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晋商传奇之乔家大院
2025-01-08 10:19:10
标签: 华夏深处
《华夏深处》(第二十四天)
5月11日
得益于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的播放,来这里参加的人是常家庄园的5倍以上。建筑也很精致,只是刚看过了常家庄园,有了比较,感觉有那么一点的滑落。
乔家大院为全封闭的城堡式建筑群,这与山西诸大院相似,防御性为住宅第一要务。内为六大院,大院再套小院等。
似曾相识的院落景观,在《大红灯笼高高挂》、《乔家大院》影视剧中已成为典型场景。
在众多的山西大院中,乔家大院的知名度是最高的。但若论建筑,个人认为并不特别出彩,不苟同“民宅看乔家”的评价,最起码常家庄园的面积是乔家大院的16倍。
我以为,乔家的精彩不在院内,而是在院外!乔家的经商模式,是晋商中的集大成者,可以说是一部晋商传奇。
以下简略地捋一下乔家的发家史:
乔家的第一代当家人名叫乔贵发,年轻时只身走西口,卖豆腐,卖草料,后来倒腾粮食,成了包头的首富。回家置业,建起了乔家大院。
第二代乔全美兄弟,做起了中俄的茶叶生意。乔全美有两个儿子,老大乔致广和老二乔致庸,老大继承父业,老二一心读书,谁知老大病故,老二乔致庸只得弃文从商,主持家业。
算起来乔致庸是乔家的第四代掌门人。
最怕生意人有文化,自乔致庸接手乔家产业后,生意路子大为不同。他创建了大德通和大德恒两家票号,“汇通天下”,这两家票号在他的经营下迅速扩展到20多个城市,成为全国数一数二的票号,在金融业上开创了一片新天地,这在晋商中是最了不起的。
乔致庸跟寻常商人最大区别是讲究才和德,不耍奸诈,有让利精神,“唯大公才可大器”。
毋庸讳言,山西票号由来与官府交往颇深,那种官商勾结进行特权交易也是常事,这也可称之为当时的中国特色。亮大哥是乔致庸的“江湖绰号”,左宗棠拜访乔致庸时,第一句话便是:“亮大哥,久仰了!”。原来左宗棠在收复新疆时,负责筹措军费的两大财务靠山一是胡雪岩,另一个就是乔致庸了。
李鸿章在组建北洋舰队时,朝廷曾准备划拨的海军军费被慈禧拿去修建颐和园了,筹款一时难有着落。此时,乔致庸当即决定认捐10万两白银,这笔钱在当时能买一艘军舰。后来李鸿章给乔家大院写了一副对联:“子孙贤,族将大;兄弟睦,家之肥”,这副对联至今仍保留在入口处的大门上。
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仓皇西逃。一路上风餐露宿,缺衣少食,往日的尊贵与威严荡然无存。由此,慈禧动了向乔家借钱的念头,乔致庸也给了10万两白银,解了燃眉之急。事后,慈禧返回北京,决定对乔家赏赐,但乔家却婉拒了慈禧太后赐予的金银财宝、土地官职等丰厚赏赐,只提出了一个看似简单的请求,仅要了一个题上“福种琅嬛”
的四字匾额。
乔家此举,显示了乔致庸对世故尺寸的拿捏,既表达了对皇家的敬意,也避免过多地与朝廷权力牵扯在一起,避免日后在政治动荡中给家族带来灭顶之灾。
慈禧的“福种琅嬛”匾额就挂在大门的最上方,李鸿章的铜板楹联就镶嵌于两扇门上(没拍入)。
即使有乔致庸这样的经商奇才,即使乔家的下一代的继承人也算不错,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仍终难逃历史的宿命。正如《红楼梦》所言,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53)晋商传奇之乔家大院
《华夏深处》(第二十四天) 5月11日
得益于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的播放,来这里参加的人是常家庄园的5倍以上。建筑也很精致,只是刚看过了常家庄园,有了比较,感觉有那么一点的滑落。
乔家大院为全封闭的城堡式建筑群,这与山西诸大院相似,防御性为住宅第一要务。内为六大院,大院再套小院等。
似曾相识的院落景观,在《大红灯笼高高挂》、《乔家大院》影视剧中已成为典型场景。
在众多的山西大院中,乔家大院的知名度是最高的。但若论建筑,个人认为并不特别出彩,不苟同“民宅看乔家”的评价,最起码常家庄园的面积是乔家大院的16倍。
我以为,乔家的精彩不在院内,而是在院外!乔家的经商模式,是晋商中的集大成者,可以说是一部晋商传奇。
以下简略地捋一下乔家的发家史:
乔家的第一代当家人名叫乔贵发,年轻时只身走西口,卖豆腐,卖草料,后来倒腾粮食,成了包头的首富。回家置业,建起了乔家大院。
第二代乔全美兄弟,做起了中俄的茶叶生意。乔全美有两个儿子,老大乔致广和老二乔致庸,老大继承父业,老二一心读书,谁知老大病故,老二乔致庸只得弃文从商,主持家业。
算起来乔致庸是乔家的第四代掌门人。
最怕生意人有文化,自乔致庸接手乔家产业后,生意路子大为不同。他创建了大德通和大德恒两家票号,“汇通天下”,这两家票号在他的经营下迅速扩展到20多个城市,成为全国数一数二的票号,在金融业上开创了一片新天地,这在晋商中是最了不起的。
乔致庸跟寻常商人最大区别是讲究才和德,不耍奸诈,有让利精神,“唯大公才可大器”。
毋庸讳言,山西票号由来与官府交往颇深,那种官商勾结进行特权交易也是常事,这也可称之为当时的中国特色。亮大哥是乔致庸的“江湖绰号”,左宗棠拜访乔致庸时,第一句话便是:“亮大哥,久仰了!”。原来左宗棠在收复新疆时,负责筹措军费的两大财务靠山一是胡雪岩,另一个就是乔致庸了。
李鸿章在组建北洋舰队时,朝廷曾准备划拨的海军军费被慈禧拿去修建颐和园了,筹款一时难有着落。此时,乔致庸当即决定认捐10万两白银,这笔钱在当时能买一艘军舰。后来李鸿章给乔家大院写了一副对联:“子孙贤,族将大;兄弟睦,家之肥”,这副对联至今仍保留在入口处的大门上。
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仓皇西逃。一路上风餐露宿,缺衣少食,往日的尊贵与威严荡然无存。由此,慈禧动了向乔家借钱的念头,乔致庸也给了10万两白银,解了燃眉之急。事后,慈禧返回北京,决定对乔家赏赐,但乔家却婉拒了慈禧太后赐予的金银财宝、土地官职等丰厚赏赐,只提出了一个看似简单的请求,仅要了一个题上“福种琅嬛” 的四字匾额。
乔家此举,显示了乔致庸对世故尺寸的拿捏,既表达了对皇家的敬意,也避免过多地与朝廷权力牵扯在一起,避免日后在政治动荡中给家族带来灭顶之灾。
慈禧的“福种琅嬛”匾额就挂在大门的最上方,李鸿章的铜板楹联就镶嵌于两扇门上(没拍入)。
即使有乔致庸这样的经商奇才,即使乔家的下一代的继承人也算不错,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仍终难逃历史的宿命。正如《红楼梦》所言,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