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海浦东艺术新地标(一)---震旦博物馆

(2015-06-21 13:33:47)
标签:

旅游

文化

杂谈

上海浦东艺术新地标(一)---震旦博物馆

上海浦江东岸,震旦国际大楼临江矗立。它的副楼便是震旦博物馆,共计六层。自2012年2月试运营,以收藏中国古代器物为主,常设展品皆来自震旦集团的董事长陈永泰先生的私人收藏,涵盖了佛教造像、玉器、陶瓷器及画像石刻等多个门类。 

陈永泰先生是位有着30多年收藏经验的台湾收藏家,多年的积累下,共收藏了约6000件古器物,其个人收藏的数量曾创下两岸之间的多个“第一”,也因藏品的品质优秀,台北故宫博物院曾3次借其藏品展出。但是,陈永泰先生从未卖过一件拍品,只进不出,即便是早期买错的收藏品,也是将其作为研究品之用。在这寸土寸金的陆家嘴地区,舍弃了数千平米的高昂租金收入,开办这所私营博物馆,也是他的分享精神做到极致之表现。


▼一个博物馆要办的成功,不仅需要馆藏品丰富精彩,其建筑本身也应是一个出色的展品,因此,震旦博物馆请了享誉国际的日本建筑大师安藤忠雄先生进行设计,这也是安藤先生在中国国内完成的第一个改建案。他曾经参与设计了日本大阪府立狭山池博物馆、威尼斯的Punta Della Dogana博物馆等,在中国还参与了多个文化场馆的设计,其中包括了上海市嘉定区的保利大剧院和上海建筑文化中心。 

 安藤先生相信构成建筑必须具备三要素:第一是可靠的材料,这可以是纯粹朴实的水泥,或未刷漆的木头等物质。第二是由正宗完全的几何形式为基础和框架,将建筑展现于世人面前。最后一个是"人工化的自然",让抽象的光、水、风等自然素材与以几何为基础的建筑体同时被导入并共同呈现于观者眼前。

上海浦东艺术新地标(一)---震旦博物馆
▼进入二楼的展厅入口,即可见到从水牛城博物馆拍下,现为镇馆之宝之一的南朝《避邪神兽》&现代艺术品《独角兽》  邱志杰  穆拉诺玻璃。两个传说中的动物遥相对望,虽文化背景不同,却也能安然共处。
上海浦东艺术新地标(一)---震旦博物馆
▼照着工作人员的善意推荐,坐电梯至六楼,再逐层往下参观。六楼展厅陈列着佛祖、菩萨、罗汉、弟子、造像碑等精品,材质包括石雕、木刻、铜铸、泥塑,以及夹紵工艺的造像精品。

《飞天》北齐  规格 : 高91.5公分。此尊飞天眉细眼长,双眼俯视,一手持莲花,一手上举,持摩尼珠宝,意味着有求必应,心想事成。一般而言,佛像是主体,而飞天则是配角,以乐舞香花供养诸佛,烘托出佛陀说法的法喜。此尊飞天背后无雕鑿工艺,且有不齐整的敲击痕迹,当是从石窟的高浮雕造像铲出,据闻出自河北南部邯郸市附近的响堂山石窟。上海浦东艺术新地标(一)---震旦博物馆
▼展厅一角有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土后的历代佛教艺术珍品,全景式呈现出各个时期造像的风格变化,有趣的是,可以看到从古印度的贵霜王朝至我国南宋时期,菩萨的脸部从高鼻深目的男身演变到圆润柔和的女性,汉文明的融合力之强大,可见一斑。
上海浦东艺术新地标(一)---震旦博物馆
▼《白纸》  刘建华  陶瓷。由六片发光陶瓷片组成的系列作品,令人想到佛教中的“空”的慨念。布置于六楼,正好对这一层中的佛教雕塑做一完美映衬。
上海浦东艺术新地标(一)---震旦博物馆
▼同层展出的另一组现代艺术品《石头、木头、喷漆和风No.1&2》  李姝睿  混合材料
上海浦东艺术新地标(一)---震旦博物馆


▼作为开馆一周年纪念,该馆的第五层特别推出“传统与创新:先秦两汉动物玉雕展”,精选出馆藏中的百余件战国到两汉时期的玉器精品,其中超过八成是首次公开展示。其中有各种汉代圆雕小动物,俯首贴耳的玛瑙兔、仰头卷尾的小玉豹、憨厚笨拙的玉猪握以及敦实可爱的玉狮子,各种萌物大集合,如同走进了“汉代的动物园”。

上海浦东艺术新地标(一)---震旦博物馆
▼两汉时期的玉雕动物题材异常丰富,有玉鸟、玉鹅、玉猪、玉牛、玉羊、玉豹、玉狮、玉马、玉骆驼等。这些动物玉雕有的加上冠羽或翅膀,表现出不平凡的神性特质;有的则以写实的手法,呈现真实动物的样貌。

《玉牛》,同类中精品,其整体选用青黄玉料制作,由于长期埋藏地下产生了一定的白化现象,又经过后世收藏家的盘玩,导致表面部分白化区域转变为深褐色,且呈现出柔和的光泽。玉牛整体极富动感,其左前腿贴于腹部,全身仅靠三足支撑,身体扭转回首,再加之周身刻画出的肌肉线条,一头气魄雄健、斗志昂扬的公牛随即跃然眼前。这种颇具野性的牛在汉代应该不是农耕或运输所用,而是被用在流行于上流社会的斗牛、牛戏之中。

《玉马》,眼眶较高,鼻孔稍大,两耳间距很小,颈部粗壮结实,四肢膝头圆如团麹,与文献中良驹特征暗合。

《玉羊》,从材质来看虽然整体白化,但表面温润莹华,具有很好的光泽度。根据西方学者的实验成果得知,这样的白化现象可能是雕琢完成之后进行火烧所致。而玉羊表面的黑色沉积则可能是埋藏时附着的泥土及黑色有机质导致。细部雕琢入微,用长阴刻线和短平行线简洁而生动的勾勒出五官及腿部肌肉,是同时期圆雕动物中十分精彩的一件作品。

上海浦东艺术新地标(一)---震旦博物馆
▼《遗弃》  刘建华  陶瓷。布置于馆内五楼的窗台之上,破碎的瓷片与对岸的现代化建筑遥相对应,或会发问,这现代化就应该是建立在过去的废墟之上?
上海浦东艺术新地标(一)---震旦博物馆

 

▼作品又从有图案的、彩色的陶瓷片至白色陶瓷制品的一个逐渐过渡,是否在说,华丽炫彩的终究要归于平淡!

上海浦东艺术新地标(一)---震旦博物馆
▼四楼的青花瓷器展的重点为元明清精品青花瓷,器型涵盖范围广。

《青花双鱼藻纹大盘》  元代(1271-1368)  规格 : 高7.2公分、口径46公分、足径26.9公分

盘心青花描绘鲭、鲢二鱼对游于水藻浮萍中,外围绕缠枝莲纹一周。鱼藻纹与缠枝莲纹为元代青花最常见的纹饰之一,具有富饶多子的吉祥寓意,两者皆传承自宋代,然画工及图样均较宋瓷更为精细生动。此盘呈现进口青料的浓艳特征,无论画工、釉色均富典型元代特色。元青花大盘同时也反映了草原民族及伊斯兰世界席地而坐,共同饮食的生活习惯。40公分以上的大盘、大碗在元代以前,向所未见,这类大盘不仅作为蒙古族统治者内需之用,亦提供中东贵族市场的需要。

上海浦东艺术新地标(一)---震旦博物馆
▼《圆觉经》  阚萱  影像装置。位于四楼的一排电视屏幕上的视觉作品,书者利用融糖写着圆觉经,在其凝固后又被不断地将其抹去。阐释了“世间万物转瞬即逝”的自然规律。
上海浦东艺术新地标(一)---震旦博物馆

 

▼《骨头》  刘建华  陶瓷。这个细长的人工制品,虽明显的、故意地比例失真,只为是要夸张地表现“人生即逝”的讯息。

上海浦东艺术新地标(一)---震旦博物馆
▼三楼的历代玉器展, 从玉器发展史的角度切入,系统的呈现历代玉器从新石期时代到清代的发展及变迁脉络,提炼出商代、西周、春秋、战国、汉代以及之后的唐宋元明清各代玉器之风格。

《浮雕龙纹卮》  明  & 《山水人物插屏》 清

上海浦东艺术新地标(一)---震旦博物馆
▼《翠玉朝珠》 清 & 《三镶久安玉如意》清
上海浦东艺术新地标(一)---震旦博物馆
▼《镂空仙人驯禽纹玉带》 明 
上海浦东艺术新地标(一)---震旦博物馆

 

▼《金缕玉衣》 汉  规格 : 身长175公分

 这套玉匣共有二千九百零三块玉片,玉片边角穿透小孔,用金线编缀成头部、上衣前片、上衣后片、左右袖筒、左右手套、左右裤管,以及左右脚套等七部分,每一部分用红布滚边之后,再缝接成人体的形状,是汉代最高等级的葬具。玉片大多为青黄玉,头部用褐色的玉片表现双眉和毛发,头顶正中处是一个中间有孔的圆璧,可能与当时的灵魂信仰有关。玉匣胸部和右腿外侧附着铁锈,右手食指黏着两枚铜币,可以作为深入研究的参考。类似的金缕玉匣亦可见于满城汉墓中。
上海浦东艺术新地标(一)---震旦博物馆
▼《唐草之旅》  邱志杰  纸本水墨。   唐草是世界上所有的装饰表现中随处可见的蔓藤图案,这幅陈列于三楼的巨画表现的正是这跨文化的一个契合点。  
上海浦东艺术新地标(一)---震旦博物馆

 

▼《波动》  李姝睿  油画。这幅作品不能久视,否则会有晕眩的感觉,它似乎在用一个科学的事实来提醒人们,睁大眼睛看世界,其实是一件艰苦的修行。

上海浦东艺术新地标(一)---震旦博物馆
▼在二楼,博物馆特别遴选出馆藏的汉唐陶俑精品,引领参观者品味汉唐盛世之下的别样风华。

《红陶驾车俑》  东汉  规格 : 长 168公分、宽69公分、高110公分

泥质红陶,马、驭车夫及马车的辕、轭、车轮、轄等都是个别烧制,可组装、分解。陶马头高体大,竖耳张口,英姿矫健,右蹄前举,左蹄在后,作行走状,马尾下有一圆孔,是入窑烧制时的出气孔。马车前端有横轭,置于马颈背处,轭下接双辕,与轮轴连接,两轮高大,车座三面有围,无厢顶,车座上跪坐一头戴高帽的圉人俑,双臂曲弯,作勒韁驾车状。这套驭马车俑,形象逼真,造型优美,车体结构细致严谨,可供作汉代车舆的参考。

上海浦东艺术新地标(一)---震旦博物馆

 

▼《彩绘陶乐俑》(六件)唐代 规格 : 高22~26公分

泥质灰陶,彩绘。六位乐伎女俑身上的彩绘多剥落,惟披巾金红彩颜色犹鲜。六位乐伎女的装扮、发饰、翘腿坐姿以及使用的乐器均不相同,应为一组宫廷乐团,分别持有笙、箫、钹、琵琶、箜篌、腰鼓等乐器作演奏状。

这组造型丰腴的盛唐乐伎,个个面颊丰满,薄施脂粉,秀眉朱唇,神情自若,姿态优雅,面孔朝下凝视乐器,专注于演奏,他们体态、表情丰富,具强烈表演艺术风格,实为难得。
上海浦东艺术新地标(一)---震旦博物馆
▼《红陶说唱俑》  东汉 规格 : 长 47公分、宽34公分、高33公分

泥塑说唱男俑,其喜乐滑稽的神情,呈现出说唱至重要情节而作出精彩演技的当下瞬间,传神诙谐的神态,与夸张戏剧化的身体语言,充分表现了汉代民间艺人高超的演艺技巧与雕塑工艺水平。汉代说唱俑又称说书俑,或侏儒导俑,一般由侏儒导引“唱优戏”,故称“侏儒导”。侏儒是中国最早的优人,以笑谑说唱为本事,犹如现代杂耍表演中的小丑角色。
上海浦东艺术新地标(一)---震旦博物馆

 

▼《彩绘陶母子俑》 唐代  规格 : 高45公分,35公分

泥质灰陶,彩绘。一组三俑,二妇女,一婴孩。年长高髻妇人手抱婴孩,婴孩双臂伸展,转向另一张开双臂,准备接抱小孩的年轻妇女。二妇人俑,容颜圆满,双颊丰腴,弯眉细目,笑意动人,体态婀娜,年长者额头正中立高髻,年轻者发髻偏坠右侧,是所谓的“坠马髻。三人均两颊红扑、圆润,表现盛唐丰肌健硕的时尚美感。盛唐社会开放富饶,妇女受限较少,可参与各类活动,如打马球、骑马郊游、舞乐下棋,而日常生活实景形象,亦多加入彩俑陪葬明器,如哺乳俑、抱孩俑等等,在体现太平盛世贵族阶层的生活景象。

上海浦东艺术新地标(一)---震旦博物馆
▼《彩绘陶妇女哺乳骑骆驼俑》 唐代  规格 : 高46公分

泥质灰陶,彩绘。骆驼立于长方形踏板上,仰天昂首,双目圆睁,张口嘶鸣,背部与双峰之间披有长方形毯垫及袋囊,毯垫上坐一戴帽妇女,袒胸露乳,正在哺喂座前的婴孩。这套骆驼背上哺乳妇女的形象自然逼真,妇人左拥婴孩,右手高举,似有持物,然已缺失;婴孩双手捧乳,正意态满足地吮吸乳汁。妇女哺乳俑为唐代生活俑中少见的形象,虽然汉代四川彭山墓葬已见出土,然较唐代保守含蓄。此套骆驼哺乳俑,彩虽多剥落,仍见人物俑上的朱唇小嘴及褐黄驼身。

上海浦东艺术新地标(一)---震旦博物馆
▼《两个世界的相遇》  邱志杰  纸本水墨 水墨笔触与版画印拓技法巧妙融合的全新地图系列作品。
上海浦东艺术新地标(一)---震旦博物馆

 

▼《落叶》  刘建华  陶瓷。  布置于馆内汉唐陶俑展的一侧,仿佛是在让逝去的往昔荣光岁月永远地凝固。

上海浦东艺术新地标(一)---震旦博物馆
▼《昌迪加尔之后》  林明弘 
上海浦东艺术新地标(一)---震旦博物馆
▼这《昌迪加尔之后》是出了展厅后,布置在对门的二楼水晶厅。昌迪加尔是印度独立后规划建造的第一座城市,是现代主义建筑与城市规划方面最早、最完善的作品。这个新印度的象征,无论是文化上,还是智性上均可与今日之中国的发展景象相匹敌。
上海浦东艺术新地标(一)---震旦博物馆

震旦博物馆的常设展之外,还特别开辟古器物学研究展览区,对文物从"料、工、形、纹"的角度加以分析、展示。 比如历代玉器展的专区有分项介绍玉料、工法、造型及纹饰等特征,以丰富参观者的玉器知识;青花瓷器展的专题展区有介绍青花瓷在世界范围内的流传路径和重要影响区并配以典型器物,从而让参观者体会中国瓷器在世界范围内的重要影响力。诸般种种,是比之其他的博物馆更具教育意义的地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