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songshi
songshi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900
  • 关注人气:2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荷香月色入梦来(菲律宾《商报》)

(2021-02-08 08:35:55)
标签:

文化

荷香月色入梦来(菲律宾《商报》)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荷塘月色》,我读不止一次了。每读一次,感觉是那么的美,那么的淳,那么的新,如同松间明月,岩上清泉,空山鸟语,石破天惊;又如“笼着轻纱的梦”,荷香月色入梦来。

他描写的荷塘,是一处平平常常的所在,在清华园,但经过先生的渲染、着色、描绘,是那么的美丽,那么的富有诗意,那么的富有情致。“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难道不是一幅绝妙的画么?作者运用几个叠音词,极写荷叶与荷花之美。但作者又不停留地这静态的描写上,笔锋一转,“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作者运用移觉(通感)修辞方法,把味觉器官感觉到的“缕缕清香”,由静到动,转换成听觉器官感受到的“渺茫的歌声”,可鼻,感耳,这不是梦么?

作者不是单纯地写荷塘,写荷叶,写荷花,是为了更好地写月色。从古至今,名人作品里提到“月”的很多。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里把月光比喻成“霜”;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个“残”字,令人悲凉;鲁迅的“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这是写“月光如水”。以上都是借月来抒发作者的情感,直接写月者,则不多,朱自清先生细致地描写月光“动”的景色,“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青纱的梦。”这里几个动词用得极妙,“月光如流水”,不用“照”字,不用“洒”字,而是“泻”字,“泻”在叶子和花上;月色,青雾,使叶子和花好像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这一“洗”,一“笼”,景色之美,如同梦境里见过一样,令人陶醉。

陶醉的还在后头呢,“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一忽儿淡云遮月,一忽儿月光透树,丛生的灌木,弯弯的杨柳,好一个美丽的月夜。明暗、参差、斑驳、稀疏的光与影,这是色彩;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这是旋律,通过比喻,把光与影转换成动人的乐曲,余音袅袅,不绝于耳。真是匠心独运,回味无穷,这才是散文大师的独到之处。

苏东坡云:“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使我们在梦中尽情地“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不亦悦乎!

(2021年2月8日菲律宾《商报》“海韵”文艺副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