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唐代古建南禅寺】

(2016-05-11 17:59:02)
标签:

历史

文化

旅游

【唐代古建南禅寺】
      南禅寺(第一批国保)

  时代:唐

  地址:五台县城西南22公里李家庄

  我国现存最早的唐代木结构建筑。该寺创建年代不详,重建于唐德中建中三年(782年), 据寺内大殿西缝平梁下保存“因旧名大唐建中三年岁次壬戌月居戊申丙寅朔庚午癸未时重修法显等谨志”,是寺重建年代之证。宋、元、明、清历代均有修葺。现存大殿为唐代原构,余皆后人所建。它是1953年山西省文物普查工作中的重要发现之一。1961年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设立了专门机构负责保管、宣传与维修。

  寺坐北朝南,总面积3078平方米。主要建筑有观音殿(山门)、龙王殿、菩萨殿、大佛殿和东院阎王殿。大佛殿面宽进深各三间,平面近方形,单檐歇山顶。殿前设月台,前檐明间装板门,两次间置破子棂窗。屋顶举折平缓,柱之侧角生起显著。柱间用阑额相互联系,转角处阑额不出头,无普拍枋。殿内无柱,梁架为彻上露明造,四椽栿通达前后檐外。栿上设缴背承重,再上为驼峰、大斗、捧节令栱承平梁与平槫,平梁两端施托脚,其上用大叉手承负脊槫。檐柱之上用斗栱承托屋檐,无补间铺作。柱头斗栱五铺作,双抄单栱偷心造。前后檐二跳华栱乃四椽栿伸出檐外制成,梁架与斗栱构成一体,合理而坚固。柱头枋上置驼峰、皿板、小斗承压槽枋。各栱卷刹五瓣,每瓣微向内幽。

殿内有一长8.4米,宽6.3米的大佛坛,坛上满布唐代彩塑。主像释迦,结跏趺坐于束腰须弥座上,弟子、菩萨、天王、仰望童子及撩蛮、佛霖等共计17尊塑像,分列两侧,面容丰润,神态自若,服饰简洁,衣纹流畅,虽经后代装修,依然保存了唐塑风貌,为我国唐塑中的佳作。寺内还保存角石2块、石狮三躯、小石塔一座,雕工精练,均为唐代原作。

南禅寺文保碑(1961年第一批国宝单位)
   南禅寺外景
http://s11/mw690/0063Xfg4gy71zTu8LN09a&690   南禅寺观音殿(山门)
http://s12/mw690/0063Xfg4gy71zV8d7fB1b&690

南禅寺菩萨殿(清代)
http://s7/mw690/0063Xfg4gy71zVcNTDwc6&690

南禅寺阎王殿(清代)
南禅寺藏历代碑刻
(清 乾隆二十九年碑)
   ( 明代万历十二年碑)http://s7/mw690/0063Xfg4gy71zVqfkkSa6&690

 
(清嘉庆十二年碑)
 
http://s12/mw690/0063Xfg4gy71zWDblurcb&690      南禅寺的修建历史
      南禅寺的修建历史,文献上很少有记载。现在只能凭借寺内几块明清石碑、木构件上的墨书题记作为研究的依据。最早的一条记载,是大殿明间西缝梁架中,平梁底皮的墨书题记: L因旧名告大唐建中三年岁次壬戌月居戌申丙寅朔庚午日癸未旹重修殿法显等谨志]这一条记载与现存结构是一致的,证明座建筑物是重修于唐建中三年(公元782年)。它的创建年代应该更早一些,但也不会早过唐代初期。
     大殿重修后六十多年,遇到了唐武宗于会昌五年(公元845年)进行的中国古代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毁佛运动。当时,除国都长安和几个大城市内保留几处佛教寺庙以外,其余各地寺庙一律拆毁,僧尼勒令还俗。毁大庙四百六十四所,还俗僧尼二十六万百人,拆毁小庙四万多所,收归封建皇帝所有良田数千顷,奴婢十五万人①。从近几十年的考古调查得知,会昌毁佛前的木构建筑物,有确切年代的只有南禅大殿一处。它能保存下来的原因,可能是于地处偏僻山村不被人注意;或因建筑的匠就是附近居民,不愿意毁坏自己的劳动成果;或因受迷信思想极深。不论何种因,从今天来看,保存下来的木构建筑物和塑像,都是唐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南禅寺大殿自建中三年重修后,迄今将一千二百年,经历了多次维修、保养才能
较完整地保存下来。历史上最早的一次大修是在宋元祐元年(公元1086年),大殿内明
两根大梁底皮都留有墨书题记。东边大梁底皮的题记为:L维岁次丙寅元祐元年三月十一日竖柱 檯枋……1题记书写在大梁土朱刷色的表面,大梁为唐代原构件。题记说明是一次规模较大“落架重修”。现存大殿内断面圆形的柱子中,可能有几根为这一次所更换。其中前檐明間西柱内侧,尚保留着宋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游人墨书题记。
     宋元祐元年的大修,除上述题记外,缺更为详细的记载。大修的原因,一般推断
当与公元1038年春季定襄大地震有关。定襄在古代属忻州,距南禅寺所在地李家庄约三十公里。.这次大地震据《宋史》记载,破坏性较大的连续了两次。
       第一次是1037年1月9日,即宋景祐四年十二月初二日(丙子),山西境内并(太原),代(代州),忻州同时地震,以忻州最重,死一万九千七百四十二人,伤五千六百五十五人,畜扰死者五万余(据《宋史·五行志》)。 又据《宋史·叶清臣传》记载:“十二月二日丙夜,京师地震,移刻而止,定襄同日震,至五日不止,坏庐寺杀人畜,凡十之六。” 
      第二次是1038年3月1日,即宋宝元元年正月庚申,据《宋史·李京传》记载:“自宝元初,定襄地震,坏城廓,覆庐舍,压死者以数万人,殆今十年,震动不已。”这两次地震,据《中国地震目录》记载,震中在山西省定襄、忻县一带,震级为7.5级,震中烈度为10度。李家庄距定襄城仅三十公里,居于重破坏区内。南禅寺受较大破坏是十分可能的。但修理的时间距地震破坏的时间有四十多年,此类情况在封建社会中是屡见不鲜的。 
    据记载,此后大殿经常小修,如元至正三年(公元1343年)修补了大殿的塑像。从实物调查,塑像的面部多数经过重新涂彩,个别塑像的个别部分经过补泥重妆,残破后两层不同颜色的衣着尚清晰可辨。
    清嘉庆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和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全寺又经过两次普遍的维修。现存大殿前檐的砖券门、彩画等应是这两次修理的。 寺内其他建筑,除明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所建的龙王殿以外,其余各殿的结构式样,都属于清代中晚期作品。
    1953年发现南禅寺为唐代木构建筑物后,立即进行必要的维修。1966年邢台地震后,大殿东次間砖券坍塌,整体梁架明显地向东南方向倾斜(向东20一26厘米,向南30一36厘米),构件脱榫、劈裂严重。当时由保管所及时作了抢救处理。1972年由国务院批准,拨专款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翻修复原,于1974年开工,至1975年8月全部完工。
南禅寺大殿全景
南禅寺大殿屋顶远景
http://s16/mw690/0063Xfg4gy71BqNpT2v3f&690

南禅寺大殿屋顶垂脊兽面纹
南禅寺大殿屋顶正脊右鸱尾
http://s8/mw690/0063Xfg4gy71BqU5TQr67&690

南禅寺大殿屋顶正脊左鸱尾
南禅寺大殿前檐铺作
南禅寺大殿转角铺作


http://s3/mw690/0063Xfg4gy71BrYXSJI32&690



南禅寺大殿唐塑释迦佛、弟子、童子
http://s3/mw690/0063Xfg4gy71BtleHuO22&690

南禅寺唐塑文殊菩萨
http://s10/mw690/0063Xfg4gy71BtvKxWV69&690

南禅寺唐塑普贤菩萨、弟子、菩萨、童子和拂
http://s16/mw690/0063Xfg4gy71Btz2JCT5f&690

南禅寺大殿唐塑天王
http://s4/mw690/0063Xfg4gy71BtJtMgbb3&690



 南禅寺大殿唐塑菩萨
   南禅寺唐塑菩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