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二部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活动的创设

(2019-03-31 17:57:01)
分类: 思品教学

第二部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活动的创设

教学活动的创设讲白了就是一节课我们怎么上。我们不讲对这节课对课标的认识(因为这门学科课标还没有出来,我们只有2011版的思品课标)情境指的一种教学方法。在这种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活动情境的创设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的要求,努力使教学进入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创设开放、互动、活泼的教学情景,营造自由、民主、愉悦的课堂气氛,给学生充分参与的机会,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去观察、去探索、去得出结论。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只是指导者、支持者、合作者,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让学生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创设活动情境可以让理论知识变得生动直观,学生吸收这些内容的综合实效会更高,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会更强。

但凡是真正的公认的好课,一定是重视教学情境以及活动的创设,让学生获得真实深刻的情感体验,而绝对不是空洞的说教或者情境活动创设不够。

三、如何创设

那么,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活动应该怎样创设呢?这里既要遵循共性原则又要遵循个性原则,个性原则指要关注不同年龄段,不同年级,不同类型的课程。共性原则指在活动创设中关注学科的生活性原则,开放性原则,综合性原则,活动性原则。

1、生活性原则。人的道德品行总是在生活中得以体现,所以道德教育离不开生活,生活的过程就是道德学习的过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需从儿童的整体生活出发,在进行生活教育、社会常识教学的同时自然地进行道德法治教育。因此,道德与法治课的活动创设,必须坚持贴近学生生活的原则。贴近生活性原则的教学设计,其素材源于生活,设计的教学过程能提升生活,最后实现的教学宗旨是指导学生的生活。在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和教材主题教育思想的前提下,结合本地本班学生的当时当地的社会生活实际,设计可行而具科学性的课堂教学活动预案。

2、开放性原则。开放性就要求活动的创设对于教学内容在进行选择的过程中,要进行教材的拓展,一方面选择对于儿童学生既有意义,又感兴趣的题材。对于课程活动的时间则需要基于实际的情况,允许进行时间的科学的调整,从而使得教学能够得到延伸。教学活动的空间应该突破教材使用的局限,突破教室的局限。

3、综合性原则。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内容极为广泛,包罗万象,综合了政治、经济、社会、历史、地理等多门学科知识。以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为三条轴线,涵盖了品德教育、劳动教育、社会教育和科学教育等多方面内容,它犹如一个生活万花筒,为学生呈现出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旨在引导学生学会积极健康、快乐地有意义地生活。这要求我们在教学活动的创设中要立足于学生“学”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引导,鼓励学生多角度看问题,学会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帮助学生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轻松认识世界,认识生活,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4、活动性原则。小学生最喜欢的课程是活动课。活动课以多彩的课程内容,活泼的授课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课堂上学生们不喜欢反复出现的老面孔,这要求我们在活动的创设方式上不断更新!我们的活动化、生活化教学就是将活动课、情景剧的形式引入到课堂,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课堂上可以使用“小品表演”“快乐竞答”、“挑战高手”、“芝麻开门”、“幸运52”“智力快车”等电视节目形式,也可以用 “圆桌会议”、“小学生辩论会”、“开心家庭组合”等比赛形式,还可以用 “小小法庭”、“知识银行”、“我来当老师”“今天我是班长”模拟形式等等进行授课,还可以走出教室,走上田野、街头、工厂、社区等都会取得很好的效果。例如,在小品表演中,学生们从分角色表演体会中学得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在“小小法庭”上,学生们懂得用自己的理解审判那些不道德、不讲诚信、破坏环境、猎杀动物等行为,他们可以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来诠释小学生的思想境界;也可以让孩子走上街头当一次交警,走到田间第一回农民,走回家庭当一天家庭主妇等,相信这样的课收效一定很大。

下面我把课分成几个部分来汇报

一精彩的导入。

课程要的孩子感兴趣就要让孩子有新鲜感,有神秘感。那么在导入部分的设计就要很有技术性如:

第一次

钱该怎么花

二整体的设计

陈由甲

同课异构两节

三资源的利用

中国食文化

火警119

四绘本的使用

同课异构

五童真童趣的利用

操作活动

中国食文化

119

在这里举林燕校长执教的《我的第一次》这

节课的教学设计来作为一个案例说明。这节课由三大环节组成,第一环节运用游戏法导入课题,采用学生乐于易于接受的方法,让学生初步体验每个人的第一次学习感受都不同,唤起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积极性,课程的开放性得以体现。第二环节从别人的第一次溜冰,第一次制作飞机模型,沟起学生对自己的回忆,探讨自己第一次学习时的经历,然后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讨论生活中的第一次问路,让学生从发现问题,帮忙解决问题,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明白以生活为素材的教育才是最自然的,学科的生活性得以体现。最后让学生第一次合作完成游戏,让学生自己体会,通过游戏学生不仅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还懂得了学习要坚持不懈的道理,学科的活动性得以体现。第三环节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并展示自己的第一次,让学生从主题中获得情感体验,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亲身体验,合作探究,情感得到升华。使教学内容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将课堂延伸到社会,家庭,丰富和深化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体现了学科的综合性。

    在活动情境创设中还应该抓几个关键要素:

1、符合学生当下年龄,心理。
2、具有当下的时效性。

3、坚持正面引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例如,杨校长执教的《中华食文化》以年夜饭为话题切入,不仅贴近学生生活还具有时效性,春节才过不久,孩子还沉浸在新春佳节的喜悦中,而吃这个话题又是孩子感兴趣的,因此以年夜饭为中华食文化的切入点自然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杨校长的这节课还创设了几项,活动一:通过谈话体会餐桌的菜肴食材丰富。活动二:欣赏图片感受中华菜肴造型美观。活动三:观看视频了解中华美食寓意深远。活动四:联系生活知道中华菜肴烹饪方法多样。活动五:巧用剧情导读资料了解工具精巧。这些活动的创设符合中年级孩子的心理特征。富有吸引力的教学导入,开放性的教学方式,多样的活动方式抓住孩子们的视觉、听觉和感觉,能成功的将孩子们的注意力统统俘虏。丰富的资料及有趣的课件给了孩子们强烈的视觉冲击,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吸引孩子投入课堂学习,从而启发了孩子们积极参与,提高教学效果。在最后的活动中,让孩子实践操作体验感悟中华民族的“智慧”生活,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劳动人民的智慧。让孩子热爱生活、珍惜生活,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做到坚持正面引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正如文学作品需要取境,才会有一种社会历史的厚重感,课堂教学也离不开一定的活动情境设置。教学离开教学活动情境,就如同在干涸的土地上耕耘播种,会出现教与学的剥离,往往无果。好的活动情境也是课堂教学中的魅力元素之一,可以达到寓学于趣、寓教于乐的效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