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规则交朋友》教学实录与评析
(2016-03-11 16:14:44)分类: 思品教学 |
《我和规则交朋友》教学实录与评析
教学目标:
1、初步建立规则的概念,理解规则的必要性,懂得学校的生活离不开规则。
2、初步树立规则意识,开始将“小学生行为规范”等学校规则内化。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收集资料以及汇报资料的能力,促进儿童养成习惯的培养。
教学重点:
认识、了解规则在学习、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熟悉本校的规则,并能对制定这些规则的意义和作用进行认识、评议。
教学准备:
1、老师引导学生收集学校关于“安全、礼貌、卫生、守纪”等方面的规定。
2、攫取学生在校生活的几个场景(上课、课间、午间、放学等)拍成录像。
教学过程:
活动一、体验游戏,认识规则
1、表演扳手腕游戏,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喜欢扳手腕游戏吗?
生:喜欢。
师:谁愿意上来比试比试?(指名两生上台)
师:第1、2小组的同学给吴一帆同学加油,3、4小组的同学给周海平同学加油。两位同学准备好了吗?
师:预备——,开始!
(在游戏过程中,一生突然用两只手扳倒对方)
师:(举起用两只手扳的同学的手,高兴地)我宣布,刚才的扳手腕比赛吴一帆同学胜利了!
(学生议论纷纷,表示不满)
(评析:兴趣是孩子参与学习活动内在动机之一。游戏是学生生活的重要部分,是学生最喜欢的课外活动。通过创设学生参与游戏的活动氛围,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便于学生进入自主探究规则的活动情境。)
2、交流看法,认识规则
师:(面对议论纷纷的学生)同学们好像很有意见,为什么?
生1:刚才的比赛不算,吴一帆同学是用两只手扳的。
生2:对,吴一帆犯规了!
师:为什么说他犯规了?
生:因为我们平时扳手腕有个规矩,那就是用一只手扳。可是刚才吴一帆用两只手扳了,违反了扳手腕的规矩,这样的比赛结果是不公平的。所以我们认为刚才的比赛无效。现在让他们重新比一次好吗?
师(面向两名学生):你们愿意按照游戏规则再比一次吗?(生点头)
师:同学们,继续给他们加油!
(两生重新比试)
师:(举起获胜学生的手,高兴地)我宣布这场比赛周海平同学胜利了!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扳手腕游戏,你们知道什么是规则了吗?
生:我们游戏中应遵守的规矩。
师:(点击课件,屏幕出示)其实,我们平时说的规矩就是规则。它是参加游戏的人必须共同遵守的要求。
(评析:直接经验来源于学生的生活积累,教师创设情景引领学生认识书本知识(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之间的内在联系,潜移默化中认识了规则。)
3、回忆游戏规则,加深认识。
师:扳手腕有扳手腕的规则,别的游戏同样也有别的规则。现在请同学们回顾一下,你们平时都喜欢玩哪些游戏,这些游戏又有什么规则?
生1:我喜欢玩丢手绢的游戏。丢手绢的规则是别人丢的时候不能偷看。
生2:我喜欢下棋。下棋的规则是不能悔棋。
生3:我喜欢玩“瞎子摸人”。摸人的规则是摸的人要把眼睛蒙住。
……
(评析:学生的品德形成和发展性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简化知识,丰富课程资源。)
活动二、引入学校生活,探究规则
师:同学们玩游戏要遵守规则。否则游戏就无法进行不下去。同样,我们生活也要遵守各种规则,如我们在学校学习,为了保证同学们的学习和健康成长,学校就制定了各种各样的规则。这节课我们就专门来探讨学校规则。(点击课件,屏幕出示:“学校生活有规则”,生齐读。)
1、阅读教材说规则
师:请翻开课本45页,大家认真看看,课文中给我们介绍了哪几条学校规则?
生:上课专心倾听、垃圾倒在指定处、上下楼梯靠右走、见到老师要问好、放学回家要走人行横道。
2、整理资料识规则
师:对,这都是我们应该遵守的学校规则。那么除此之外,我们学校还有哪些规则呢?请各小组汇报课前收集的资料。
生1:我们小组收集的是学习方面的规则:1、上课坐姿端正,积极发言。2、按时完成作业,考试不作弊。3、发言先举手,经老师同意后再回答。4、作业认真,书写工整……
生2:我们小组收集的是安全方面的规则:1、不追逐,不爬高,不做危险游戏。2、不到工地上玩耍。3、不玩小刀等危险物品。4、放学回家要锁门、关灯、关电扇……
生3:我们小组收集的是卫生方面的规则:1、不买零食。2、不随地吐痰。3、穿戴整洁。4、不乱扔果皮纸屑……
生4:我们小组收集的是文明礼貌方面的规则:1、见到老师、同学问声好。2、不骂人,不打架。3、不乱翻别人的东西。4、同学相处要多礼让,不能动不动就生气……
生5:我们小组收集的是守纪方面的规则:1、爱护花草树木,不踩草坪,不攀折树枝。2、升旗要穿校服,佩带红领巾。3、不进网吧。4、午休要保持安静,不大声喧哗……
3、重温《规范》记规则
师:想不到同学们竟对学校的规则了解得这么清楚,真是热爱学校的好孩子。其实,《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很清楚地告诉我们必须遵守哪些规则,其中很多内容与我们的学校生活息息相关。请同学们看着大屏幕,好好读一读。(师点击课件,生读《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评析: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学应该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师创造性地开发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的“空白”,结合实际进行变革与创新,增加学校里应遵守的规则和《小学生行为规范》的内容,使给定的内容转化为“自己的课程”(即符合当地、本校、教师与学生等实际的课程)。
活动三、回归生活,遵守规则
师:正是因为我们实小的全体学生共同遵守这些规则,使我们学校的秩序井然。同学们在学校里快乐地学习、生活,学校还被评为省示范小学呢。
1、评析行为,提升认识
师:下面我们来看一段录像,看看录像中哪些行为是对的,哪些行为是错的。相信同学们都是合格的评判员,准确作出判断。
(播放录象,生观看。)
师:谁先说?
生1:上课专心倾听是对的。
师:对,学会倾听是我们每一个学生应培养的良好习惯。
生2:朗读课文时声音响亮是对的。
生3:放学回家把门锁上是对的。
师:安全意识很强,我们要向她学习。
生4:课间追逐是不对的。
师:为什么?
生4:因为追逐会弄得筋疲力尽,影响下节课的学习,而且还很容易摔痛。上个学期,我们班的王明炜同学就因为和同学追逐把腿摔断了。
师:这样的教训多深刻呀。同学们,课间不要追逐,要注意安全,你们能做到吗?
生:能。
生5:班长叫起立的时候,趴在桌上是不对的。
师:那我们应该怎样站呢?我们现在就来练习练习好吗?
(练习正确的站姿:抬头挺胸、双手背在后面或者紧贴裤缝、眼睛正视前方。)
生6:下课捡纸屑是对的。
师:过去有这好习惯的同学请举手?(生举手)
师(愕然):哦,绝大多数同学都没有。生活中只要我们弯弯腰,就能给大家带来洁净。那我们就从今天开始做起,下课后大家一起弯腰捡捡纸屑,好吗?
生(齐声):好!
生7:放学关灯是对的。
师:节约用电,注意用电安全。的确是个好孩子,我们要向他学习!
生8:下课摆桌椅是对的。
师:我们班过去有这好习惯的请举手?(生举手)
师:看来人数也不多。那我们也从今天开始做起,等会下课后除了捡纸屑,我们再一起动动手摆摆桌椅,好吗?
生(齐声):好!
生9:上下楼梯靠右行是对的。
师:过去哪些同学有按规则上下楼梯的,请举手。(生举手)
师:绝大多数同学都能做到,真是好孩子!做到的同学要坚持,没做到的同学就从今天开始做到,等会下课后,大家都轻声慢步下楼梯,能做到吗?
生(齐声):能!
师:各小组长下课后到指定的楼梯口站岗,看看哪些同学做到了。
生10:一边扫地一边玩是错的。
师:我们班有这样的同学吗?
生10:有,XX同学就是这样。
师:那如果我们看到这种现象,我们该怎样做呢?
生10:给他提出来,叫他不能这样做。
师:你真是好孩子,不但自己遵守了规则,还能提醒别人遵守规则,我们把掌声送给他!(生鼓掌)
生11:中午到教室后在座位上画画是对的。
师:是啊,很多同学中午到了学校都不知道该做什么,于是就找同学讲话,高声喧哗,影响午休秩序。现在录像中的同学给我们做出了表率,中午可以画画、看课外书、趴在桌上睡觉等等。你们知道怎么做了吗?
生(齐声):清楚了。
(评析:《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指出应“采用多主体、开放性的评价”,教师根据具体情况,选用学生学习生活片断,让学生思考辨析、评价对照,将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架设认知与生活的桥梁,从而提升学生的道德认知。)
2、自我评价,内化规则
师:同学是一面镜子,对照镜子那么我们又做得如何呢?下面我们就来做自己的评判员,评价评价自己,也让你小组的同学评价评价你。请大家拿出老师发给你的《遵守规则评价表》,自我评价后,小组互评。
(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
师:评完了吗?各小组哪些同学表现比较好,请站起来让老师瞧瞧,也让同学们瞧瞧。(生站起来)
师:你们真是好孩子!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表扬他们!(生鼓掌)
师:其他同学哪方面做得不够好?今后又有什么打算呢?
生1:“见到老师要问好”这条我做得不够好,今后要改正。
师:是的,我们要做个有礼貌的好孩子。老师相信你一定能改正缺点。
生2:“下课主动捡纸屑”这条我做得不够好,以后我要改正。
师:那等会下课后你就弯要捡捡纸屑好吗?
生2:好!
生3:我“上下楼梯靠右行”做得不够好,以后要改正。
师:那你就从今天做起好吗?
生3:好!
生4:“书写工整”这条我做得不够好,以后我写字要写工整了。
师:老师拭目以待,相信你绝对是一个说到做到的好孩子!
生5:我“坐姿端正”这条做得不够好,我现在就改正。
生6:我“课间不追逐”做得不够好,我以后不追逐了……
(评析: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获得反馈信息,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促进儿童发展,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教师从每个学生的原有基础出发,尊重儿童的个性特点,以鼓励为主的发展性评价引导学生内化道德认识,激发道德情感。)
3、诵读儿歌,益智激情
师: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谁没有缺点呢?关键是有了缺点得改正。改正了还是好孩子!老师相信,只要同学们努力,一定能做个好孩子!下面我们来念首儿歌,儿歌的名字就叫《人人夸我好学生》。
师点击课件,生读儿歌。
屏显:人人夸我好学生
红太阳,当空照;我背书包上学校。
见老师,敬个礼;遇同学,问声好。
课间活动不追逐;果皮纸屑不乱抛。
进教室,要安静;要发言,先举手。
上下楼梯靠右行;按时上学不迟到。
小学生规范要牢记,人人夸我好学生。
师:这节课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我想大家的收获也一定非常大,能说给老师听听吗?
生1:我知道了要遵守规则。
生2:我知道了规则很重要。
生3:我知道了发言不举手是不对的,以后我发言的时候一定会先举手了。
生4:我以前会在黑板上乱涂乱画,我以后不会这样做了……
师: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小啊!是的,生活处处有规则。作为一个好学生,在校,我们要遵守规则;走出校门,我们同样要———
生(齐):遵守规则!
(评析:将抽象化的教学内容编成儿歌,通俗易懂,避免了传统思想品德教学中空洞的说教和生硬的灌输,活化了认知,内化了品德。)
四、延伸课外,指导生活
师:那好,课后我们一起完成一项作业,好吗?
生:好。
师(点击课件,屏幕出示):利用课余时间,调查生活中还有哪些必须遵守的规则,如公园、商场、医院、马路上等等,准备下节课交流。
师:同学们,我们马上就要下课了。还记得我们下课后要做什么吗?
生(齐声):记得。
师:那好,让我们以实际行动告诉所有的老师——我们进步了!下课——
班长:起立!
生齐声:谢谢老师!(再转身,面向听课老师)老师再见!
(学生在愉快的歌声中捡纸屑、摆桌椅,然后慢步轻声依次走出教室、下楼。)
(评析:让学生将课堂提升的道德认知和习得的能力用来指导生活,体现出新课程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指导生活的核心思想,使课堂教学的终点不是在下课铃响的那一刹那,而是真正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生命里,为他的终身发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