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大讲堂

2024-11-29 09:28:32

      11月23日我参加了第28期的岳西教育大讲堂,按时签到落座,大屏幕上央视的报道视频让我认识了今天的专家教师——于洁。

      江苏昆山葛江中学语文老师,2014年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2024年荣获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联合发布的“最美教师”,受国家领导人接见。

       于老师让我感到强大的不是这些荣誉,而是她能坚持走自己的路。

听了她的开场白,我庆幸我来了。

一件略带民族风的黑色衣服,一条明黄色的围巾从前到后随意的搭在肩膀上;齐刘海,一头乌黑的头发随意地夹在后脑勺;声音柔和、语速适中,从内到外透露出松弛感,而我最向往这种松弛感。

课程开始于老师强调课堂规矩,她的课件涉及学生隐私,所以不可以拍照。后面你会发现,除了人物故事,她的课件就是普通的白底加黑字,这些白底黑字让我看到了一个在做教育的老师。(以下图片是于老师同意拍照的部分)

于老师今天的分享围绕三串数据:

第一串数据:52%+48%

人的特质52%是遗传不可改变,48%可改变。一个学生的成长=天生遗传+生活环境+幼年家教+后天教育+经历人事。

五个加数里,作为老师的我们可参与的仅仅是后天教育的6年或3年,对于学生的百年人生来说,6年确实不算长,我们也谈不上改变孩子的一生。

我们要学会全盘接纳学生的52%,去做应该做的,去影响那可控的48%,用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

我在再读《苏轼传》

这篇文章里有表达以出世之心过入世生活的观点,庆幸自己的人生观在于老师的课堂有所体现。

第一串数据于老师做了四个坚持:

•家校联系本的坚持

于老师用自己的稿费设计定制了家校联系本,每天让学生们在上面记录好当天各科目的作业,下面一部分用来写日记,日记字数不限、内容不限,且只有于老师一个读者。

每篇日记于老师都会批阅和回复,一年下来她带的班级一个学生能写完八九本这样的联系本,所以我们看到了那堆积如山的联系本。

•劳动教育的坚持

都说爱劳动的学生不会抑郁,所以她的学生们坚持做体育运动,寒暑假里要学做三样菜(生活技能的培养)。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家长帮助记录从买菜到做菜到最后的成品。于老师在开学的时候再将学生的作品打印出来展示,学生体验悦劳动,越有味。

她还在学校开展校本教材的研发,用来记录蔬菜的一生或者校园里夹竹桃的一年四季,既是自然科学教育又是生命教育。

•书信的坚持

这年头坚持手写书信的人确实不多,但于老师就这样一封封的写出去了。

她最近几年申请到不同的学校任教,并且要求接手最差的班级,在她的带领下,这些班级实现了逆袭,我想这些成功也源于这一封封信。

开学一个月后于老师会给每位家长写一封信,内容主要有4点:

1.开学以来我观察到你孩子的优点列举,并有详细的细节。

2.我对你孩子的培养计划。例如:朗诵

3.开学一个月你孩子展现出来的致命问题。例如:静不下心

4.需要家长配合的地方。例如:放学来接孩子,避免与社会人接触。

于老师还会在自己儿子人生的重要节点给他写信,她说只需做两件事:写、放。

其他都不能做,只能做这两件事,而我往往会做第三件,很多时候是我们做得太多了,所以才没有收获到想要的效果。

•教育叙事的坚持

在学生们毕业后,于老师会将家校联系册归还给学生,她说我参与了你们的青春,现在你们毕业了,我将青春还给你们,多么浪漫!

于老师此时会给每位学生写一封信,配上自己给学生拍的照片,再让学生自己选择一篇多年来自己最满意的日记打印出来,这样的格式每人一份,合订成一本青春纪念册,送给学生和家长。

第二串数据:20%+80%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二八定律,真正的完美是不存在的,我们要学会释然,放过自己,毕竟完美主义者易得抑郁症。

不因为班级里有一两个学生没有认真听课或者没有认真完成作业就否定了整个班级,不是说不去管教这一两个学生,而是要看到更多学生的认真和积极,从而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那一两个学生。

花开万朵,人有百态,有些孩子能让他出类拔萃才是成功,有些孩子能让他自食其力就是成功,有些孩子能让他成为守法公民也是成功。

教育不是万能的,只能尽量发现每个学生的独特潜能,让其尽可能的在不同程度上都能够成为最好的自己。

如果这个学生有十个坏习惯,能在你的手上改掉哪怕一个,也是功德无量。我们不是神,如果总想着一次把十个坏习惯都改掉,学生苦,你也苦。

永远要把学生跟他自己比,而不是跟其他学生比,对待自家孩子也要如此,要知道进一寸亦有进一寸的欢喜。

第三串数据:麦拉宾法则

也被称为‌73855定律,具体来说,在交流过程中,信息的传递方式如下:‌55%‌的信息是通过视觉传达的,包括手势、表情、外表、妆扮、肢体语言、仪态等。‌38%‌的信息是通过听觉传达的,包括说话的语调、声音的抑扬顿挫等。仅‌7%‌的信息是通过纯粹的语言表达。

这一法则强调了非语言沟通的重要性,尤其是在与孩子的沟通中,柔和的语气和态度往往比严厉的训斥更能有效地传达信息,让孩子更容易接受和记住。

于老师还分享了一对打工夫妻没有时间陪伴孩子的故事。

是的,我们常说的家校合作只是最理想的状态。在农村有很多父母外出务工,在家干活的也有很多文化程度有限不能辅导孩子。

如果家校合作难以实现,我们就应认真做好老师的本分工作。

我想世事亦如此,我们左右不了别人,改变不了环境,那就做好自己该做的,不抱怨不颓废,脚踏实地的去仰望星空。

此时不妨再读读这句诗:

风里杨花虽未定,雨中荷叶终不湿。

人生的状态有两种:

一种是必然状态(我必须做这件事),

一种是自由状态(我想去做这件事)。

很显然于老师已经到达了自由状态,所以她能坚持走自己的路,坚持做自己。

做自己我们常说,但实现起来需要很多的勇气和智慧。

一场讲座,总会带给我们一些感受,我是个文科生的脑子,凡事只有写下来才算是有了记忆。

习惯性用文字记录,我喜欢文字并相信文字,我也愿意一直这样喜欢和相信。

谨以此文纪念此次教育大讲堂。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