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研之方有所获
2023-09-19 15:08:34
晋熙镇中心学校首届市级立项课
题组经验及成果交流会交流材料
深研之
方有所获
—参加晋熙镇首届市级立项课题交流会有感
晋煕镇中心幼儿园 何银红
熙湖大地的五月,繁花似锦,缤纷绚烂,5月20日,在这个充满烂漫和爱意的日子。我们晋煕镇迎来“晋熙镇首届市级立项课题组经验及成果交流会”。我作为2021年安庆市教育信息技术立项课题《农村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策略研究》课题组的成员,有幸参加这次交流会,在长达近四个小时的时间,我不仅聆听了六个课题主持人关于各自课题的研究开展情况,享用了他们在分享课题研究成果和研究过程辛酸喜悦,而且还谛听了由正高级教师,安徽省特级教师,安庆市王佩平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晋熙镇中心校副校长王佩平为参会人员做了《以课题研究为引领助力教师专业成长》专题讲座。
这是晋熙教育史上一次空前的盛会,六个课题研究项目是跨领域、跨学科、跨学段、跨学校的。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作为一名中青年教师,我感受到了晋熙教育工作者们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与热爱。这种执着使我深深地认识到,我们再也不能做一个佛系的教师,在教育信息化时代,在AI即将来临时代,我们必须提高认识,加强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升自己。而课题研究是推进教育教科研的有力抓手,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优质平台,可以极大地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自己专业成长。
一、主动学习,注重运用
课题研究重在过程,这是参与课题研究老师们的共识。真正参与研究的过程,才能体味研究的酸甜苦辣。为了了解最新最切合实际的理论知识,必须经常研读相关的理论书籍,学习其中的精华理论,追踪先进的理念思想,努力提高自我的研究修养,积极吸收。通过阅读,教师才能客观地把握学生层次,深入地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心理倾向、知识基础、接受能力进行分层设组,用动态、发展的观点对待学生,随时注意学生的发展变化,做出必要的层次调整。2022年12月,我有幸接到课题组教科研任务,我的《狐狸和乌鸦》参加“徐桥镇、晋熙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融合联合研讨活动”,我一接到任务,课题组立马组织专家和我一起,帮分析教材,指导我根据学情书写教学设计,分析重难点,指导在幼儿教学过程中怎样有效融合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我预设了孩子们对陌生老师上课时的课堂反应和氛围,如害羞、胆怯、紧张、拘谨等。于是,我给孩子们准备了见面礼——一大袋零食;让班主任老师介绍我这位想和他们做音乐游戏的新朋友;新朋友想记住每一位小朋友的名字,并且听听孩子们的动听歌声,等等。在这样一系列的“拉近距离”的铺垫后,孩子们的脸上重现了灿烂、纯真、友好的笑容,为接下来的音乐游戏做足了心理和情绪准备。
设立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使各类学生各有所获,兴趣和自信心都得到提高,就能在各自的区域内得到充分的发展,使每一次学习后都有一种成功感在激励着自己,不断获取成功,在递进中得到一种轻松、愉悦、满足的心理体验。在AB结构的音乐游戏《狡猾的狐狸在哪里》中,让孩子们在“鸡窝里”“鸡窝附近”“草地上”寻找“狡猾的狐狸”,一边做律动感受音乐,一边想着往回跑,感受游戏带来的紧张刺激感,激发再次取得成功的欲望,从而增强学习音乐的兴趣和信心。
二、积极参与,勇于实践
平时不管多忙多累,我总能认真及时完成课题组布置的各项研究任务。尤其是针对其中的问题研究,需要进行深入地学习与思考,力求在实践摸索中找到答案。在研究中,如果发现学生基础差异特别大,在设计问题时就要做到有意识地把它分成
A.B、C
三层,其中基础性问题以复习类、基本类的问题,面向暂困学生;中档题则面向中等学生;难度大的问题,通过用比较、分析等思维方法才能解决的问题,面向优等学生。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某次教学上完成既定的学习目标。同时,对学生回答的问题,要做到在情感激励上给予分层对待,当学生做出圆满的、富有创造性的、有独到见解的回答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例如“很好”“真棒”“好极了”“很有创见”等言语;对于质量不高的回答则用“好的”“嗯”等词语来表明还不完全正确,尚有讨论的余地;对不能做出答案或回答有错误的,可以适当投出期待的眼神,说:“你先坐下,听听别人的意见,好吗?”其他同学回答后,再次请前者重复一遍,大家加深印象。这样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能面向全班同学大胆地答问,增强了他们主动参与的自信心。另外,完成作业也分层次,不仅体现在量的方面(诸如知识的多少,思维成分的多少等),而且也包含在质的方面(诸如知识的深浅,思维水平的高低等)。使课题研究成为实实在在的研究,不搞半点虚假。
三、乐于反思,重在实效
“教育反思”是教师对自身教育观念及行为的认识、监控和调节。在课题研究整个过程中必须培植“反思”意识,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与行为,这样才能及时发现问题,不断自我调整、自我建构,从而使课题研究自始至终都保持活力,不偏离研究方向。我常常进行反思。我们注重细节反思,在我们的研究过程中,教师要时时反思,处处反思,抓住稍纵即逝的教育“、木作”,进行深度思考,留住教育的“记忆”,形成智慧性积累,从而提升课题研究的洞察力。
我们注重阶段反思,课题研究不是短暂的,断裂的,它是连续的,系统的。我们在反思的时候也可以按照自己的研究进度,按阶段进行反思,形成系列反思。例如,如何处理好“放”与“收”的关系,是我们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放,要放而有据即在学生分析理解新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应提供给学生明确的目标和思维导向,否则,学生就可能误入歧途,甚至南辕北辙,与要到达的目标背道而驰。放而有度,提问应考虑教材的重难点以及学生的认识水平。放而有序,每一个问题,都应该是一条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知识链。收,要收得及时。估计学生将知识领会的差不多的时候,便及时进行综合和归纳。收得如果及时,对于那些思维敏捷、理解速度快学生是一种及时的肯定、鼓励,而对于那些思维较为迟钝,理解速度慢的学生来说也是一种及时的解惑。收的要准确。教师的归纳综合,要恰如其分地提示知识要点,要高屋建瓴,高度集中地揭示活动的有关内容。放与手实际也是一门艺术,是由知识与方法综合而成的艺术。它要求教师专业知识要精深,教学方法要合理,才能放得从容,收得潇洒,从而达到出神入化的地步。
这次的报告会不仅提高了我自己的教育理念,增强了我在以后教学实践中的信心,还会促进我多看书多学习,多了解最新的教育、教学信息,从而逐渐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教育科研实践活动不但转变我们的教育观念,而且更重要的是能让我们养成一种用新的教育理念去审视自己的日常工作的习惯,自觉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手段,进行反思教学,为自己的教学所用,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发展。
作者简介
何银红,女,一级教师,现任教于太湖县晋熙镇中心幼儿园,安庆市《农村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策略》课题组成员。2022年4月,在晋熙镇中心学校信息技术2.0整校推进“四个一”材料综合评选中荣获二等奖;2022年4月,被评为晋熙镇首届教科研项目评审评委库成员;2021年7月,被评为安庆市第四届中小学骨干教师;2021年7月,“一日生活中的德育渗透”活动案例--《爱的种子,正在悄悄发芽》,荣获市级三等奖;2021年9月被评为晋熙镇第二届先进教研个人;2020年9-12月,参加校际公开课--大班语言《长颈鹿不会跳舞》;2020年10月,幼儿自主游戏《椅子乐园》荣获太湖县优质课课例二等奖;2020年9月,《做一名合格的幼教人》在园内普通话比赛中荣获一等奖;2018年8月,被评为“望江县第四届学前教育学科带头人”;2017年6月,论文《论幼儿自主选择性游戏中的矛盾冲突》获市级三等奖;2016年《老师,我还没画完》发表在《现代幼教》CN34-1266/G47、8期;2016年9月,望江县人民政府授予“优秀教师”荣誉称号。课例《想吃苹果的鼠老弟》荣获 2022年安庆市学前教育优质课评选市级二等奖。
深研之方有所获
晋熙镇中心学校首届市级立项课
题组经验及成果交流会交流材料
深研之 方有所获
—参加晋熙镇首届市级立项课题交流会有感
晋煕镇中心幼儿园 何银红
熙湖大地的五月,繁花似锦,缤纷绚烂,5月20日,在这个充满烂漫和爱意的日子。我们晋煕镇迎来“晋熙镇首届市级立项课题组经验及成果交流会”。我作为2021年安庆市教育信息技术立项课题《农村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策略研究》课题组的成员,有幸参加这次交流会,在长达近四个小时的时间,我不仅聆听了六个课题主持人关于各自课题的研究开展情况,享用了他们在分享课题研究成果和研究过程辛酸喜悦,而且还谛听了由正高级教师,安徽省特级教师,安庆市王佩平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晋熙镇中心校副校长王佩平为参会人员做了《以课题研究为引领助力教师专业成长》专题讲座。
这是晋熙教育史上一次空前的盛会,六个课题研究项目是跨领域、跨学科、跨学段、跨学校的。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作为一名中青年教师,我感受到了晋熙教育工作者们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与热爱。这种执着使我深深地认识到,我们再也不能做一个佛系的教师,在教育信息化时代,在AI即将来临时代,我们必须提高认识,加强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升自己。而课题研究是推进教育教科研的有力抓手,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优质平台,可以极大地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自己专业成长。
一、主动学习,注重运用
课题研究重在过程,这是参与课题研究老师们的共识。真正参与研究的过程,才能体味研究的酸甜苦辣。为了了解最新最切合实际的理论知识,必须经常研读相关的理论书籍,学习其中的精华理论,追踪先进的理念思想,努力提高自我的研究修养,积极吸收。通过阅读,教师才能客观地把握学生层次,深入地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心理倾向、知识基础、接受能力进行分层设组,用动态、发展的观点对待学生,随时注意学生的发展变化,做出必要的层次调整。2022年12月,我有幸接到课题组教科研任务,我的《狐狸和乌鸦》参加“徐桥镇、晋熙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融合联合研讨活动”,我一接到任务,课题组立马组织专家和我一起,帮分析教材,指导我根据学情书写教学设计,分析重难点,指导在幼儿教学过程中怎样有效融合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我预设了孩子们对陌生老师上课时的课堂反应和氛围,如害羞、胆怯、紧张、拘谨等。于是,我给孩子们准备了见面礼——一大袋零食;让班主任老师介绍我这位想和他们做音乐游戏的新朋友;新朋友想记住每一位小朋友的名字,并且听听孩子们的动听歌声,等等。在这样一系列的“拉近距离”的铺垫后,孩子们的脸上重现了灿烂、纯真、友好的笑容,为接下来的音乐游戏做足了心理和情绪准备。
设立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使各类学生各有所获,兴趣和自信心都得到提高,就能在各自的区域内得到充分的发展,使每一次学习后都有一种成功感在激励着自己,不断获取成功,在递进中得到一种轻松、愉悦、满足的心理体验。在AB结构的音乐游戏《狡猾的狐狸在哪里》中,让孩子们在“鸡窝里”“鸡窝附近”“草地上”寻找“狡猾的狐狸”,一边做律动感受音乐,一边想着往回跑,感受游戏带来的紧张刺激感,激发再次取得成功的欲望,从而增强学习音乐的兴趣和信心。
二、积极参与,勇于实践
平时不管多忙多累,我总能认真及时完成课题组布置的各项研究任务。尤其是针对其中的问题研究,需要进行深入地学习与思考,力求在实践摸索中找到答案。在研究中,如果发现学生基础差异特别大,在设计问题时就要做到有意识地把它分成 A.B、C 三层,其中基础性问题以复习类、基本类的问题,面向暂困学生;中档题则面向中等学生;难度大的问题,通过用比较、分析等思维方法才能解决的问题,面向优等学生。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某次教学上完成既定的学习目标。同时,对学生回答的问题,要做到在情感激励上给予分层对待,当学生做出圆满的、富有创造性的、有独到见解的回答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例如“很好”“真棒”“好极了”“很有创见”等言语;对于质量不高的回答则用“好的”“嗯”等词语来表明还不完全正确,尚有讨论的余地;对不能做出答案或回答有错误的,可以适当投出期待的眼神,说:“你先坐下,听听别人的意见,好吗?”其他同学回答后,再次请前者重复一遍,大家加深印象。这样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能面向全班同学大胆地答问,增强了他们主动参与的自信心。另外,完成作业也分层次,不仅体现在量的方面(诸如知识的多少,思维成分的多少等),而且也包含在质的方面(诸如知识的深浅,思维水平的高低等)。使课题研究成为实实在在的研究,不搞半点虚假。
三、乐于反思,重在实效
“教育反思”是教师对自身教育观念及行为的认识、监控和调节。在课题研究整个过程中必须培植“反思”意识,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与行为,这样才能及时发现问题,不断自我调整、自我建构,从而使课题研究自始至终都保持活力,不偏离研究方向。我常常进行反思。我们注重细节反思,在我们的研究过程中,教师要时时反思,处处反思,抓住稍纵即逝的教育“、木作”,进行深度思考,留住教育的“记忆”,形成智慧性积累,从而提升课题研究的洞察力。
我们注重阶段反思,课题研究不是短暂的,断裂的,它是连续的,系统的。我们在反思的时候也可以按照自己的研究进度,按阶段进行反思,形成系列反思。例如,如何处理好“放”与“收”的关系,是我们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放,要放而有据即在学生分析理解新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应提供给学生明确的目标和思维导向,否则,学生就可能误入歧途,甚至南辕北辙,与要到达的目标背道而驰。放而有度,提问应考虑教材的重难点以及学生的认识水平。放而有序,每一个问题,都应该是一条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知识链。收,要收得及时。估计学生将知识领会的差不多的时候,便及时进行综合和归纳。收得如果及时,对于那些思维敏捷、理解速度快学生是一种及时的肯定、鼓励,而对于那些思维较为迟钝,理解速度慢的学生来说也是一种及时的解惑。收的要准确。教师的归纳综合,要恰如其分地提示知识要点,要高屋建瓴,高度集中地揭示活动的有关内容。放与手实际也是一门艺术,是由知识与方法综合而成的艺术。它要求教师专业知识要精深,教学方法要合理,才能放得从容,收得潇洒,从而达到出神入化的地步。
这次的报告会不仅提高了我自己的教育理念,增强了我在以后教学实践中的信心,还会促进我多看书多学习,多了解最新的教育、教学信息,从而逐渐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教育科研实践活动不但转变我们的教育观念,而且更重要的是能让我们养成一种用新的教育理念去审视自己的日常工作的习惯,自觉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手段,进行反思教学,为自己的教学所用,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发展。
作者简介
何银红,女,一级教师,现任教于太湖县晋熙镇中心幼儿园,安庆市《农村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策略》课题组成员。2022年4月,在晋熙镇中心学校信息技术2.0整校推进“四个一”材料综合评选中荣获二等奖;2022年4月,被评为晋熙镇首届教科研项目评审评委库成员;2021年7月,被评为安庆市第四届中小学骨干教师;2021年7月,“一日生活中的德育渗透”活动案例--《爱的种子,正在悄悄发芽》,荣获市级三等奖;2021年9月被评为晋熙镇第二届先进教研个人;2020年9-12月,参加校际公开课--大班语言《长颈鹿不会跳舞》;2020年10月,幼儿自主游戏《椅子乐园》荣获太湖县优质课课例二等奖;2020年9月,《做一名合格的幼教人》在园内普通话比赛中荣获一等奖;2018年8月,被评为“望江县第四届学前教育学科带头人”;2017年6月,论文《论幼儿自主选择性游戏中的矛盾冲突》获市级三等奖;2016年《老师,我还没画完》发表在《现代幼教》CN34-1266/G47、8期;2016年9月,望江县人民政府授予“优秀教师”荣誉称号。课例《想吃苹果的鼠老弟》荣获 2022年安庆市学前教育优质课评选市级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