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汇滨江公园的艺术新地标之二--余德耀美术馆

标签:
旅游 |
作为徐汇滨江公园的艺术双壁之一,这座2014年5月开馆的私人美术馆,是由印尼爱国华侨余德耀先生创办,将其数量庞大的、且极具冲击力和概念性的藏品与公众分享。
▼达9000平米的展厅,其前身是龙华机场的老机库,经日本设计师藤本壮介的执掌,如今的主展厅宽阔简约,与大型装置作品相得益彰,令人耳目一新。
▼目前的展示--天人之际Ⅱ:上海星空
▼菲利克斯:体格巨大,如猛兽作势若扑状,却起了个可爱的卡通猫的名字。萌萌哒与气势汹汹,这是才一进门,便给我们的一个小小冲击。
▼山水-9010-点/线:艺术家收集了1992年起始的19年上证所的指数数据,用19面玫瑰金镜面不锈钢上的LED灯珠,以及228个水泥基座上弯折的螺纹钢筋来予以表现。拍摄时,故意将白色墙壁与黑色地面组合成一条斜上线,也算是自己的一种理解,毕竟,这些年来,这个国家和它的民众还是走在一条上升通道之中的。
▼日常•易碎:将人们司空见惯的用品翻制成的青白瓷,因观看的角度不同,得到的是不一样的感受。另外,也告诉我们现实中的各种方式或想法,如陶瓷般坚硬却易碎,不能长久。
▼热带组成/香蕉树二号、三号:用藤、金属支架、颜料做出如假包换的香蕉树。
▼引力--上海夜空:的确,上海的夜空中越来越少地能看到星辰了,抬眼望去,如艺术家所营造的这组夜幕下的上海高层建筑之上空,模糊而梦幻。这,是我们孜孜不倦地追求的现代化么?
▼预言:这位泰国艺术家用水泥板、石头等天然材料,并化入泰国佛教的三界论来告诉我们,宇宙有起始、也有永夜,没有什么是永恒的,众生的生存状态也是平常的行为所致,如是,则一心向善,诸般的损失、破坏终有结束的一天。
▼一分钟的一百年:走过这段矩阵屏幕或许用不了一分钟,便能看到投影在1440个储物袋的底部,一百年来人类所创造的大量现、当代的经典作品。
▼物质流:随着定时地如跷跷板一样的摆动,铺在表层的钢球便滚向另一端。如题,可观察的、物质在流动啊。
▼知天命:裹在兽皮内的人型给观者以荒谬感,而其硕大的存在,让这种荒谬感愈发地强烈了。
▼“自然系列”No.79--链:生命不可承受之轻:艺术家从一条垂于蚕丝下危危欲坠的蚕,得出的创作灵感。让纤细柔弱的蚕丝去包裹粗大坚硬的链条,显现生死、刚柔、轻重、冷暖等等对比印象。而让作品悬于空中,却让人想到日语中”一生悬命“这个词。
▼视角:因观看的角度,一件事物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状态。这是画家早期作品中表达的一种认知。
▼重物/大包裹/装饰墙面/剥落的马赛克/大管子
等:同一画家近年来的作品,以更简洁的”线“为载体,表达他对于认知的再探索。也许这就是”看水不是水“的境界?
▼过道:用木板或钢板,来营造一种3D的空间感。
▼笼子:在漆黑的室内,用绿色激光线条创造出一种虚拟的牢笼般的空间感觉。也要感谢这位观众从画面中走过,让人顿生感悟,在看不清前方路途、彷徨迷茫之时,只需脚踏实地,一步步地迈出脚步,恐惧、焦虑等等的心灵藩篱终将会被打破。
▼馆外草坪上远古巨兽的颅骸之狰狞与蓝天白云下现实的江景之美丽,反差巨大令人一阵恍惚。在全球化的时代,不再偏居一隅、固步自封,而碰撞•思考•交融,这,或许就是馆主所要告诉我们的一份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