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家庄园【石芸轩法帖】
标签:
杂谈历史文化 |
榆次常家,以财取天下之抱负,逐利四海之气概,制茗于武夷山,扎庄于恰克图,拓开万里茶路,经销蒙俄北欧,绵延二百余年,遂成富甲海内之晋商巨贾,中国对俄贸易之第一世家。常家事业长盛不衰之原委,就在于该族深谋远虑、居富思危、课子苦读、家学渊源,代代恪守“学而优则贾”的家训,源源将优秀的文化人才输送到商界,使得经商集团保证了持久精英,纵横捭阖,将儒家思想与伦理道德完美地体现在经济意识与经营活动中,实现了经济理性与道德理性的结合,遂成清代驰名中外之儒商旺族。
走进常家庄园,走过常家的每一座院落,给人总体的感觉是:如同走进儒家文化的严谨程序,步入不同凡响的艺术殿堂。那一座座凝重的建筑,唤起的是文化认同的理念。秀美的园林寄托的是如诗如画的情怀。恢弘的气势,引发的是席卷天下的豪迈。精美的雕饰激发的是空前的灵感。艺术的构造,留下的是醉人的愉悦。厚重的文化,承连的是无穷无尽的遐想。
在常家庄园建筑群落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书院。石云轩书院位于后街中段北侧,是常家的家族书院,因珍藏稀世珍品石云轩法帖而得名。常氏的《听雨楼法帖》和《石芸轩法帖》,不仅是常家珍藏的双绝名牌,而且还堪称中华碑帖中的奇葩与珍宝。


常家庄园【石芸轩法帖】由山西太谷隐士杜大统于嘉庆年间书写,书法技艺精湛无双,除仿王羲之草书和颜真卿、柳公权楷书的三体兰亭序外,占据中心位置的就是杜大统瀚畅隽秀、大气磅礴、自成一体的巨幅匾额用榜书。石芸轩法帖刻石共33组,127块,一石一字,每石高36厘米,宽15厘米,汉白玉石质。如此大规模的榜书制碑世属罕见,保留至今的更成为稀世珍品。


常家庄园【石芸轩法帖】由山西太谷隐士杜大统于嘉庆年间书写,书法技艺精湛无双,除仿王羲之草书和颜真卿、柳公权楷书的三体兰亭序外,占据中心位置的就是杜大统瀚畅隽秀、大气磅礴、自成一体的巨幅匾额用榜书。石芸轩法帖刻石共33组,127块,一石一字,每石高36厘米,宽15厘米,汉白玉石质。如此大规模的榜书制碑世属罕见,保留至今的更成为稀世珍品。
杜大统是一位大书法家、文化大家,他出生于雍正十二年(1734),卒年不详。杜大统,字惟九,号枕岗道人,监生,他一生无意仕途功名,却把全部的精力都倾注于金石碑学和书法上,不仅日日临摹、创作书写,还亲自操刀刻石,到了如醉如痴的地步。
杜大统80岁后,依然终日挥洒书写、操刀募刻,沉浸在艺术的世界里,似乎忘记了自己的年龄。道光四年(1824)八月,杜大统挥笔为净信寺题写匾额,当时他已90岁高龄,仍然能够写出精气神饱满的书法作品,实令人敬佩。山西太谷净信寺鼓楼“发鲸”“栖鹭”和戏台“神听和平”匾额,就是出自他的手笔。
杜大统的书法,不仅突破了当时在书界占主导地位的“馆阁体”束缚,而且在师法北碑上取得了突出成就,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开拓意义,成为清代中晚期颇有影响的著名的书法家之一。
前一篇:大暑观荷
后一篇:山西青铜博物馆【晋公盘】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