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人类的本质
(2015-11-06 16:50:47)
标签:
胜王瑜伽辨喜 |
分类: 《胜王瑜伽禅定之道》辨喜 |
第十六章
人类的本质
人类于感官世界的依靠十分执著和坚持。然而无论人们把他们生存和活动于其中的外部世界想象的多么实际,总会有一些人或一些种族,会在他们的有生之年发出这样的疑问:“这所有的一切是否是真实的?”对于那些从未质疑过自己的感官,而且时刻都享受着感官所带来的愉悦的人们,即使这种状态能够一直持续到死亡来临,他们仍旧不得不提出这样的疑问:“这一切是否是真实的?”宗教因为这个问题而产生,而它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给出这个问题的答案。早在远古时代,我们没有记载下来的历史以供参考,而我们仅仅凭借一些神秘的神话故事集又无法回到文明开化之前那段昏暗朦胧的时期。即便如此,我们依然发现人们在提出相同的问题:“这一切到底如何而来?这一切是否是真实的?”
《奥义书》中最富有幻想的一章——迦塔奥义书,就是以这样的探索开始的:当一个人去世的时候,人们会产生这样的争论:一方认为他永远的消失了,而另外一方坚持这个人依然活着。到底哪一种观点是正确的呢?答案形形色色。在形而上学、心理学和宗教的整个领域内都存在着关于这个问题的各不相同的答案。同时,也有人试图镇压这种疑问,制止人们这种思想上的躁动,它把问题变成了“外面的世界是什么?什么是真实的?”但只要还有死亡的存在,所有这些企图压制人们的这种疑问的尝试都会以失败告终。
我们可以在跟别人聊天的时候说我们看不到外边世界的任何东西,也可以把我们所有的希望和抱负控制在当前的世界里,并且努力不去想这个世界以外的任何东西。除此之外,外部世界的那一切都可能让我们一直停留在当前这个狭窄的空间里。整个世界都有可能联合起来阻止我们扩大目前的世界范围。然而,就因为死亡一直存在,这样的问题就会接踵而至:死亡是否是我们所依靠的所有食物的终结?就好像他们已经真实的不能再真实,物质的不能再物质?整个世界瞬间消失,永远不再。站在悬崖的边缘,远处是无边无际的深渊张着它那庞大的口。无论哪一个人,无论他意志多么坚强都会变得畏缩起来,并且接下来会产生怀疑:这一切是否真实?一个伟大的思想终其一生用尽全力一点一滴逐渐打造的所有希望就要一瞬间消失殆尽。它们都是真实的吗?这个问题必须得到回答。时间从来没有放松过它的威力,相反,它的力量与日俱增。
另外,我们都渴望生活的快乐。我们追逐一切能够让自己快乐的东西。我们疯狂地在物质世界里建立自己的事业。如果你问一个生活很成功的年轻人这一切是否真实,他的回答将是肯定的。而且,他内心真的这样认为。或许,当这个人慢慢变老,发现命运不再眷顾他时,他就会说这一切都是上帝的安排。最终他会发现至少他的欲望无法全部都得到满足。无论他走到哪里,他都会发现在他的面前永远横亘着一堵他无法逾越的结实无比的高墙。每一个意识活动都会引起一定的反应。万物皆短暂。喜悦、苦难、奢侈、财富、权利和贫穷甚至生命本身,都是短暂的。
人类有两种立场。第一种是和虚无主义者站在同一边,相信万物皆空,我们一无所知,并且我们也不可能知道关于过去、未来甚至现在的任何东西。然而我们必须牢记,一个拒绝过去和未来而仅仅承认当前的一切、专注于当前的人,是一个完完全全的疯子。如果这样行得通的话人们完全可以拒绝父母的存在而只承认他们的孩子。这两者之间所蕴含的逻辑是一样的。拒绝了过去和未来,那么现在也就无可避免的被拒绝了。这是一种立场,是虚无主义者的立场。虽然说起来很简单,但我从来没有见过有任何一个人有一分钟能做一个纯粹的虚无主义者。
另外,人类还有第二种立场去寻求一个解释,寻找真实。他们试图在这个永恒变化而又如此短暂的世界里探索到底什么是真实的。在这个由无数分子集聚而形成的实体中,到底有没有东西是真实的?这样的探索和寻找出现在人类思想历史中的每一个时期。在最远古的时代,我们经常发现人类的头脑中会突然灵光一现。我们发现人们竟然在那个时候就向这个物质世界之外迈出了第一步,发现了一些不属于这个世界的东西(尽管与它很相似〉,一些更加完整更加完美并且在这个世界消散之后依然存在的东西。我们读过《吠陀经》里的一首写给燃烧尸体的神火的赞歌:“带他走吧,神火,用你温柔的臂膀;给他一具完美的躯体,一具辉煌的躯体;带他到神父居住的地方去吧,那里没有悲伤,亦没有死亡……”
我们可以在不同的宗教里发现相同的思想,而且根据它我们可以得到一种新的观点。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事实——所有的宗教,无一例外,都认为现在的人是由过去的他堕落所致,尽管它们会用深奥的神学语言、清楚明白的心理学语言或者优美的诗歌来掩盖这一观点。这是一个从所有的圣经和神话故事中得出的事实。现实中的人们是由前世的他们堕落所致。这个道理在印度教的经文中也反复被提到:在人们的思想中有这样一个时期(他们称之为真相的时代),那时人们只要不愿意,他们永远都不会死亡。而且,只要他们乐意,他们可以一直拥有自己的身躯。他们的思想纯洁而坚强。那里没有邪恶,没有灾难。除此之外,印度教的教义还蕴含着这样一种观念,即这个时期是前世那个完美时代因遭受破坏所致。
与此同时,我们对洪水的故事时有耳闻。洪水这个故事本身就证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即所有的宗教都认为目前的世界是前世毁灭后形成的。随着以前那个世界不断的堕落和毁坏,最终导致洪水暴发,冲走了人类的很大一部分,从此以后世界开始了新一轮的进化。世界不断地缓慢的发展着,一步步接近原来那种纯净境界。人们都知道《旧约全书》中那段关于洪水的故事。而在古巴比伦、古埃及、古中国和古印度的人民中间,同样流传着相同的故事。
诺亚是古代的一位圣人,有一天他在恒河河畔祷告,忽然发现有一条小鱼向他求救,于是他就把这条小鱼放到了他面前的一只装满水的小钵盂里。诺亚问它:“你想要什么?”这条小鱼回答说它正在被一条大鱼追赶,所以需要保护。于是诺亚就把这条小鱼带回了家。第二天早上,小鱼长得和钵盂一样大。它对诺亚说:“我不能再待在这里了。”于是诺亚把它放进了一个池塘里,结果第二天早上它就长得和池塘一样大,也不能继续在池塘里待着了。于是诺亚不得不把它放到一条河里。然而第二天早晨这条鱼几乎占满了整条河流。最后诺亚把这条鱼转移到了大海里。这时,这条鱼就说:“诺亚,我是宇宙的造物主,我以这样的方式降临,目的是为了警告你,我将用洪水淹没整个世界。你赶快造一只方舟,在里面装上所有的动物,一种动物只装一对;让你的家人都躲到方舟上面。在洪水的远方会出现一片陆地,快速把方舟划到那里。等洪水消散之后,就从方舟里出来并在那片土地上繁衍生息。”于是世界被洪水淹没了,诺亚拯救了全家人的性命,拯救了每一种动物的两只,还拯救了所有植物的种子。当洪水消退之后,他就开始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我们之所以被称为“人类'就是因为我们是诺亚的后代。
现在,人类语言的目的就是为了试图说出其中蕴藏的真相。我相信一个婴儿所发出的那些令人费解的声音其实想要表达的是最深奥的哲理。只有婴儿没有表达的器官,也不知道表达的方式。最高深的哲学家所使用的语言与婴儿说出的话语两者之间在种类上没有区别,只是清晰度存在不同而已。人们所谓的现在最精确,最具有体系的数学语言和过去那些模糊的神秘的神话语言所存在的差异仅仅在于清晰度上面。这两种语言背后存在着同一个伟大的理念,那就是要努力去表达自己。通常情况下,这些古老的神话背后都隐藏着最珍贵的事实。然而,很遗憾的是,在那些优美华丽的现代语言背后其实只是一堆彻头彻尾的垃圾。因此,我们没有必要因为某些东西披上了神话的外衣,或者它们与现代社会中一些所谓的权威人士论调不符就摒弃它们。如果人们因为许多宗教声明人们必须相信这样或那样的先知所教授的神话故事而嘲笑它们的话,那这样的人更应该嘲笑现代社会的这些现象。在现代社会中,如果一个人引用了摩西、佛祖或者基督的话语,他就会遭到别人的嘲讽和鄙视。但如果让他提及赫胥黎、丁达尔或者达尔文的名字,那么别人就会不假思索毫不犹豫地接受。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只要赫胥黎这样说过,那就已经足够了。事实上我们缺乏权威。
一个是宗教上的权威,而另外一个是科学上的权威。只有支持宗教上的权威并且运用它们,我们才能够得到一些关于精神生活上的令人兴奋的灵感。然而如果支持并运用现代科学上的权威,结果只会使我们欲望膨胀,更加贪婪。宗教的权威是神,而现代的权威是肮脏的金钱、名声和权利。这就是两者之间的不同。
继续回到神话这个话题上来,在所有这类故事背后我们发现一条至高无上的理念:人类是由过去的他堕落或者退化形成的。然后,到了现在,我们发现现代的研究几乎完全拒绝接受宗教的这种观点。按照他们的说法,人类是由软体动物进化而来的,以此神话里所陈述的内容都是不正确的。然而,在印度却存在另一种神话,它可以调和两方的观点。印度的神话故事都包含一种循环理论,即所有的运动都是以波浪式进行的。每一次上升都伴随着一次下降,而下降又会引起下一轮的上升;上升继续引起另一次下降,而下降又将伴随再一次的上升。所以运动是循环不止的,即使以现代的研究为基础,人类也不可能仅仅是进化的结果。每一次进化都是以退化为前提的。现代的科学家也会告诉你你从一部机器上获得的能量永远不会超过你事先在它上面注入的能量。任何东西都不可能凭空创造出来。如果人类是由软体动物进化而来的,那么,那些完美的人一一佛祖或者基督,肯定是退化成了这些软体动物。如果不是这样的话,那这些巨人似的伟大人物又是从哪里产生的呢?毕竟任何东西都不可能凭空出现。
因此我们是在调和圣经中的观点与现代科学观点之间存在的不统一的地方。那种能量通过不同的层面逐渐证明着自己,并且最终变得完美起来。它不是凭空出现的,实际上它随处可见。如果软体动物或者生物原生质是你追踪这种能量的出发点,那么这种原生质在一定程度上肯定已经包含了这种能量。
到底是这种物质集合体——即我们所谓的肉体——导致了灵魂、思想或者诸如此类的“能量”的产生,还是思想证明了肉体的存在?这个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讨论。宗教当然认为思想证明了肉体的存在,绝对不可能把两者的关系颠倒过来。现代的许多学校在教授学生现代思想这门课程时所持的观点是这样的,即思想只不过是我们肉体的各个部分对周围环境不断适应的结果。如果采纳第二种观点而认为灵魂,抑或是思想——无论我们怎样称呼它——是肉体的结果,是构成身体和大脑的物质进行化学反应或者物理组合的结果,那么我们依然会面临这样的问题:什么事物创造了我们的肉体?何种力量使得分子相互结合形成了身体的现有构造?什么力量能够从周围众多的物质中选取不同的材料以一种方式创造出我的身体,而又用另外一种方式创造出另外一个人的身体?是什么东西制造出这些数不胜数的多样性来了呢?如果认为灵魂是肉体这些分子集合体的产物,那就好比把马车放在了马的前面,完全颠倒是非。这些分子组合从哪里来?是什么力量把它们创造了出来?如果你认为还存在外在的力量,是这种力量创造了分子集合体以及目前看起来与一种特定的物质结合在一起的“灵魂”,那这种力量自身是否是由这些物质性的微粒构成的呢?我们无法得到答案。因此宗教的观点应该被人们接受,因为它能够对大多数事实如果还不能称之为全部做出解释,并且与现在已有的理论并不存在冲突。这种利用物质创造了人类肉体的力量与人类肉体自身所证明存在的那种力量实际上是一码事。我想这样的说法是符合逻辑的。
因此,说肉体所证明的思想是分子组合的产物,并不能独立存在,这是毫无意义的,思想不可能从物质中产生,而且我们也能够证明我们所谓的这些物质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它仅仅是能量所处的一种特定状态。硬度、强度或者物质任何一种状态都被证明是运动造成的结果。如果液体进行高速螺旋运动,它就能变得和固体一样坚固就像龙卷风中的气体那样,巨大的气流高速旋转,它们就会变得和固体一样,其能量可以把十分坚固的固体一破两半。一条蜘蛛网上的丝线如果以一个无穷大的速度运动,那它就将和钢链条毫无区别,威力足以把一棵橡树砍倒。这样看来我们称之为“物质”的东西根本就不存在。但是我们也无法证明另外一种观点的正确性。
这股通过人类的肉体而展现自身存在的力量到底是什么呢?然而无论这种力量到底是什么,很明显就是它把物质颗粒按照自己原来的模样组合了起来,这才形成了人类的肉体。没有人能够代替我们控制自己的身体。我从籴没有看见过一个人为我吃饭,只能依靠自身来消化和吸收那些吃下去的食物,用食物中的营养来制造血液,生长骨骼。这种神秘的力量究竟会是什么呢?关于未来和过去的种种猜测会吓倒许多人,对于这些人来说,猜测只不过是猜测,无须过多关注。我们只要把目前的一切当做生活的主题就行。然而,我们身体内部这股正在起作用的力量究竟是什么呢?
我们知道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在整个远古时代,这种力量或者说这种力量的外在表现,都被认为是一种璀燦的物质。这种力量以肉体的形式存在,但不会随着肉体的消失而消失。然而,在这之后我们发现了一种境界更高的观点:这具璀燦的肉体并不能代表这股神奇的力量。人们发现,任何有形的东西都是物质微粒组合而成的,它们需要另外的动力来驱动。如果任何一件有形的东西都需要自身以外的东西来控制,那人类的肉体又会有相同的需求。这种东西其实就是我们所谓的“灵魂”即梵语中的自我精神。这种自我精神通过这种“璀燦的物质形式”作用于外在的肉体。这种“璀燦的物质形式”被看做是人类思想的承载物,而“自我精神”是超越了这个范围的,它并不等同于思想,相反,它控制人类的思想,并且能够通过控制人的思想来控制人类的肉体。你有你的自我精神,我也有我的自我精神。我们每一个人的自我精神都是相互独立的,因此我们各自拥有独立的完美身躯。通过这具“完美身躯”我们可以对外在相对粗糙的肉体发号施令。然而人们有关于这种自我精神的疑问随之而来。它的本质又是什么呢?这种自我精神,人类的灵魂,既然它既不同于肉体,又不等同于思想,那它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概念呢?人们对此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做出了无数的推测,同时也举办了形形色色的哲学调査。我将就关于自我精神这个方面所做出的结论加以介绍。
不同的哲学家似乎一致认为自我精神是无形的,没有外表和形状。而无形的东西又一定是无所不在的。时间的存在源于思想的存在。空间亦存在于人类的思想中。如果没有时间这个概念,就不会有因果关系。因为缺少了连续和继承,因果关系就成了无本之木。因此,时间、空间以及因果关系都存在于人类的思想中。由于自我精神超越了思想,无形无际,因此它一定是超越了时间、空间和因果关系。同时,如果它真的超越了时间、空间和因果关系,它一定是无限的。由此我们得出了哲学上层次最高的推论。无限的东西不可能在同一时间存在两个。如果灵魂是无限的,那么世界上只能存在一个灵魂。一些人认为灵魂有多种。每个人都拥有彼此不同的灵魂。然而,这些人所谓的灵魂并不是真正的灵魂。真正意义上的人类灵魂只有一个,它是无限的,是一种无所不在的精神力量。目前的人只不过是这个宇宙大我在一定程度上的局部表现。从这种意义上来说,神话是正确的。因为它认为现实世界的人无论多么伟大,都只是对那个高高在上的“真正的人”的一个不起眼的反映。“真正的人”是一种精神,超越了因果链条,不受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它拥有前所未有的自由。它从来没有被束缚过,也将永远不受任何事物的束缚。而它的反应,即现实生活中的人,受到时间、空间和因果关系的限制。因此它们的行为也会受到束缚。用我们一些哲学家的观点来说就是:“表面看它是受束缚的,其实不然。”这就是隐藏于我们灵魂之后的事实它无处不在,其本质是一种精神,可以无限存在。灵魂是有限的,因此并不存在出生和死亡这种意义上的问题。
有人曾经对孩子进行过测验。测验者给孩子们提出许多十分困难的问题。其中有一个问题是:“地球为什么不会掉下来?”他期待的答案是有关地心引力的论述。大部分孩子根本就不知道如何回答这个问题,有少数孩子回答了一些关于地心引力或者其他东西。而其中有一个非常聪明的小女孩以提问的方式回答了这个问题。她问:“地球如果下落的话,那它应该落到哪里?”第一个问题应该是荒谬的。地球应该落到哪里去呢?对于地球来说根本不存在或者下降的问题。在无限的宇宙中不存在上升和下降的概念。上升和下降只是相对来说的。对于无限的空间来说哪里存在离开和回来的概念?事物什么时候应该回来,又应该在什么时候离开呢?因此,当人们不再考虑过去和将来,当人们因为肉体能够离开和回来而且受到束缚就放弃了关于肉体的种种关注时,人们的认识就上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身体并不代表真正的人,思想也不是。因为人的思想总是在繁盛和衰落之间交替循环。真正的人是一种超越万物的精神。它能够永远存在。人类的身体和思想都在不断地变化,事实上,这只是一系列变化现象的名称而已——就像河流的水在不停地流动,因此才能够在表面呈现出完美无缺的水面。人类躯体内的物质微粒都在不停地变化。没有人能够在几分钟之后依然拥有与几分钟之前一模一样的身体,尽管我们的身体表面上并没有发生任何变化。所以人类的思想也是这样。前一分钟人还是快乐的,不一会」1就可能开始忧伤起来;有时很坚强,有时却又很脆弱。这是一个永恒变化的漩涡。所以人类的思想不是我们所说的宇宙精神,因为精神是无限的,只有有限的事物才会发生变化。关于无限的事物以任何方式发生了变化的说法,无论如何都是无稽之谈,因为无限的东西根本就不可能发生变化。由于我们的身体都是有限的,所以你能够移动,我也能够移动。宇宙中的每一个宇宙微粒都处在运动状态。但把整个宇宙作为一个单位,看成一个整体,它不会移动,也不发生变化。运动只是一种相对现象。我发生了移动’那是相对一定的参照物而言的。宇宙中的每一颗物质微粒相对于任何另外一颗物质微粒都能够发生位移。但是如果我们把宇宙看作一个整体的话,那它能相对于什么事物而移动呢?除它之外没有任何东西。所以这个无限的宇宙是永恒不变的,它不能移动,它是绝对的。这就是真正的我,即宇宙大我。因此,现实中的我们包含在整个宇宙中,而不是存在于有限的身体里。把人类想象成有限的生物,并且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这会让人们的内心感到欣慰。但是无论这种观点多么能够安抚民心,那都只不过是一个古老的妄想而已。
如果告诉人们他们是宇宙生物,无所不在,他们一定会感到恐惧。“你做的每一项工作,走的每一步路,说的每一句话,以及每一次心跳,都证明他们将会一遍又一遍地问你他们还能不能保持自己的个性。”个性是什么?我也很想弄清楚。婴儿没有胡须,然而等他长大成人之后就可能长出胡须。如果人的自我与身体有关的话,那这个人就失去了个注。而且,倘若人类的个性在于身体的话,那么我就会因为瞎了一只眼或者断了一只手而丧失我的个性。这样说来,一个酒鬼永远都不应该改变自己的习惯而戒酒,因为这样会让他失去个性;一个窃贼永远都不应该成为良民,因为这样会让他失去个性。事实上,如果人们害怕失去个性的话,他们永远都不应该改变自身的习惯。个性也不可能存在于人们的记忆里。假设我的头部由于受到严重的撞击而忘记了过去所有的事情。如果个性存在于记忆里,那我会因此失去所有的个性,这就意味着我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如果我遗忘了两三年的童年时光而记忆和存在又是一码事的话,我忘记的任何东西都会消失,似乎它们从未存在过。如果我没能记住生命中的某些阶段,那就相当于在那段时间里我根本没有生活过。这是对个性所下的一个十分狭窄的定义。
在无限的宇宙之外没有个性的存在。这就是唯一亘古不变的前提。任何其他的事物都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当中。我们原本不是彼此不同的个体,我们只是努力想要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这个过程是无限的。这就是人类的本质特征。他的个体生命存在于整个宇宙中。我们越多关注那些受限制的东西,我们就以更快的速度向死亡迈进。我们的生命存在于整个宇宙,存在于所有人的身上,而我们却只在我们所关注的范围内活着。这样微不足道的生命肯定要以死亡作为结束。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也透露了人们害怕死亡的原因。只有当人们意识到只要宇宙中还有一条生命存在,那他自己就依然活着的时候,这种对于死亡的恐惧才会被彻底征服。如果一个人能够说:“我的生命存在于一切事物和一切人身上,我存在于所有的生命中,我就是宇宙。”那这个人就将变得无惧无畏。在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变化的事物身上谈论永生是荒谬的。一位年长的梵语哲学家说:“只有宇宙精神是有个性的,因为它永恒不变。”无限的事物无法分割成一堆碎片,它永远都是完好的整体。这才是有个性的,真正的人。现实中的人只是在努力表达或者证明这个超越了他们自身的个性。宇宙精神不会发生进化。
世界上的事物总在不断变化,邪恶的人会变得善良,动物也在不断的朝着人类的方向进化。你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把它们看做任何一种东西,但绝对不能把它们看做宇宙精神。它们是自然进化的结果,是宇宙精神的一种外在表现。假设在你面前有一面屏风可以把你隐藏起来,但是在这面屏风上有一个小孔,我可以从这个小孔中看到若干个你的面孔,但只是很少的几张而已。如果现在这个小孔逐渐变大,那我面前的景色就会越来越多的暴露出本色。等到最后这面屏风完全消失之后,我就能够与你的面孔面对面了。但在这个过程中你从未发生过任何改变,发生改变的是屏风上的那个洞。随着这个洞的扩大,你逐渐表现出本来的风采。精神世界的情况与此相同。你没有可能变得比现在更加完美,因为你已经是自由的,十全十美的了。
是从谁哪里产生了宗教和神灵的想法,又是谁在苦苦追寻来世?为什么人们要寻觅到属于自己的神灵呢?为什么无论在哪个国家,什么社会,人们都期待自己能够在一个人、神或者是其他一些地方存在一个完美的理想化身?因为产生这样想法的人是你自己。通常你都感受不到自己心脏的跳动,却误以为那是外界事物活动的结果。事实上,是你自己身体里存在的神在驱使你来寻找和认识它的真面目。你在寺庙里、教堂里、人间、天堂到处寻找,然而在进行完漫长的找寻之后,你将最终皈依自己的灵魂。绕了个大圈,却回到了刚开始启程的地方。而且你会发现,你找遍全世界想要找到的人,你在教堂或者寺庙里对之流泪和祈祷的人,被你当作世界上最神秘的人物来对待的人,原来就是你自己,就是你的生命、你的肉体以及你的灵魂。
那个自我体现的就是你的本质。你需要承认这一点,并且自己去证明它的真实性。现在你已经非常纯洁,不可能会比现在更纯洁。你已经完美无缺了,不可能有机会变得比现在的状况更好。大自然就像一个屏障,把事实紧紧地掩藏了起来。你的每一次美妙思维或者行动都能帮你不断地揭开这层面纱,它所掩盖的那些纯洁性、无限性和幕后神灵就会不断的展露开来。这就是人类的全部历史。随着这层面纱越来越稀薄,它后面的光芒就照射得越来越强烈一一因为散发光芒是它的本质。
那个自我是人们无法了解的。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是枉然。如果你说它学识渊博,那这个学识渊博的它就不可能是“自我”本身,因为“自我”是一种永恒的东西,而知识却是一种客观上的有限的概念。“自我”是世界万物永恒的主题,是宇宙即你自身永恒的观察者。知识,就像过去一样,处于一种较低的层次,是退化的结果。我们已经成为了那个永恒的事物,所以无法理解它本身是怎么回事。
这个无限的自我就是每个人的本质,它总在努力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阐明这一点。如若不然,怎么会有如此繁多的道德模式呢?我们该如何去解释这些伦理道德?在所有这些形式多样、名称千变万化的伦理道德中,有一个核心的理念——善待他人。人类最首要的动机是对人要宽厚,对生命应仁慈,但这些不同的表达方式表达出的事实是相同的,即我是宇宙,宇宙是一个整体。如果不是这样,那该如何解释这种情况?我为什么应该善待自己的同类?是什么促使我这样做呢?答案是——同情心和无所不在的同一感。无论多么冷酷的心都会有同情别人的时候。如果一个人得知这些假定的个性到头来只是妄想,坚持个性是一种并不体面的行为,那他会感到十分害怕。但是他会告诉你所有道德的核心是严格的自我克制。怎样的自我克制才是最完美的呢?最完美的自我克制要求克制这种明显的个性,克制所有的私心。
之所以产生“我”和“我的”的概念,是由于过去封建思想的影响。现在的自我消失的越快,真正的自我就能够越清楚的展示出来。这才是真正的自我克制,是所有道德教育的核心、基础和要旨。无论人们是否知道这一切,全世界都在不断的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并且在实践中体现出来,只是绝大多数人在做这类事情的时候都是不自觉的。设法让人们自觉的去做这些事情吧!让他们明白“我”或者“我的”并不是真正的自我,只不过是一个小范围而已,从而使他们学会献身。现实生活中的人只是背后所隐藏的无穷无尽的事实的一瞥,是无限火焰所闪耀的一朵火花。无穷才是人类的本质。
这种知识的作用和效果是什么呢?它会产生何种后果?在当前的年代我们不得不对物品进行估价,测量它们代表多少英镑、先令或者便士。人们不禁会问:“如何像测量效用或者金钱价值那样来衡量真理呢?倘若真理没有效用,那真理的可信性就会大打折扣吗?”我们不能用效用来衡量真理。然而,真理却蕴含着最高的价值。我们知道,每个人都在寻求幸福。然而大多数人想要从中获取幸福的对象却是短暂和虚幻的。我们永远也无法通过感官寻找到幸福,没有人能够仅仅通过感官上的娱乐就感触到真正的幸福。真正的幸福只能深入到灵魂深处去找寻。因此,人类最高的效用是从灵魂中所寻找到的幸福。
接下来还有一个观点,即无知是所有苦难之母,而无知最基本的表现就是把无限的自我看做是有限的,并且认为它会哭泣流泪。这就是无知的根源一一我们本来是永恒的、纯洁的、完美的灵魂,但自己却认为自己思想空洞,身材矮小。这是自私的开端。一旦认为自己的躯体是矮小的,人们就会去调养和保护它,尽量使它看起来漂亮一些,甚至不惜以牺牲他人的身体为代价。如此一来,每个人就都成为了相互分离的个体。只要这种“分离”的概念在脑海里产生,所有的苦难将接踵而至。而这就是知识的作用——如果现如今生存的人类中有一小部分可以忘记自私、狭溢和渺小,明天我们所生存的这个地球就会变成一片天堂。但是随着机器的产生,物质财富的提升,这种可能永远都不会变成现实。这些现象只会导致越来越多悲剧的产生,好比在火上浇油只会使火越烧越旺。如果没有关于宇宙灵魂这方面的知识,那所有关于物质的知识都只能起到火上浇油的后果。只能给自私的人类提供更多的武器使得他们去抢夺原本属于别人的东西,使他们为了谋生而牺牲他人利益,而不是为了别人的利益而勇于献身。
然而这样的做法是否具有可行性是另外一个问题。在现代化的社会有人去身体力行吗?真理不会臣服于任何社会,古今一概如此。社会必须服从真理,否则就会走向灭亡。社会的模型必须建立在真理的基础之上。真理无须去适应社会。如果在一个社会中人们不去践行“无私”这个颇具权威的真理,那还不如远离社会而回归原始森林。那样才算是富有冒险精神。
勇气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直面机关炮时所拥有的勇气,另外一种是精神信念上的勇气。曾经有一个国王在侵略印度期间被他的老师建议去会见一下当地有名的圣人。在一段长途跋涉之后,这位国王发现一位年迈的老人正在一块石头上坐着。国王在和他进行了短暂的交谈之后,立刻对他的智慧有了深刻的印象。他邀请这位老人和他一起回国,但老人拒绝了。他说:“不,我对目前所拥有的这片森林已经相当满意了。”国王说:“我会赐予你金钱、地位和财富,我是全世界的主宰。”“不”,老人回答说,“我并不在意那些东西。”国王又说:“如果你不跟我走的话,我会杀了你。”老人平静地笑了一下回答道:“国王,这是您这辈子说过的最愚蠢的一句话。您不可能夺走我的性命。狂风不能把我吹干,烈火无法把我烧死,利剑亦不能将我刺死。因为我是无生、无死、生命永恒,而且权威无限、无所不在的‘精神’。”这才是精神信念的大胆,其他的,只能算是虎狼之辈的骁勇。
在1857年暴乱期间有一位伟大的学者被一个反叛者刺成了重伤,当正义之士抓住了这个人,并把他带到这位学者面前,提议把他杀死。但是学者抬起头冷静地说:“我的兄弟,你就是他,你就是他!”随后他就断了气。这就是另外一个典型的实例。
如果你们没有办法让你们的社会与真理相一致,如果你们没有能力建设一个与最高真理相吻合的社会,那谈论你们的肌肉如何有力,你们西方的机构如何权威,又能带来什么好处呢?如果你站起身来就说这样的勇气不合实际,那在这里雄心勃勃地谈论你的伟大又有什么益处呢?难道除了英镑、先令和便士就没有任何可行的方法了吗?如果这样,你们的社会为什么还存在这样的远大抱负呢?只有最高真理在一个社会能够被贯彻执行的话这样的社会才是最伟大的。那是我个人的观点。如果现存的社会还不适合最高真理,那就让社会尽早变得适合,而且,越快越好。
男人们,女人们,让我们站起来吧!秉承这样的精神,勇敢地相信真理、实践真理。世界需要几百个如此大无畏的人们。勇于明白真理,勇于展示生活中的事实,勇于面对死亡,在死亡来临的时候身体不会颤抖,或者说随时欢迎死亡的到来。这一切都是因为他们的无畏才能做到的。这种无畏让人们明白自己就是那个宇宙大我,在整个宇宙都没有东西能够夺取我们的性命。随此之后,你就是自由的了,你将知道自己真正的灵魂是何物。
“人们一开始只是对个体灵魂有所耳闻,然后会进行反复不断的思考。”在现代时期人们有一个明显的倾向,即过多的谈论工作或者谴责他人。行动是件好事,但行动之前必须经过思考。所谓的工作只不过是能量通过肌肉而散发出来的一个小小证明。但是如果没有思想,就没有工作这回事。因此,让我们都用最优秀的思想来武装我们的大脑。把它们昼夜都置于面前。只有这样才能产生优秀的工作。停止谈论自己的不纯洁,开始坚信我们纯洁无瑕。我们认为自己渺小,我们被别人给予生命并且将会死亡。这是因为我们一直沉迷于这样的思想中,所以才会时不时的感到恐惧。
从前有一头狮子强壮而威猛。有一天它外出捕猎,看到了一群羊,就扑了上去。在猎杀的过程中这头狮子死掉了,但它生下来了一头小狮子——一头自出生便成了孤儿的狮子。那群羊开始照顾这头小狮子并把它抚养长大。小狮子在羊群中长大,每天都吃草,而且发出和周围的羊一样咩咩的叫声。即使它已经完全发育成了一头成熟的狮子,它依然认为自己是一只羊。有一天,另外一头狮子外出捕猎,恰好碰到这头狮子在羊群中间站着,而且在危险来临的时候和其他羊一样四处逃窜。它感到十分诧异。于是它尝试着接近这头“羊狮”并告诉它它其实不是一只羊,而是一头狮子。但是这只可怜的“羊狮”一看见这头狮子靠近就赶紧逃跑。然而,这头狮子继续寻找机会来靠近它。终于有一天,狮子发现“羊狮”睡着了,就悄悄走到它身边对它说:“你是一头狮子。”“我是羊!”羊狮哭喊道。它不相信这个完全颠倒的事实,一个劲咩咩叫着。这头狮子把“羊狮”拖到湖边说:“看这里,这是我的倒影,那是你的。”“羊狮”看看狮子,再看看自己的倒影,一番比较之后,它终于明白:原来自己是头狮子。它长吼了一声。从此之后它再也没有像羊一样叫过。
你们都是狮子。你们就是宇宙精神,纯洁而且完美。宇宙的威力就蕴含在你的身体内部。“我的朋友,为什么你要哭泣?对你而言无生亦无死;为什么你要哭泣?你不会生病亦不会有悲苦。你就像无边无际的天空,各色云彩飘来,在这里嬉戏过后消失散去,而天空总是永恒的蓝色。”
为什么我们会看到瑕疵呢?在黑暗里立一个木桩。一个小偷走过来,他说:“那是一个警察。”一个等待自己爱人的年轻人看到了,认为它是自己的甜心。一个已经听说过鬼故事的孩子以为那是鬼,吓得浑身颤抖。但是,不管什么时候它一直都只是一个木桩。我们都是在从自己的观点来看待世界。假设房间里有一个婴儿,在他身边的桌子上放有一袋金子。一个小偷进来偷走了这一袋金子。这个小婴儿会知道金子被人偷走了吗?所以说我们的内心是什么样,我们看到的外部世界也将是什么样的。所有的知识都遵循这个道理。
不要再谈论世界的缺点和它所背负的罪恶。如果你的眼中都是瑕疵和罪恶,那真的很悲哀。如果你想为这个社会提供帮助,那就不要再谴责它,不要让它变得更加软弱。那些罪恶和悲苦除了会是软弱的结果,还可能会是别的吗?全社会由于这样的教育而变得日益软弱。人类从小时候开始就被教育说自己是软弱的,是有罪的。我们应该告诉他们,他们都是很棒的孩子,将来会获得永生。即使对于那些在现实生活中表现最差的孩子,我们也应该这样教育他们。让每个人从小的时候开始头脑里就充满这些积极、坚强和有益的想法。让自己接受这样的想法,而不是那些消极软弱的想法。你要在心里对自己说:“我就是他,我就是他!”让这些想法像一首美妙的歌曲昼夜在你的脑海里回荡,即使死亡来临也不会消失。这就是真理。你拥有全世界的无限力量。把那些覆盖在你头脑里的迷信思想驱走吧。让我们勇敢起来。让我们认识真理并且践行真理。可能目标比较遥远,但一定要保持清醒,站起来不要放弃,直到目标实现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