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皮(苍梧晚报)

标签:
文化 |
徜徉在金色沙滩上,久久不愿离去。已经是下午四点多钟了,潮水还没涨上来。西边的太阳火红地照着,沙滩上,海风习习地吹着,一点也不热,反而感到很凉爽。真正体会到,为什么人们夏天喜欢到海滨来避暑。
景区的人很多,有的漫步在沙滩上,无所事事;有的带着孩子挖蛤蜊,每挖到一个,孩子在沙滩上高兴地跳了起来,溅起了海水,喷湿了一身;我和几个朋友叫来一辆马车,坐在硬座上,马车朝深海处跑去,一路颠簸晃荡,我们抓住扶手,才没给颠掉。马车一直跑到海水边,面前是一望无际的大海,心胸豁然开朗。马车底下是海水,不能下来,看了一会大海的景致,马车又吃力地载着我们往回跑,颠簸得很厉害,座位是硬木板,不时把我们颠起来,再落下,反复折腾,腚都要被颠碎了,有点疼。到了岸边,急着下了马车,在沙滩上活动活动腰腿。
这时看到,北边不远处,一辆辆小型履带车,就跟手扶拖拉机似的,“突突突”地吼着,在沙滩上艰难地爬行,驾手操纵着方向盘,一到挡潮大堤下,驾手换挡,履带车怒吼着,冒着黑烟,好不容易爬上了大堤,一些男男女女在那里忙碌着,还有一辆辆机动三轮车。
这是做什么的?我快步走到大堤上。一看,履带车上装着十几蛇皮袋的小蛤蜊,密密麻麻的。包着各色头巾的妇女站在履带车上,拿着小铁舀子,不住地匀着浅绿色的小蛤蜊,多了的匀出,没装满的装满,每袋都有一百多斤。几个男劳力从履带车抬下沉重的蛇皮袋,又抬上一边的机动三轮车。
我不认识这些小蛤蜊,也不知这些小蛤蜊做什么用的,就问正在忙碌的一位渔民,他告诉我:“这叫绿皮,是卖给养殖户喂对虾梭子蟹的。”
居住沿海小城,我从来没听说过小蛤蜊叫绿皮的。绿皮,这不是我们过去坐的绿皮火车名字吗?黄豆粒大的小小蛤蜊,也叫大火车的名字,大概与浅绿颜色有关吧,我一下子来了兴趣,就和渔民攀谈起来。
这位四十多岁渔民,黧黑的脸膛,粗糙的双手,裤褂上满是泥水。他是附近小口村的,过去是上船的,近几年和其他渔民一样,转产养殖绿皮。他承包一块南北五十米宽浅海域滩涂,一直向东延伸到深海,承包费每年一万多元。绿皮不用放养,是自然生成的,繁殖率极高,自然生长,不用喂养,更不用施肥打药,平常看管一下就行。现在是收获季节,最忙碌的时候,只要是晴好天气,落潮后,就和妻子来起绿皮。履带车带动水泵,海水泥沙绿皮蛤蜊一起朝铁丝筛子上抽,过滤后,剩下绿皮,倒进蛇皮袋。忙了大半天,收获十几袋一千多斤绿皮。运输是个大问题,过去雇人运输,肩挑人抬,从海里搬运到岸上,人工费不菲。后来想了办法,养殖户每家都买来手扶拖拉机,改装成履带车,马力大,便于在沙滩上运输,省了人工费,而且还能带动水泵抽绿皮,一机多用。盛夏,正是沿海鱼塘对虾梭子蟹旺长期,一天得喂好几次饵料。绿皮蛤蜊是天然的饵料,对虾和梭子蟹特别喜欢吃。养殖户早就预约,一元钱左右一斤,供不应求。
怪不得那么多的机动三轮车在大堤上等候,他们是来收购绿皮的。
问这位渔民一年的收入,他说,这是辛苦活,挣的是辛苦费。收获时马虎不得,再苦再累也就个把月。昨天下了大雨,风浪很大,冲走了不少,幸亏今天是晴天,及时来抽绿皮。老天是小孩的脸,说变就变,防止再有大风雨,绿皮如果被大风浪冲走,一年的收入就打了水漂。年景好时,我这块海滩,能收入二三十万。
噢!我很惊讶,比我这拿工资的强多了,真是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但没有苦中苦,哪有甜上甜?回来经过小口村,家家户户都是漂亮的小楼,绿树环绕,草坪茵茵,这个沿海渔村很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