摄对象,使之响应和配合,而容易流露自然、生动的表情。对善于自我表现的被摄对象,还可采用导演式方法,促使其表现出最佳表情。

  精选100个摄影技巧

  001. 如何拍摄曝光正常的雪景照片

  很多朋友都很喜欢去拍摄雪景,特别是在雪刚刚下过以后,整个城市银装素裹,十分美丽。但有一点需要注意,此时正是曝光量需要手动调节的时候。我们知道现在的相机都基本上都在使用TTL测光方式,以18%中灰为测光基准,而由于雪的表面反光比较厉害,正常测光后,快门速度相对于平时会有所提高,从而导致拍摄出来的照片亮度偏暗。这时通过提高EV值可以使整个画面看起来亮很多,能更好的表现雪的洁白晶莹。

  那么到底该提高多少EV才好呢?我们说,在正常的日光条件下,增加1~2EV后,基本可以得到正常标准EV下的效果。另外,有些朋友可能会考虑使用CPL(偏振镜)来降低雪表面的反光,这也是一种很有效的办法。

  002. 如何拍好黑白主色调照片

  有些照片的主体色调是黑白的,这时候应该怎样正确曝光呢?

  在拍摄以黑色为主色调的时候,我们应该降低EV,从而使照片的黑白色调更加纯正。因为自动曝光的情况下很容易把本来黑色的物体拍成深灰色。

  而在拍摄以白色为主色调的时候,由于上面我们说到的相机以18%中灰为测光基准,所以需要继续增加EV,从而使白色看起来更加“白”。

  这种“白加黑减”理论,在为一些产品拍摄产品照时表现尤为明显。

  003. 如何拍出有意境的晚霞效果

  在拍摄黄昏、晚霞等风景片时,由于接近太阳处的亮度很高,如果按照这个为基准进行曝光,根本就无法得到出色的光影效果。

  正确的方法是至少要降低1~2EV来使整个画面处于曝光不足状态,从而使晚霞更有层次感,更能体现出意境。

  004. 如何拍摄脸部白皙通透的人物照片

  在拍摄人物时,为了使人物的脸部更加白皙,多采用直接对脸部测光并适当增加EV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在一般情况下都会使脸部看起来更加通透。

  如果再配合反光板等辅助器材的使用,效果将更加明显。

  005. 如何使拍摄的花草颜色更艳丽

  我们在拍摄花草的时候,虽然感觉和拍人物是差不多的道理,但是大多数情况下要降低EV来拍,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花花草草比较艳丽,如果按照标准EV来曝光就可能会使花花草草失去细节,为了保留更多的细节,增加花草的质感,适当的降低EV会有不错的效果。

  006. 如何用光才能突出景物的立体感

  要得到有立体感的景物照片,拍摄时最好使用前侧光。

  前侧光,也称斜射光,光线投射的方向与景物、照相机成45度左右的水平角度,这类光照出现在上午九、十点种和下午三、四点钟。是比较符合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视觉习惯的光线。

  被照明的景物,投影落到斜侧面,有明显的明暗差别,可较好的表现景物的质感。45度侧光则可以产生光影间排列,使景物有丰富的影调,并突出深度,从而产生立体感的效果。尤其能将表面结构的质地精细地显示出来。

  007. 如何用侧光造型

  采用侧光摄影,可造成较强烈的造型效果。侧光,指的是来自景物左侧或右侧的光线,同景物、摄影机成90度左右的垂直角度。这种光线能产生明显的强烈对比。影子修长而富有表现力,表面结构十分明显,每一个细小的隆起处都能够产生明显的影子。

  人物摄影中,往往用侧光来表现人物的特定情绪。有时也把侧光用作装饰光,用于突出表现画面的某一局部或细部。

  008. 如何准确对焦

  拍摄照片的过程中是不是会碰到这样的情况?一张底片在制成小照片时,主体相当清晰;而当放大成大幅照片时,照片上的清晰部位却落在主体之外,主体呈模糊状。这种现象的产生往往是拍摄时对焦不准确所致。在使用135这类小片幅相机时做到对焦准确尤为重要。

  一般,要做到准确对焦必须注意以下两点:

  (1) 尽可能使用高倍对焦目镜,高倍放大拍摄的影像对准确对焦有极大的帮助。

  (2) 使用广角镜头时尤需仔细对焦,千万别以为广角镜头的景深大而马马虎虎对焦。事实上,准确对焦在使用远摄镜头时是很容易做到的,而在使用广角镜头时却往往较难。

  009. 如何拍摄晶莹剔透的水珠

  我们经常看看玻璃器皿、水果的广告,上面的水滴好象通人性,分布很合理,整得产品很起来很唯美,这是怎样做到的呢?

  其实很简单,用无色鞋油或凡士林涂于表面,然后喷水,就可以防止水滴的滑落,将水珠定型在器皿和水果的表面,这样拍出来的效果就晶莹剔透了。

  010. 如何拍摄青翠欲滴的蔬菜

  专业摄影师拍摄的蔬菜、水果的照片看上去总是“秀色可餐”,令人垂涎。为什么我们拍出来的就看上去毫无神采呢?

  其实这里边有个小窍门。

  将买来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在碱水里泡一段时间,然后捞出来放到篮子里或盘子里再拍摄,效果是不是好了很多?

  011. 如何拍摄云霞

  朝霞、晚霞都有自身的光线和色彩特点,我们只要把握住这些特点,就能保证拍摄成功。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天空中都有不同形状的彩云,有的是棉絮状,有的呈鱼鳞状,有的是片云、水波云,还有的是长云或卷状云等。由于一早一晚的日光色温偏低,所以云朵一般都是呈现为红橙色。霞光色温偏低,用日光片在低色温下拍摄会有红橙的偏色,但这恰恰是云霞所需要的色彩。

  早、晚霞出现的时间相对较短,一般只有20分钟至30分钟,因此拍摄时应抓紧时机。云霞形状不断变换,十分动人,有时稍纵即逝,容易留下遗憾。此外,以云霞为拍摄对象,由于它们多是处于逆光条件,因而地面景物显现得较暗,反差较大,所以要求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标志性景物作为前景,一般将其处理为剪影更具魅力和迷人。

  拍摄朝霞,要在太阳出来之前的20分钟内开始,而拍摄晚霞宜在日落之后的30分钟内完成。根据这种时间段的要求。我们一定要事先做好准备,提前选择拍摄地点。取景时应在画面上部留出充分表现云霞的位置,而地面景物一般安排在画面下端,且不宜过大,避免有喧宾夺主之嫌。地面景物要以选那些形态突出,轮廓明显的小树、亭台楼榭为宜,或是结合放牧归来的牧童、羊群等,更能增添抒情的意趣。

  拍摄云霞要准确掌握曝光量的问题,曝光不足使整个画面色彩沉闷,红橙色的云彩发暗,失去鲜艳效果;倘若曝光过度,画面色彩浅淡,红橙色的云彩过于发“飘”。朝霞是越变越亮,而晚霞则是越变越暗,拍摄时应及时调整曝光组合。

  当以朝霞或晚霞为背景拍摄人物时,因人物处于逆光照明,极易产生剪影效果,若有意表现人物情绪,可以采用闪光灯作为正面补光之用,将人物适当照亮,又不会冲淡云霞斑斓的效果。

  总之,晨曦和黄昏是拍摄照片的黄金时刻,切莫错过这一难得的光阴。尤其拍摄朝霞,更是要求摄影者早起床,赶在日出前半小时到达拍摄地点,才能抓住好时机。

  012. 如何拍摄出炫目的星光效果

  “星光效果”属于光线绕射的特殊现象,一般起因于镜头光圈缩的太小。一般而言,就摄影的观念来看,我们通常会尽量避免光线绕射的情况发生。但换个角度来思考,若想不靠星光滤镜,就拍出“星光效果”,又该怎么做呢?有几个必要的因素:

  ⑴ 缩细光圈。

  ⑵ 场景之中,有强烈的点光源。

  ⑶ 点光源射入镜头后,产生绕射现象。

  星光效果的形状和光圈的叶片设计有关,在消费级的DC中,奥林巴斯的相机,常能形成漂亮的六角星光;而有的相机,基于叶片设计的关系,则只能形成圆状晕开的星光。

  拍摄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⑴ 使用光圈优先模式,将光圈缩在最小,以消费级数码相机而言,大约在F8-F11左右。

  ⑵ 寻找有点光源的场景拍摄。例如:夜景中的路灯、逆光中的水波反射、正在焊接的强烈光线等。

  ⑶ 尽量使用拥有长焦距的相机(也就是光学变焦倍率较大的相机),绕射的现象可能更为明显。

  013. 如何拍好夜景

  许多初学者使用数码相机拍摄夜景时,常常会出现模糊不清的问题。这是为什么呢?

  拍摄夜景的照片之所以容易模糊是因为晚上光线不足,引致相机的快门速度受到影响下降而造成的。对于一般的数码相机来说,往往当快门速度低于1/60秒的时候,就会容易出现因手抖而引起的照片模糊现象。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目前不少家用数码相机的技术含量已经比较高,例如防抖动功能、高感光度设置等,对于夜景拍摄的能力有很大的提高。防抖动功能是通过光学镜头或感光元件的移动对机器的抖动进行补偿和纠正,一般可以将安全快门降低2-3档。

  另外,无论你的相机是否具有防抖功能,只要使用三脚架或能起到类似固定功能的物体在放置相机,就可以有效的防止抖动,拍摄出漂亮的夜景照片。

  夜景拍摄主要就是通过光影的控制去表达,因此如何获得恰当曝光量是夜景摄影的一个重点,而现在的数码相机基本上都提供了多种的拍摄模式,中高端的一般会带有P、A、S、M等手动曝光模式,而家用型的小相机也一般会有AUTO、P等模式以及夜景、烛光、烟火等夜景拍摄模式,这类程序式曝光模式能根据所拍摄的照片种类,做出适当的曝光设定,一般情况下都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应用这些拍摄模式时,基本上可以保证我们能够获得一张不错的照片,不过要想把照片拍得更加精美些就还得注意一些问题,首先是测光,一般数码相机都具有智能测光、中央重点测光、点测光等多种测光模式,其中点测光是精确的测光模式,是摄影爱好者常用的测光模式,不过要掌握点测光的技巧并不容易这里我们不作推荐。

  一般情况下我们建议选择智能测光或中央重点测光,在测光的时候我们可以先对场景中主要色光或中等密度的色光进行测光,然后进行曝光锁定再重新构图进行拍摄。曝光锁定可以通过AEL按键控制,如果相机没有AEL曝光锁定功能键,则可以通过半按快门进行锁定。

  另外数码相机即拍即看的方便性对于准确曝光也是非常有用的,只要通过LCD屏幕的观察就可以大概掌握照片的曝光是否准确,如果不满意的话就可以通过曝光补偿进行细微调节,直到满意为止。

  014. 如何拍摄动感照片

  拍摄动感照片需要使用追随拍摄。追随拍摄又被称为追踪拍摄,是拍摄运动物体尤其是横向直线运动物体所常用的特技。由于在曝光的瞬间,运动物体相对于运动的相机是静止的,而静止的背景相对于运动的相机却是移动的,这样就使得画面上的运动物体比较清晰而背景则是强烈的线状模糊,因而画面的冲击力和动感也格外强烈。

  追随拍摄的操作要领如下:

  第一,相机要持稳。现在的数码相机一般重量都比较轻,即便是初学者,只要稍加练习也可以很快掌握。

  第二,追随要平稳。在追随拍摄时,由于数码相机一直在移动,如果液晶屏的反应比较迟缓的话,就很可能出现运动的物体已经移动到镜头之外而屏幕上却反映不出来的情况,这时候就应该关闭液晶屏而采用取景器取景了。

  第三,在转动的过程中按下快门。在转动中按下快门要求相机在按下快门时不能停止追随,这也是追拍能否成功的关键。

  追随拍摄的注意事项有以下几点。

  ⑴ 快门速度。追拍的快门速度宜用1/60秒或者1/30秒。快门速度越慢,操控难度越大,但是背景的线状模糊也越强烈。一般来说,具有快门优先(S模式)或全手动功能(M模式)的数码相机比较适合追拍。

  ⑵ 距离。在运动物体移动速度恒定的情况下,你离运动的物体越近,相机追随动体移动的速度就要越快,追随的难度和操控的难度也随之增大。如果受客观条件所限不能移动到合适的位置,比如在拍摄龙舟赛、赛车等较大规模的体育比赛时,也可以适当增加焦距拉近被摄对象,但是焦距的增加会使液晶屏或取景器的视角变小,同样也会增加平稳追随的难度。

  ⑶ 对焦。在近两年的专业级或者准专业级的数码相机里面,部分相机具有连续自动对焦或预测对焦功能,它可以让相机自动跟踪某一运动物体的焦点,使相机在按下快门的一瞬间仍然能够精确地将焦点对焦在动体上。如果你的数码相机没有这种功能,你可以尝试手动对焦--预先将焦点对焦在动体必经之地,等相机追随运动物体到达预定地点时按下快门,这种方式的缺点是对焦不够精确。如果你的相机连手动对焦也没有的话,也可以预先对准动体必经之地的某个物体(焦距与动体相当)聚焦,然后半按快门锁定焦距,再去取景追随。

  ⑷ 角度。拍摄角度主要指的是,按快门时相机拍摄方向与动体运动方向所形成的角度,一般以70度至90度为宜。

  015. 拍摄花卉如何控制景深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何谓景深。景深就是指拍摄对象前后景物的清晰距离。

  近距离拍摄关键是景深的控制,这也是它吸引人的地方。通常,我们可以通过调整光圈来控制景深。光圈越小,景深越大,被摄体的清晰度也就越高;反之,光圈越大,景深越小,背景就越模糊。在花丛中,可以突出花蕊。

  另外,我们也可使背景完全脱离焦平面(照片中所有的对象包括主体一起叫做焦平面),给一枝花来个特写。微距拍摄所需的光圈特别小,如f/32甚至f/45。光圈越小,需要的快门速度也就越长。在此,最好使用三脚架。因为我们是近距离拍摄,最轻微的颤动也会影响到照片的质量。有的三脚架中间有根柱子。可用来使相机贴近地面,拍出令人惊奇的效果。

  户外拍近照时,通常使用的快门速度是1/60或1/125秒;在室内摄影棚工作时,一般使用慢快门速度,如1/8秒。

  016. 拍摄花卉如何选择光线

  光线是一个对图像影像很大的因素。当太阳光线很强烈时,会模糊我们需要的细节。反而在有点阴沉的天气,细节会更突出,色彩会更鲜艳。光线不仅会影响到被摄体,也会影响到背景。阴天,我们可以拍摄美丽的花卉剪影效果,在照片边缘似乎增加了一圈特别的光线。在室内,由于我们常使用人工光线。而光线的密度、方向以及光源的色彩都常难以控制。所以更要调节好光线的照射角度。

  017. 如何避免花卉摇动

  在室外拍摄花卉的时候如果是有风的天气,花卉很可能会随风摇动,影响拍摄效果。

  这里有一个小技巧:把一个临时用来遮风的东西放在花的四周来挡风。几块标牌板也许就足够了。(当然,不要把挡风的东西拍进照片里!)

  018. 拍摄食物如何用光

  即使是有经验的摄影师也都会承认拍摄食品是不容易的。虽说食品不像人或动物有丰富的表情,但它们也有“生命”,假如不能掌握拍摄的“火候”,让人馋涎欲滴的食品完全有可能变得让人大倒胃口。

  拍摄食品的难点来自两个方面:

  ⑴ 怎样表现食品的质感,松软的、酥脆的、细腻的、肥厚的、油滑的等等。

  ⑵ 怎样突出食品的新鲜、可口、卫生、漂亮,让人垂涎三尺,食指大动。

  前者主要是光线的布置,后者还和摆布、道具、背景相关。

  对于质地粗糙的食物如切开的面包和蛋糕,光线应该是柔和而有方向性,所以柔光罩和蜂窝罩使用得较多。

  对于蔬菜和水果,由于形状上的不规则而容易产生投影,以使用散射光的较为常见。

  对于某些表面沾满油脂的食品,如烹调好的菜看、红烧或熏烤的肉类和家禽,布光时不能过于求实,平均的光线只能使食物颜色深重,缺乏美感,所以布光时要平中出奇十分重要。应格外关注主体上的照明,光线要透,略微硬性一些也无妨,光线不一定非从正面或上面照亮食品,可以尝试使用偏侧的主光和有个性的副光。

  如果拍摄具有一定透光性的食物如蔬菜、薄片、果冻、饮料时。光线的强度和柔度应该巧妙结合,适当地运用轮廓光和逆光表现被摄物的诱人之处是非常关键的。

  拍摄食品大多追求色彩的正常还原,尤其是拍摄凉菜、西式点心、快餐一类的照片,但有时会采用暖性光线照明,比如煎炸食品、烘烤面制品等,金黄的色泽暗示了该食品的新鲜和香脆松软。

  019. 如何拍摄倒影

  在一幅风光照片中,如果涟漪微动的水面上能倒映出岸边的实景,是很美的。倒影能使画面增添一种宁和安静的神韵。有人认为只要实景傍水临湖。就必有倒影出现,其实并不尽然。要想在照片上获得完美的倒影,一般需具备一定的条件。

  ⑴ 水面要平静。常言道:“水平如镜”,只有如镜的水面才能有效地映出岸边的景色。实景最好背光。即使水面宁静,如果光线条件不理想,倒影也不会尽善尽美。一般来说,拍摄倒影的最佳光线是低位的逆光,其次是侧光和漫射光,最忌的是顶光和顺光。在理想的光线条件下,天空和实景会形成强烈的明暗对比,投到水面上的影像就显得清晰、分明。

  ⑵ 拍摄视点须选择低角度。画面上倒影的多少与拍摄视点选择的高低有密切的关系。拍摄视点高,倒影显得少;拍摄视点低,倒影出现得多。同样,低角度拍摄,使倒影显得大而全。

  ⑶ 曝光要准确。倒影多产生于水面上,水面的反光常会给摄影者视觉上的错觉,以为拍摄现场亮度很高。其实背光的实景和水中的倒影亮度是不高的。拍摄时一般可以参照逆光条件下拍照的曝光值,也就是比正常曝光开大1~2档光圈或放慢1~2档快门速度。

  由于拍摄倒影时常是在临水的岸边,拍摄视角一低,镜头很容易受到水面上杂乱的反射光干扰,形成光线冲镜,造成光晕现象,影响画面。所以拍摄时,照相机镜头最好能使用遮光罩。

  020. 如何拍摄好小动物

  记住,在为小动物拍照时你要不停地变幻位置来寻找最佳的拍摄角度,如果不能离它们很近的话,那么便只能使用相机的变焦功能来将它们“拉向”镜头。另外,在拍摄的大多数时间里,先半按下快门将焦距对好,然后再等待最佳的画面按下快门全程,这个方法会显得十分有效。只是如果在半按下快门后,小动物移动了与镜头之间的距离,那就还要再重新对焦。因此,耐心将会是考验你的最大问题。

  021. 如何拍摄鸟兽写真

  拍摄鸟兽写真最重要的原则是使被摄体充满照片。最初曝光时快门速度应设置为1/250秒(或更快),光圈值f/5.6左右。如果你的相机有光圈先决设置,你可把光圈设置为f/5.6,让相机自动调整快门速度,你只需要核查一下,不低于1/250秒就行了。使用100毫米镜头,你能获得足够的景深,动物的眼睛和大部分脸部都会出现在焦平面内。如是相当大的动物,可把光圈设为f/8。

  022. 如何在动物园拍摄动物

  在动物园拍摄动物有以下几个小窍门:

  ⑴ 对准被摄体的眼睛;

  ⑵ 使被摄体充满照片;

  ⑶ 研究一下拍摄地点,找准拍摄体;

  ⑷ 尽量产生吸引你自己的生动的不同的照片;

  ⑸ 在光圈值为f/5.6,使用1/250秒或更快的快门速度;

  ⑹ 透过笼子拍摄时,把镜头正对着铁丝,设置光圈值为f/5.6到f/8;

  ⑻ 透过玻璃拍摄时,把镜头靠着玻璃(首先检查一下是否被允许),使用闪光灯。

  023. 拍摄日出日落的最佳季节

  拍摄日出和日落的最佳季节是春、秋两季。

  这两季比夏天的日出晚,日落早,对拍摄有利,在春秋云层较多,可增加拍摄的效果。

  024. 拍摄日出日落时巧妙利用云层

  云在拍摄中是自然的反光物体,它能传播太阳的红光,从而不断变化着作品的相同。云彩也可以作为作拍摄的主要题材。但要注意观察当云遮住落日时出现的情况;光线会从云后四散射出从而使照片增加极为动人的效果。当太阳接近云层的边缘时,出现一条亮边的景色也是非常适合拍摄的。要注意观察,当太阳逐渐从这个亮边中间出现时,要抓拍。

  025. 拍摄日出日落时选择何种镜头

  用任何镜头都能拍摄日落。但如果太阳本身就是画面主题,要尽可能的使用长焦距。在标准的35毫米画面上,太阳只是焦距的1/100。如果是50毫米的标准镜头,太阳的大小仅仅是0.5毫米,用200毫米的镜头.太阳的大小为2毫米,用400毫米镜头,太阳为4毫米。

  一旦太阳开始下落,光线的亮度将明显下降,很快就需要你使用慢速度,用手托举着长焦镜头,很不稳定。因此,当你拍摄太阳时,还要准备三脚架。

  026. 拍摄日出日落时如何正确曝光

  拍摄时要直接对着太阳,曝光读数总是不准。这样会导致画面上只有太阳,而其余部分却曝光不足。有两种方法能帮你确定合适的曝光读数。一种是先让太阳处于取景器内的三个不同的位置上,然后取这三个曝光读数的平均值。另一种方法是,直接采用你头顶上空拍摄时的曝光读数。拍日出和日落,使用不同的曝光会产生不同的拍摄效果,因此可选评曝光读数的上下各拍摄一次(增加一档和缩小一档)。

  027. 拍摄日落时如何拍出星光效果

  当日落是作品的主题时,应该更重视控制光圈的大小。

  用小光圈能使太阳呈现星星状的效果,光圈越小,这种效果就越好。

  028. 拍摄日落时如何防止眩光

  直接拍摄太阳,会在镜头内产生眩光,从而使画面的反差严重失调,同时会产生入射光线被镜头表面反射到胶片上而形成光斑线条。高质量的遮光罩有助于限制眩光,同时使用最小光圈可减少这些光斑。反差失调应绝对避免,但由于镜头表面反射所引起的光斑线条可作为作品的构图组成部分。使用单镜头反光相机,会有这种光斑效果,但使用其他相机比较容易出现误差。

  029. 拍摄日出日落时如何修正色调

  当太阳在空中渐渐下落时,色温减低,形成暖色调。早在肉眼看到太阳呈红色之前,它已经开始呈深黄色,然后是桔黄色,最后在胶片上呈红色。这种效果会使画面增色,然而很少会有摄影家,能想起来改变一下实质上是错误的色调。

  如果想要拍摄真实的色调,82A浅蓝色滤镜能去掉日出和日落照片中温暖热烈的色调。

  030. 如何拍摄好的雾景照片

  雾有浓淡之分,有地平上的雾和山区雾之别,有晨雾和暮霭之分。一般来说,只利用浅淡的薄雾来拍摄,很少利用浓雾来拍摄,因为浓雾的能见度低,被摄体的形态不能得到应有的表现,光线暗弱,反差低,拍摄出的照片质感很差。

  平地的雾和山区的雾也是有区别的。平地的雾受风吹的影响小,所以其变化较慢,在拍摄时可以从容地进行;山区的雾常常受风吹的影响,雾的变化比较大,应抓住时机果断地进行拍摄,否则很容易错失拍摄良机。

  一年四季中都有雾的天气,但有些地区,有些季节中,雾的天气比较少,因此,在拍摄雾景时,应选择在多雾的季节里进行。雾有蒸发雾和辐射雾之分,蒸发雾多数情况是出现在深秋和冬季,在冷空气过后而产生;辐射雾多发生在冷空气过后雨停转晴的当天晚上和次日早晨。拍摄雾以选择在日出1~2小时后为最好的时刻,因为此时的太阳光比较强,雾气也减弱了一些,远景在雾气中显得朦胧模糊,近景、中景比较清晰,轮廓较为分明,在逆光下拍摄,能获得很好的透视效果强的照片。

  拍摄雾景时,应选择外形轮廓线条好的景物做为画面的主体,主体所占的面积不要太大,一般以不超过画面面积的1/4为好,这样就可以用大面积的浅色调来突出小面积黑色调的被摄主体,形成强烈的明暗对比,有利于对雾的表现和增加画面的空间感和纵深透视感。在山区拍摄的雾景,取景构图时要注意到山上的雾瞬息多变的特点,山上的雾往往随着山风时而升高,时而降低,时厚时薄,雾中的景物也会随着雾的变化而时浓、时淡、时隐,时现,所以在山区可以拍摄出比平地更具动感的离奇雾景照片。

  一般来说拍摄雾景的曝光量应在测光读数上增加0.5EV,这是因为雾具有较强的反光能力,相机按正常测光常常会产生曝光不足。

  雾具有很高的湿度,在雾中拍摄,应注意防止照相机受潮。拍摄完毕应将照相机放在干燥箱内进行去湿处理。

  031. 拍摄水景如何正确曝光

  一般拍水景时,不能曝光不足。因为自然界的水源常常受到天空的映衬,有强烈的反光,宛如一个巨大的发光体一般。拍摄时如仅依靠相机的测光指示来处理曝光量,常常会出现曝光不足,这是因为天空与一般景物的亮度相差非常大。拍摄具有天空反光的水景时,至少需按照相机测光指示再加2档左右的曝光量。拍摄波光舟影的画面要讲究用光,根据画面中的明暗关系来突出被摄对象的主体。

  032. 如何拍出喷珠溅玉的水景

  为使拍摄的水景有特殊效果要采用高速快门,比如1/1000秒以上来凝结运动的水,如海浪等。取景合适、曝光得当的话,可能获得喷珠溅玉般的效果,我们在一些表现海浪的摄影作品中常可以看到类似手法。

  033. 如何拍出云雾缥缈的水景

  使用低速快门可以获得画面中流水虚幻迷茫的效果。这种方法拍摄的照片艺术特点非常鲜明,流水常呈现出宛如云霞的缥缈感。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要反映出流水的运动感,需要根据流水的速度缓急来选择快门速度,水流的速度快,所选快门速度宜高,水流速度慢,选择的快门速度就应低一些。在选择低速快门时,最好使用三脚架来稳住相机,以免晃动相机影响画面的清晰度。

  034. 拍风光照片时如何正确使用正面光

  用正面光拍摄景物,可使景物清朗而具有光亮、鲜明的气氛。但正面光照射在景物上过于平正必须缺乏明暗之分,往往会使景物主体与背景的色调互相混淆起来,缺乏景物的立体效果。

  035. 拍风光照片时如何正确使用侧光

  利用侧光拍摄景物,由于光线斜照景物,景物自然会产生阴影,显现明暗的线条,使景物有立体的感觉。景物有了立体感,立体背景的色调就不易互相混淆,但拍摄侧光景物,要注意阴暗部分色高的深浅,以阴暗部分确定光时间,但最好以中性灰为测光基调,使景物阴暗部分的层次能够充分显示出来,使画面层次丰富。侧光是几种基本光线中最能表现层次、线条的光线,也是最适宜拍摄风光照片的采光。

  036. 拍风光照片时如何正确使用逆光

  逆光照射景物,景物中被光线照射的部分,都会产生光亮的轮廓,因而就能使物体与物体之间都有明显的光的界线,不会使主体与背景互相混合成一片深黑色的色调。因为逆光所造成的这种光亮的轮廓使主体与背景物截然分开,这就是逆光所独有的特点。

  逆光是从景物背后照射来的,我们拍摄的对象必然是没有直接光线照射的阴暗部分,因而也就不容易表现出景物的明暗层次和线条。但是逆光照射在一切物体的背后,如果物体与物体之间距离不很远,就有互相反射光线的作用。拍摄逆光景物往往会因光亮的轮廓和镜头前面的光照影响拍摄者的视觉,容易造成曝光不足。因此,拍摄逆光景物必然以景物的阴暗部分或中性灰来确定曝光时间,才能充分显示出景物的层次。另外,逆光照射下的平地、水面以及一切仰面物体,自然会产生一片强烈的白色反光,为了避免这部分与其他物体色调反差过大,以运用柔和的光线拍摄较为适宜。

  037. 拍风光照片时如何正确使用高光

  太阳升至在天空垂直地照射大地时,就是高光。高光是一天中阳光最强烈的时候,因此,光线强烈,阴影必深。同时高光又是从高空垂直照射下来的光线,除了能表现由上到下的阴暗层次外,并不能表现出物体的质感,这种光线不是拍摄风光的理想光源,非必要时拍摄的景物,应尽量避免采用。

  038. 拍风光照片时如何正确使用散射光

  散射光就没有直接阳光照射,在这种光线下拍摄,被摄的一切物体必须没有明暗的线条界线,不能产生阴影。因此,我们也就不利用光线来变化景物主体及背景调的深浅。散射光下拍摄景物只能显示出平淡的物体影像和阴沉的气氛,不能在景物上产生明暗的层次和线条的美。因此,有时需要拍摄景物而遇到散射光的天气,那就只有尽可能缩小景物范围而采取较近距离的中景或局部场面,才可获得稍为清晰的效果。场面越大,灰暗的气氛越浓;场面越小,灰暗的色调越小。

  039. 拍风光照片时如何正确使用低光

  太阳刚出或将落的时候,是一天中最柔和的低光光线,由于光线从低角度直接照射景物,也可在不同的方面而获得正面光、侧光或逆光等几光线的效果。因此,利用低光拍摄风光照片,不但能获得极其柔和的效果,而且富于变化。但低光属于光谱中的红色成分,表现出来的颜色呈黄、橙色,对景物原来有色调会有一定影响。因此利用低光拍摄景物,首先要注意光线对景物色调的影响,然后决定是否适合运用滤色镜拍摄,使有色的低光光线不至于影响景物原有色调。

  040. 拍风光照片时如何正确使用反射光

  反射光是间接的光线,比直接的低光更柔和,但它只能对景物中物体的阴暗部分起反射作用,因为反射范围是有限度的,所以它除去能辅助物体本身阴暗部分的表现外是起不了很大作用(加偏振)。

  041. 拍摄日出日落时巧妙利用倒影

  拍摄水面倒影会使日出和日落的照片增色,平静的海面或湖面能反映天空中的景物。呈现出如镜中一样的影像,而拂过水面的微风总是会扰动这种倒影。在水面上留下一条更加耀眼的光线,并从地平线到画面的前景之间勾画出一条光路。当太阳渐渐下落时,这条光路会延伸到你的眼前。

  042. 如何拍摄特写

  所谓特写镜头,就是对一些细微的景物或是被摄物体的某个局部进行拍摄,以被摄物体的局部特征美来吸引观众,但在拍摄特写镜头时,通常由于相机离被摄物体很近,所以很容易因为相机的举握不稳定而影响像质。不过你可以通过购买一些适当的器材来克服这些问题。下面就是有关如何用简单的方法就可以拍摄到好的特写镜头的六个步骤:

  ⑴ 使用三角架

  你必须将你的相机安装在一个三角架上以防止相机的晃动。尽量的将相机靠近被摄物体,并且注意不要引入不必要的阴影。

  ⑵ 调焦轨

  虽然它不是拍摄时的必备品,但是调焦轨却是一个很好的辅助装置可以帮助你拍摄出好的特写镜头。调焦轨能够使相机以非常小的增距沿着X和Y轴线移动,能够精确的控制相机的位置和画面的景深。如果用移动三角支架来达到理想的位置则是非常麻烦的。

  ⑶ 使用快门线

  即使你已经将相机安装到了三角支架上,但是如果你在按快门的时候不小心,仍然有可能使相机产生晃动,所以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我建议你最好还是使用快门线。

  ⑷ 使用黑色或有色背景

  在拍摄时,当被摄物体的背景为黑色,那么就能够使拍摄出来的图像看起来最清楚。你也可以使用模糊的背景,特别是当被摄物体的色彩很浓的时候。

  ⑸ 在必要的时候使用反光卡

  使用一个白色的卡片或是用一张铝箔包在卡片上,将光线反射在被摄物体上,以照亮物体上的阴影部分。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让这张卡片出现在被拍摄范围内。

  ⑹ 一定要有耐性

  有时候,即使是一阵微风也会使拍摄到的特写镜头出现模糊的情景,在这个时候,你就一定要有耐性了,最好是等到风过了之后再进行拍摄。同样的,在户外拍摄时,当天上的云将太阳遮住了,最好是等到太阳出来后再拍摄,这样拍摄出来的照片看起来会比多云时拍摄的照片的色彩更鲜艳、明亮一些。

  043. 户外拍摄人物应注意哪些问题

  ⑴ 阳光直射

  亮丽的阳光提供良好的照明条件,使景色有生气,色彩饱和,并为使用高速快门和小光圈提供了条件。但是强烈的阳光也会带来问题,最为突出的是它那耀眼的光线会使被摄人物睁不开眼,同时,高角度的直射阳光还会在人物脸上造成浓重的阴影,显出皮肤皱纹,损害人物的形象美。所以在户外拍照,应多让阳光从侧面照射被摄者,忌脸部直接面向太阳。

  ⑵ 人物与有色环境过近

  在明亮的光线照射下,物体的反光会增强,在这种情况下,人物应尽量远离那些色 彩明艳的景物(如新油漆好的建筑物的外墙、大型遮阳棚等),否则那些景物的色彩会映射到人物身上,造成偏色。

  ⑶ 忌顶光时人物站在水泥地上拍照

  因为水泥地表面较平整,且颜色浅淡,会形成较强的反射光,这种自下而上的“脚光”,往往会造成一种恐怖效果,应尽量避免。

  ⑷ 立于树旁拍照

  光与影相辅相成,光愈强,影愈深。当人物站在树旁拍照时,阳光时常会把树叶投影到人物身上、脸上,造成斑驳的阴影,有损于画面的美感。

  ⑸ 忽视滤光镜

  在户外无云的蓝天下,所有避光处都带上蓝色色罩;而在暮日的辉光映照下,所有的景色都染上了一层橙红色。在如此环境中,若想让摄得的景色保持原有的色彩,就必须在镜头前装上相应的滤光镜,在前一种情况下可选用淡红或琥珀色的滤光镜,在后一种情况下可选用淡蓝色滤光镜。

  ⑹ 采用高速片

  在晴空烈日下,光线强度已很高,若再采用高速片,往往会迫使光圈收到极小,或无法使用较慢的快门速度。这些情况都会给摄影创作带来某些方面的限制。

  ⑺ 胡乱补光

  明亮的日光照射下,景物会有很强的反差。为避免反差过大,运用辅助光进行辅 助照明是有效的,但要掌握好分寸,既要避免辅助光过亮,也要避免露出辅助光的痕迹 (如出现与主光相反的投影)。

  ⑻ 完全依赖自动曝光档

  不少摄影爱好者在户外拍照喜欢使用自 动曝光档,殊不知这种自动曝光档只能处理一些普通的情况,而遇到阴阳面各半或逆光等情况便会变“傻”,所以还得见机行事,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曝光调整。

  ⑼ 逆光直冲镜头

  在光线很强的情况下拍摄逆光照,要防 止光线直冲镜头,否则很容易产生光晕现象。

  ⑽ 穿反光过强的服装

  在强光下拍照,被摄者如穿反光强的服装(如白衬衫、发光尼龙做的服装等),会变得雪白一片或产生大块辉斑,使衣服质感难以表现。

  044. 怎样将图像输出到电视机中查看

  数码相机拍摄的图像,需要导入到计算机中进行处理,因此数码相机都有输出接口。一般的数码相机都采用串口输出,并几乎都带有视频输出接口,因此还可以在电视机上欣赏您所拍摄的图片。如果要把图像输出到电视上时,我们可以将电缆通过相机的Video out连接到电视机的视频输入插口,同时将相机调到“查看”模式,就可以将照片显示到电视机上而不是相机的彩色液晶显示屏上,但这时要求电视机应处于视频输入模式。

  045. 如何拍好动态影像

  现在大部分数码相机都可以拍摄动态影像,怎样才能拍好动态影像呢?

  稳定是动态摄影的第一要素,为了保证被拍摄的景物在取景器窗口中不晃动,我们一定要掌握好相机的握持姿势。因为数码相机从按下快门到实际完成需要几秒的时间,比传统相机时间要长,需注意以灵活、不晃动为前提。最好是用两手来把持相机,稳定度绝对比单手把持来的稳,或利用身边可支撑的物品或准备三脚架,无论如何就是尽量减轻画面的晃动,最忌边走边拍的方式,这也是最多人犯的毛病。这种拍摄方式是针对特殊情况下才运用的,我们在平时摄像时最好不要边走边拍。

  046. 如何使用“自拍”模式拍夜景

  使用数码相机来拍摄夜景时,由于光线不够,有可能需要长时间地进行曝光,但又很怕按快门时,在这么长时间中,相机可能会轻微地晃动,影响成像的效果。因为许多数码相机都没有快门线的设计,所以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脚架”+“自拍”的方式,来完成对夜景的拍摄工作。根据实际使用的效果,我们发现如果使用“自拍”方式,最好都应该配合相机脚架,这样可能获取的效果会更好一点。

  047. 如何优化相机拍摄的图片质量

  有的数码相机可以自由调节被拍摄图像的质量,通常有“良好”、“较好”和“最好”这几个级别。随着质量设置从“良好”增加到“最好”,图像的压缩程度也有所减少。图像压缩得越少,质量就会越好,但图像占用的照片存储卡空间也就越多。所以,如果要优化图象质量,就应该使用“最好”设置。

  048. 日常如何保养相机

  为了保护好数码相机和电池,我们尽量不要在过高或过低的温度下使用数码相机,千万不要长达几个小时地将自己的相机直接地暴露在阳光下,拍摄时避免镜头直对阳光以免损伤CCD板。如果不得不暴露在阳光下,那么你可以用一块浅颜色的毛巾或是反光材料将相机遮盖着。尽量避免在雨天雪天拍摄,如要拍摄要妥善防护避免在低温下长时间拍摄,防止机器老化。寒冷的冬天从室外进入室内机器容易结露,像人带的眼镜一样。正确的方法是放罩在密封的塑料袋中,待机器与室内温度一致时再取出。拍摄完毕保存时一定要取出磁带卸下电池。保存时放置在干燥地方避免机器受潮。

  049. 如何设定图像压缩率

  由于目前数码相机存储媒介的价格比较高,因而用户就希望在存储容量一定的存储媒介上能存储更多的影像文件,以使单位画幅的存储费用降低。但最好不要对压缩存储期望值太高,因为数码相机所采用的压缩方式多为jpeg格式,这种压缩方式是削足适履式,容易造成数据图像的质量劣化。因此在追求高质量时,拍摄时不宜采用高压缩率的存储方式。

  050. 如何将景物放到足够大

  尽管目前的数码相机自身都具有放大功能,但这种放大经常会导致图片的失真,因此需要放大很多时,最好采用光学放大。与数字放大方式不同的是,光学放大是通过调整焦距的方式,使被拍摄的景物能够清晰地显示在取景器中。另外还有一种办法是在拍摄时使用高分辨率,然后使用PC机截取您所需要的部分,再进行放大。如果想获得尽可能高的画面效果时,可以把这几种放大方式综合起来使用。

  051. 如何设定拍摄时的分辨率

  由于数码相机分辨率的高低决定了所拍摄影像所能打印出高质量画面的大小,或在计算机显示器上所能显示画面的大小,因此要想获得高质量的画面效果,必须把数码相机的分辨率调整到合适的大小。如果想把拍摄好的图片挂在Web网页上或者E-mail给同事时,应该使用640×480的分辨率,这样可以加快下载的速度。如果您想把拍摄的图片以8×10英寸或更大的格式打印出来,那您应该选择最大可能的分辨率。

  052. 拍摄时需要注意哪些细节问题

  在取景器旁边的指示灯闪烁时,不要取出照片存储卡,否则可能损坏照片存储卡或者数码相机;数码相机在工作时,不要随便地转动模式盘,因为一旦改动了工作模式,可能会导致存储在数码相机中的照片存储失败。另外在拍摄景物之前,要保证充足的存储空间,应购买大容量的存储卡,并备足电池。拍摄过程中,尽量少使用闪光灯和长时间对焦,并尽量减少“视频预览”次数,因为预览模式非常耗电,在只有电池供电的时候使用该模式会大大缩短电池的使用时间。

  053. 什么时候使用正面拍摄

  正前方拍摄有利于表现对象的正面特征,能把横向线条充分的展现在画面上。这种正面的拍摄容易显得庄严、静穆的气氛以及物体的对称结构。拍人像的时候,也可以看到人物完整的面部特征和表情,有亲切感。正面拍摄,由于被摄对象的横向线条容易与取景框的水平边框平行,同时如果主体画面面积很大,则容易被主体横线封锁,使我们的视线没有办法纵深伸展。这样的构图会显得呆板、缺少立体感和空间感。

  054. 什么时候使用背面拍摄

  背面拍摄是相机在被摄体的正后方。这种方向拍摄常常用于主体人物的画面,可以将主体人物和背景融为一体。背景中的事物就是主体人物所关注的对象。背面拍摄不重视人物的表情,但是很注重人物的姿态来表现内心,主要是形象语言。

  055. 什么时候使用正侧面拍摄

  正侧面指的是正左方或者正右方。这种方向适用于表现人物或主体有独特地方的时候。一是有助于突出人物的正侧面轮廓和线条。在拍摄主体人物之间感情交流的时候,可以将两个人的举动和神情生动的表现出来。

  056. 什么时候使用斜侧面拍摄

  斜侧面者的是是我们通常说的左前方、右前方以及左后方、右后方。这种方向拍摄的特点在于使被摄体的横向线条在画面上变为斜线,使物体产生明显的形体透视变化,同时可以扩大画面的容量,使画面生动活泼。

  057. 什么时候使用平摄

  平摄指的是照相机和被摄体在同一个水平线上进行拍摄。这个时候的被摄对象不容易变形,特别是平摄人物活动的场面,使人感到平等、亲切。拍摄自然景物的时候,地平线的处理很重要。我们为了强调上下对称,可以把地平线放在中间的位置。但是一般情况下,应该避免地平线平均分割画面的情况,因为那样做的话,远景和近景将压缩在中间一条线上,画面平淡、呆板。

  058. 什么时候使用仰摄

  仰摄指的是照相机低于被摄对象向上拍摄。有利于突出被摄体高大的气势,能够将树这样的向上生长的景物在画面上充分的展开。利用贴近地面的仰摄还能够用于夸张运动对象的腾空、跳跃等动作。仰拍人物的时候要注意的就是,脸部比较胖的人尽量不要这样拍。

  059. 什么时候使用俯拍

  俯拍就是照相机高于被摄体向下拍摄。这个角度就好像登高望远一样,眼下由近至远的景物在画面上由下至上能充分平展开来。有利于表现地平面上的景物层次、数量、位置等等,能够给人一种辽阔、深远的感受。

  060. 拍摄小物体时如何对焦

  当所要拍摄的对象距离较远,而不能将手放过去的时候,可以利用距离与拍摄对象相同的物体进行聚集,这种强制对焦的方法也非常实用。

  061. 如何用好闪光灯

  摄影的主体即光与影,用光的好坏对一幅作品的成败十分关键。目前主流数码相机更多地朝着高像素发展,各种专业的功能也在逐步加入中,但目前各数码相机厂商在用光的考虑上做得还远远不够:多数消费级数码相机并没有配备外接闪光灯接口,而内置的闪光灯基本上是鸡肋,其闪光灯指数小,没有太多的闪光灯功能设置,一般只有发光、不发光、消除红眼等,使用闪光所得照片往往是前景过曝,而背景仍旧是黑黑的一片,有时还会带上难看的影子。所以,很多摄友在夜间或室内光线不足的拍摄中宁可照片虚掉一点,也不愿意使用数码相机自带的闪光灯。

  为了更好地使用闪光灯补光,我们坚持两条原则:一是有外置闪光灯热靴或PC接口的数码相机,一定要为其配置外接闪光灯;二是没有外置闪光灯接口的,尽可能使用同步器和专为数码相机设计的闪光灯,以求得到好的补光效果。

  在使用外接闪光灯补光时有以下几点技巧:

  ⑴ 闪光灯灯头方向,注意灯头的角度,利用反射定律,即入射角等于出射角,大约估算出反射光线的落光位置,使光线通过反射后能够正好落在拍摄对象上。

  ⑵ 选择反射面一般为浅色,最好为白色,因为闪光灯发出的是冷光源,浅色中的白色可以对光源不加修改地反射,其他颜色的反射面会改变色温,易造成白平衡误差,而深色表面会吸引掉大量的光,不利于反射补光。建议使用白色塑料泡沫板(可从装饰市场购买,或直接从各种家电包装箱中起缓冲作用的泡沫中选择平板状的即可),作为活动的反光板,补光时具有柔光效果,实际使用效果很好。

  注意闪光时不能正面对着玻璃、镜面或表面光洁的物体拍摄,以免引起反光,改变一下角度可以避免。

  ⑶ 选择外接闪光灯尽可能选择上下左右可调角度大的闪光灯,这样在打光时会方便灵活一些。配有内置反光板的闪光灯价格一般要高一些,或者可以使用橡皮筋固定白卡纸作反光板是一种很好的廉价替代方法,白卡纸的大小可自由控制,补光效果往往更好。

  ⑷ 因为利用反射散光补光时,相机一般无法准确测算曝光量,所以建议先根据经验调整光圈与快门拍摄一张,数码相机与传统胶片相机相比最大的优势是所见即所得,拍摄完成后立即可以看到实拍效果,然后做相应的增减曝光,就可以获得曝光准确的照片。

  ⑸ 在仅使用一支闪光灯无法获得好的效果时,我们可以通过使用同步器,增加闪光灯的数量从不同的角度多方位补光,会获得更好的拍摄效果。

  ⑹ 多数低端消费级数码相机不具备闪光灯热靴,而内置闪光灯往往不能与市售普通闪光灯同步,所以不能使用闪光灯同步器,需要购置专为数码相机设计的闪光灯,价格要高一些。如果你的数码相机上有PC(闪光同步端子,非电脑)接口,那么也可以实现外闪灯同步补光。

  使用外置闪光灯,并不需要做太多的追加投资,但在使用外置闪光灯补光后,会获得更多的摄影乐趣,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摄影作品来。

  062. 什么是B门

  现在很多相机都具备了B门的功能,比如Nikon的885之类的小dc,数码单就反更不在话下了。但是也许很多人没有用过,也不懂B门是干吗的。

  B门就是让你能够长时间曝光的玩意。他的曝光时间就是从你按下快门到释放快门的那段时间,你可以曝光一两个小时,为了用B门,三角架是不用说的了,而且最好还有配合快门线等工具使用。

  ⑴ 如果你的相机能有30″快门的话(现在很多小DC都有16″快门),一般都不必要用B门。

  ⑵ 超过你的相机(有B门的相机)的快门极限,才需要用B门,比如曝光1分钟。

  ⑶ 在不确定曝光时间的情况可以用B门,比如拍烟花,烟花一开,让他曝光,然后用镜头盖盖住,等下一烟花出来在重复,这样画面可以有多个烟花。

  有些人提到“在光线不足的情况下不一定用B门,可以尝试用大光圈,增加暴光量啊”,但是我们应该考虑到大光圈会带来景深的不足,而提高ISO虽然能提高感光度,但会有噪点。

  063. 什么情况下需要调节光圈

  对于初学者而言,光圈值是很难掌握的,因此几乎所有的DC都有自动设定功能。客观而言,这种先进的程序自动曝光能够使我们轻易地获得曝光基本正确的照片,但有些时候程序自动曝光并不能满足我们想要得到的一些拍摄效果,比如我们在强光下想拍摄一幅主体清晰背景模糊的照片时,程序自动曝光的效果往往是主体背景都很清楚,这时人为地设定光圈就显得非常必要了。

  由于DC具有实时显示的LCD取景器,因此进行人工设定光圈还是比较方便的,只要直接观察屏幕即可。不过大家需要深刻体会的是,光圈的大小对景深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小光圈可以获得大景深,突出背景;而大光圈可以获得小景深,突出前景。然而景深并不仅仅由光圈大小决定,焦距也是非常关键的。事实上,光圈的使用并没有一定的规则,大家还是应该从实践中多加体会。需要注意的是,通常在拍摄时所说的“加大光圈”是指把光圈的数值调小,将光孔加大的意思。比如从F5.6调大一级到F4.0或更大一级的F2.8等。请大家千万不要记错,这是最基本的术语。

  064. 如何使用自定义白平衡

  由于数码相机特殊的成像原理,它在色彩还原方面有着天生的弱点。在荧光灯的房间里拍摄的照片会显得发绿,而在日光阴影处拍摄到的照片则莫名其妙地偏蓝,可能大家都碰到过这种情况吧,其原因就在于白平衡的设置。

  如果周围环境光线不是很复杂的话,我们也可以使用自动白平衡功能。但是如果数码相机和被摄物体一个在明亮处、一个在阴暗处,或者周围光线照度过低以及过亮时,我们都需要自定义白平衡功能来帮忙。一般支持自定义白平衡的数码相机具有多种预设环境,包含了大多数应用情况,如阴天、白云、晴天等。

  065. 构图应注意哪些问题

  对于摄影有一定了解的用户来说,都明白准确构图的重要性。如若不是拍摄特写,一般应把主体放在画面的1/3处,同时尽量避开杂乱的背景,从特别的视角来拍摄,尽量捕捉物体的细节与个性,利用一些斜线或曲线的背景构图会让整体画面看上去更为生动。另外,我们要善于运用二维的眼光观察。因为摄影只有二维空间,它通过透视关系(即光和影的造型效果为参照物)来表现空间感,不同于从两个不同角度观察事物的三维人眼。

  066. 合理使用LCD预览窗口

  大多数数码相机取景器与镜头有一定间距,因此,拍摄到的图像并非透过取景窗所看到的图像。对于这种情况,可以通过打开LCD预览窗口来解决,使用LCD预览窗口可以轻易地规划取景范围。但是注意使用完LCD预览窗口后,一定要把它关上,因为其耗电量是最高的。

  067. 如何获得具有连贯性的图像

  使用连拍功能。由于数码相机有拍摄延迟的问题,往往会错失精彩瞬间,特别是在抓拍体育活动镜头时。此时,可以使用连拍功能。许多高档的数码相机都提供了连续摄影的功能,可以按2~3幅/秒的速度,连续拍摄一系列图像,再从中选出角度和场景都较为合适的图像。应该注意的是:一般在开启连拍功能时,相机会自动关闭闪光灯,分辨率也会自动降低,以提高相机的处理速度,因此,应注意保证拍摄时光线充足。

  068. 光圈优先模式有什么用途

  应尽量使用光圈优先模式进行拍摄。数码相机往往带有较大光圈数的镜头,在自动模式下相机的程序也倾向于使用较大的光圈以缩短快门时间,减少因震动而造成的不良拍摄效果。但是,相机镜头一般是在从最大光圈收缩两级左右时拍摄的图像效果最好,所以如果要拍摄高质量的图像,可以使用光圈优先自动曝光,把光圈从最大往下调小一些。另外,大光圈将导致景深小,也就是焦点前后的清晰范围小,使用小光圈可以扩大景深,这一点在近摄时尤其明显。如果所使用的数码相机没有光圈优先自动曝光功能,可以尽量提高拍摄环境的亮度,让相机自动选择较小的光圈或者使用闪光灯,图像质量也会有所提高。

  069. 不要忽视后期处理

  用户学会使用图像编辑工具。有时用数码相机拍摄的数字图像不是十分完美,但是,数字图像的优势就在于可以方便地进行后期加工,只要适当利用图像编辑工具软件,比如Photoshop等,就可以获取令人比较满意的图像文件。通过图像编辑工具软件的加工,可以使曝光不足的图像加亮、校正色彩、剪裁掉分散注意力的背景、覆盖住一些小的缺陷,比如:反射光造成的热点等,甚至将几张图像进行合成。

  070. 怎样拍好剪影

  如何才能拍出效果不错的剪影照片呢?

  ⑴ 充分展现剪影主体的形体特征,将形体与背景生动地融合在一起;可以说,形体是语言,背景是语调,而这种语言又是无声胜有声,任凭自己去揣摩去体会。这也就是剪影照片的妙处所在。由于在剪影照片中,主体基本没有色彩和细节显示,所以对主体的形体特征要求就很高。这就需要作者基于后期表现的效果来仔细选择拍摄角度和主体形态,充分展示主体的外形特征,力求美感和生动性。

  ⑵ 剪影照片的获得充分利用了主体与背景受光的差异。一般来说,我们可以利用日出日落时的逆光,因为这时的光线最柔和,提前选好位置和角度,等待太阳从地平线升起,或落下地平线,由红变橙黄色,或由橙黄色变红时,看上去又不刺眼时,是拍摄的最好时机,一般只有十分钟左右的宝贵时间,千万不要错过;另外也可以利用室内和室外人工造成的受光差异或天空和水面的自然强反射,只要我们多注意观察,就可以发现很多值得拍摄的题材!

  ⑶ 曝光要遵循宁可欠曝而不过曝的原则,依据背景进行曝光测定,只有这样才能使主体曝光严重不足,形成强烈的剪影。

  ⑷ 具体操作以拍摄这张照片为例:首先将相机的测光模式切换到“点测光”;然后把测光点选在建筑物右侧的晚霞光亮部分进行测光,按相机的AE Lock钮,将曝光值锁定(没有AE曝光锁定功能的相机,可半按住快门键以锁定);最后重新调整构图,以刚才的曝光组合,进行拍摄,这样就可以拍出完美的剪影效果。

  071. 如何解决背景漆黑问题

  您也许有过这样的经历吧:虽说是在傍晚时分拍摄的照片,但照片的背景却漆黑一片,简直就像是在深夜拍摄的一样。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如果在背景中没有反光的物体,照片就会变黑。这是用普通的程序模式拍摄的。光圈值为F9,快门速度为1/100秒。

  傍晚时分,即便肉眼感觉信号灯或者霓虹灯的光线还很明亮,但对相机来说光线就显得太暗了。

  在这样的光线环境下,各种相机会采取不同的对策,有的会自动打开闪光灯,有的会出现注意抖动的标记或建议使用闪光灯的标记。如果此时不使用闪光灯的话,大都会产生严重的抖动,导致照片模糊。

  但是即便使用了闪光灯,主要摄影对象由于获得了光线而显得非常清晰,但光线照射不到的背景仍会显得漆黑一片。当然如果背景就位于摄影对象的紧后边,由于能够得到足够的光线,当然也可以拍出来。

  如果距离较近,背景就会与主体对象一样受到闪光灯光线的照射。使用闪光灯的情况下如果延长曝光时间,就可以将背景拍出来。光圈值为F2.8,快门速度为1/15秒。由于是手持拍摄,因此一定要坚持住。

  通过降低快门速度,就可以拍到背景。此时如果使用三脚架就会更好一些。要很好地表现像夜景那样连霓虹灯都没有的光线昏暗的背景是非常困难的。

  在背景只有天空的情况下,不妨索性就拍一张具有深夜气氛的照片也未尝不可,实际看上去,傍晚也就是这个亮度。光圈值为F1.8,快门速度为1/15秒。利用高亮镜头,只要全神贯注,即便是手持拍摄,也可以拍摄到相应的亮度

  所以当傍晚时分在路边拍鲜花的时候。由于背景漆黑一片,照片中充满生机的花简直就像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拍摄的一样,如此一来就又是一种效果。

  072. 如何拍好儿童照片

  人像拍摄得好不容易,童像拍得好更不容易。从幼儿开始,到少年儿童,到中学生,以至青年或成年人,人物肖像拍得好,关键不完全在于使用什么样的照相机,怎样去用光和构图,更难掌握的是,如何使照片显露出被摄人物的性格和内在感情。

  因此,摄影者遇到的拍摄对象,大大方方让你拍摄的也好,忸怩不安的也好,犹豫不决的也好,最好的办法是先研究童像的各种拍摄方式。据笔者长期拍摄所得,认为有以下三种基本方式:

  ⑴ 被摄者全知的摄影方式

  你要拍的儿童完全知道有人在拍摄,并与摄影者合作来完成拍摄工作,这种方式摄影者完全可以控制局面。比如为外向型孩子拍照,他不害怕摄影,那就按自己助意图大胆设计现场,或拍半身像,或是全身像,也可以用不同角度多拍儿张,以获得最佳照片。

  ⑵ 被摄者半知的摄影方式

  孩子知道有人在拍照,但他的注意力集中于其它事情,不知道拍摄的确实时间。这种拍摄方式有利于对摄影感觉到不自在的孩子,遇到这种情况,你要尽情的让孩子继续做其它事情,让其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日标,摄影者耐心捕捉孩子的表情与动作。

  ⑶ 被摄者不知的摄影方式

  被摄的儿童完全不知道你在拍照,这是一种最好的拍摄方式。孩子在游戏、学习时,沉浸在一片举止自然的神态中,尽情的让摄影者拍摄。这时你要以快照方式,手疾眼快的选角度,考虑用光和构图,最好以长焦距镜头,较远离被摄儿童,把握住每一个瞬间,连续拍摄几个镜头,有全景照,全身照,半身照,大特写照,通过一连串的镜头,以表达对孩子的无比热爱,可以从几张照片中,选择最满意的作品。

  073. 如何拍好昆虫

  要拍好昆虫照片,首先应当对昆虫的习性有所了解。色彩艳丽动人的花朵常常得不到昆虫的青睐,相反许多昆虫喜爱蒲公英之类的草本植物。美丽的蝴蝶似乎总是愿意选择高处的花儿.这使你无法用微距镜头拍摄。风常常吹得枝头来回摆动,你可以用你所希望的角度来拍摄,不过对焦要迅速准确。当昆虫停在适合拍摄的花儿上的时候,往往就能拍到高质量的照片。昆虫在采集花蜜时,十分专注,这对拍照十分有利。拍摄昆虫时,可以选择花朵簇密的花丛.以花瓣为背景,由上往下拍,这样可以避免背景沉闷。俯拍蝴蝶最为容易,蝴蝶也会显得最为美丽。多数蝴蝶都是悠悠自在地停栖在花朵上,这就有足够的时间去构图、曝光。蜜蜂是最难拍摄的昆虫之一。而总是不停的飞来飞去,你必须迅速、准确地构图、对焦和决定如何曝光。另外,拍摄昆虫所用的摄影器材也要求高一些、近摄皮腔和微距镜头是常备的。三角架或独脚架也是必备的装备。

  074. 如何拍好家禽家畜

  拍摄家禽家畜是对动物进行摄影最容易获得成功的题材,这是因为家禽和家畜一般都是经过驯化的,同时这些动物的活动范围都不大,拍摄时也不需要什么特殊的器材设备,在通常情况下,都能拍摄出较为理想的照片。

  鸡的拍摄:鸡的活动范围比较大,拍摄时应该注意抓拍,可以表现公鸡的鸣叫,鸡的觅食,也可以表现公鸡与母鸡一起的活动。还可以拍摄刚孵化出来的小鸡,连同蛋壳一起拍摄入画面,有时可能会受到更好的艺术效果。拍摄鸡时,可以拍摄鸡群,也可以拍摄一只鸡,还可以只拍摄鸣叫的鸡的头部特写。在构图上注意简洁和对趣味中心的把握。

  拍摄猫、狗等家畜:拍摄猫、狗常常将人物与他们合拍在一起。当然也可以拍摄猫、狗的单独照片,如猫捕捉老鼠,猎犬追逐猎物等等。可采用平行追随的斜线追随法拍摄,以显示出追逐猎物的动势和追逐的速度,取得更好的艺术效果。

  对马的拍摄:拍摄马可单独拍摄奔跑的马群,也可以拍摄人物与马的关系的照片,如人物骑在马背上扬鞭,马儿飞奔的镜头,人物与马亲近的镜头。

  羊的拍摄:拍摄羊可以拍摄单只,也可以拍摄羊群,拍摄羊群时,在辽阔的草原上拍摄出效果最好,拍摄羊群以侧逆光,逆光的照明为好,这两种光线都能很好地勾勒出被摄羊群的轮廓,拍摄时如能将盛开的鲜花,浓郁的树丛或灿烂的云霞等,会使画面更美,更有情趣。

  075. 如何拍好被摄者的眼神

  表情是人在心理变化过程中,反映在脸部的一种情绪与特别感受,其变化有时为骤变,有时为渐变,有时特别微妙。体现表情的变化,主要在人的眼神、视线和口形的变化,特别是一双眼睛的神情。

  拍摄者要捕捉好被摄者的表情,首先要研究被摄者,了解其个性,探求其心理,观察其外表。一个人最能直接影响他的表情的,就算这人的口和眼了。当他嘴巴闭拢,呈现为恬静神态;当他嘴巴微开,呈现为安然神态;张大的口形,表现出欢乐;扭曲的口形,表现出忧伤……嘴巴的变化,能表达出人从愤怒到欢快的各种情感。有人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眼睛在传达意念和感情中起到的作用。眼睛表现在照片上有其外形及其眼神两方面。美丽而迷人的限睛,通常是指大而明亮,炯炯有神的眼睛。拍摄者既要求其形似,更要求其传神,不然就是人们常说的“眼大无神”。

  拍摄者在调动被摄者的表情时,就要努力把握被摄者的眼和口,并设法把被摄者的视线引向正确的方向,眼睛稍有偏差,便可能传达出一种令人揣摩不透或可疑的神色。如果对被摄者的视线引导不当,因光线太强的刺激,被摄者使会眯起限,似睁非睁,表情走样。如果把被摄者的视线直接引向镜头,会给人一种对面瞪视的不好印象。好的摄影师不仅要注意拍好眼形和眼神,同时还努力在刻画眼神上下功夫,比方说,打上眼神光,使被摄者的眼睛中各出现一个光点,显示出一对明眸炯然有神,明日传情。当然,眼神光千万不能打在眼球中心上,那是一种死光,呆滞的目光,也不能光点太多,太大。拍摄中,拍摄者既要顾及被摄者的眼,也要照应被摄者的口。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说,当其笑容刚要充分展开,或快要消失之时,是其美好表情的最佳瞬间。笑得太开,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嘴巴或张得太大,或裂得过分,会结人一种傻里傻气的感觉。倘若他的牙齿长得不整齐,也就会因此暴露无遗了。嘴巴合拢,往往是表情消逝的结果。为了调动被摄者的表情,拍摄者最主要的是要使被摄者放松自如。一个高明的拍摄者绝不会一个劲地对被摄者说:“笑,再笑……”或者:“放松,放松,再放松些……”这样做,与其说是要放松,倒不如说是在制造“紧张”。许多被摄者常常会因此而无所适从,笑也被扭曲了,有的甚至是苦笑、假笑。最好的办法是寻找话题,以缓和气氛。当其脸上出现了你所需要的表情时,应立即按下快门。如果这种表情和你需求的表情还有距离,你可以说些恭维的话“对!好极了!”以鼓励被摄者,同时可以创造出一种更为轻松和谐拍摄环境,让被摄者露出真挚、微妙的内心情感。

  人的表情停留住往是非常短暂的,拍摄者应在拍摄前做到:“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一旦被摄者出现较为理想的表情时,马上就按下快门。

  此外,拍摄者还应努力积累各种被摄者的表情,贮存在自己的头脑中,这样调动被摄者的表情,一有了借鉴,二可以随心所欲了。

  076. 如何拍好鱼缸中的鱼

  鱼是在水中生活的动物,对于鱼类的拍摄,当然是在水下拍摄的效果最好,最真实,但对于一般业余摄影爱好者来说,在水下去拍摄鱼类活动是不大现实的,所以,不少人将拍摄鱼类的目标定在了玻璃缸内拍摄。玻璃缸的玻璃表面常常会产生较强的反光,所以不宜在明亮的室内拍摄。在拍摄时以人工光照明为好,在使用人工光照明时,不能直接用闪光灯等直接对着玻璃缸拍摄,如果直接对着玻璃缸拍摄,就会产生强烈的反射光。最好的方法是用高的ISO值,利用鱼缸里现有灯光进行拍摄。有条件的话还可以使用闪光灯做间接闪光照明,即在使用闪光灯照明时,先将闪光灯与照相机分开,用较长的闪光同步软线连接进行反射闪光照明。拍摄玻璃缸内的游鱼,应该采用手动对焦,以被摄的鱼为对焦目标,不能用自动对焦功能进行自动对焦,因为现代很多自动对焦相机采用的红外线或超声波主动式对焦系统,这两种系统对玻璃后面的景物的对焦都不准。缸内的游鱼在水中的活动有一定的速度,同时,其运动的速度因种类不同而异,所以,在利用现场光照明拍摄时应该根据鱼游动的速度来确定快门速度,一般快门控制在1/60-1/125之间。拍摄时为防止照相机反映在玻璃上,可以用黑布遮挡主相继机身,只露出镜头。由于水面和玻璃表面对光线有较强的反射作用,再加上水又吸收了部分光线,所以在拍摄时可以在测定曝光值的基础上增加1~2EV。

  077. 如何使用相机的自动对焦功能

  现在几乎所有的数码相机都具备自动对焦功能。自动对焦一般是将焦点对到画面的中间位置。因此最重要的是使拍照对象处于画面的正中间位置。这是对焦的第一关。

  使拍照对象处于画面中央以后,不要全部按下快门,而是要仅仅按下去一半。在使用自动对焦功能时,这是最大的难关。保持半按快门的状态,要稍微等一下以便相机进行对焦。等焦点对准以后,再从容地按动快门。

  但是在拍摄2个人并排站着的照片等无法使摄影对象处于画面正中央的时,应该怎么办呢?此时,可以将相机向旁边稍稍移动一点,将画面的中心对准其中的某一位。

  然后先将快门按下去一半,在保持半按快门的状态下再将相机移回原来的位置,这样就可以按动快门拍照。

  078. 如何防止相机晃动

  数码变焦往往能生成让我们满意的精彩照片,但它的长焦距同样也带来了麻烦,就是焦距越长,就越容易产生因相机不稳造成的晃动。由于相机的晃动,使许多本来很精彩的照片给破坏了,图像变得模糊不堪。图像放大倍数越大,模糊就越明显。

  当相机无法固定时就会晃动。有时候,这确实是你的操作错误造成的,但也有一些固有的客观因素,如细微的地震肯定会引起相机晃动(但可以忽略不计了),而且不管相机的支持看上去多么稳固,相机的内部装置也足以引起晃动。

  如果你采用一些措施,可以适度地减少令人心烦的相机晃动。若想生成较清晰的照片,我们就必须注意相机的使用技巧。如今,相机配置的多样化使相机在避免相机晃动具有了很多的选择。

  处理相机晃动的最常用方法是使用稳固的三角架。把相机放在稳固、平坦的表面,不要放在不稳当的表面或不平坦的地面上,否则相机会晃动,或在曝光时会移动。

  但使用三角架也不能完全保证拍出的照片都很清晰。风比较大时,也会破坏照片效果。附近车辆较多或满载货物的火车也会使地面晃动,进而影响置于地上的三角架的稳定性。相机内部的机械运动和人为的操作相机也会使置于三角架上的相机发生晃动。有时我们有必要在三角架上加重物以加大三脚架的稳定性,比如把一个盛满水的水壶或袋子悬在三角架中间。

  提到三角架和其它支撑设备,我们肯定会想到最常用的快门同步线。快门同步线的确能一定程度地防止相机的晃动,但不幸的是,现在的许多相机都没有了这个装置。还好,现在又多了一个遥控装置。它的工作也有一些限制。

  另外,你还可以用自拍定时器,那么自拍定时器又如何呢?实际上,每一款现代相机一般都配有自拍定时器,它的缺陷是拍摄移动对象时,是很浪费时间而且很难把握的,但在拍摄静止对象时,这种方法还是非常管用的。

  还有其它两种支撑方式,其中一种不需要电缆或远程控制,叫单脚架(姑且把它当作只有一只腿的三角架),还有一个可以放在你的胸部的胸架,可能感觉不大舒服,但这两种装置使用和携带时都比三角架方便,所以深受众多摄影师的喜爱。

  如果你无法把相机放在稳固、平稳的表面上,那必须手握相机进行拍摄,要尽量抓牢、抓稳。使用光学取景器时,把相机紧贴前额,戴眼镜的摄影者则要作一些调整,使相机与前额之间留一个食指的距离,最好不要把塑料或金属的相机部位直接与镜片接触,因为相机很容易受擦伤。

  接下来,两腿自然分开,与肩同宽,使双腿与地面成一个近45度角。另外一个办法是肩膀斜靠在一个牢固的支撑物上,比如树、或者背靠电线杆。而且你还可以考虑坐在地上,跪在地上,或趴在地上,用两肘支撑。

  一只手握相机经常不太稳固。两只手一起握,效果要好得多。右手可随时进行操作,食指轻轻压在快门按钮上,准备进行曝光。在拍摄疾驰的对象时,按下快门时,千万不要犹豫,一定要干净利落,这样也可以减少相机晃动。

  这个过程很有可能会锁定焦点和曝光,因为大多数自动聚焦/自动曝光是通过激活快门按钮来启动相机处理器的。如果按下快门会锁定聚焦和曝光,你应学会对快速移动对象做出迅速反应,这样才会有时间完全按下按钮,及时拍摄照片。

  在使用今天的便携式相机时,我们一般都是松散地握着相机的左侧一面,由于镜头较慢,重量也较轻,因而这些便携式相机更易产生晃动现象。

  所以,左手的主要作用是防止相机作旋转运动引起相机晃动。应该是从下往上支撑相机的底部或镜头和机身的下面,这主要依据于相机的尺寸和设计,最好的方法是手掌向上,托住相机的整个机身。

  079. 如何拍好阴天人像

  许多人认为阴天里不适合拍摄人像,其实这个观念不尽然正确。云层较稀薄的明亮阴天,由于光线散射得相当柔和,反倒是最佳的摄影气候。

  在云层沉厚的阴暗天,或是气候变化迅速的阴天,才会真正对摄影者形成较大的技术挑战。

  要拍好阴天里的人像,至少要注意到三个重要的因素:曝光、白平衡及色彩的运用。

  首先,我们注意到阴天里所拍摄的人像往往较为平板化,利用闪光灯补光时,也容易形成模特儿的脸部较硬调,而背景较主体昏暗。

  以曝光上来看,脸部较硬调或背景较主体昏暗的成因,都在于主体的补光太过。

  ⑴ 先尝试不要使用闪光灯,开大光圈及稍慢的快门,快门若无法维持在安全快门,考虑再将 ISO 调高一级(或是使用脚架)。

  这样的方式,至少可以让主体与背景受光较一致。不会产生主体过亮,而背景过暗的情况。

  ⑵ 如果决定补光,可以将补光灯打在反光板上,再反射至人物的脸部。

  ⑶ 在阴天拍摄时,一个重要的原则是,宁愿稍稍欠一些,千万不要过,一旦过了,色彩马上显得平板化,而且在后期制作上也会较困扰。

  080. 如何解决室内拍摄模糊不清的问题

  晴朗天气在户外拍摄,一般相片效果都不会有大问题。但拿到室内利用自然光拍摄,相片就常常变得模糊不清,开闪光灯拍摄又怕影响现场气氛。

  因室内光线一般较户外暗,若不想利用内置闪光灯拍摄破坏现场气氛,相机的自动曝光系统就会将镜头的光圈值开到最大,同时也会将快门值调得较大。在慢快门的情况下拍摄,只要有轻微手动,或被拍摄的人物有少许移动,就会令相片变得模糊不清。

  要解决这个问题有以下两种方法。

  ⑴ 将相机安装于脚架上拍摄,就可避免出现颤抖情况。

  ⑵ 调高相机的ISO感光值,一般数码相机起码都有ISO100至ISO400感光值供用户调节。只要将ISO感光值调至ISO400或以上,室外拍摄时的快门值也不需设得太慢,即使手持相机拍摄,一般都可改善相片模糊的情况。不过要注意一点就是ISO感光值愈高,相片上出现的杂讯就会愈多,影响效果。

  081. 如何解决焦点不正前朦后清的问题

  日常拍摄生活照,常常遇到当被拍摄的人物不在画面中央时,就会出现背景清楚,但主角反而朦胧以及暗淡无光的情况。

  出现前朦后清的情况,主要是由于拍摄时没有将相机的对焦点对正想拍摄的人物所致。因为大部分数码相机的对焦点都会预设在画面中间,所以当被拍人物不在画面正中,而用户又没有以正确手法处理的话,相机的自动对焦及测光系统便会错误地把背景当作想拍摄的主体,导致被拍人物朦胧不清及暗淡无光。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有以下两种。

  ⑴ 先将画面中央的对焦点对准想拍摄的人物面部,半按快门按钮完成对焦及测光程序,按着快门按钮不放,横向移动相机至想拍摄的构图。

  ⑵ 如数码相机本身拥有不止一个对焦点的话,只要直接将对焦点调校至想拍摄的人物上。或者利用相机本身的自动对焦功能,自动选择以距离最近相机的一点作为对焦点,以达到同样的效果。

  082. 如何解决整体效果暗淡无光的问题

  虽在户外拍摄,但相片整体效果仍然偏暗,被拍人物当然就更加暗淡无光啦!打开闪光灯拍摄又怕会过亮,牺牲了现场环境的自然光线。

  如果天色灰暗,或者现场环境光线不足,又或者光源并非向着被拍人物的一方,都会出现相片偏暗的情况。

  遇到此种可用不用闪灯的情况,最佳方法就是利用大部分数码相机都有的内置曝光补偿功能了。只要将曝光补偿功能推高一至两级,一般偏暗的情况就会有所改善,哪需动用闪光灯拍摄呢!

  083. 如何解决动态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当拍摄快速移动的人物或对象时,常常出现模糊不清甚至完全拍摄不到的情况。

  原因:一般都是因快门值设定不够快以及没有完全掌握按下快门键与真正拍摄的时间差距。

  解决方法:

  ⑴ 利用部分数码相机拥有的快门先决(Tv)拍摄模式,自行调校至更高速的快门值,如1/500秒,甚至1/2000秒等,快门愈快就愈能捕捉高速移动的主体。不过快门该设多快还要视现场环境的光线是否足够,在光线不足的情况下,快门设定得过快会令相片变暗。

  ⑵ 使用大部分中高档机种都有内置的高速连拍功能,一秒之内就能拍得数张相片,配合较高的快门值设定,在数张相片中一定能选得一张最合心意的。

  084. 如何解决晚间拍摄有人无景的问题

  在夜间拍摄人像,必须利用内置闪光灯,但背后美丽的夜景在相片上消失了,非常可惜!

  利用内置闪光灯拍摄,快门值就会自动调得较高,因曝光时间不够,因此光线较弱的夜景,就能很好地拍在相片中。

  将相机安装于脚架上,再利用快门优先功能,调校快门至较慢速度,如1至2秒,长时间曝光令被拍的夜景重现。不过在曝光中途被拍人物绝不能动,否则也会变得模糊不清。

  或者利用数码相机的Slowsync闪光灯模式,在闪光灯拍摄后,继续曝光一段时间,令微弱光线的背景都能感光,这样便可保证被拍人物及夜景都能清晰地重现于相片中。不过如发现背景仍有模糊情况,则可能仍要将相机安装在脚架上拍摄。

  085. 如何防止拍摄时人物闭眼睛

  很多时候因为拍照时被拍者的一双闭眼常常会破坏一张美好的画面,该如何避免呢?

  一般市场上销售的傻瓜数码相机在按下快门钮到快门动作之间约有零点几秒之时间差,在被拍者表情或动作达到最高潮前半秒左若按下快门,将能捕捉到最满意之瞬间,且可避免闭眼,当然可能实现起来需要一段时间才可以把握好。

  (1) 容易闭眼的人,拍照前不妨请他先闭眼,在按快门前请他张开眼睛再拍下照片,如此便可捕捉明亮的眼光。

  (2) 请被拍照者拍照前先用手搓搓脸及眼部四周,就比较不会闭眼,而且表情会比较自然呢。

  (3) 众多人合照除了以上方式外,还可以用这一招:来,要拍啦!我数到3!来1、2、拍(拍完照),大家反而不会闭眼,因为有些人眼皮撑不到3呢!

  (4) 另外还有一种方式,就是利用消除红眼装置,闪光灯预闪一次后,人的眼睛会睁大,自然不会闭眼。(此方式请先告知被拍照者是闪两次闪光灯喔。)

  086. 拍摄人像如何弥补生理缺陷

  拍摄人像时,对个别人物的生理缺陷,可以运用不同的光线照明,并采取不同的拍摄角度,适当加以弥补。现介绍以下几种主要的弥补方法。

  ⑴ 脸形胖的人物不宜拍摄正面像,面部可略为侧些,并适当提高照相机的位置,采取俯角拍摄。主灯光的照射角度宜稍高与稍侧,使脸上产生投影,就能使脸形显得瘦一些。对瘦的脸形,则可用相反的方法来弥补。

  ⑵ 对眼睛的大小不同的人物,可根据镜头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从稍侧的角度拍摄,并使眼睛较小的一侧靠近照相机,就能把较小的眼睛拍得稍大些,以便使两只眼睛大小显得接近。也可以用灯光来处理,具体方法是,将较大的眼睛处于亮部较小的眼睛安排在暗部,借以掩盖缺陷。对眼睛深陷的人物,可将主光灯放低些,用较柔和的光线拍摄。拍摄突出眼珠的人物,可以使其适当降低视线,从而弥补缺陷。

  ⑶ 对口型不正的人物,可以采取稍侧的角度,并运用不同的光线加以弥补。

  ⑷ 对鼻子过长的人物,要放低主光灯和照相机的位置,并使人物的头稍抬高些,从正面拍摄。鼻子扁平的人物,不宜拍侧面像,而要用侧光照明,使得鼻子的一侧产生阴影,就不会显得扁平。

  ⑸ 对脸形瘦削、额头突出和下颚消瘦的人物,应该放低主光灯和照相机的位置,从正面拍摄。

  ⑹ 对脸上皱纹过多的人物,要放低主光灯位置,运用柔和光线,从侧方拍摄。

  ⑺ 拍摄戴眼睛的人物,容易产生反光,如果让他把头稍微低一些。并将镜架略微推高,同时,调整侧面辅助光,就能减少眼镜上的反光。

  ⑻ 其他两颊、额角、眉毛等等缺陷,都可以通过变换拍摄角度和调整灯光位置等方法进行弥补。

  087. 旅游摄影如何用光

  摄影是需要依赖光线去塑造形象和创造画面的,没有光线,我们便看不到客观世界存在的景物。

  光线主要包括四种特性——光线的强度,光线的性质,光线的方向性,光线的色彩。

  我们主要讲一讲光线的方向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顺光、侧光、逆光、顶光照明。

  ⑴ 顺光照明这是一种效果最平的一种光,它不利用拍出被摄体的立体感和空间深度感,缺少生气。

  ⑵ 侧光照明效果有明显改善,被摄体的产生明暗变化显出立体感和表面质感,它比较符合人们正常的视觉习惯,所以,在摄影中被广泛的利用。

  ⑶ 逆光照明它能够勾画出对象的形状,使之与背景分开。在对象的形状边缘形成明亮的亮线,能够渲染所要表达的气氛,丰富和活跃画面。运用逆光照明进行拍摄时,适当加用辅助光照亮阴影部分,再者要注意利用背景衬托被摄对象边缘的明亮部分,如用“傻瓜”相机,利用强制闪光模式。

  ⑷ 顶光照明的效果使画面呈现出一种酷热感,在人物的眼眶、鼻子和下巴下面造成浓重的投影,对人物的形象起着丑化作用,很显然,这类的照片是没有人愿意欣赏的,改变顶光效果可以使人物头部向上仰或带一顶花边草帽等。

  088. 拍摄人物时如何避免红眼

  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中,人眼瞳孔会放大让更多的光线通过。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拍摄时打开了闪光灯,眼底视网膜上毛细血管就会被拍摄下来,在照片上的反映就是人眼发红,即红眼现象。

  消除红眼的原理即减少瞳孔放大的程度,使得照射到视网膜上的光线减少,从而减轻红眼现象。现在常用的消除红眼方式有两种,其中一种方法是在和镜头方向一致的方向上发射出明亮的光线,另外一种方法是先启动闪光灯然后再曝光,或者缩短闪光灯持续时间。

  消除红眼的技巧:

  ⑴ 让自己处在有光源的位置上,当您进行拍摄的时候,拍摄对象的瞳孔有环境光线的照射,因此瞳孔不会太大,减少进光量;

  ⑵ 最好不要在特别昏暗的地方采用闪光灯拍摄,开启红眼消除系统后要尽量保证拍摄对象都针对镜头;

  ⑶ 尽量在光线充足的地方进行拍摄,这样瞳孔就会保持自然状态;

  ⑷ 采用可以进行角度调整的高级闪光灯,在拍摄的时候闪光灯不要平行于镜头方向,而应该同镜头成30度的角度,这样闪光的时候实际是产生环境光源,也能够有效避免强烈光线直射入瞳孔

  089. 在斜坡上拍摄时如何放置三脚架

  如果在斜坡上用三脚架辅助拍摄,有一个方法可以让相机远离突发危险。如果我们是在一块岩石或者小山上的斜坡上拍摄,让三脚架的一条腿对着自己,这样的话,三脚架的三条腿就可以稳定地支撑住相机,防止坠落。

  090. 如何拍摄海上景物

  光圈的大小是相机镜头中控制光线的参数。说得简单一些,光圈的大小决定了光线穿过镜头的强弱。因此大家可以很容易地想像到,光圈越大其透过镜头投影到数码相机CCD感光器上的光线也就越强,反之则越弱。那么它的大小也将直接影响到我们拍摄出的数码照片的成像质量。比如在快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光圈越大则相片越亮,假如光圈过大的话,则会出现曝光过度的情况。在海边选取景点,尽量选择如蓝天白云、大海、礁石等作为背景。因海上景物明亮,一般以用小光圈为宜。

  091. 如何如实表现景物大小

  从摄影作品中很难直接判断出一个物体的实际大小的。辽阔的大海可能在画面上只是一条水平线,而较小的物体,甚至肉眼看不见的物体,在画面上可占据很大面积。这时候就可以通过对比的手法来表现。物体体积大小的对比,一方面可以从对比中了解要表现物体的实际大小;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夸张变形表达一定的思想情感。

  为了真实地表现主体的大小,在拍摄中需要有一个陪体,作为参照物。一般是以日常生活中人们熟悉、了解其大小的物体作为比较对象。这样,不仅突出了主体还使观众对主体的实际大小留下深刻的印象。

  092. 如何拍摄雨景

  雨天拍照容易获得雅致朦胧的效果,因为雨水的反光,远处景物明亮而影像朦胧,画面的景物,色调浓淡有致,别有一番风味。

  拍摄雨景时,为要在照片上表现雨景中的雨条,除了选择较大的雨外,还必须要有较深色调的背景作衬托才行。如果雨中景物的背景是天空,那么雨天的天空必然是白色的浓密云层,即使雨下得非常大,也会因为背景与雨条同是白色而不能显现。背景越近,雨条越易显现,背景越远,景物场面必然大,雨条也不易清楚显现。因此,拍摄雨景所取的景物范围不宜过大,更要避免白色的天空占据大部分画面,而影响景物中的雨条的表现。

  下雨时景物的光亮度,一般是比较弱的。因此,拍摄雨景时一般都要用较大的光圈及较慢的快门速度,才使雨景有足够感光来显出景物空间中还没有落地的雨条,也才能够掌握雨中动态。

  拍摄雨水时使用的快门速度不可太高,因为高速度会把雨水凝住,形成一个个小点,而没有雨水的感觉。如果使用的快门速度太慢时,雨水会拉成长条,效果也不好。一般以使用1/30秒到1/60秒速度为好,这时快门速度不高,可以强调雨水降落时的动感。

  093. 如何拍摄雪景

  对于许多人来说,雪的世界总显得神秘而宁静的,在纯洁中有着一般景物所没有的浪漫气息。拿起自己手中的数码相机,将这些美丽的风景拍摄下来,则会使拍摄者获得一种别样的美好体验。实际上,我们所要拍摄的雪景,并非单指雪本身,而是拍摄由雪而形成的各种气氛和环境。

  在下雪天,要获得一幅雪花飞舞的照片,应选择深色背景作衬托;快门速度不宜太高,一般以1/115至1/160秒为宜,这样可使飞舞的雪花形成一道道线条,有雪花飘落的动感。

  也许你的数码相机在普通环境下会获得相当准确的测光效果,但如果它不具备专用的雪景拍摄模式,那么请你千万不要相信你的相机在使用程序曝光(P)或自动曝光模式拍摄时会给你正确的曝光参数。一般来说,由于大部分数码相机都会在P档或Auto档曝光模式下使用TTL平均测光模式进行测光,其所给出的曝光参数组合所获得的图像的光亮值其实是相机在计算了总光线强度后的平均值,在这种情况下,利用该测光模式所拍摄的图像大多都会出现偏暗或曝光不足的问题,这样就很难获得实景中晶莹雪白的真实色彩。

  因此,在拍摄雪景时应着重使用点测光系统或中央重点测光系统进行测光,然后根据测光后给出的曝光参数来进行拍摄。如果相机本身只有普通的平均测光模式,则其所给出的光圈快门组合就只能作为一个参考了。这时最好在拍摄时根据环境光线的强弱,增加一档或二档曝光补偿来进行拍摄。当然,如果相机具备全手动以及光圈(A)或快门优先(S)模式,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加大一至两档光圈或减慢一至两档快门来进行雪景拍摄。

  降雪后,地面上的景物大多被白雪覆盖着,在阳光的照射下,积雪的亮度较强,反光率极高,所摄景物的明暗反差也大。此时,不适宜采用顺光拍摄大面积的雪景,它会使画面中的景物缺少层次,立体感。业余摄像时,最好选择有起伏的地形、地貌和物态,运用侧光和侧逆光来表现所摄景物的影调层次和白雪的质感。另外,在拍摄不同景别的雪景时,还要注意随时调整像机的白平衡。最佳拍摄时间可以选择早、晚,利用太阳光与地面夹角小,投影长,来增强所摄景物的立体感,达到明暗的相对平衡,而且,景物的投影还可以使空旷寂静的雪野增添生气和韵律。

  在寒冷气候下拍摄雪景,不但要注意照片本身的测光、曝光、色彩还原以及构图取景等问题,还要学会保护好你的数码相机,对其进行防寒和防潮的处理。在低温情况下,数码相机的电池续航能力会随着气温的降低而大大的削减,因此,在寒冷地带拍摄时,就一定要做好相机和电池的保温工作。在相机不拍摄时,最好用具有保温能力的布包把电池包好贴身携带。对于相机来说,最好在外面裹上一层保温套,要拍照时,则迅速将电池装入相机开始拍摄。用完后,再迅速放到布包中保暖。为了预防万一,在外出拍摄前,还应根据拍摄情况的不同,再多准备一些备用电池。

  094. 如何拍好月亮

  月光如水,每每看到夜空中皎洁的月亮时难免有些拍摄的冲动。然而浩瀚夜空,如何更好的拍摄远在38万公里之外的月亮呢?

  做到以下几点,就可以拍好迷人的月亮。

  ⑴ 拍摄时用M档,因为更容易控制曝光。通过拍摄出来的照片,观察月亮是否亮成一片白,如果是的话就不断通过提高快门速度或减小光圈来降低曝光量,直到你可以获得一张放大之后可以观察到月亮环形山的照片。

  ⑵ 拍摄时用长焦。你的焦距有多长就用多长,因为月亮离我们太远啦!这样的话才可能获得一张较大的月亮的照片,否则放大都看不清,建议最好有等效焦距在200mm以上的镜头。

  ⑶ 拍摄时用三角架,因为焦距太长,手持相机只要轻微抖动月亮就成了糊饼啦~所以,一定要用三脚架,保持相机的稳定。

  ⑷ 如果可以手动对焦,你就调到无穷远,如果自动的话,就对月亮对焦即可,这不是难事。

  095. 如何翻拍旧照片

  这里,我们简述翻拍相片(此处指冲洗好的相片,不是指正、负片)时,要注意的摄影条件及后续的影像处理观念。

  首先,光线要均匀,可以使用两盏或多盏灯,以45度角的方向入射。,在光线均匀入射后,我们要注意光线的角度及强度是否造成了相片表面的反光,此外,现场的杂物也应该尽量清理,并避免放置其它的不预期反射光线的物体。

  利用高像素翻拍,这样,可以在后期制作上,得到较大的弹性。

  在后期的影像处理上,我们可以利用以下两点:明亮度与对比处理,例如,下图左方的相片,在翻拍时,虽然让光线均匀了,但是最后的情况却显得光线过于微弱,这个部分,我们可以在后期用明亮度的调整来弥补这个缺点。

  使用PhotoShop加柔焦,去刮痕、去杂点,让相片看起来有焕然一新的感觉。

  096. 如何拍摄电视画面

  是不是有时看到美丽的电视画面,但又苦于不知如何用照相机将它记录下来,其实很简单,你只要注意一下几点就能得到满意的画面。

  电视画面是由左向右,由上向下的一根根扫描线组成的。我国的电视网是在1/25秒的时间里扫描625条轨迹而构成一幅画面。所以,拍摄电视画面的快门时间应该尽可能地接近或稍慢于1/25秒。电视画面是活动的,如果太慢了会使影像模糊,太快了又和扫描速度不合拍。光圈用3.5,快门时间1/15秒或1/30秒(具体视屏幕亮度来调整),不需要加近摄镜头,一只50毫米的标准镜头就够用了。

  平面直角较大屏幕电视机效果更好。必须用三角架,没有三角架可用椅子或桌子代替三角架支撑。拍摄前,擦去电视屏幕的尘土,检查是否有光源反在电视屏幕上,如灯光、镜子,玻璃门窗等光影。如有设法去掉。

  097. 如何拍摄沸水效果

  水沸腾后会有大量的水汽冒出,给拍摄造成一定的困难,怎样才能拍出水珠翻滚的沸水效果呢?

  有一个小妙招。

  拿一根管子伸到水面下吹泡泡,既有沸水效果又不会有水汽影响拍摄,画质可以提高几十倍!

  098. 如何拍摄玻璃缸内的鱼

  鱼是在水中生活的动物,对于鱼类的拍摄,当然是在水下拍摄的效果最好,最真实,但对于一般业余摄影爱好者来说,在水下去拍摄鱼类活动是不大现实的,所以,不少人将拍摄鱼类的目标定在了玻璃缸内拍摄。

  玻璃缸的玻璃表面常常会产生较强的反光,所以不宜在明亮的室内拍摄。在拍摄时以人工光照明为好,在使用人工光照明时,不能直接用闪光灯等直接对着玻璃缸拍摄,如果直接对着玻璃缸拍摄,就会产生强烈的反射光。最好的方法是用高的ISO值,利用鱼缸里现有灯光进行拍摄。有条件的话还可以使用闪光灯做间接闪光照明,即在使用闪光灯照明时,先将闪光灯与照相机分开,用较长的闪光同步软线连接进行反射闪光照明。

  拍摄玻璃缸内的游鱼,应该采用手动对焦,以被摄的鱼为对焦目标,不能用自动对焦功能进行自动对焦,因为现代很多自动对焦相机采用的红外线或超声波主动式对焦系统,这两种系统对玻璃后面的景物的对焦都不准。缸内的游鱼在水中的活动有一定的速度,同时,其运动的速度因种类不同而异,所以,在利用现场光照明拍摄时应该根据鱼游动的速度来确定快门速度,一般快门控制在1/60~1/125之间。

  拍摄时为防止照相机反映在玻璃上,可以用黑布遮挡主相继机身,只露出镜头。由于水面和玻璃表面对光线有较强的反射作用,再加上水又吸收了部分光线,所以在拍摄时可以在测定曝光值的基础上增加1~2EV。

  099. 如何拍摄数码短片

  短片拍摄功能即数码相机具备拍摄视频文件的功能。跟DV(数码摄像机)不同,数码相机只能把视频文件存放在存储卡里面,由于存储卡体的空间有限,所以视频文件的质量跟大小都比较差。

  数码相机多以AVI格式拍摄短片,有少数的照相机可以MPEG4来储存视频文件。以AVI格式记录的视频文件分辨率为320x240,以每秒16帧的速度记录图片,视频文件体积较大,10分钟就可以消耗2G的空间。另一种是MPEG4格式的视频文件,以分辨率为320x240,每秒16帧的速度记录,以这种格式记录视频,体积较小。因为画质高,占容量少,MPEG4的记录模式已经在多款数码相机上使用。

  一些数码相机在拍摄短片的时候,可以通过自带的麦克风进行现场录音。大部分的其它功能,例如变焦、白平衡调节等,在拍摄短片的时候都不能使用。

  切换到相机的动态影像模式,然后按下快门键即可拍摄,再次按下快门键停止拍摄。

  100. 照片像素数和冲印尺寸对照

  首先我们需要这张图片dpi在240~300(最好的效果),换算出来分辨率960*1440~1200*1800之间吧,比1200*1800再高的分辨率不会对冲印出来的6寸照片清晰度有什么改善了。

  数码相机和可冲印照片最大尺寸对照表

  根据150PPI计算的数码相机可冲洗最大照片的数据对照表(英寸)

  500万像素,可冲洗照片尺寸17X13,对角线21寸

  400万像素,可冲洗照片尺寸15X11,对角线19寸

  300万像素,可冲洗照片尺寸14X10,对角线17寸

  200万像素,可冲洗照片尺寸11X8,对角线13寸

  130万像素,可冲洗照片尺寸9X6,对角线11寸

  80万像素,可冲洗照片尺寸7X5,对角线9寸

  50万像素,可冲洗照片尺寸5X4,对角线7寸

  30万像素,可冲洗照片尺寸4X3,对角线5寸

  ======

  本书由安徽金榜艺考培训学校(http://www.ahjb.com.cn/)从互联网上搜集得来,仅供爱好者非商业性的研究讨论使用,阅后请及时删除,喜欢的读者请购买正版以支持作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