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怀“国之大者”,做潜心育人的“大先生”
2023-11-30 12:22:49
心怀“国之大者”,做潜心育人的“大先生”
——安徽省第二届小学校长思政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成功举办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11月8日至9日,安徽省第二届小学校长思政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在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举办。活动由安徽省教育厅主办,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承办,芜湖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协办。
安徽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任永,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王勇,芜湖市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李兵,合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叶传平,芜湖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吴友义,芜湖市弋江区教育局党工委书记、局长周友鸿,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党委书记、校长辛治洋等出席开幕式。来自全省16个地市的思政课教研员及二百余位小学书记和校长参会。开幕式由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员季文华主持。
安徽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任永指出,小学思政课是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接力赛”的第一棒,是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关键课程,对建设好小学思政课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芜湖市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李兵致辞,并强调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学校思政课的教育教学工作。我省中小学校长上思政课走在了全国前列,首创省域内层层开展小学校长思政课堂教学展示活动的局面。
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王勇强调,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火车头”。开好学校思政课需要校长提高政治站位,重视和加强小学思政课堂教学,充分发挥政治信仰“主心骨”的作用。教育改革需要立足课堂,开设好思政课的重点仍是夯实课堂教学“主阵地”。开足开齐课程、提高课堂实效、强化师资建设、提升保障水平,让“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有情有义”成为思政课的常态。弘扬教育家精神,成为“大先生”,是安徽思政人的不懈追求。
在接下来的两天活动中,来自全省的18位小学校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为主线,分选不同主题,展示课堂教学。
11月9日上午,来自安徽省16个地市的18位小学校长思政课的课堂展示环节落下帷幕。校长思政课堂有何意义?亮点在哪?实践“大思政”的路径几许?两位专家分别进行点评。
安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党委书记、校长辛治洋从“达、惑、难”三角度对九节课进行剖析。他提出,“达”是一节好课的样子,不仅要达到促进学生涨知识、涨能力的教学结果,还要达到实现真善美的教学过程。“惑”指备课时确立的教学难点,须忠实原读本的逻辑难度。“难”旨在突破教学重点,要解决的问题在哪,执教者的着力点就在哪。课堂上,学生发言的作用可以是检查学习效果,亦或是自我升华的经验,更可能是他们在逻辑演绎周延下的集思广益。以学生的口吻分享表达自己的观点结论极具价值。思政课教师要认识到道德评价的复杂性,暨过程性与终结性、增值性和比较性、争先与恐后等层面之间的关系。授课路径和方法很多,但“育人”应是思政课教师授课的最终目标。一所学校的课程、活动、管理、实践、文化、协同,工作若干,而“育人”才是校长立德树人之根本。
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哲学博士赵冰指出,校长上思政课体现了对推动思政课建设的重视。校长们的课堂展示注重教学环节丝滑入扣,精心选取教学素材,主线突出,逻辑清晰且螺旋上升;注重创设教学场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及时以赏识教育鼓励学生,从对事实的评价提升为对学生本身的表扬和赞赏;注重对学生道德规范的教育,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和养成。授课校长情感穿透力强,传递学生、传达听众,引发共鸣,课堂生成让人耳目一新。
11月9日下午,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基本理论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师范大学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班建武作题为《回到原点看德育》的专场培训。他引领与会者拨开“德育”面纱,回归原点,从德育之“德”、德育之“育”的双立点,重新思考德育力量。他强调,道德教育与心理教育不可割裂。教师不要给孩子的心理问题轻易带上道德高帽,要学会用对待成人的方式对待正在成长为成人的孩子。道德教育与习俗(规范)教育需分领域。学校德育要抓大放小,寻找学生的情感共鸣点是学校德育有效性的前提。
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员季文华作活动总结。18位校长的思政课堂精彩纷呈、各有特色。本次活动自2023年初启动,受到自上而下、各市各级的高度重视。校长们的高水平展示大力助推我省思政课建设,充分体现思政课程的育人价值,对一线教师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的提升起到示范作用,影响深远。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思政课教师应心怀“国之大者”,做潜心教育的“大先生”,立足课堂,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反思的能力、思辨的能力等综合素养,助力其适应未来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绵绵用力,久久为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学校党委书记、校长要带头走进课堂,带头推动思政课建设,带头联系思政课教师。”此次举行的“思政课盛宴”将充分展示我省小学书记、校长们心有“大思政”的课程理念,通过“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自上而下形成表率示范,推动全省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推进课程改革的不断创新。
心怀“国之大者”,做潜心育人的“大先生”
心怀“国之大者”,做潜心育人的“大先生”
——安徽省第二届小学校长思政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成功举办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11月8日至9日,安徽省第二届小学校长思政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在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举办。活动由安徽省教育厅主办,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承办,芜湖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协办。
安徽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任永,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王勇,芜湖市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李兵,合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叶传平,芜湖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吴友义,芜湖市弋江区教育局党工委书记、局长周友鸿,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党委书记、校长辛治洋等出席开幕式。来自全省16个地市的思政课教研员及二百余位小学书记和校长参会。开幕式由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员季文华主持。
安徽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任永指出,小学思政课是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接力赛”的第一棒,是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关键课程,对建设好小学思政课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芜湖市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李兵致辞,并强调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学校思政课的教育教学工作。我省中小学校长上思政课走在了全国前列,首创省域内层层开展小学校长思政课堂教学展示活动的局面。
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王勇强调,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火车头”。开好学校思政课需要校长提高政治站位,重视和加强小学思政课堂教学,充分发挥政治信仰“主心骨”的作用。教育改革需要立足课堂,开设好思政课的重点仍是夯实课堂教学“主阵地”。开足开齐课程、提高课堂实效、强化师资建设、提升保障水平,让“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有情有义”成为思政课的常态。弘扬教育家精神,成为“大先生”,是安徽思政人的不懈追求。
在接下来的两天活动中,来自全省的18位小学校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为主线,分选不同主题,展示课堂教学。
11月9日上午,来自安徽省16个地市的18位小学校长思政课的课堂展示环节落下帷幕。校长思政课堂有何意义?亮点在哪?实践“大思政”的路径几许?两位专家分别进行点评。
安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党委书记、校长辛治洋从“达、惑、难”三角度对九节课进行剖析。他提出,“达”是一节好课的样子,不仅要达到促进学生涨知识、涨能力的教学结果,还要达到实现真善美的教学过程。“惑”指备课时确立的教学难点,须忠实原读本的逻辑难度。“难”旨在突破教学重点,要解决的问题在哪,执教者的着力点就在哪。课堂上,学生发言的作用可以是检查学习效果,亦或是自我升华的经验,更可能是他们在逻辑演绎周延下的集思广益。以学生的口吻分享表达自己的观点结论极具价值。思政课教师要认识到道德评价的复杂性,暨过程性与终结性、增值性和比较性、争先与恐后等层面之间的关系。授课路径和方法很多,但“育人”应是思政课教师授课的最终目标。一所学校的课程、活动、管理、实践、文化、协同,工作若干,而“育人”才是校长立德树人之根本。
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哲学博士赵冰指出,校长上思政课体现了对推动思政课建设的重视。校长们的课堂展示注重教学环节丝滑入扣,精心选取教学素材,主线突出,逻辑清晰且螺旋上升;注重创设教学场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及时以赏识教育鼓励学生,从对事实的评价提升为对学生本身的表扬和赞赏;注重对学生道德规范的教育,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和养成。授课校长情感穿透力强,传递学生、传达听众,引发共鸣,课堂生成让人耳目一新。
11月9日下午,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基本理论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师范大学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班建武作题为《回到原点看德育》的专场培训。他引领与会者拨开“德育”面纱,回归原点,从德育之“德”、德育之“育”的双立点,重新思考德育力量。他强调,道德教育与心理教育不可割裂。教师不要给孩子的心理问题轻易带上道德高帽,要学会用对待成人的方式对待正在成长为成人的孩子。道德教育与习俗(规范)教育需分领域。学校德育要抓大放小,寻找学生的情感共鸣点是学校德育有效性的前提。
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员季文华作活动总结。18位校长的思政课堂精彩纷呈、各有特色。本次活动自2023年初启动,受到自上而下、各市各级的高度重视。校长们的高水平展示大力助推我省思政课建设,充分体现思政课程的育人价值,对一线教师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的提升起到示范作用,影响深远。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思政课教师应心怀“国之大者”,做潜心教育的“大先生”,立足课堂,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反思的能力、思辨的能力等综合素养,助力其适应未来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绵绵用力,久久为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学校党委书记、校长要带头走进课堂,带头推动思政课建设,带头联系思政课教师。”此次举行的“思政课盛宴”将充分展示我省小学书记、校长们心有“大思政”的课程理念,通过“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自上而下形成表率示范,推动全省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推进课程改革的不断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