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注】数学为什么这么难?听太中老校长话高考!

(2022-06-17 09:24:49)
分类: 学习情况
讲述热点事件,聚焦生活百态关注本土资讯,聆听“太湖之声”


主持人刘世恒:甘甘,今年高考刚刚结束一个星期了,这么多天以来,高考的最热议话题就是数学太难!主持人甘甘:是啊,大家都说2003年是史上最难,对于看样子今年才是。把孩子们都考哭了。主持人刘世恒:今天就这个话题,我们邀请的嘉宾是潘德安校长。潘校长是原安徽省太湖中学校长,已于今年3月正式退休,他已经从教40年,曾经是安庆市第九届党代会代表,安徽省语言学会会员、安庆文学艺术联合会会员、赵朴初研究会会员。1991年获“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2007年获“安庆市名校长”荣誉称号。安徽省第十二届人大代表。淮南师范学院客座教授。今天就请他和我们太湖的市民朋友们一起来聊一聊高考数学难的话题。嘉宾:主持人好!听众朋友们,太湖融媒+的抖音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潘德安,很高兴在这里和大家见面。


主持人刘世恒在7日下午考完的高考数学一直占据热搜榜!据南都N视频报道有考生表示数学难到想趴在地上哭……


主持人甘甘有一名考生还表示“这三年来的所有高考卷我都没有做过一张有这张一半难的证明我学得不太深刻……”我猜测呢,这小伙子最后应该分数不低。我们太湖今年高考的情况也大致相同,都是普遍反映高考数学的难,潘校长,您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呢?

嘉宾:确实,我也看到各种媒体的讨论,吐槽今年数学如何如何难,尽管我是语文老师,谈数学我不专业,但在高考结束后我和少数考生、一些数学老师都有过交流,大家比较一致的结论是今年数学确实比较难,具体表现就是材料比较新,运算量不小,很多同学没能在规定时间内完卷。大家都知道,今年和明年是高考的过渡期,今年高考数学出现的这种趋势值得高度重视,说句题外话,今年的语文试卷同样新意满满,开始了比较大的变脸。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在以后的高中教学中要高度关注课改的要求,老师和学生要关注新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任务落实到位。作为具有选拔功能的高考,题目难才能体现梯度,也不违背高考的公平原则。其实,由于个人心理预期不同,考卷难不难对于每个考生的具体感受并不完全一致,教育部教育考试院专家在对2022年高考数学试题的解析中指出:2022年高考数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体现高考改革的要求。试卷突出数学学科特点,强化基础考查,突出关键能力,加强教考衔接,服务“双减”政策实施,助力基础教育提质增效。2022年高考数学命题坚持思想性与科学性的统一,发挥数学应用广泛、联系实际的学科特点,设置真实情境,命制具有教育意义的试题,发挥数学考试的教育功能和引导作用。


主持人刘世恒“全国高考卷数学难出天际”“今年高考数学难”依然占据了各大网络平台热榜前列。甚至有网友留言称“今年数学出卷思路,文科生当理科生,理科生当华罗庚”。潘校长,您是怎样理解这些网友们的言论的呢?

嘉宾:高考数学考试试题、考试难易度也频频登上热搜,考生普遍反应是比较难的,数学试卷平均难度达到了几年来的最高。今年试题之难,体现为重视数学学科高考的综合性、创新性的考查,重视数学学科素养与关键能力的考查,突出理性思维的考查。在试题的难度设计上不仅有层次性,而且体现在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方法的综合性、探究性和创造性等方面,试题有较强的区分度,全面体现数学学科高考的选拔性功能。


主持人甘甘潘校长,今年的高考数学的题量相比以往是不是多了一些呢?有很多考生表示没有做完?

嘉宾:这些情况是有的。考题中没有出怪题、偏题,更不回避“必考点”,但却在命题角度、方法、题型上下足了功夫。考生感觉题型也熟悉、考的是基础,给人一种简单之感,但做起来又需要用大量时间去计算。试题既考查了考生对知识的掌握、解题技巧的运用,又考查了考生对时间的把握,同时也考查了考生的心理抗压能力,看出今年的数学试题新颖有创意。此套试题从高考数学评价体系出发,贴近中学数学教学实际的一贯命题思路,整体符合高考改革的理念,对协同推进新高考综合改革、引导中学数学教学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主持人刘世恒光明日报记者第一时间从教育部教育考试院了解到,2022年高考数学试卷突出数学学科特点,强化基础考查,突出关键能力,加强教考衔接,服务“双减”政策实施,助力基础教育提质增效。潘校长,请您跟我们的听众朋友们,说一说今年的高考数学考察了哪些方面的能力,好吗?

答:



嘉宾:好的。今年的高考数学考察的能力,有以下几个方面:

设置现实情境 考查综合能力。高考数学命题坚持思想性与科学性的统一,发挥数学应用广泛、联系实际的学科特点,设置真实情境,命制具有教育意义的试题,发挥数学考试的教育功能和引导作用。

第一,设置优秀传统文化情境。

第二,设置社会经济发展情境。

第三,设置科技发展与进步情境。

创新试题设计 加强教考衔接。高考数学依据课程标准命题,深化基础考查,突出主干知识,创新试题设计,加强教考衔接,发挥高考试题对中学教学改革的引导和促进作用。

第一,依据课程标准。

第二,加强主干考查。

第三,创新试题设计。

加强素养考查 发挥选拔功能。数学科高考加强学科核心素养考查,强化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深入考查关键能力,优化试题设计,发挥数学科高考的选拔功能,助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第一,加强思维品质考查,增强思维的灵活性。

第二,加强关键能力考查,增强试题的选拔性。

主持人刘世恒的确这些都体现了新高考的一些理念,和我们国家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方向,起到了一个引导作用。我看到在网上有一段高考后的学生采访是这样的。这位考生说:“我考完数学都崩溃了,本来平时考试数学成绩还是挺不错的,但是今年考完数学之后,都麻了,好多题目都挺抽象的。就是那种让你看上去挺简单,但是做起来就不简单那种题目。我做完选择,和填空,感觉有一半都是在蒙的。做到大题部分,第一道还可以,第二道就有点难搞了,最后两个大题,也是做的不怎么样,只写了第一问,都感觉有点危险可能不对。”


主持人甘甘还有一位考生是这样说的,“我觉得今年的题目,出的很刁钻,也很难。它刁钻在,看着题目感觉也挺熟悉的,自己好像也做过,但是做起来的话就特别难,题目特别新颖,但又感觉考的是基础。这张试卷出的真不愧是高考的试卷。”很多人都说今年高考数学难,明年可能会更难!潘校长,针对这样的推测,有没有一定的道理呢?

嘉宾:总体上讲,今年全国甲卷的数学试卷还是很难的啊,都说全国卷不算难,相比往年,其实全国卷的数学是有点难了。这背后,是大国之战的深度较量,国家科研教育的重大转型——让对数学真正有兴趣的数学顶尖的学子,能真正到最好的高等学府深造,为科研打下牢固的基础。

而在这种考量下,并不影响数学基础差的学生。除了数学尖子外,对于其他考生来说,要难大家都难,基本不会影响高考选拔的公平性。


主持人刘世恒是的呀,难,大家都难,高考数学难度加大,是不是就是为了选拔出国家的研发专业领域人才呢?潘校长,请您和我们的听众朋友和抖音观众朋友们说一说,高考改革后数学学科发展的一个趋势?

嘉宾:说到趋势,这个话题太大,我还是来说一个例子吧。我们的总理李克强一直高度重视数学工作。在 2019 年 9 月 2 日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和 2020 年 7 月 15 日部署深入推进“双创”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的讲话就谈到有关于数学的问题。我接下来说的都是他的发言稿里节选的,我很喜欢,分享给太湖的学生们吧。

“基础研究决定一个国家科技创新的深度和广度,‘卡脖子’问题根子在基础研究薄弱。”

“基础研究站得稳不稳,站得牢不牢,直接关系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的未来。”

“基础研究没有捷径可走。要有十年磨一剑的专注精神,潜下心来把冷板凳坐热。数学则是基础研究的基础,是其他科学研究的主要工具。”

“大家回想一下,当年恢复高考不久,一篇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激励了整整一代人。那时人人求知若渴,只想把‘失去的十年夺回来’。全社会也认识到,我们落后了,首先是数学等基础研究落后了,要奋力追赶回来。”

“‘杰青’基金要打造改革‘试验田’,发挥示范作用,向青年科学家倾斜,让更多更年轻的科学家受益,大幅提高‘杰青’基金间接费特别是‘人头费’比例,探索建立青年科研人员自主合理使用经费承诺制,相关部门在管理上要开辟绿色通道。”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的青年科学家要起到带头表率作用,发挥自身榜样力量,引导更多青年崇尚科学、热爱科学,心无旁骛从事科学。

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尊重科研规律,遵守科学伦理,既鼓励奇思妙想,又力戒浮躁,坚持严谨求实。探索把“杰青”基金当作国家“风投基金”来使用,既促进创新,又宽容失败,激励更多科技人员特别是青年人才勇闯科研“无人区”,催生更多科技“奇果异香”,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人是有智慧的,只要我们勇于打破一些僵化的条条框框,就能释放巨大的创造力。”“我们既要鼓励更多的人投身创业创新,同时要注重引导青少年潜心研究基础理论,为提升国家创新能力夯实基础。”


主持人甘甘潘校长,听了您的这些精彩解析,相信听众朋友和抖音观众朋友们都已经能对高考数学难易程度趋于难的发展趋势,有一定的理解了。

嘉宾:再来说一说一个最现实的例子,自华为被卷入中美贸易战以来,美国对中国的高科技企业展开全面围猎。而体现出来的问题有三点:一是落后就会挨打,国家必须强大;二是教育是根本;三是当今国与国的竞争主题是科技。此次贸易战中,华为CEO任正非一直冷静对待,其实他做了很多准备应对,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人才储备。他说,华为至少有700名数学家、800多名物理学家、120多名化学家、6000多名基础研究专家、6万多名各种高级工程师和工程师。但是这些人才大多是来自国外的。经过此次贸易战,国家越来越重视数学、物理、化学这三科的人才培养。新高考改革,乃至具体的试卷,都开始体现了顶层的这种战略考量。


主持人刘世恒是啊,这些国与国之间的较量,也应该让我们中国人清醒地认识到,世界强国必是数学强国。这才是中美贸易战最大的启示。

嘉宾:是的。美国的科技为什么那么进步呢,从人上来讲,美国汇集了全世界最优秀的科学家于一个国家,尤其二战胜利后,美国“抓”了大量科学家与科学研究成果“据为己有”。那么,这些科技背后其实就是依靠的基础学科---数学。所以,马克思说:“一门科学只有当它达到了能够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算真正发展了。”在前几次科技革命中,数学大都起到先导和支柱作用。

前不久,法国数学家洛朗·拉福格宣布加入华为工作,他是全球顶级数学家之一,入职华为之后首次亮相吸引了世界高度关注。洛朗·拉福格1984、1985年连续两次拿下了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IMO)的银牌,2000年起他担任法国高等科学研究所数学教授,2002年获得了数学界的诺贝尔奖——菲尔兹奖,2003年成为法兰西科学院院士。洛朗·拉福格与华为的合作始于2017年,此前开展了为期2年的拓扑理论研究,2019年他创建了华为代数几何学讲座,现在加入华为之后也将继续展开研究。此外,华为在法国设立的拉格朗日研究中心还有3位顶级数学家,分别是法国高等科学研究所的马克西姆·孔采维奇、苏黎世理工的阿莱西奥·菲加利以及法兰西学院的皮埃尔-路易斯莱恩斯。3人也均为菲尔兹奖得主。华为全球的研究中心不止有4位数学家。此前,华为创始人任正非介绍称,做芯片光砸钱不行,企业更需要物理学家数学家等。任正非说我们自己在编的 15000 多基础研究的科学家和专家是把金钱变成知识,我们还有 60000 多应用型人才是开发产品,把知识变成金钱。



主持人甘甘是啊,世界强国必是数学强国,所有的家长和考生如果明白了句话的含义,就自然理解了高考数学难背后的社会意义。潘校长,去年,清华大学举行110周年校庆的时候,您应清华大学邀请,参加清华大学太中衔接人才选拔与培养论坛等系列活动,还有北大2021年毕业典礼,您也被邀请去参加了,您在活动的现场感受到了什么了呢?

嘉宾:活动现场很隆重,很大气,很震撼。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都是我国“强基工程”的重地,两所学校厚重的科技文化底蕴,才是吸引我们太湖学子的地方,大太中是两所顶尖高校的优秀生源基地,相信今年太中的又会有大批的学生被两校录取,继续书写太湖的荣光。


主持人刘世恒这一次高考数学难上热搜榜第一,紧随其后的就是数学“韦神”,所以,我们的国家需要更多“韦神”这样的人,高考时有“韦神附体”的美好希望,不能只是停留在幻想,而是我们的国家需要更多的韦神。我们的节目就要接近尾声了,潘校长,您还有什么相对我们的市民朋友们说的吗?

嘉宾:希望我们所有太湖的学生们都脚踏实地地学习,制定正确的学习目标,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长大了,就能在各个领域,为我们的国家,为我们的家乡太湖去工作,去贡献自己的美好青春。最后祝各位听众朋友们、太湖的市民朋友们身体健康,合家欢乐!


来  源:太湖新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