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丝路咽喉嘉峪关

2025-05-27 11:24:00
标签: 华夏深处

  《华夏深处》(第四十三天) 5月30日

       六年前我从南疆开车经过嘉峪关时,嫌其修葺过新,沧桑尽失,就直接奔额济纳去了。

       此番西行,不容再错过,它毕竟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交通要冲,且是万里长城沿线最为壮观的关城。

 

       抄录几段资料:宋元以前,嘉峪地区有关无城,只稽查来往行人。明代,为加强西北边防,宋国公冯胜决定在此修建关城。

        嘉峪关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是明长城的最西端,经历了168年的陆续建设,到了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最终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关隘体系。

 

       嘉峪关关城有三重城郭、多道防线,主要由内城、瓮城、罗城、城壕及三座三层歇山顶式高台楼阁等组成。城内有城,城外有壕。

       嘉峪关的壮阔,是要用脚步来体会的,转了半圈,才惊觉这座 “天下第一雄关” 的尺度和规模。关城修复也可称道,局部的青砖纹理依然能看到六百年的风雨沧桑。最喜欢柔远门洞下的条石,那深辙的凹面,磨光的表面,眯缝着眼,可以想见当年车水马龙的丝路繁忙。

       柔远门,即嘉峪关的西城门,西出就是荒漠地带的玉门和安西,以及西域中亚诸国。

        办理通关手续的“关照”,类似于现在海关办理的“落地签证”。

      1528年,明朝最终关闭了嘉峪关,将蒙古拒之关外,同时也遗弃了瓜州和沙洲一带,陆地丝绸之路的辉煌终于谢幕。

     历史关闭了一扇窗,却又总会打开一道门。下西洋的郑和间接开拓了经由海路连通世界的新方式,这就是海上丝绸之路。就商贸交易而言,海上丝路让旅程距离变远,但速度提升,商队扩大,运量倍增,效率不可同日而语。更可将如瓷器之类在驼背上难以运输的商品大量外销,中国也由此被世界称为“CHINA”了。

 

       出嘉峪关后即前往瓜州,公路两侧越来越荒凉。风沙肆虐,一度能见度仅200来米,车身上伴有沙沙声。

       翻看嘉峪关那天发的朋友圈留言很有意思。一位学兄留言“劝君举樽饮美酒...”,我告诉他,我出行时带了15斤白酒,现在只剩3斤了,犯愁了。谁知我的一位学妹看到了,说她有自己泡的桑葚酒,准备带给我,那真是喜从天降!原来我的两车同学即将启程新疆行。十几天后,我们终于在独库公路附近碰面,并同游3天,期间的开心难以忘怀。此是后话,我会写到。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