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同年龄段的取舍

(2023-08-21 10:14:30)
分类: 学习情况
孟子有言: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只一句话,便道出了生活的真谛。人生在世,岁月更迭。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会不断得到更多新的东西,但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这时比“取得”更重要的,是学会“舍弃”。就像在很多时候,面对家庭、事业、人情往来等众多选择,我们无法兼得、兼顾,只能着重取其一。那每一个年龄段,最该取什么、舍什么呢?
 01 

十岁:取天性,舍算计

东汉的孔融,生性纯良。四岁时,父亲让他给兄弟们分梨吃。孔融依次把大的分出去,自己只拿了最小的一个。当父亲问及缘由时,他认真地说: “哥哥比我大,要吃大的。弟弟比我小,我要让着他。”听罢,父亲为他的纯真天性竖起了大拇指。中国现代儿童教育之父陈鹤琴曾说:
“要尊重儿童的人格,爱护他的天真烂漫。”
不要告诉孩子,世上没有奥特曼,你不会变身,也打不了怪兽。在这无忧无虑的年纪,守住他纯真善良的天性。护住与生俱来的好奇心、想象力,而不应该让他看到过多的计较。如此才能在严肃、多变的世界,时刻保持对未来的信心与憧憬。 02 

二十岁:取朝气,舍佛系

一提到霍去病,人们首先想到的便是他的传奇故事,觉得既热血又青春。十七岁,他带领八百骑兵出征,大胜而归,封冠军侯;十九岁,率一万精骑攻打河西地,势如破竹,令匈奴哀叹“失我祁连山……失我焉支山”;二十一岁,率军奔袭两千多里,歼敌七万人,从此“漠南无王庭”,被封为“大司马”。陈独秀说:
“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
生逢盛世,当有为之。在二十岁这个风华正茂的年纪,最该保持朝气,舍去“躺平”的安逸和“躺赢”的幻想。纵使自己的梦想会遭遇冷眼、嘲笑,也要敢于追梦,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活出最出彩的自己。未来,永远属于“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勇者,属于借一束微光,就能倔强生长的有志青年。 03 

三十岁:取小家,舍应酬

汉宣帝时,有个叫张敞的官员,为官期间,嫉恶如仇、赏罚分明,为人称道。有时下朝坐上马车后,他不仅让车夫赶马快跑,还会自己用折扇拍马。为的只是赶紧回到家与夫人团聚,为她画眉。自此,“张敞画眉”的典故开始流传下来,用来形容夫妻恩爱。林语堂先生说:
“生活的智慧,在于逐渐澄清滤除那些不重要的杂质,而保留最重要的部分。”
三十而立,立己成人。在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要尽可能地舍去一些无效的酒局、饭局、牌局,回归自己的小家:对日渐老去的父母,多一些孝顺;对相濡以沫的伴侣,多一些体贴;对活泼可爱的孩子,多一些关爱。家和万事兴,人和财运旺。风雨人生,无论你多大,无论你走多远,家,永远是你温馨的避风港。

 04 

四十岁:取清醒,舍糊涂

嘉靖时期,奸臣严嵩把持朝政多年。期间有不少官员直接上疏弹劾、犯颜直谏,最后或被贬、或被革职。而张居正清楚,这种硬碰硬的方式发挥不了更大价值。于是,他忍辱负重、明哲保身,即便提意见,也能避免情绪化地发生冲突。正是由于张居正的清醒、不冲动,才使得他的仕途一路坦荡。古语有云:
“识时务者,为俊杰。”
四十不惑,当取清醒,舍糊涂:第一,不等,时机转瞬即逝,等来等去往往徒留遗憾;第二,不靠,求人不如求己,不要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第三,不怨,抱怨是一剂毒药,只会大量消耗能量和福气。人到中年,试错成本越来越高。只有时刻保持清醒,才能做出更正确的选择,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活得游刃有余、进退有度。

 05 

五十岁:取天命,舍强求

北宋词人柳永,年轻时素有文才,却屡试不中。归根到底,在于他的词风,非当时主流审美。为此,他不仅与主考官辩论,还在一怒之下写词发泄自己的不满。此后屡屡不中,后来由于录取条件放宽,五十一岁的柳永终于中了进士,可是他却始终官运不济。好在后来柳永想开了,他放下“在政坛大放异彩”的执念。专注于写词,最终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婉约派”佳作。古人常说: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天命已到时,当修一颗平常心:那些爱而不得的人,就放下吧;曾经追而不得的梦,就看开吧。人这辈子,别和任何人过不去,尤其是和自己。余生,不强求,不留恋,不执念,先尽人事,然后听天命。

 06 

六十岁:取自乐,舍纠结

唐代刘禹锡一生,有着一道鲜明的分水岭:30岁前,事事顺心、春风得意;30岁后,颠沛流离、郁郁不得志。他为官40载,却有23年都在被贬官外放。直到晚年时,才被调回了京城。飘浮半生,见惯了人情冷暖、荣辱成败的刘禹锡,终于意识到:争名夺利,都是浮云。于是,他便改变立场、放下抱怨,开始享受生活。《小窗幽记》中说:
“老年人要心闲,闲则乐余年。”
六十耳顺,当取自乐,舍贪婪。不要让闲言碎语,影响自己的心情,也不要让“壮志未酬”,左右当下的状态。可以冲一壶好茶,轻摇蒲扇,感受身边的美好;也可以选一个心仪已久的目的地,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那时你就会明白:放下无谓的追逐,享受够得着的幸福,是如此自在舒畅!

 07 

七十岁:取童心,舍悲叹

古语有云:
“老有少年心,疾病去七分。”
一个有童心的老人,会把生活过得有滋有味,从而焕发青春、收获快乐。反之,若时常郁郁寡欢、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则会暮气沉沉、疾病缠身。人生七十古来稀。我们虽然无法抗拒生命的流逝,却可以通过养一颗童心,来延缓精神的衰老。人至暮年,该如何保持童心呢?一来,常好奇、多体验。不妨学学摄影,留住眼中的春秋夏冬;或者学跳舞,在每一个日升暮落,翩然起舞。当你能玩、会玩时,生活就会变得丰富多彩,帮你找回年轻时的感觉。二来,结童友、拾童美。可以寻一个“忘年交”,和孙辈一起“瞎聊”,一起游戏,感受年轻人的生活方式。也可以重拾爱美之心,管理好自己的体形、面容、精神和气质。丰子恺说:“你若可爱,生活就可爱。”这世间,其实从来就没有大人、老人之分,只有长皱了的“大孩子”和“老小孩”。未来养一颗童心,不悲叹,不落寞,傲视生命的界限,感受世间皆烂漫。生命,每一站都有每一站的风景。人生最好的状态,便是享受好每一个当下,守护好该取的,放下该舍的。正如曾国藩所说:
“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
往后余生,愿你我能不惧岁月蹒跚,坦然面对所有的取舍与得失,自在生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