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教科院|安徽省小学道德与法治专题教学研讨活动在濉溪县顺利举行
2023-04-26 10:35:07
为推进《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理念落地落实,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探索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评价方式,努力实现“教-学-评”一致性,4月21日,安徽省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研讨活动在濉溪县第一实验学校举行,本次活动的主题是:聚焦评价,发展核心素养。来自全省16个市及濉溪县的近500名思政课教师、教研员等参加本次活动。 此次活动由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淮北市教育局承办、濉溪县教育局和濉溪县第一实验学校协办。
01
课题展示和专家点评
研讨活动由淮北市濉溪县教研员吴彬主持。在第一阶段的课例展示与观摩环节中,濉溪县第一实验学校陈胜男、马鞍山市九村小学孙亦萌、合肥市南门小学森林城校区李心怡三位教师分别呈现了精彩纷呈的研讨课例。
《科技让梦想成真》
陈胜男老师向与会教师展示课例《科技让梦想成真》。陈老师注重评价视角转换,实现新课标理念落地。勾联旧知,以学习测评单的形式体现前后课时的连续性;依学情创设真实任务情境——招募科普活动周策划员;在绘制人类飞天历程、中国航天发展历程中注重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精心设计自评单、小组评价单,评价单以核心素养为暗线,以学习过程为明线,关注学生知识、情感和行为表现,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和改进功能。
《美丽文字 民族瑰宝》
孙亦萌和李心怡老师对《美丽文字
民族瑰宝》这一课进行了同课异构。孙老师由汉字博物馆的情境创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带领学生感受汉字形体的灵动有趣;小组合作探究感受汉字中蕴藏的民族智慧;聆听汉字故事中感受其蕴含的中华文化,在流传中感受汉字独特的魅力,激发学生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孙老师重视与学生建立亲密的师生关系,尤其重视课堂上的平等对话,通过亲切、真诚的评价语言构建尊重平等的学习氛围。
李心怡老师则注重核心素养在教学过程中的落实,借助感受汉字之美、寻汉字之韵、铸汉字之魂等环节,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精心设计"文化传承章"贯穿课堂始终,在体验活动中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在小组评价中实现多元主体的评价,同伴关注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最真实的状态,实现“为了学习的评价”“作为学习的评价”的发展。
随后,马鞍山市教研员李瑜乔、合肥市教研员徐文墙、淮北市教研员房丽丽分别进行了点评和指导。
专家点评
02
专家讲座
下午,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沈晓敏作了题为《指向核心素养的道德与法治课堂转型》的专题讲座。沈教授的讲座以理论结合实践,围绕以下主题展开:
什么是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转型; 为什么可以如此转型;
课堂究竟该如何转型。整场讲座中,用实践案例向老师们展示了何为低效的课堂教学,提供了非常清晰的可操作性的高效课堂实践路径;用相关的理论阐述了背后学理性的思考及理论依据。
03
研讨启新篇
短短一天的教学研讨活动向与会教师呈现了教学评价视角的转变与新课标的创新实施,探讨表现性评价等多种评价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鼓励教师进行逆向教学设计的尝试,研讨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如何设计任务和评价规则,提高评价的全面性、准确性和针对性。本次研讨将正式拉开我省关于小学思政课堂评价研究的序幕,努力实现“教-学-评”一致性,为推进我省小学思政课程高质量发展打下基础。
省教科院|安徽省小学道德与法治专题教学研讨活动在濉溪县顺利举行
为推进《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理念落地落实,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探索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评价方式,努力实现“教-学-评”一致性,4月21日,安徽省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研讨活动在濉溪县第一实验学校举行,本次活动的主题是:聚焦评价,发展核心素养。来自全省16个市及濉溪县的近500名思政课教师、教研员等参加本次活动。 此次活动由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淮北市教育局承办、濉溪县教育局和濉溪县第一实验学校协办。
01
课题展示和专家点评
研讨活动由淮北市濉溪县教研员吴彬主持。在第一阶段的课例展示与观摩环节中,濉溪县第一实验学校陈胜男、马鞍山市九村小学孙亦萌、合肥市南门小学森林城校区李心怡三位教师分别呈现了精彩纷呈的研讨课例。
《科技让梦想成真》
陈胜男老师向与会教师展示课例《科技让梦想成真》。陈老师注重评价视角转换,实现新课标理念落地。勾联旧知,以学习测评单的形式体现前后课时的连续性;依学情创设真实任务情境——招募科普活动周策划员;在绘制人类飞天历程、中国航天发展历程中注重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精心设计自评单、小组评价单,评价单以核心素养为暗线,以学习过程为明线,关注学生知识、情感和行为表现,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和改进功能。
《美丽文字 民族瑰宝》
孙亦萌和李心怡老师对《美丽文字 民族瑰宝》这一课进行了同课异构。孙老师由汉字博物馆的情境创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带领学生感受汉字形体的灵动有趣;小组合作探究感受汉字中蕴藏的民族智慧;聆听汉字故事中感受其蕴含的中华文化,在流传中感受汉字独特的魅力,激发学生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孙老师重视与学生建立亲密的师生关系,尤其重视课堂上的平等对话,通过亲切、真诚的评价语言构建尊重平等的学习氛围。
李心怡老师则注重核心素养在教学过程中的落实,借助感受汉字之美、寻汉字之韵、铸汉字之魂等环节,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精心设计"文化传承章"贯穿课堂始终,在体验活动中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在小组评价中实现多元主体的评价,同伴关注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最真实的状态,实现“为了学习的评价”“作为学习的评价”的发展。
随后,马鞍山市教研员李瑜乔、合肥市教研员徐文墙、淮北市教研员房丽丽分别进行了点评和指导。
专家点评
02
专家讲座
下午,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沈晓敏作了题为《指向核心素养的道德与法治课堂转型》的专题讲座。沈教授的讲座以理论结合实践,围绕以下主题展开: 什么是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转型; 为什么可以如此转型; 课堂究竟该如何转型。整场讲座中,用实践案例向老师们展示了何为低效的课堂教学,提供了非常清晰的可操作性的高效课堂实践路径;用相关的理论阐述了背后学理性的思考及理论依据。
03
研讨启新篇
短短一天的教学研讨活动向与会教师呈现了教学评价视角的转变与新课标的创新实施,探讨表现性评价等多种评价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鼓励教师进行逆向教学设计的尝试,研讨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如何设计任务和评价规则,提高评价的全面性、准确性和针对性。本次研讨将正式拉开我省关于小学思政课堂评价研究的序幕,努力实现“教-学-评”一致性,为推进我省小学思政课程高质量发展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