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汤》绘本教学设计

分类: 课题研究 |
太湖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
课题研讨教学设计
《石头汤》绘本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绘本,是通过文字和图画共同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是文图协奏的一门艺术。图片是命脉,是关键。《石头汤》的作者琼.穆特在书中运用了华丽的水彩画,引领读者去探究,去深思故事背后的蕴涵。他把自己对禅宗和东方文化的热爱,融入到了这个古老的巧计故事中,以此弘扬慷慨好施的力量,传递幸福的真谛。
教学目标:
1、学习阅读绘本,让学生理解煮石头汤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2、品读故事,在村民无形的变化中,感受他们的纯朴、慷慨。
3、理解作者寄托在故事里的深意,学会分享和付出也是一种快乐。
教学重难点:
从煮石头汤中悟出分享使人幸福,人与人交往要坦诚相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讨论法活动法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谈习惯
想一想自己有哪些好习惯,这些好的习惯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设计意图: 在《影响孩子一生的36种好习惯》这本书中指出了青少年必须具有许多良好的习惯,让学生从这些习惯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好习惯,并让他们知道好习惯对自己和对别人的影响会有多大。同时让他们知道今天的故事主题是什么。】
(二)激趣导入听故事
1、介绍作者
2、边看图画边听故事
3、 学生回顾印象深刻的图片
看图片,初谈体会。
4、师小结:很多同学都喜欢这张喝汤的图片,可老师想先看看这锅鲜美的石头汤是怎么煮出来的?煮石头汤的图片
【设计意图:通过简单愉悦的“聊汤”的方式,轻松巧妙地步入故事情节。】
(1)煮
村民们在干什么呢?(师引读,生读村民说的话)
过渡:一锅鲜美无比的石头汤总算煮好了,还有什么图片让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2)喝
出示团聚图,体会宴会的气氛
(3)变
出示对比图,冷漠——加作料——团聚。
1、感受村民之前的行为表现
观察他们的表情和眼神,你觉得他们是一群什么样子的人?
2:感受村民的行为变化
通过故事的语言和图画体会他们已经开始有了很大的改变,已经有好奇心了。各个探头探脑,好奇心已经代替了他们的冷酷。
出示送别图,猜一猜,想一想,村民们会对和尚说些什么呢?
【设计意图:这四个环节是通过文字和图画共同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首先通过教师绘声绘色地讲述降低了学生阅读的难度,通过增设疑问,引导想象,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而且易于将孩子带进故事;第二,通过比对画面前后色彩变化,感受人物表情行为的变化,更易于帮助孩子理解绘本所要体现的主题;第三、引导他们有效的去阅读,让他们在阅读中养成习惯,体会故事中的深刻道理。】
和尚们走了以后,这里的村民们会怎么相处?如果再有陌生人来到这个村庄,村民们又会有怎样的表现?
【设计意图:给学生时间读,让学生在的阅读中保持兴趣。问题设计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书本到实际,争取做到逐层深入。】
(四)、总结拓展
总结:同学们,石头汤给村民们带来了一场盛宴,从此邻里之间和睦、幸福地生活着。给我们带来了一个美好的故事,使我们知道了有付出才会有幸福。是啊,幸福就是一起参与,你我付出,共同分享。其实我们身边就有许多神奇的石头汤,我们拿来自己的图书组建班级图书角,带来美丽的植物装扮教室。让我们学会为别人付出,找到快乐的源泉,做一个使别人幸福、自己也幸福的人吧!
【设计意图:把故事中的情感放入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绘本学完后,不是结束学习,而是引导学生向课外延伸,是好习惯养成的延续。】
作者简介
汪华,小学高级教师,太湖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信息技术在校内外德育活动中有效应用的探究》课题组成员。现任太湖县新城小学少先队总辅导员、小学数学和品德课教师。曾获安庆市首届小学新课程优秀课小学数学评选中获得一等奖,第二届优秀精品课小学数学中获得三等奖,2009年安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科技实践活动一等奖;2010年9月获县“农远工程教学应用新星”称号,2013年被太湖县教育局授予“优秀班主任”荣誉称号,2015年度被评为太湖县优秀少先队辅导员。2016年年度获第二十五届中国儿童青少年计算机表演赛全国总决赛优秀指导教师奖和第三十一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技实践活动一等奖,一师一优课获得部级奖;曾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及多篇论文获市、县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