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烛照法兰西的星辰——先贤祠
2025-09-12 10:01:11
标签: 欧非行纪
欧非行纪:自驾与背包客之旅(13)day3
记得我早年就非常喜欢法国,曾阅读了上下两册的《法国史》和上中下三册的《法国革命史》。捡拾起旧时的记忆,拜谒先贤祠。那里是法国最优秀人物的埋骨之地,其中有我敬重的启蒙思想家和大文豪,卢梭、伏尔泰和雨果等。
排队的人流很长,借排队时间仔细打量先贤祠。
前为由22根柱子组成的柱廊,人在柱边细如蝼蚁。建筑的正面与我在罗马看到的万神庙差不多。先贤祠的法文名Panthéon,源于希腊语,含义是“所有的神”,故而有人称先贤祠为巴黎万神庙。
柱廊之上立三角形山墙,这是古希腊神庙正立面的顶部特征。檐壁上刻有题词:“献给伟大的人们,祖国感谢你们”。山墙壁面上是雕刻家大卫·当热的大型寓意浮雕:中央站着代表“祖国”的女神,正把花冠分赠给左右的伟人。
先贤祠最初是为纪念圣吉纳维芙而建造的教堂,叫圣日耳曼教堂,始建于1744年。正当1790年竣工时,法国大革命来了,国民公会就把教堂改建为纪念法国伟人的殿堂(先贤祠),将那些为国家做出卓越贡献的人士的灵柩安放于此。
人死了,便住进一个永久的地方——墓地。生前的亲朋好友,如果对他思之过切,便来到墓地,隔着一层冰冷的墓室的石板“看望”他。扫墓的全是亲人。
然而,世上还有一种墓地属于例外。去到那里的人,非亲非故,全是来自异国他乡的陌生人。有的相隔千山万水,有的相隔数代。就像我们,千里迢迢去到法国。当地的朋友问我们想看谁,我们说:卢梭、雨果、巴尔扎克,莫奈、德彪西等等一大串名字。
这段话是冯骥才说的,他说出了我的动机和关切,便引用了他的这段话。
栖身于先贤祠不是件容易的事,它的条件非常苛刻。许多享誉世界的伟人,如巴尔扎克、莫泊桑、笛卡尔等,至今仍不得门路而入,拿破仑、戴高乐也均无缘此项殊荣。
卢梭与伏尔泰堪称备极哀荣,各自享有一个偌大的墓室,本来还有一个同样重要的思想家孟德斯鸠,可他的骸骨找不到了。三位是法兰西启蒙运动的三剑客,影响至巨。
卢梭墓室恰巧与伏尔泰的面对面,伏尔泰保守改良,卢梭提倡激进革命,两个生前的对头,死后却不得不长相厮守,这也是个黑色幽默。
卢梭的棺木雕了一扇门,门儿微启,伸出一只手,送出一支花来。80年代我曾拥有卢梭的一本《忏悔录》,后来不知所踪。
离卢梭、伏尔泰不远处安息着维克多·雨果,十九世纪法兰西最负盛名的文人,他的著作《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广为人知,不过我最喜欢的是他的《九三年》。
由于这篇文章有点像是精神溯源之旅,篇幅略长,但也要适可而止。先贤祠中尚有许多人物就不一一涉及了,如居里夫妇、爱弥尔·左拉和最后移入的大仲马等。
从先贤祠里出来时,看见广场上乌克兰人士在举行活动,有人在演说。
为什么会选择在先贤祠,而不是人群更多的其它地方呢?我想先贤祠是巴黎、乃至整个法国的灵魂,是最能体现法兰西民族性的地方,为此他们选择了这里。
先哲们的圣殿,见证了无数为理想而战的灵魂。在追求尊严与和平的道路上,不分国界,所有热爱自由的灵魂,终将在这里相遇。
文字长了点,下篇开始写自驾游。
(13)烛照法兰西的星辰——先贤祠
欧非行纪:自驾与背包客之旅(13)day3
记得我早年就非常喜欢法国,曾阅读了上下两册的《法国史》和上中下三册的《法国革命史》。捡拾起旧时的记忆,拜谒先贤祠。那里是法国最优秀人物的埋骨之地,其中有我敬重的启蒙思想家和大文豪,卢梭、伏尔泰和雨果等。
排队的人流很长,借排队时间仔细打量先贤祠。
前为由22根柱子组成的柱廊,人在柱边细如蝼蚁。建筑的正面与我在罗马看到的万神庙差不多。先贤祠的法文名Panthéon,源于希腊语,含义是“所有的神”,故而有人称先贤祠为巴黎万神庙。
柱廊之上立三角形山墙,这是古希腊神庙正立面的顶部特征。檐壁上刻有题词:“献给伟大的人们,祖国感谢你们”。山墙壁面上是雕刻家大卫·当热的大型寓意浮雕:中央站着代表“祖国”的女神,正把花冠分赠给左右的伟人。
先贤祠最初是为纪念圣吉纳维芙而建造的教堂,叫圣日耳曼教堂,始建于1744年。正当1790年竣工时,法国大革命来了,国民公会就把教堂改建为纪念法国伟人的殿堂(先贤祠),将那些为国家做出卓越贡献的人士的灵柩安放于此。
人死了,便住进一个永久的地方——墓地。生前的亲朋好友,如果对他思之过切,便来到墓地,隔着一层冰冷的墓室的石板“看望”他。扫墓的全是亲人。
然而,世上还有一种墓地属于例外。去到那里的人,非亲非故,全是来自异国他乡的陌生人。有的相隔千山万水,有的相隔数代。就像我们,千里迢迢去到法国。当地的朋友问我们想看谁,我们说:卢梭、雨果、巴尔扎克,莫奈、德彪西等等一大串名字。
这段话是冯骥才说的,他说出了我的动机和关切,便引用了他的这段话。
栖身于先贤祠不是件容易的事,它的条件非常苛刻。许多享誉世界的伟人,如巴尔扎克、莫泊桑、笛卡尔等,至今仍不得门路而入,拿破仑、戴高乐也均无缘此项殊荣。
卢梭与伏尔泰堪称备极哀荣,各自享有一个偌大的墓室,本来还有一个同样重要的思想家孟德斯鸠,可他的骸骨找不到了。三位是法兰西启蒙运动的三剑客,影响至巨。
卢梭墓室恰巧与伏尔泰的面对面,伏尔泰保守改良,卢梭提倡激进革命,两个生前的对头,死后却不得不长相厮守,这也是个黑色幽默。
卢梭的棺木雕了一扇门,门儿微启,伸出一只手,送出一支花来。80年代我曾拥有卢梭的一本《忏悔录》,后来不知所踪。
离卢梭、伏尔泰不远处安息着维克多·雨果,十九世纪法兰西最负盛名的文人,他的著作《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广为人知,不过我最喜欢的是他的《九三年》。
由于这篇文章有点像是精神溯源之旅,篇幅略长,但也要适可而止。先贤祠中尚有许多人物就不一一涉及了,如居里夫妇、爱弥尔·左拉和最后移入的大仲马等。
从先贤祠里出来时,看见广场上乌克兰人士在举行活动,有人在演说。
为什么会选择在先贤祠,而不是人群更多的其它地方呢?我想先贤祠是巴黎、乃至整个法国的灵魂,是最能体现法兰西民族性的地方,为此他们选择了这里。
先哲们的圣殿,见证了无数为理想而战的灵魂。在追求尊严与和平的道路上,不分国界,所有热爱自由的灵魂,终将在这里相遇。
文字长了点,下篇开始写自驾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