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伯牙鼓琴》课堂实录

(2020-12-23 06:41:08)
分类: 培养青年教师

漳湖中心学校:程娟娟

一、课前活动:文字游戏

师:上课前我们来放松一下,做个文字小游戏,我来说一个词语,你们用一个叠词来形容,比如“明月”——

生:“皎皎”。

PPT依次出示“明月皎皎、清风徐徐、杨柳依依、霞光灼灼、春雨绵绵”等词语)

师:你看我们的配合多默契啊,希望这节课也能和同学们度过一节有意义的课堂,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

师:那这些都是描写什么的词语呢?

生:都是描写美丽的自然景物的词语。

师:是的。如果你们在课下能有意识地多积累一些这样的词语,并用在自己的作文中,一定能为我们的作文增色不少。来,我们一起再读一遍。

生:齐读词语

二、诗句导入

师:(出示一组诗句)请看大屏幕,谁来读一读?

生依次读诗句。

师:这几组诗句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生:都是写友谊的。

:是的,都是表达朋友间的友谊。古人以诗词的形式,用精炼的语言表达了和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一篇有关友谊的文言文,《伯牙鼓琴》(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鼓是什么意思?(生:弹、弹奏的意思)

师:大家通过课前预习,了解到这篇文言文主要写了哪两个人的故事?(伯牙、锺子期)

师简介伯牙、锺子期

三、纵情吟诵识知音

师:一个是拿着板斧的樵夫,一个是晋国的上大夫,这看似毫无交集的两个人,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自由读文(出示自读提示)

师:刚才在底下看到同学们读这个句子似乎有点困难。(出示“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师:有些语言,我们是因为不理解才觉得它难读,这里的“以为”是什么意思?(认为)“复”是什么意思?(再)谁理解这整句话的意思?

一生:钟子期死后,伯牙摔断琴,割断琴弦,终身都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师: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这段话的意思的?(借助注释)

师:我们再学习古文时,还有哪些方法?(查找工具书、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

师:这些都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希望今后同学们可以用这些好方法,帮助自己更好的学习古文。

师:谁能准确地读出来?(三名同学读,老师相机纠正学生朗读)

师:还有觉得难读的吗?看着大家自信的眼神,没有了是吗?那好,我来考考你们。(出示“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生齐读)

师:这里的“乎”是什么意思啊?“乎”语气助词,相当于“啊”所以读的时候要在这里停顿,就能读出古文的韵味了。(指名读)

师:难读的句子都会读了,谁能完整地把这篇古文读下来?(指名2位同学读,第二位比第一位同学读的好。)

师:没读几遍就能把一篇古文读得这么流利,我真想说一句:善哉乎。老师也想来读一读。(师范读)古文的诵读,讲究韵味,声断而气不绝,慢一点。(生齐读)

师:“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了这么多遍课文,意思懂了吗?请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篇文言文的大致内容。

一生;这是一个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讲述了伯牙会弹琴,锺子期会听琴。伯牙在弹琴时心里想着高山,钟子期说:“琴弹得真好啊,像大山一样高峻。”一会儿,伯牙又想到了流水,锺子期又说:“琴弹得真好啊,像流水一样浩荡。”钟子期死后,伯牙摔断琴,割断琴弦,终身都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四、高山流水明知音

师:是的,这是一个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那你知道何为知音呢?生:就是你的好朋友。

师:什么样的朋友呢?

生:就是能明白你心里想的好朋友。

师:是的,你不说,他也懂你心里所想。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能心领神会,这就是知音。

师:从刚才你的讲述中,我了解到伯牙会弹琴,锺子期会听琴,文中从哪里可以看出他们一个会弹,一个会听呢?

一生交流:“方鼓琴而志在太山……汤汤乎若流水”

师:“善哉乎”什么意思?

生:真好啊!

师:我听出来了,这是子期在听到伯牙的琴声后发出的由衷的赞美声,谁能读出种赞美的语气?(2名学生读)

师:读的真好!好像琴声都落到心里去了。我觉得你不仅“善哉乎”读得好!这个“巍巍乎”、“汤汤乎”读得也好!当你读着这个“巍巍乎”的时候,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一生:一座大山。

师:一座什么样的大山?说具体。

一生:一座巍峨雄伟的大山。

师:请你读出这个画面。(指3名读)

师:古有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后有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今天,我们602班的全体男生一起读出泰山的豪迈。

(男生齐读)

师:不愧是铁骨铮铮的男子汉,不愧是顶立于天地之间的高山。第二句我请一个同学来读。(一女生读)

师:当你读到“汤汤乎若流水”时,你的眼前又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生:浩荡的流水。

师:这里的流水指的是什么?指的是大江、大河,在古诗文中,只要没有点明,就是指长江、黄河。说到长江黄河,你又想到了哪些词语或者诗句呢?

生:汹涌澎湃、波涛汹涌,气势磅礴……

师:还有我们上一个单元学习的,描写黄河气势磅礴的诗句(生集体背“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师:请你读出这个画面。(指名读)

师:要表现长江黄河的汹涌澎湃,得把每一个字音拉长一点,全体女生读(女生齐读)

师:真是“巾帼不让须眉”啊!好像让我们看到了那宽广的“江河”。呼应着上面的泰山。正是这样磅礴雄伟的泰山,正是这样汹涌澎湃的流水,一起读。(齐读)

师:多么善弹的伯牙,多么善听的子期,我想问问,子期说“巍巍乎/若太山!,汤汤乎/若流水”,说的仅仅是伯牙的琴声吧吗?

一生:不是的,说的是志向和胸怀。

师:什么样的志向和胸怀?

生:像泰山一样雄伟的志向,像江河一样宽广的胸怀。

师:你可真了不起!真会读书。你从哪个字看出来的?(志)(师板书:志)

师:原来钟子期不仅听懂了琴声,也听出了伯牙倾注在琴声里的——齐读(出示巍巍泰山一般的志向,汤汤流水一样的胸怀)(生齐读)

师:我们知道伯牙琴艺高超,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乐师,他的琴声里肯定不仅仅只有“太山”“流水”,还会有什么呢?锺子期能听出来吗?那他又会怎样赞美呢?请你仿照课文的句式,来说一说。

师:给个小提示,可以结合我们课前的哪个文字小游戏。

师: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锺子期会怎么说?

一生:伯牙鼓琴而志在明月,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皎皎乎若明月。”

师:你说出了子期的心声,当伯牙鼓琴而志在明月,你们接着读。

(生接着读)

师: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锺子期会怎么说?

一生:伯牙鼓琴而志在清风,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徐徐乎若清风。”

师:你也会创作文言文了。当伯牙鼓琴而志在清风,你们接着读。

(生接着读)

师:确认过眼神,遇见了对的人,这种默契,不言而喻。上课前老师去查过资料,我发现好多古书上都说到伯牙琴艺绝妙!当时的人们都以听到他的琴声为荣,也都能感受到伯牙琴声的美妙,但是伯牙寄托在琴声中的高山流水般的志向和胸怀他们能得之吗?

(不能得)

师:唯有谁能得之?(锺子期!)

师:是啊,无论伯牙弹什么,锺子期都能听懂。他听得懂伯牙借琴声所想的景物。读(生齐读:伯牙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师:无论伯牙弹什么,锺子期都能听懂,他还能听懂伯牙借琴声所寄托的心情,读(生齐读:伯牙鼓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师:无论伯牙弹什么,锺子期都能听懂,他更能听得懂伯牙在琴声中所表明的志向和胸怀。再读(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师:这样的默契,这样的心有灵犀,这样知志、又知心的两个人,我们就可以叫他——(知音)(板书:知音)

师:我也来考验一下我们的默契度,看看我们是不是知音。现在我是伯牙,你们就是我的子期的。(师生合作配乐读)

师:现在你们是伯牙,我是你的子期,起。

师:配合的这么默契,看来我们也是知音。这样读着读着,你发现这些语言有什么特点?

师:你读一句伯牙,我读一句(子期)

师:一句伯牙——(一句子期!)

师:这样读着读着,好像让我们看到了当时的伯牙和子期,一个鼓——

(一个听!

师:一个倾诉——(一个回应)

师:写得多妙啊!让我们仿佛看到当时的伯牙和子期是何等的默契!何等的和谐!从此,高山流水就成了知音的象征,伯牙子期就成了知音的代表!

五、破琴绝弦祭知音

师:传说这一次高山流水的知音相遇让伯牙和子期都相见恨晚。他们约定了来年中秋再来相会,终于到了第二年的中秋,当伯牙兴致满满地赶来与子期相会时,只可惜天意弄人!(配乐)伯牙面对的不是子期的人,而是子期冰冷的墓碑! 一起读!(生齐读)

(出示:锺子期/,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师:从此还有人能知我之志吗?(擦去板书:志)

师:还有人能知我之心吗?(擦去板书:心)

师:子期已逝,知音不再,知音难觅啊!(擦去板书:知音)继续读。(生齐读)

师:伯牙绝弦,他断绝的仅仅是琴弦吗?他断绝的是自己所有的期待和愿望啊!这真是一曲肝肠断,天涯无处觅知音啊! 再读。(生齐读)

六、千古传唱怀知音

师:同学们,正是这破琴绝弦,正是这高山流水的知音相遇却又痛失知音,才使得这个故事更加荡气回肠。从此,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在传诵着它!课文后边有个资料袋,就讲述了这个故事的源远流长,请你快速地浏览。(学生阅读资料)

师:同学们,伯牙和子期,这对知音的故事感动和温暖着一代又一代渴望知音的中国人。无论是古书《列子》或是《吕氏春秋》,还是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宋代,抑或是2500年后的今天,在我们这个课堂上,我们无限神往地传诵着这个高山流水的知音故事。我想啊,这个故事带给我们的不仅仅只有感动而已,就让我们在这一首高山流水的乐曲声中,一起朗读这个动人的故事吧。(配乐齐读)

师:学习了今天这个故事,我想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如果遇到那个特别懂你心意的人,你就可以称他是你的——(知音)。

师:(再次板书“知音”)尽管我们知道,知音难觅,知音难求,但我们依然愿意怀抱着最初的愿望,在生命中寻觅着属于我们的——(生:知音!

师: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还有很多令人感动的知音故事,除了我们今天学习的伯牙和子期的故事,你还知道哪些知音故事呢?

(一生交流管仲和鲍叔牙的故事。下课铃声响起。)

师:下课的铃声响起了,可感动的故事说不玩,知音故事永流传。剩下的故事,我们下节课再交流。课后,希望同学们能带着这份感动,背诵《伯牙鼓琴》这篇文言文。下课。

七、板书设计:        

 

伯牙鼓琴

伯牙   子期

(志  心 )  知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