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老师

2023-06-07 08:40:31

你是幸福的老师

      

 ----在实验小学魏友秀老师名师周活动中的点评发言

      武冈市教科所小学语文教研员 谢友元


       非常感谢美女主持那么隆重的介绍我,我不敢说自己是武冈市小学语文学科的掌门人,但我真的热爱语文。

     因为热爱语文,所以特别迷恋和享受语文课堂,常常因为看到老师的成长而感到特别的欣慰。

      今天听了魏老师执教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感慨良多。

     

       我常在外做讲座,我经常讲的一个观点是:人生的幸福有三个指数:情趣、爱人和作品。我想从这点讲起,来说说我此刻的感受。

       无疑,魏老师一定是一个特别幸福的老师。

       首先,她是个有情趣的人。我不止一次对魏老师说,就年龄而言,魏老师承担名师周活动,已经不具备优势。年过四十五,身体和精力,没法和那些年轻的妺妹们相比。但正是这点,让我尤其敬佩她。已经从教快三十个年头,对教育的热爱,对语文的热情,不曾有半点倦怠。心向远方,志存高远,一直在追求,一生在努力。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在学习和欣赏别人的同时,也在不断地鞭策自己,努力让自己不断进步,常看常新。青春易老,岁月不居,我们没法让自己的容颜一生美丽,但我们可以让自己的生命更有厚度和高度。魏老师说,自从接受了名师周活动的任务,两三个月来,她就没睡过一个安稳觉。梦里梦外,都是语文。这不叫折磨,叫享受,享受课堂,享受教育,享受生命的价值。

        一辈子,一堂课,一堂课,一辈子。

      其次,是爱人。我相信,魏老师一定有一个她爱的人和爱她的人,而这个人,此刻就坐在我们的面前,教科所的初中语文教研员、我的同事邓联煌老师。我曾问邓老师,这两个月来,魏老师为了名师周活动可谓操碎了心,那么,作为丈夫,作为初中语文教研员,每每夜深人静的时候,她在挑灯修改设计,制作课件时,你是怎么陪伴的?他说,没办法,老婆要走向诗和远方,他只有风里雨里,全程护航……

      最后,是作品。一个老师,是否真的幸福,还真的离不开自己的作品。老师的作品,大到一本专著,小到一篇论文。也可以是一堂成功的课,一个精美的课件,一次精巧的设计……

      今天这堂课,就是魏老师一个成功的作品。《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首诗,出自陆游。陆游何许人也?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一生都在力主抗金,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呼吁朝廷收复失地平定中原。六十年间万首诗,大多在叹百姓苦。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前两句抒写祖国山河壮美:“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后两句感叹家园破碎:“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全诗气势磅礴,感情真挚。教学这首诗,如果没让孩子们真正动情动容,就不能算成功。

        教学中,魏老师采取“激趣--审美--入情--迁移”的古诗词教学策略,首先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并借助历代文人歌咏黄河磅礴气势的诗句如:

      李白说--生(齐读):“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刘禹锡说--生(齐读):“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陆游说——生(齐读):“三万里河东入海……”层层递进,反复渲染,叠加认知,引领孩子感受祖国山河壮美。

        这首诗的特点就在于情感跌宕起伏,由大喜至大悲。山河壮美,诗人怎能不为之自豪和喜悦?可是诗人笔锋一转,“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家园破碎,哀鸿遍野,尸横遍地,遗民泪尽……

     

       魏老师抓住时机,恰到好处地播放金人屠掠,百姓惨死,朝廷逃亡的视频,配以二泉映月的音乐和教师声泪俱下的讲解,孩子们早已悲从心起,泪如泉涌……

      社稷灭亡,山河遭殃,家园破碎,生灵涂炭,遗民泪尽,南望王师又一年,又一年,又一年……

      又一年,到底是多少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魏老师适时引出诗人陆游生平和本诗创作背景,诗人出生的第二年,即诗人两岁时北宋灭亡,到诗人68岁创作这首诗,北宋遗民已经盼了66年了,66年啦,2万多个日日夜夜,50多万个小时的等待,3千多万分钟的煎熬呀。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从黑发到白发,从出生到死去都没能盼到啊,怎能不泪尽呢?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又一年,又一年......

       此情此景,怎能不悲?

       

       可是魏老师并没有浅尝辄止,将孩子的情感定格在“悲”字上,她进一步引领孩子思考,南望王师又一年,又一年,又一年,怎么就总也盼不到王师呢?

        王师何在?朝廷何在?

        

       紧接着魏老师出示林升的《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原来朝廷到哪里去了?王师到哪里去了?偏安一隅,苟且偷安去了,醉生梦死去了,夜夜笙歌去了……

        好一派歌舞升平?

           

        真的是歌舞升平吗?魏老师带领学生反复对比着读:

     (生读):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生读):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生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生读):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几时休,几时休……

          

       至此,孩子的情感再也不只是悲,而是由悲到怒,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在痛心北宋遗民的悲惨遭遇的同时,更痛恨南宋王朝不思进取苟且偷生的可耻……

        文似看山不喜平,课因起伏惹人爱。

       我知道魏老师很努力很用心,但课堂像今天这让人感动,还真的让我特别惊喜。我说,这堂课的成功,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它让我们看到了孩子的成长。让孩子的成长肉眼可见,这是课堂的最高境界。在魏老师的引领下,一开始稍显拘谨的孩子逐浙打开了思维,展开了想象,积极发言,善于表达。其中一位女生的发言让人特别动容:“这是一片被风雨击打得支离破碎的土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深爱着脚下这片土地。”

      我发现坐在我身后的孩子哭出声来了,我发现坐在我右手边的学生家长无不动容,尤其是我身旁这位先爷爷,直到此刻,还是泪流满面……

      我想说,今天两位参与评课的学生家长是不是当老师的。从评课的专业程度上看,似乎像是老师。但是我更想听到的,不是当老师的家长的发言,而是当农民工的爸爸妈妈,当医生的爸爸妈妈,当警察的爸爸妈妈,当公务员的爸爸妈妈……我尤其特别想听到家长听了这堂课后的感言是:“魏老师,我把孩子交给你,我放心了,我把孩子送到实验小学,我放心了。”

      今天是5月25日,我没有年轻人那么多奇思妙想,也不懂得520或525之类的风花雪月,但今天一定是个难忘的日子,因为今天,魏友秀老师让我们在座的各位受到了一次文化的浸润,情感的熏陶,精神的洗礼。

      谢谢魏老师,谢谢大家!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