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2015-09-19 23:09:01)
标签:

教育

《大自然的语言》

授课时数:2课时     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物候知识;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文章要点。

2、过程与方法:理解、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

教学难点:

1.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2.概括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筛选提示性词语,进行全面概括。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解释题目。

1、人类有语言,大自然也有语言。“蚂蚁垒窝要下雨”,“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 意思是说当年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这天,如果天空被云幕遮蔽(阴天或下雨),看不到中秋圆月,来年正月十五这天就会阴天或下雪。) 

2、题目的作用:将大自然拟人化,将物候现象说得生动而有情趣,又很新颖,更容易吸引读者。

3、本文的说明对象:物候学。(从物候现象说起)

二、作者简介:竺可桢:气象学家、地理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领导创建了我国第一个气象研究所和首批气象台站,是我国地理学和气象学界的一代宗师。

三、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本课的多音字。

衰草连天 ——鬓毛衰          连翘 ——翘尾巴

差异 ——差遣 ——差劲 ——参差

观测 ——道观              播种 ——耕种

落叶 ——丢三落四 ——落枕 

2、重点词语解释。

次第:一个接一个。

翩(piān)然:动作轻快的样子。

孕(yùn)育:怀胎生育,用来比喻酝酿着新事物。

簌簌():纷纷落下的样子。

销声匿()迹:这里指各种昆虫都无声无息、无影无踪了。 销:消失。匿:隐藏。

周而复始:一次又一次地循环。  周:绕一次。

草长莺飞:形容春天美好的情景。

草木荣枯:指植物的茂盛、枯萎。

花香鸟语:形容大自然的美好景象,多指春天的风光。语:鸣叫。

风雪载(zài)途:风雪满路,风雪遍地。载:充满。

年年如是:年年像这样。是:代词。此,这样。  文言文中用法:一为代词,二为判断动词。

四、自由朗读课文,标好段序,完成课后练习题~。 

五、根据课后练习题一中的四个问题,找出有关起止段落,划分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3):说明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45):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610):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第四部分(1112):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六、学习课文的第一部分。

1段:描写一年四季的物候现象。 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来写。

2段:举例说明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

①举了三个例子:杏花、桃花、布谷鸟。(标点符号,是从植物写到动物”,从春季写到夏季)

②“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

作诠释,是指草木荣枯、候鸟来去、花香鸟语、草长莺飞等物候现象。

3段:说明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①花香鸟语,草长莺飞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②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就是物候学。

③第3段的说明顺序:从古代到近代,从起源到发展,从知识到科学。 

七、课后作业:熟读第一自然段,仔细品味生动形象的写景语言。 

第二课时 

一、温故知新,复习旧知。 

二、讲授新课。 

45段: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①物候观测的手段: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 

②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比较简便,容易掌握。 

③说明方法:举例子、作比较。  

6---10段: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1、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①首先是纬度。

②第二个因素是经度的差异(举了两个例子:因为这是读者比较陌生的现象,只举一个例子,读者还会以为有偶然性,举两个,读者就确信无疑了.) 

③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

④此外,还有古今的差异

2、说明顺序:主要→次要,空间→时间。 

3、说明方法:举例子、作比较。 

11—12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主要→次要)

①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 

②物候资料对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值。 

③还可以利用来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 

④也可以利用来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 

三、小结。

1、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2、说明结构:递进。

3、说明方法: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作诠释、分类别、引用。

 

参考资料:

1、第1段的结构是:先分后总。主要的说明方法是:摹状貌、举例子。

2阿公阿婆,割麦插禾,把布谷鸟的鸣叫写成唱歌,拟人形象,把布谷鸟的叫声写得很有音韵节奏,给人以美妙的享受。

3、把各种花次第开放改为各种花竞相开放行不行?为什么?

答案:不行。次第是一个接一个之意,竞相是争先恐后之意,不能突出不同类的花按时令依次开放的特点。

4、如果将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中的渐渐去掉,语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答案:去掉后就不能说明连续而缓慢的过程。

5燕子翩然归来燕子归来有何不同?

明确:燕子归来前面加上翩然二字,那燕子飞舞的样子就生动起来了。6、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能将赶快种谷子后面的句号改为问号吗?为什么?)

明确:不能。因为杏花,桃花二者是植物,而布谷鸟是动物,两种不同类型的物候现象不宜合在一个句子里说。再则,前一句说的是春季的物候,后一句说的是夏季的物候。第三,前后两句句型也不相同。

 

附板书设计:      大自然的语言

一、说明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物候现象——物候和物候学

二、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比较简便          容易掌握          避免损失

三、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纬度差异    经度差异      高下差异      古今差异

顺序:从主要到次要,从空间到时间。

四、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首先——此外(还可以……也可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